书城政治构建和谐社区:理论与实践
19726800000025

第25章 构建卫生社区(3)

4.流动人口规模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全国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2005年末,全国流动人口突破1.5亿。人口流动在提高人口质量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也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创造物质财富带来巨大动力,推动了社会进步,但是,也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和新的矛盾,诸如冲击城镇社会管理、社会就业,城市扩展速度跟不上发展需要。由于我国城镇化水平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发展。同时,全国各地人口城镇化水平相当不平衡,沿海东部与内陆之间存着极大的梯形差异,如上海,城镇化问题基本解决,而中西部内陆城镇化尚刚刚启动。从经济上来说,沿海东部发达地区人口收入与内陆人口收入差异359倍之多,生活水平、教育机会和小康实现程度与进程等存在的差距是十分客观的。就是同等地区的差异也是不容忽视的。这种大富与贫困的差异一方面拉大,另一方面也在缩小。贫富差距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扩大,这是事实;贫困差距也在缩小,由建国初期的占人口50%的2.5亿;减小到3000万,占人口的0.23%。但这3000万人口生存条件(与现代城市社会相比)生态环境恶劣、加上经济发展贫富差距扩大和因病、因灾贫困人口有回升趋势,脱贫难度进一步加大。

5.人口增长对就业、再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的压力增长,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2000年,中国16—4岁国家适龄劳动力占总人口的70.15%,达到8亿。未来几十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将持续增加,总量将始终保持在8亿左右。更为严重的是,劳动力供给压力不断增大的同时,一、二产业经济增长对吸收就业的能力下降。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交织在一起。广大的人口和工业化加速,消费增加对资源的巨大需求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分布不均衡、组合结构不合理、开发难度大、呆滞资源多,加上大气整体污染仍较严重,使我国长期面临资源短缺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压力。

6.人口健康状况令人担优,艾滋病等传染病呈增长之势我国现有残疾人口6000万,其中弱智痴呆者约1200万人,占残疾人口20%,地方病患者6000万人;新生儿出生先天缺陷发生率为4—6%,每年实际缺陷数约100万人左右。国外艾滋病进入中国、性生活不检点,全国感染者已据亚洲第2位,世界第14位,据2005年统计,中国大陆艾滋病感染者约84万人,其中艾滋病人8万人,艾滋病年按30%速度增长;乙肝病人和病毒携带者达1.23亿,占人口总数的10%,居世界第1位。患者500万人,占世界25%。农村缺医少药,营养健康不良,生态环境恶化,生活态度及生活方式非科学化等影响人口身体素质问题,短时期内难以一一控制和解决。面对这种挑战,社区计生工作更为重要。

人口本质是发展问题。国家的发展,根本上有赖于人口素质的提高。过去说资本主义国家人口,富人天堂,穷人地域。我国则是人多事少,自然环境好。经过开放25年的奋斗,国内城市建没硬件方面不见得就比欧美日本发达国家差多少,上海、北京、天津、大连就比东京、巴黎、伦墩、纽约、华圣顿不差多少。但人口素质、文明程度、卫生习惯、法制观念、生态环境意识等软件方面就比人家差多了。从我国来说,可谓是人口众多,人才奇缺,观念陈旧。改变中国人的陈旧观念,把人口从质量上来一个大提高,把数量资源转为人力资源,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

三、社区计划生育与人口工作面临的问题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在全国省级计生协会会长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指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总人口、劳动力年龄人口、老龄人口、流动迁移人口四个高峰将相继到来。”人口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任重道远,需要付出极大努力,度过“四大高峰”期。

1.当前人口和计生工作,特别在社区计生工作方面面临一系列问题

第一,在人口问题上有“五个认识不足”。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足;对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摩托擦产生的剧烈震荡、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的影响认识不足;对人口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认识不足;对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本积累是持久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认识不足;对引导人口合理分布,改善人民生活、扩大居民需求是经济增长的目的和动力认识不足。

第二,“四个体制性障碍”。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障碍;人力资本培育及配置机制障碍;与人口转变相适应的人口流动和保障机制障碍;人口发展宏观调控和公共管理与服务机制障碍。这“四个障碍”被群众戏称为汁生工作“血管梗塞”。

第三,社区人口问题存在“四个没有改变”。富人多生不怕罚,穷人多生没的罚,社区计生难点没有根本转变;严格的生育政策与群众生育意愿之间的基本矛盾没有根本改变;计划生育工作是最难的工作性质没有改变;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地位没有改变:

“五个认识不足”、“四个体制性障碍”、“四个没有改变”从理沦宣传和社会实践上都没有很好解决,给社区计生工作带来极大难度。如国家在1981年就明确规定,独生子女者给予工资的5%奖励,将随着工资纳入退休金。到目前为止,除党政机关、效益好的事业单位将5%纳入退休金外,企业职工退休一般没有兑现,略好一点企业公司,给予一次性补贴1000元一2000元。2005年11月,安徽省芜湖市对企业退休职工,领有独生子女证,退休没有将5%纳入退休养老金的,一律纳入退休养老金汁,受到居民群众热烈欢迎,推进了计生工作发展。

2.当前社区汁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社区人口与计生工作“在文件中重要,落实时次要”

现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人口与计生干部配置上缺少专业性人才,凭朴素的思想感情和工作态度配备人口计生专干。2005年,城市街道配备人口计生办公室主任时,享受副科级待遇,60%以上的城市街道不是从人口与计生工作需要出发,而是考虑干部职级的按排,配备了一批根本不懂、从来也没做过人口与计生工作的干部任街道乡镇人口计生主任,影响了长期处在一线做人口计生工作同志的积极性。

第二,社区人口计生工作网络服务严重不足。现在社区人口汁生工作人员,所运用的手段主要还是手工运作,特别是人口汁生工作诸种表格,月月有,月月新,没有实质性内容变化,仅仅是形式换样,占用了人口计生工作人员大量时间,不能有效地去研究社区人口与计生对象的工作规律。没完没了的年度检查、季度小查,月月抽查,弄得计生人员筋疲力尽。在信息网络时代,运用这种检查方法显然落后于时代要求。

第三,社区人口计生工作违规违法者处罚奖惩措施不力。计划生育工作对城区人来说,一对夫妇一孩被绝大多数人接受,但是有两种人,社区难以解决。一是富有户,包括那些“包二奶”的富裕户,他们生育即使被发现,也奈何不了。流动人员,听到风声,溜之大吉,有的出境出国躲风头,千方百计将小孩生下来。

罚款对这部分富裕户一点作用也没有;还有一种流动人口中的贫困户,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怀孕期尚可采取有效措施,生下来后,一点招数也没有。奖励资金也缺位,相当的城市奖励靠违规生育的罚款来解决人口计生工作做的好的单位和个人,政府财政拨款奖励少。其结果是:工作做得好做得细的单位、反而没有奖——无资金来源;工作做的粗,有违规生育的,罚款一一有钱奖励。人口与计生工作应是奖励事前做的好的人和事。

第四,户籍管理亟待改革。全国流动人口已达1.5亿,这1.5亿人口有劣迹行为的人不说,育龄女性大约2000万左右。其中安徽省外出处于生育期的育龄妇女达186.51万人。因户籍影响,这些流动人员户籍始终进不了所在谋生的城市,给人口与计生工作带来极大不便,这一弊端,越来越凸显出来。

改变人口与计生工作现状,各级领导,特别一把手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十一·五”以及今后人口与汁生工作做好,做扎实,做出成效为后代造福。

3.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一,人口流入地与流出地开展实质性管理。各级政府公安机关是户藉管理机关,建议在国家公安部没有明确的流动人口户藉迁移政策出台前,应按流动人口性质、时间长短给予普查登记,发给相应的流动人口登记薄,注明原藉,流出时间、现住址、职业、收入,还有常规的性别年龄等等,留有变动情况汜录,实行一卡通全国。在具体市内,逐户逐人普查予以登记,弄清楚本市流动人口真正底数,而不是估计底数。国家公安部应当尽早出台流动人口管理政策和人口与户籍管理新规定。在全国,将所有流动人口(包括同城市的流动)全部管理到位,不仅为人口与计生工作提供了有效管理方法,也为治安管理自身提供了方便。单一的身份证是很难说明现有一个人的可靠身份,必须辅助于工作单位证明,原藉乡以上政府证明,虽然有点烦琐,但为治安稳定和人力管理提供了巨大方便。

第二,流动人口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全国流动人口就业应纳入社会保障系统。只要在城市就业,就应缴纳社保基金,二次再就业续保。实行社保卡一卡通全国政策,与城市在职人员享受同等社会保障待遇。吸引流动人口主动进入人口流动管理网络。对违规者给予重罚,行政强制力的方法保证其进入人口流动管理网络。流动人口与利益不挂钩,管理难度就大。同城市居住地变动一个月以上就必须户口移动。违者一是罚款,罚款不行给予治安传唤,传唤不行给予行政拘留,没有严励的强制手段保证,行政法规就是一纸空文,政策也就成为儿戏,法律就失去严肃性。

第三,建立健全社区软件网络系统。将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情况纳入网络,进行网上管理。减少或取消纸张化办公、实行无纸化办公、不仅节约时间,也节约了资源,减轻了社区人口与计生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家庭开展面对面的工作。

第四,提高人口与计生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和待遇。社区人口计生工作人员处在工作第一一线,他们的工作量大、任务复杂,十分辛苦,而工资福利待遇偏低,有本领的自动离职,后继人无法接手工作;“浅水的鱼”又不能完全适应人口与计生工作。提高现有社区人口与计生工作者待遇,一般应靠近公务员工资待遇水准。

对不完全适应人口与计生工作人员应采取离岗培洲或以会代训方法,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完全不适应人口与计生工作人员应调离或辞退现有岗位,向社会公开招聘,尤其是招聘应届人口学校与医科学校毕业生进入社区人口计生工作第一线。

第五,建立人口与计生工作长效机制。长效的人口与计生工作管理机制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经常性的工作机制的体系,经常考查为主的监督机制,定期考核社区楼幢单元为主的工作机制,奖惩兑现的表彰机制,组成科学的人口与计生工作机制体系。二是把握住经常性工作机制内涵,即做到均数监控、个案调度、真实考核、责任追究“四位一体”,达到提形知姓,提姓知名,提名知人,提人知情“四知”的高度熟悉程度;三是不断充实完善经常性工作机制内容。人口与计生工作在社会实践发展工作中应当勤思、勤想、勤做、勤总结,不断探索、不断矫正、不断与传统的观念进行冲突,创新思维,使经常性的工作机制充满生气活力,促使我们的工作方法、形式、观念与人口与计生工作管理同步步入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