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构建和谐社区:理论与实践
19726800000023

第23章 构建卫生社区(1)

第一节社区卫生概述

一、社区卫生概念和内容

1.社区卫生概念

社区卫生指的是社区内的医疗、保健、防疫、网络机构和康复、计划生育与环境卫生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群众的卫生需要。保证人口质量、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等不断提高。核心问题是以人为本,做好医疗卫生防疫服务。社区成员有病能看,而且能够看得起,使人道主义精神在社区贯彻落实。不因一人无钱治病而死亡。

2.社区卫生内容

第一,社区环境卫生、社区环境保护、社区环境美化绿化、社区街容街貌等。为建设整洁优美的社区,要增强社区环境保护意识,让居民对环境有知情权和参与义务;依法对社区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整治脏、乱、差,净化美化环境,提高社区环境治理水平。第二,建立健全社区内医疗、保健、防疫组织网络。并逐步完善提高。第三,康复中心设施逐步建立,先解决有的问题,再解决全的问题,结合社区情况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社区是居民群众生活最集中的地方,各种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必须有力、有效。第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基本国策。计划生育重点对象是流动人口中的育龄妇女,包括流入人口中育龄妇女,这是人口计生管理重点。第五,慢性病防治。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起来,饮食结构不能合理安排,狂饮暴食带来的危害,另一方面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疾病高峰期。

这两方面原因导致社区人口中的心血管系统的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第六,建立健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方便群众就医,改善居民卫生条件;第七,做好突发病情的预防工作,如2003年突发的“非典”及后来发生的禽流感等突发性病等预防工作。

社区卫生的任务,就是在中共社区组织领导和政府指导下,发展社区卫生事业,有计划,按比例地结合社区实际,因地制宜设立社区医院、社区医疗点、社区保健所、社区防疫组,开展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社区医疗组织,应在卫生主管部门的严格管理下,依法开展服务活动。服务活动应是有偿、低偿、无偿相结合、地方政府适当补贴,使社区所设院、站、所、组能够生存下去,发展壮大起来。这些医疗服务组织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民营的、股份的,还可以是外资的。以服务为宗旨,服务与利润并举的方针,完全的无偿服务是不可能长期坚持下去的。政府扶持,居民支持,业主低利三者互为一体,才能共同促进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为届民提供了就近方便的诊断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疗养、计划生育等五位一体综合服务,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办的好会深受居民群众欢迎。但是当前医疗问题焦点正如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应当认真落实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

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馆卫生等的监督。

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的健康服务,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不仅是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路线和方针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基本工作。医疗必须以人为本,首先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现代医学强凋卫生服务从医疗扩及预防,从生理扩及心理,从技术活动扩及社会活动,从院内扩及院外,从城市扩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正是适应社会这种发展而产生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建国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医疗体制改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医疗卫生机构软硬件得到飞速发展,医务人才成几何级数增长,为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奠定了物质和人才基础;另一方面,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出现“有病无钱莫进院、进了医院无费拨针头”的非人道主义现象。为此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解决看病难、药费贵问题。要重新配置卫生资源,盘活资产存量,让更多的医务人员走向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价廉、高水平的优质服务。

三、老年人口加速增长,呼唤社区卫生服务

所渭人口老龄化,指的一个国家和地区老年人口增长趋势,按照国际公认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老年岁数)超过7%,社会就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

安徽省1998年人口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1998年老年系数为7.02%,达到432万人。2004年底系数为9.3%,人口达579万。

2000年—2004年,5年间,安徽省老年人口增长30%左右,而同期户藉增长不到3%。目前,安徽省老年人口有加速增长趋势,据预测,2012年前后,全省老年人口将达到780万,老年系数达到11.5%左右;到2030年,全省老年系数将达到27%左右,直到2060年后,全省老年系数才会逐渐降低。从全国来看,2015年中国老龄人将突破2个亿,到2040年将达到4个亿,相当于现在欧盟25个成员国人口总和(4.43亿)。60岁退休后的老龄人,按平均78岁计算,生病和亚健康占10—13年之多。老年人医疗保健、医疗服务向社会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呼唤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人都有老的时候,这是生命规律,自秦始皇始,寻求长生不老药者众多,但没有一个能逃脱“死神”魔掌。但是,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保健保养到位,人活70是正常,90也不希罕,120岁才是人生尽头。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为老年人健康长寿,提供了物质保障。

第二节社区卫生服务

一、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

社区卫生服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普遍开展,并且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我国社区建设起步迟,发展水平低,卫生资源有限,社区卫生服务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群众需要。

1.社区卫生服务偏离“救死扶伤”的基本方针现有医疗服务机构在体制改革后,医疗卫生部门过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群众十分不满意,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

2.社区卫生服务市场没有开发出来

大医院垄断高尖端技术和人才,中小医院缺钱少才,更不要说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设备,人员技术了,人们错误的认为,社区医疗服务只讲社会效益,不讲经济效益,看不到社区医疗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会产生很好的效益。医疗机构医务主管机构,都单纯从“政绩工程”“经济效益”上着手,主观上没有积极主动地去开发社区卫生服务市场。

3.社区卫生服务缺乏必要的支持体系和补偿机制一是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市级、区级政府对社区服务缺乏必要的投入和坚定的政策支持。对中小医院有的尽采取自生自灭的办法,2003年“非典”的出现,就暴露了医疗服务机构方面许多薄弱环节,如:经费不足,设备老化,人员惊慌失措,这种历史的教洲值得人们警惕和重视。十六届五中全会决议指出要解决看病难、药费贵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加强政府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督,解决看病难问题。二是政府要给予中小医院,特别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补偿扶持,实行有效价格监督,解决药费贵问题。三是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在坚持社区医疗机构设置标准的前提下,发展社区医疗服务,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好的,政府可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扶持。

4.医疗服务机构设置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在前几年医疗机构体制改革中,突出了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医疗卫生机构规划不统一,注重效益好的医院、地段,忽视经济条件较差地段、医院,新建城市小区,卫生服务不配套,不落实。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卫生服务站,:无论是新区还是老区,区域医疗机构规划几乎没有,即使有的地方也难以落实,社区康复医院与护理只是凤毛麟角,完全脱离了群众实际需要,影响了医疗服务整体功能发挥。

5.双向转诊合理机制尚未建立

除特大城市外,各大中小城市,普遍存在中小医院与大医院之间只有小医院向大医院单向转诊,病人不愿到中小医院,更不愿到社区医院,看一个感冒,也跑到大医院,结果80%能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解决的看病问题,统统涌向大医院,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不得不关闭。这里有群众观念问题,也有政策导向问题,还包括医务人员技术质量,服务态度问题。造成“屋破偏逢天下雨”。

6.全科医护人员奇缺

目前从事社区医疗服务人员,一般是退休下来的医务人员、还有一些追求经济效益第一的被淘汰下来的医务人员,或者是医科夜大学毕业下来人员,勉强取得医疗资格,既缺乏专业知识,更缺乏全科医护知识和临床经验,远远满足不了社区人群实际需要。适应社区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的高素质全科医护人员队伍严重缺乏,已成为制约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缓慢的原因剖析

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缓慢,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时,把市场经济机制简单地移植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来。一切向钱看,取代了社会福利性的卫生服务事业。

1.政府投入不够

由于推行医疗服务市场化,政府就没有必要再向卫生服务投入,更没有必要向社区卫生服务投入,整个医疗卫生行业完全处于市场竞争机制状态,中小医院由于设备条件限制,资金匮乏,技术力量有限,发展缓慢是可想而知的。在社区,一些庸医,钻了医疗卫生服务改革带来弊端的空子,占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阵地。低能、假药充斥市场,老百姓花了钱,确治不好病,只好涌向市区的大医院。本来有利于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名声也就显得狼藉。

2.社区卫生服务宣传不够

一是民众“花钱保健康”意识尚未形成,只知“花钱去看病”,不知“花钱促保健”。从各级领导机关、单位、工会每年花在慰问病人的经费上达10亿之多,而健康老人慰问就没有,并不是说慰问病人错了,而是指导思想上“重病人”,“轻保健”。欧美国家企业每年都要花费一定经费奖励“无病老职工”,鼓励保健保养。既减少了职工医药费用,又提高了职工身体素质。二是公费医疗,与医疗保险发展不平衡,党政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医疗费用报销比较正常,劳保医疗报销除大城市以外,其他中小城市60%都成了问题,限制了医疗卫生服务业发展。三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意义尚未被群众认识接受,被排斥在首要卫生服务之门外。

3.相关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重视不够,限制有余,支持不足

一是相关部门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无非是为社区建设摆个门面架子而已,没有真正意义。二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给予数量限制,而不是积极支持、扶植、给予方便,促其发展,而是管、卡、压、挤。三是由于上述原因,社区卫生服务事业被当作企业经济发展,推行市场经济规律运作。本来是群众性的社会福利事业,变为纯营利性企业,使社区卫生服务失去了原有光彩。社区卫生服务,是一种崭新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低投入、高产出,有利于提高民众的健康水平,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在党和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发改委、城建规划、卫生、财政、物价各部门支持下,制定与社区事业发展配套政策,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而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仅停留在一般号召上。

4.简单的市场经济机制移植

医疗卫生单位因为走的市场经济运作的医疗卫生服务道路,热衷于把医院做大做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占有有利人才、技术条件的大医院垄断医疗卫生服务市场,高收费、高药价、高回扣。“有钱无病进来,有病无钱出去”,毫无人道主义可言。他们无心开拓社区卫生服务事业;而中小医院又没有能力开发社区卫生服务市场。

5.医学教学体制不适应现代社区卫生服务事业需要社会健康水平,需要大量的保健医生,保健宣传员,但现实医学体制在生物学模式指导下,基本不培养全科医生,专为培养普通住院医生为目标,专才多,通才少,适应不了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