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索尼法则(世界500强企业发展丛书)
19726100000005

第5章 制造一(3)

回国后,井深先生显得很满意,但他未提及这个能不能成为商品的问题,这时盛田先生出现了,井深先生很快就把样机拿到盛田先生那儿,说:“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你听听看,这是一个可以边走边听立体声音乐的磁带单放机。有这样的东西真不错,你看呢?”让他听了布莱斯曼的音响效果。于是我那里马上响起了盛田先生打来的电话,说:“借给井深先生的那东西,也借给我一个吧。”周末盛田先生把从我那儿拿去的改造后的布莱斯曼带回家,仔细听了听。星期一说:“哎,这个很有意思。一定要出售。”还说了“这个也许会让人们大吃一惊呢”之类的话。闪动着独特的商业直觉,在一些试验品能不能卖出去方面,盛田先生的目光令人吃惊地敏锐,他有真正超群的直觉。

1979年2月,盛田先生把电器、产品设计的技术员、策划负责人,还有宣传、设计负责人等一群年轻人集中在总公司的会议室里,直言不讳地说:“这个产品,满足了想整天愉快地听音乐的年轻人的愿望,他们可以把音乐带在身上,它不需要录音功能。把带耳机的单放机商品化,一定可以卖出去。”

拿着改造后的布莱斯曼,他这样说着。于是,把这种“出格”的商品的购买对象定为学生——从出生开始,就每天看电视、周围响着音乐的一代人。因为“出格”、“学生”等条件的限定,最迟销售只能在暑假之前。因此定在4个月后的6月下旬开始出售。

其次是价格问题。盛田先生一开始就说:“既然以年轻人为对象,就和布莱斯曼差不多,4万日元打住吧。”对此,管理部门按成本价格计算后,得出价格应定在5万日元之上的结论。事实上,那时候48000日元就是一笔不小的钱啦。

这呀那呀他们列举了种种情况。虽然这样,看着那个布莱斯曼。本公司内部都出现了这样的疑问:“连录音都没有,这个半吊子产品,真的能卖出去吗?”即使是盛田先生也不能给它定个高价。

于是,盛田先生说:“是吗?那就3万吧。别的公司的产品8折在商店里似乎能卖出去,我们的产品无论在哪个商店最多也只打9折,把打折部分算上,33000日元怎么样?

这样,学生们即使拿3万日元进商店,应该也能买到这件商品。还有,今年又是索尼公司成立33周年,33000日元不是正好吗?”

这样说了,就把价格定在33000日元。实际卖的时候,有人花3万日元就能买到。他是这样考虑的。

至于成本核算之类,是管理部门的事。不过,这是索尼的做法。

“好是好,就是太贵了。”如果被消费者这么认为,它的定价就失败了。被这样认为后,商品就卖不出去。但是,“虽然贵些,东西的确不错。”如果被这样想了,就成功了,这样商品肯定就能卖出去。因此,一种是“这样过分的价格也能卖出去?”轻易否定掉,一种是“与别的商品比价格是贵些,不过功能和质量的确相当不错。这样,不觉得价格过分。”对商品能否产生兴趣,这中间的差别非常微妙。如果有一步走错了,一号机就会在仓库里堆积如山。如果决断英明,就会孕育出带有革命性的长销不衰的商品。

因此,商品的定价完全交给部门负责人是绝对不行的。

要考虑成本核算有关数字,但最重要的是定出“能卖出去的价格”。如果能卖出去,大批量生产后成本自然会下降。我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商品的质量和价格,体现了企业的哲学。

盛田先生在这方面富有卓越的感觉。那时候,盛田先生在我们面前表现出极大的自信,它使我们上千人都站在他这一边。因为当时盛田先生把包括营业、销售在内的所有有关系的人都召集在一起,当着大家的面说:“如果这个卖不出去,我可以辞去社长职务。”盛田先生说到这个份上,的确具有令人感动的魅力。我作为做出这一产品的人,更觉得幸福。

那以后随身听的历史,像大家都知道的那样,一号机做出后,我们不断地改进形状和式样。在开发随身听的过程中,一开始,磁带收录机的理想形状,就清清楚楚地在头脑里描绘出来。在机能、式样上,磁带收录机最终走向什么样的形态呢?考虑这个问题时,在我们面前展现出“就是这个”这种明确的形象。如果用语言来表示,就是接近不受限制的磁带收录机大小的、重量轻得可以随便拿走的东西。大家向着这个终极的目标勇往直前地奋斗着。

虽说勇往直前,目标却不可能一步实现。整个磁带收录机不能一下子就做得小型化,那要经过一个个阶段。首先,只追求把体积做小一些。先说“一号机做成这样的理想形状很困难,那就算了。厚度做成它的两倍也行”,这样一号机做出来了。“两倍厚度”是说我们头脑中理想形状的厚度的两倍。“这次,厚度做成它的1.5倍左右吧。”这样说了,把产品电动机做小些,别的部件也做得小些。这之后,这个减少些试试,再以后,那个减少些看看。一直追求理想的形状直到最后。于是,不知不觉地我们描绘过的理想型磁带收录机、轻便型号的“WM—20”完成了。从一号机开始到“WM—20”的完成,大约花了4年的时间。

像这样,抱着切实的目标,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一定会迎来实现目标的那一天。因此,作为上司的我,必须经常设定明确的目标,而且制造产品的目标,必须谁都明白易懂,清楚而鲜明地描绘在头脑中。因此有必要用各种方法把它传达给大家。抽象的空想,是不能成为目标的。特别是在设计新商品的时候,一开始,设想明确到什么程度,几乎决定了那个商品的生命。就是说,来到商店的人,认识了我们制造的商品,才会买我们的商品。比如,在随身听商品化的时候,从最初开发的阶段开始,到开始卖时的广告画的宣传设计,头脑中已经想好了。一边骑自行车旅行一边用随身听欣赏音乐的形象,实际上在反复实验中已全部在头脑里具体化了。在发布会的时候,在神宫外院做了边骑自行车边听随身听的介绍性表演,那就是我们从开发时起就一直坚持的设想,于是这种设想得到了绝大多数年轻人的认同。

只是,被称作明确的设想这种东西,不是坐在桌前想想就会自然地产生的。首先,自己想:“如果有这样的东西就好了!”“真想要啊!”“不管怎样给做出来吧!”具有这种强烈的想法是非常必要的。我想创造性这种东西,来自因为自己喜欢而日思夜想的激情。

虽然日本人经常被说成缺乏创造性,但决不是那么回事。因为同样的大脑,只要有激情,什么样的东西都能做出来,能发挥出世界上最好的创造性。

在索尼,聚集着这样的人:喜欢机械、喜欢收音机、喜欢照相机、喜欢音乐。因为喜欢就拼命学习,专门知识就比别人多一倍。这样的人们,“这次想要这样的东西”,“有这样的东西,会更快乐”,这样孩子似地想着,这种渗透着孩子气的想法就那样原样不动地融人头脑中,想干的时候就把它做成产品。这样做出来的东西就是索尼随身听系列商品。

■“大曾根部队”的18条开发条款

到目前为止,我在索尼工作。在制造产品中我认为重要的事情,不分先后地列举如下:

1.不做客户似乎想要的东西,而做能帮助客户的东西客户现在似乎想要这种东西,但他们的想法很快就会改变,而且还会想要别的东西。我们的工作不是紧追着客户想要的东西,而是预先创造出能给客户带来方便的东西,并提供给他们。

2.不是从客户的角度而是从自己的角度制造商品在索尼,很喜欢AV机器,喜欢得不得了的人很多。这样的人,因为自己策划、自己设计,什么样的产品好,他们自己应该最清楚。因此由于自己喜欢这样的东西,所以去做,这就行了。

随身听也是这样。最坏的情况是:“这个没能卖出去。

没办法。用公司的钱做了一个金属模型,就我自己一个人享受不也很好吗?”抱着这样的想法,做出了随身听。如果想做真正好的东西,不追究到这种地步是不行的。这就是从自己的角度制造东西。自己都觉得恶心的商品,别人是不会花钱来买的。商品开发不是他人的事,制造商品的人自己都不想要的东西,别人没有买的道理。

3.型号、成本的标准并不是由可能性决定的。而是由必要性和必然性决定的制造新产品的时候,竟然说“从我们公司的实力来看,可以做到这一步”,“这样很好,不过我们公司难以做到”之类的话,以此来计算和决定产品的型号与成本,是完全错误的。开始的时候,定下清楚明白的设想和适当的目标比什么都重要。从这里出发自然而然也能决定型号和成本的标准。

根据不同情况,成本有不得不减半的时候。如果成本要削减50%,把原先设计重新修改,部件的数量也尽可能减少。于是,成本很容易地减半了。但是,如果这儿削减3%,那儿也削减3%,不管出发点在哪里,大家都会失去干劲。如果对零部件厂家说:“对不起,能不能降3%给我们?”“哦,是吗?知道了。”然后,谈话就结束了。采取这样的做法,绝对造不出好商品。

4.市场也许是成熟的,但商品是没有永远成熟的经常听营业部和销售部的人说:“这个市场趋于饱和,产品卖不出去。”然而,无论市场怎么饱和,如果推出真正便利的东西,大家还是会买的。电子地图(用在汽车里)、手握式游戏机都让人觉得“啊,这个东西有用”,“这个很有意思”,因此获得了极大成功。的确,这个市场或许很饱和,但不存在商品也饱和的事。无论什么时代,受欢迎的商品总是一个接一个地登场。

5.不能做的理由是能做的根据,解决不能做的理由就行了部下常说:“这个很困难,做不了。”如果问:“为什么做不了?”他们会列出几项理由,比如:“第一,人手不够。第二,没有好的测定器。第三,电动机的设计困难大。”基本上都是这样。再问:“就这些吗?”回答:“是。”于是,我马上说:“这样啊,我知道了。那么,这三项我知道了,全部由我来解决。增加人手、测定器,花几亿元也行,真的有必要的话,就买来干。电动机有困难了,你们不干也行,让我来干,不用担心。怎么样,这样就能做了吧。”我这样说后,他们只能去干。

部下常在我面前列出不能干的理由。因为他们想,有这么多清楚有序的理由,能说出有水平的理由,即使是大将也会改变主意的。然而,我不但不改变,反而会想,不能干的理由这么清楚,如果把它们都解决了不就行了吗?他们听了后很失望,苦笑着说:“我们用错了战略方针。”

不能做的理由弄清楚了,它就成为能做的根据。

6.赶快做出新商品胜过使好商品更便宜

现在的时代,采取“好东西更便宜”的做法,就会被时代抛到后面。如果落后了,会受到致命伤害。非用“赶快做出新商品”的宗旨不可。这是时代的命题。

7.解决了商品的缺陷就会产生新的市场,把商品的长处加以改良,市场份额便会扩大

比如,曾经有一种叫LP的商品,是很不错的东西,只是有一个弱点,就是太大了。于是,解决这个问题,做成了12厘米的CD。可以装进收录机里,用于车里的音响也行,携带用的小型CD机也能使用,于是产生了全新的市场。

另外,随身听这一商品,具有小型化的长处,但虽是小型的,因为随便地拿来拿去,跑动的时候,容易产生速度混乱的问题。我们对这一点进行了改良,减少了振动。慢跑时也可以使用,扩大了消费群体。

8.绞尽脑汁,就会产生新的附加值

在进行商品化时,做成什么样的东西,在产品计划阶段,不绞尽脑汁弄清楚到底追求什么形象是不行的。在这里,你所费的脑筋,都会体现在附加值上,最终商品能卖出较高的价钱。这比懒于动脑筋,待产品完成后再设法降低成本,效果要好得多。

9.降低成本比不过策划的智慧

比如策划磁带收录机时,说到底是追求磁带录音机的机能。做成布莱斯曼似的产品,还是突破磁带录音机的概念.一气做成随身听呢?最终哪个利益高呢?当然是随身听了。

布莱斯曼有录音功能,却只卖15000日元左右,随身听虽然只能放音却可以卖3万日元左右。简而言之,做出全新的成功的机型,比稍稍改变一下原型,一点点地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做法更为有效。

10.因为落后一步而失败,很难东山再起

索尼到目前为止,创造了不少全新的产品,因为我们知道先发制人的强大优势。比如,推出索尼随身听后,别的公司也争相推出类似产品,宣传也接连不断。然而,别的公司越追随,索尼的产品越畅销,因为人们印象中索尼做得最好。随身听爆发性地大成功后,年末时节,我们不需要做宣传,随身听已完全成了携带式立体声放音机的代名词。看了别的公司的宣传,顾客去商店买时,也只是说:“请给我随身听。”别的公司后来模仿的产品如果失败了,就再也不能站起来。所以经常制定新的战略,不追随别人是极为重要的。

11.东西滞销,不是价格太高,就是东西不好东西滞销的时候,大家会寻找各种理由。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啦,议论纷纷。但我觉得,东西卖不出去,没有那么多堂皇理由。卖不出去,理由极其简单,不是价格太高了,就是东西做得不好,肯定是这两者之一。在探寻产品滞销的原因时,如果有时间去慢条斯理地讲述理由,还不如花时间考虑解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