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古代谋略与教子之道
19726000000007

第7章 提高孩子智商的谋略(1)

一位教育家把富于独创性格的人的特征归纳为:(1)不被模式束缚,而且极力挣脱桎梏;(2)对事专注,心思缜密,而且充满热忱及冲动;(3)不怕犯错及失败,问题愈艰难愈充满挑战的勇气。

社会发展期望有独创性的人,然而,大抵而言,这些人通常厌恶刻板、单调的生活,在一般人的眼里可能是个性乖僻的“问题人物”。譬如求学时期,必定经常违反校规,执意于自我理想的追求,因此,在学校的成绩就不理想。那么,对于这些孩子该如何教育和引导呢?

可能你正为如何提高孩子的智商而苦恼,可能你的孩子正是“问题人物”,可能你的孩子看起来并不那么聪明,可能你的孩子根本不听你的一套,那么,你作为父母该怎么办呢?

下面就借古人的谋略为你解今天的难题,从中你一定会获益匪浅的。

见于未萌

《孙子·谋攻篇》指出:“所谓最上之策,乃是看出敌人的意图后将之封锁;次为切断同盟的关系使之孤立;三为战火交加;而最下策则是攻城。攻城乃是所有手段皆已用尽,情非得已的下下之策,也是最后的手段。”这就是孙子兵法中著名的“不战而胜”的策略。因此,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战争的发展情形须在开战之前即掌握好。胜负之决,往往就在于能否清楚预知发展的过程。假如胜利的过程“确实”可以掌握,就能得胜果,否则胜利无望。如果连状况都无法掌握的话,则更不要说胜利了。战争的规律如此,提高孩子智商的指导思想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如果父母根本就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不能预知孩子发展的进程,而凭主观臆断,采用孤立或施压力乃至棒打之法,收获甚微,而且往往还会伤害了孩子的感情,使其产生恐惧或抵触的心理。这便是下下之策了。能够“见于未萌”的父母才是成功的父母。

有的孩子乍看起来思维迟钝,无论是理解力还是记忆力都不如机敏的孩子,平时学习上比别人多花时间,而成绩平平。但他们常喜欢就某一问题苦思冥想、刨根究底,办事情很少虎头蛇尾、半途而废。这些孩子多属于“慢智思维”型。

对“慢智思维”型的孩子,及时发现,正确培养是很重要的。遗憾的是有的家长常因此误认为孩子天生笨拙、智商不高而放任自流,或无视孩子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一味施压力,急功近利地揠苗助长,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其实“慢智思维”有它的优势,此类孩子大多心理活动细腻、思维层次深刻,往往具有一般孩子所没有的独立性和专一性。虽然他们一时接受能力较差、学业成绩不尽如人意,但引导得法,则日后多有建树。为了给“慢智型”的孩子创造一个较佳的家庭早期教育环境,作为家长,不妨从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感觉(包括自尊心、自信心、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人手,激励其质疑问难,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独立见解和大胆想象欲望,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点燃孩子的智慧之光。别忘了:他们并非尖子、神童,但却蕴含着不可小看的潜在天赋!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如何正确利用好奇心是父母提高孩子智商的一个重大课题,从孩子的好奇心中往往能发现他们的智能和潜在天赋,是父母运用策略的突破口和窗户。

小宝贝常常会缠着父母,指着电视问个不休:“爸爸,电视的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蛋?”“好人。”“那个呢?”“也是好人!”“为什么都是好人?”“去去去!烦死了,再问就揍你!”做父亲的不耐烦了,大声地轰走小宝贝,小宝贝委屈地哭了……

刚来到人世不久的孩子,对这个世界总是怀着一种好奇心,也总想探求其中的奥妙。许多伟人在孩提时代也曾经问个不休。哥白尼小时候曾问他的父亲:“我看得见月亮,月亮看得见我吗?”瑞典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观察过一个6岁3个月的瑞士儿童达10个月之久,在300多天里,这个儿童竟提出了1225个问题。心理学告诉我们:从3岁到14岁这个时期是孩子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孩:子求知欲很强的一个时期。为人父母者,应如何对待小孩子的“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纠缠不休呢?

大科学家牛顿的母亲是这样做的。有一次牛顿问母亲:“风:车为什么会转?”母亲回答:“那是风的力量使它转。”牛顿又问:“风怎么来的?”

牛顿的母亲便耐心地向他解释风的产生由来。后来牛顿上小学,做的第一件劳作,就是一个别具一格的风车。从此,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孕育了一种探索事物底蕴的创造精神。

好奇爱问是孩子的一大特点,为人父母者,应及时抓住这一良机,因势利导,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不要对孩子的“问个不休”当头就是一瓢冷水,要耐心地去解答,给孩子一个满意的答案。

即使有的问题自己也无法解释清楚,不妨去求教别人或查资料,待弄清楚后再讲给孩子听。这样既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又使孩子从小养成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观察生活的能力。

要想你孩子的IQ提高,就必须善于观察、善于引导,当孩子有良好兴趣萌芽时就要有所扶持,为孩子的成功奠定基础。

五行相生

古人认为,宇宙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个要素构成,这就是五行说。战国时代,五行说得到进一步发展,演变出“五行相生说”,并以此占卜,来预测朝代兴衰更替。“五行相生说”认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如果“木”的国家兴起,相联的“火”的国家也将兴起,依此类推。

和“五行相生说”相对应的,是“五行相克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宇宙便是这种相生又相克的关系。这种谋略思想告诉我们,万物都是互相联系又互相排斥,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提高孩子智商的时候,就要懂得这种相生相克的道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可能与他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有关,而家庭环境可能与他的父母出身、文化水平有关,父母出身又可能与时代背景有关……环环相扣,互为因果。比如,“老三届”由于当时中国特定的时代背景,大多初中或高中毕业后即上山下乡,文化水平相对没有后来的大学生高。这些人结合组成了家庭,他们经历了非常艰苦的岁月,失去了许许多多的东西,如学历、机遇甚至青春,因此当他们成立家庭生儿育女以后,会出现两种家庭情况:一类是父母努力奋斗,试图把损失的时间和一切都夺回来。这些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就相对地少些,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把孩子交给了社会(学校)。另一类父母觉得自己这一代被耽误了,不可能再有大作为,因而把全副精力都放在下一代身上,把期望也放在孩子身上,希望下一代能弥补他们的遗憾,或者是想使下一代不再有他们这样的遗憾。这两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就可能有不同的性格、志趣和理想。这就是相生相克的道理。

相生相克还表现在,孩子对星座的兴趣,可能源于小人书,而小人书又是因为小时候父母拿着为他们讲神话故事,这些关系也许是潜在的、久远的,但确确实实互相承接的。但是,现在有很多父母不懂得这样相生相克的道理,只知道给孩子们加重作业,不准孩子们玩耍、看电视和看课外书,衡量孩子聪明与否的唯一标准就是班上的成绩单。这种片面教育的结果是只会产生死记硬背没有想象力、没有创造力的书虫,在家长别浪费时间的高压政策下,孩子们失去了许多童年的快乐,失去了提高智商的机会和对世界的相互关系进行学习思考的方法。这是一种可悲的现象。

提高孩子的智商,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孩子对世界的思考,培养他们认识世界的相生相克的关系,使孩子学会不要片面地孤立地看问题。

懂得如何思考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无疑是重要的。思考是一种艰苦的劳动,需要严格的训练。那么怎样培养孩子严肃的、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又如何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竟争中思想更敏锐?专家们说,关键在于你的家庭中要创造一个“思维气氛”。下面是如何去做:检验你自己关于思考的看法。相信一个聪明的孩子理所当然是一个好的思想者的看法是错误的。不可因孩子天资聪颖就放弃了思考能力的训练。

启发孩子多思考问题。带着你的孩子去博物馆,或同他一起读书、看电视,然后谈论你们看到和听到的事情。

必须包括整个家庭。在一个小的团体中,大量交换意见能够学到良好的思维习惯。即使小孩也会有值得重视和倾听的各种想法。

讲笑话。幽默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有助于教会孩子观察事物的多种方法。

从多方面观察。要求孩子从正、反几方面考虑问题。

发现模型及思路。把各种知识综合起来是教育的基础,要让孩子学会举一反三。

提出不落俗套的问题。向你的孩子提出挑战:“假如所有的小汽车都被漆成了一种颜色,情况会怎样?”

寻找第二种以至第三种看法。要让孩子学会思考别人的观点,使之看到自己预想不到的各种可能性。

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想问题。敦促你的孩子设法去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会使他的思想更成熟。

记下它。把想到的记在纸上,它是思维的良好实践。

超前思维。鼓励孩子们考虑各种短期的、中期的和长期的结果。

宇宙是相生相克的,培养孩子提高智商的方法也是相生相克的。记住啊,父母们!

因势利导

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谋略,指出要针对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并在这方面做出了典范。

在孔子的门生中,最善于理财并具一定财力的人物当推子贡。他在贫穷的时候,做到不对人谄媚,一旦成为富翁之后,常对人伸出援助之手,并能做到谦虚如常。他对此有相当的自信,因此,有一次他问孔子:“虽然生活贫困却不对人谄媚,有了钱成富翁了,也不会对人骄傲,这样的人物如何?”言下之意,正是自己的现身说法,希望能从孔子那里获得赞美呢!孔子的反应很有意思,他识透了子贡的脸色和内涵,对他说:“这可真是个人物。”但接着又说,“这还不如:贫乏而能过着快乐的人生;致富却能守礼节的人物。”(“子贡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学而篇》)孔子是一位严谨的师长,他对弟子的要求非常严格,而且能针对各人的情况进行教育。

按常理,能做到像子贡所说那样的人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孔子识别了子贡的心理,担心他会因此过于骄矜而放弃修养,因为子贡为人一向是八面玲珑,喜欢对人评头品足,有一次孔子就曾讽刺过他,说:“你真是能干啊!要是我才没空去说别人哩!”以孔子的要求,他是更欣赏那些内心修养深刻的人,认为人的真正境界,最要紧的是内心快乐,表面的行为倒是其次的。因此,他有如下的评价:“颜渊实在了不起啊!一碗饭,一碗汤,住在陋巷,别人觉得不胜其忧,他却自得其乐,实在是了不起啊!”(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篇》)像孔子这样能够针对弟子的不同情况进行教育的师长是很难得的,他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因势利导,及时纠正不良的倾向,肯定正确的行为,使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得到提高。现代家长要想提高孩子的智商,也必须学习孔子,在对自己的孩子有清楚了解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由他表现出来的行为中判断他内心的真正思想,因势利导,培养他的兴趣,提高他的智商。比如,有一类孩子,他们好奇心非常强,常常会问一些诸如为什么雨会从天上降下来!为什么烟雾会升起来!为什么汽车能跑!谁创造了上帝!谁创造了我等等问题。父母们的解答往往是过于简单化或最后证明是错误的,长此以往,最终,他们就会放弃提问,放弃探索,失去了对事物的兴趣,开始变得厌倦一切。也有一些孩子,特爱幻想,甚至发展到与现实格格不入的地步,如表现为子虚乌有的恐惧症。对这些孩子,父母应看到他们的优势,加以正确的引导,把他们的想象力和现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诱发他们的创造力,不要为孩子定下太多的条条框框,也不要让孩子始终沉湎于想入非非之中,让有用的知识来充实他的想象力,由想象力引发他更多学习新知识的愿望。父母首先要懂得这种因材施教的办法,才能提高孩子的智商。

比如,幼儿有段时间十分喜爱画画。这时,孩子会整天地像着了迷似的找纸来画,做家长的也常常会跑文具店买来图画纸或大人用的速写本给他用来画画。其实这个办法并不好,既花钱,又不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为什么呢?因为商店买来的图画纸大多是长方形的、整齐划一的“规格纸”,孩子一直用这种规定长宽的纸画画,他的画也就会成为这“框框”中的“规格品”,孩子的思维能力就会受到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