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古代谋略与教子之道
19726000000022

第22章 好孩子志在四方——培养孩子独立的谋略(1)

所有的父母从孩子出生以后就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必须独立地面对世界,独立地走自己的人生道路。因此,父母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是做温室里的花朵,还是让孩子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

让他做个软弱无力的依赖虫,还是做个能直面人生的好孩子?

相信很多父母理智上都会选择后者。但情感往往战胜理智,在关键时刻,父母常常以保护者的角色出现,使孩子丧失一次又一次锻炼的机会。为了使你的孩子更坚强、更独立,请你记住下面的谋略,它们会帮助你和你的孩子摆脱困境。

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楚汉之争时,西楚霸王项羽以几倍于汉王刘邦的兵力,而最终演出一幕“霸王别姬,自刎乌江”的悲剧,是因为天不助他吗?非也。实是因为他不及刘邦会用谋略又善利用人,而他则太过刚愎自用、疑心过重又常犹豫不决的缘故,所以便无颜见江东父老只好自决于乌江了。这就是“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唐代以盛极一时之世而终致衰落,有人把罪过归于杨贵妃,其实,如果不是唐玄宗昏聩好色,又怎会有奸臣当朝、腐败无能的景况呢?在那个时代,区区女流能成什么气候?古代史学家总喜欢把女人称作“祸水”,把朝代衰颓的气象归咎于这些“妖精”,如褒姒、妲己、杨贵妃等,却不愿从君王自身去检讨,实在是太过枉屈女人,也太过抬举女人了!

周文王曾这样问过姜太公:“天下刚刚和平,却又开始战乱,为什么会如此呢?是君王的贤愚所造成,还是天注定的命运呢?”姜太公毫不犹豫地回答:“君王为贤者,国家就安定人民就富足,这就是说国家及人民的祸福并不是天注定的,而是掌握在君王手里。”

一言以蔽之,祸福在君,不在天时,因此,命运要靠自己去开拓,把责任推脱或把成绩归于运气都是不对的。

当孩子开始接触生活时,父母要注意培养他的独立性,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灌输命运要靠自己去开拓的思想,让孩子独立面对世界时,树立一切都要自己去奋斗去努力才能得到的观念,摆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和无所事事、等待天赐良机的消极心理。

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一份收获就有一份汗水。时机再好,如果没有主观的努力,也只会是坐失良机,谚语中“机会只会光顾有准备的头脑”,没有努力,没有奋斗,想坐享其成只能是守株待兔了。

当今世道,赌博成风,各种各样的奖券,商场轮番轰炸似的有奖购物等等,搞得人心沸沸,每个人都抱着一分希望几份梦想,幻想一夜之问由乞儿变富翁。这种博彩心理蔓延整个社会,渗透每个角落,也给一些青少年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滋生了不劳而获的思想和浓重的金钱意识,纯洁的心灵不知不觉地被铜臭所污染。中奖者,兴高采烈,感到无尽的兴奋和骄傲,更加迷信自己得天之助,再无需努力拼搏;不中奖者,懊悔不已,怨恨自己运气不佳,心不够诚,便暗暗求上帝或菩萨保佑,望能交上好运。这些心理的恶性循环,会助长孩子求助于天的心理,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努力也是没用。博彩对青少年而言是危险而不健康的,家长应加以正确引导。其实,中奖几率是非常少的,以香港著名的“六合彩”而言,中头等奖的奖金确实高得惊人,但是,据计算机概率统计,中头奖率是八百万分之一,中二奖率为一百三十万分之一,真如大海捞针一般。即使有一人中奖了,那么其他没有中奖者如果不去谋生,就靠等待中奖机会能生存吗?毕竟,绝大部分人还得靠自己的双手,靠自己的努力去生活,绝大多数人都是买了一辈子奖券而没有一次中奖的,可见,把命运托付于天是多么的危险和不可靠。

风调雨顺但君主不贤明,人民也不能过上好的生活,同样,即使个人自身条件比较差但努力把握命运,勇于开拓的人仍会大有作为。著名诺贝尔奖设立者诺贝尔的生平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诺贝尔诞生就是个丑陋的婴孩,而且呱呱坠地后就一直哭个不停,医生们都认为没指望了。”炸药发明人,亦是“诺贝尔奖”创设者,生于瑞典的伟大发明家阿尔弗烈特·诺贝尔,他的哥哥曾说:“诺贝尔面貌奇丑、体弱多病。”因他从小就是百病缠身,连家人都认为会不幸早夭。幼儿时期的诺贝尔,患有严重消化不良及肌肉痉挛的毛病,因而痛苦不堪,大部分时间必须躺在病床上。

据说他脊椎骨严重受伤,所以,医生嘱咐诺贝尔要睡在平坦的卧床上。诺贝尔由于本身容貌的丑陋,自认无法获得他人的关爱,因此从小开始,诺贝尔就具有一种补偿的心理,立志将来要为人类奉献一生。

阿尔弗烈特·诺贝尔于1833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诞生。由于父亲发明一种敷设性水雷,受到当时俄国政府的器重,而委派他监督水雷的制造,于是全家迁至俄国第一大都市圣彼得堡,此时的诺贝尔年仅八岁。

诺贝尔及两位哥哥皆由家庭教师启蒙,学习数理、俄文及英文等,三人成绩颇令人满意。这是因为在圣彼得堡没有一所瑞典学校之故。

诺贝尔念完一年的正规教育后,成绩单上的评语如下:“常识优等、勤学方面优等、操行优等。”他是八十二名学生中的榜首人物。

诺贝尔常把福尔特尔的著书翻译成英文及俄文,然后,再译回法文与原著比较,藉以学习深奥的外国语文。此外,他也喜爱阅读雪莱的著作,偶而也以英文写作。

诺贝尔在十七岁那年,只身到美国,拜艾克森(美国的发明家)为师,花四年的时间学习机械工程的理论知识。之后,为协助父亲的事业而重返俄国。

1859年他再度回到祖国瑞典,准备展开他在美国时特别关心的爆炸剂研究工作。他以硝化甘油(一种化学药品,以甘油三硝为原料制成)为制造原料,可惜硝化甘油是液体状,处理困难,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1864年,诺贝尔的工厂发生爆炸,在这次意外中他失去一位弟弟及四位工人。结果诺贝尔被认为是一个专门带给人们祸害的“疯狂科学家”,瑞典政府特地下令严禁他重建工厂。

然而,诺贝尔并未向现实低头,他反而另寻安全的处理方法,埋首于研究工作。有时,基于安全的理由,他会独自划船到湖心做实验。

1866年的某一天,诺贝尔赫然发现硅藻土能稳定地吸收硝化甘油,除非绑上雷管,否则不会轻易爆炸,可是它的爆炸威力仍然相当强—一这就是炸药的诞生。

1875年,诺贝尔又发明一种爆炸力比炸药更强的巴力士太发射药,同时获取专利。除此之外,诺贝尔的发明不胜枚举,仅仅在美国所获得的专利发明,就高达129件。他也利用炸药及无烟火药的发明专利,分别在世界各地建立大约十五家炸药制造工厂,并创立世界第一家诺贝尔炸药信托公司。诺贝尔的两位哥哥,非常顺利而且成功地开辟一处油田,又设立规模庞大的炼油厂及航运公司,他们从此成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富豪。

诺贝尔临终前,以920万美元为基金,成立诺贝尔奖,分为和平、文学、物理家、化学及生理学或医学五个奖项。规定每年在上述项目中,甄选全世界对人类最有功绩的人为受奖者。在诺贝尔去世五年后(即1901年),诞生了全世界首位诺贝尔奖得主。众所皆知,“诺贝尔奖”是目前全世界最具权威性的大奖。

诺贝尔自小就是一位先天不足的人物,但他并未向命运低头,而是化消极因素为有利条件,经过艰苦奋斗,终于成就了功名。可见“祸福在君,不在天时”,命运要靠自己去开拓,这是孩子们独立生活于世上时必须切记的第一要略。当然,事物总是辩证的,我们在前面一节提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并不矛盾,而是一个事物的两面性,它说明人的主观努力的重要性,同时,也必须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这是相辅相成并互为表里的。

水至清则无鱼

中国有句很中庸的话叫做“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它中庸,是因为古人教育一贯主张明察秋毫,奖罚分明,而这句则似乎留有余地,很有嚼头。其实,这也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又在道家和佛教的交叉熏陶下的中国人,形成了一种既人世又出世的处世思想,便有了这种中庸而很有度量的处世态度。

宋太宗时代曾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人上奏太宗,说在汴河从事水运的人员,将公家的谷物拿去典当变卖图利。太宗听了以后说道:“侥幸之门,就像老鼠出入的洞穴一样,不能全部塞满,只要除去最重要的通路即可。在船上担任工作的篙工、楫师,即使有些小买卖,只要对工事无妨,也就不必细问,只希望公家的物资能顺利运送就可以了。”

宰相吕蒙正也很赞成太宗的说法,他说:“水如果太澄清的话,就不会有鱼,人如果对小事情太追究的话,就不会有朋友。”这就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也不是吕蒙正发明的而是东方朔说的,且孔子早也说过“水清则鱼不栖”的话语,可见是有传统的了。

我们在探讨家长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提倡“水至清则无鱼”的处世思想是有其特别意义的。要孩子独立地面对世界,对孩子而言,是个全新的课题,他们在认识世界、接触社会、了解人生的过程中,免不了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些错误在大人看来是很可笑的且不应该犯的,有的家长便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搞得孩子左右为难,难以适应。

这些家长就是缺少度量,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一味以大人的标准来要求,这样的后果只能造成孩子畏首畏尾、不敢开拓的局面,或者退而回到父母的怀抱,不敢独立面对世界,最终与家长的意愿是背道而驰。

正确的做法是,以宽容大度的心去容纳孩子的幼稚和毛病,再加以适当的指导,使孩子有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有一个勇敢坚定的心理,还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后盾,去完成他独立面对世界的历程。因此,作为家长,对孩子的宽紧度量要恰到好处。

在日常的教育问题上,也要注意这个谋略。比如,对孩子的功课,有的家长只注重分数,对100分者便大加奖赏,而99分则责骂不停,让孩子承受太大的心理压力。又比如假期,把孩子的暑期计划安排得满满,全是做作业、练琴、预习功课等等“硬件”,让孩子没有喘息的机会,没有独立去决定自己安排自己的自由,这样,对孩子的发展都是没有好处的。

再谈谈环境和时空对孩子独立性形成的影响。格塞尔和伊尔克曾评论道:

在更为古老的年代里,自然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相当规则的方式发展着,与儿童的成熟同步。家庭庞大,成员众多,出生连绵不断,但总有人在学龄前儿童的前后照料。慢慢地,随着他需求的不断增加,他被引入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在他的周围有着自由的空间,四野沼泽和果园,栅栏里喂养着各种牲畜,这些小生灵和儿童几乎同龄,他可以尽情地观赏它们,抚摸它们,有时甚至去拥抱它们。

时间玩弄了一个花招,改变了环境,公寓里的孩子,甚至今天生活在郊外的孩子已经完全失却了原来的伙伴——从前的人和类人猿,家庭生活空间缩小到几个房间,一个走廊,一个小院子;也许是缩小到带有一两个窗户的小单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