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解悟名家:与中联重科一起聆听
19725900000038

第38章 成大业若“烹小鲜”(2)

做元首“席”间座上宾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对世界经济的“晴雨表”效应有目共睹。经济界甚至认为,中国商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球商品的价格和通货膨胀率,如果中国粮食大丰收,世界粮价格会受其影响而下降如果中国需要大量铁矿石,国际市场的铁矿石价格可能立马上涨。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施援世界粮食安全,而成诸多国家元首延请的贵客;国内某矿业公司老总因与智利商贸额甚巨,而被该国总统宴请为嘉宾。沈国放认为,在国际外交事务中,国家领导人之间讨论的哪怕是政治问题,都或多或少带有经济的因素。其中,围绕战略资源、能源采集、能源通道建设等主题的能源外交,尤其十分活跃。诸如APEC、亚欧、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会议,活跃其中的,不仅有各国元首,更多见企业大亨。他鼓励立志走出去的湖南企业家,应有意识多参与这类向企业家开放的高端首脑级聚会,并善于利用其中的资源开拓海外事业,或寻找合作伙伴。

据沈国放介绍,随着地区间区域合作势头加强,全球范围内区域合作加强,各种地区与多边组织发展得越来越快,并且影响力见增。他认为,目前,东亚和拉美实为值得关注的经济发展亮点,不仅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对亚洲区域越来越关注,就连地理位置不属亚洲的新西兰、澳大利亚,也加入到东亚合作里来。此外,随着中日关系的缓解与改善,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主的东北亚区域势头将会上升,这对中国企业而言蕴藏着很好的商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已围绕中国崛起进行了调整;还有中非合作论坛,使中国与非洲间的经贸合作获得了很大的推动力。与此同时,中国同拉美、中国同东盟、中国同阿拉伯交流都非常活跃,经济合作亦值得期待。

莫让“宿怨”聚沙成塔

随着我国政治影响力、经济影响力和外交辐射面持续扩展,中国对现有利益格局形成的冲击渐次明显,类似“西班牙烧鞋”事件等跨国经贸活动中的摩擦和矛盾开始上升。沈国放认为,这也是大国关系中中国因素突出的表现之一,原因在于我国与部分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加大,像巴基斯坦、突尼斯等纺织品出口的大国,因中国加入WTO而日子艰难起来,希望中国纺织品企业与其合作,共拓国际市场。

沈国放提醒湖南企业家,现在“走出去”发展经贸关系,特别需要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友好的发展中国家国民的心理和因此导致的利益得失,双赢或者多赢应成为终极目标。

除了亚洲格局,以及围绕中国、日本、美国、印度关系调整将面临的深刻变化,中国企业跨地区发展的风险,还表现为与西方大国在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在与邻国的关系中,中国特殊而复杂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与周边国家在历史领土和经济利益方面争议的“宿怨”,可能随着期间爆发的利益冲突不时“旧账”重提。沈国放认为,诸多“宿怨”若未得及时排解,以至聚沙成塔,在一定程度上会演变成中国企业“走出去”不可小觑的障碍。

找准自己的“软肋”

除了客观的不利因素,对于想要走出去的湖南企业,找准自己的“软肋”同样重要。

沈国放认为,客观地分析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可以发现,近年来,中国尽管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称誉,其倚重的制造业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甚少,“中国制造”多为零配件组装;其他产业,如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在尖端技术市场上尚未树立权威,甚至研发能力、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还有就是品牌保护意识相对淡薄,在境外注册商标、申请专利的也是凤毛麟角,这些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诸多要素,或残缺或薄弱,若不尽快赶上,势必使企业“软肋”

更软。境外创业,结果很可能“未曾报捷身先卒”。

借四大“和风”远航

已决意“走出去”的湖南企业,是否随时想走即可成行呢?《孙子兵法》告诉我们,成功的三要素是天时、地应、人和。善观外交风云的沈国放在对当前天时(国际形势)研究分析后认为,现阶段,中国企业远渡重洋,有四大“和风”可供助力。

一是国际环境虽然复杂,但是争取较长时间和平的外部环境仍然可能;二是我国在国际事务中不处于矛盾和斗争焦点,不大可能卷入大规模或者局部的战争之中;

三是随着中国国力提高,我国经济还将持续增长,其他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得的实惠增多,需要加强与中国合作,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的政治及经济诉求;

四是中国在区域合作中的作用和分量会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个关注有双重性,一是积极的,一是负面的。善于抓住对国际关系发展变化具有长期和深远意义的矛盾,从战略高度关注矛盾的发展,将有利于增强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也能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更良好的环境。

★现场交流

警惕吹捧者口蜜腹剑

听众:”请问沈先生,继妖魔化中国论调之后,美国当前又兴起中国吹捧论,其潜在意图如何?“

沈国放:”无论美国说中国“好”、“坏”,其实并非重要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对实情不知、不明。现在,美国有些人士在国际社会唱出吹捧中国的高调,其诉求己方更大经济利益的意图昭然若揭。在文化认知方面,有美国人士以中国“吃软不吃硬”为“原则”,希望“强大”的中国升值人民币,通过改变汇率对全球贸易失衡及美国进出口增长多作贡献。殊不知,若汇率陡然大动,对中国经济利益将造成重创,1984年后日本经济急速衰退即是前车之鉴。“

印度投资:”合作加竞争。“

听众:”现在有不少中国企业奔印度投资办厂,请问具有较复杂双边关系的中印,经济关系有何潜在问题?“

沈国放:”尽管在边界及意识形态等方面两国有分歧,但在重大国际问题和关系等方面,中印两国观点始终保持一致或相同,现在,中印关系正稳步向前发展,这无疑属中国企业投资印度的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印度民族特有的警惕性,在一定程度上会障碍两国企业间无保留的信任与合作,因此,对于选择印度发展的中国企业,以合作加竞争的心态融入当地,是为可取策略。“

非洲投资小心低估成本

听众:”继中非论坛之后,中国企业似乎开始兴起赴非洲“洋插队”热潮,请问沈先生,投资非洲是否如有的媒体所言具“低劳动成本”和“资源”这两大优势吗?“

沈国放:”许多非洲国家确实具有诸如石油、矿产等资源优势,非洲的土地也很肥沃,劳动力薪酬也确实低于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仅以此决定投资非洲,却有失偏颇。在一些非洲国家,不少矿产资源分布于偏远山区,尽管近年来,中国援建非洲不少公路、水电站等基础设施项目,但非洲总体基础设施仍相对落后,片片矿床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不畅的交通,哪怕灿灿黄金,也会变得黯然失色。至于人力成本,低薪酬并不等于低人力成本,在非洲聘请当地员工,培训成本必不可少;此外,跨文化管理导致的高管理成本,亦不可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