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解悟名家:与中联重科一起聆听
19725900000010

第10章 PDP增长了,财富一定增加?

从古希腊英雄纵横驰骋的疆场,到当今经济一体化态势下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市场,勇者、智眷和适春总是能笑到最后。今天,仍然笼罩在浓浓农耕文化传统氛围中的中国,要几乎垄断了近现代科技文明历史的西方诸国站在同一历史地平线上角逐,其艰难程度可以想见。

2004丰7月22日,我国著名产业经济学家金碚。带着他多年对于“中国工业化进程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成果,登坛中联重科,为素有“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传统的湖南企业家们,娓娓诠释通过发掘比较优势,寻求企业生存和发展之道。

金碚简介

我国著名产业经济学家,1 950年生,祖籍上海。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经营报》社长。主要研究方向有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企业理论与改革实践。

主要代表作:《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何去何从——当代中国的国有企业问题》、《产业组织经济学》、《中国工业化经济分析》等,1996年起主持编写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发展报告》。曾先后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著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等,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的专家。

GDP增长了,财富一定增加?

——金碚论中国工业化进程与企业竞争力

★主持人语

支东升(国资委研究中心“中外名家系列讲座”专项部主任)

多年来,我对长沙一直有种敬畏之情,岳麓书院、橘子洲头,都今我既感神秘又十分向往。中国古代、近代一些大思想家,曾在此思索过中国的命运,他们的大智慧引导着中国社会向前进。今天,我们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中国如何走向工业化?时代在变动,今天的问题,已非靠一两个思想者就能够解决,而是需要众多智者站到岳麓书院、橘子洲头来共同思考。这个群落就包括中国的许多智者,以及在座的每一位湖南企业家。

企业是一些有思想者所共同创造出来的作品,这个作品有思想存在。我们知道一个公式:时间×速度=距离,速度是有方向的,这个方向性实际就是企业竞争力最核心部分,也许是价值观、企业文化或者等其他现在尚不清晰的什么。

GDP高增长国为何聚财乏力

在中国,竞争主体非常复杂。因为这样的原因,金碚在研究竞争力时发现,产业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有很大差异。

统计指标显示,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市场占有率显示)迅速提高,大约从世界的1.8%提高到5%。但是,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在统计上表现为提高,并不表明企业国际竞争力也相同程度提高。实际情况却是,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先行于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

从经济学分析,外商向中国投入资本、经营、技术等,收获的是市场份额与财富;中国接纳投资、开放市场,得到的是消:费、收入、出口和就业。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表现为GDP(国内生产总值)高速增长,GDP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该国经济生活的活跃程度;用来衡量国家财富积累的经济指标是GNP(国民生产总值),也就是说,外资进入中国后,只有数字意义的产值和收入计入了中国GDP,其创造的利润,则归属于资本输出国的GNP。

由于GNP与财富相关,GDP主要与就业相关,于是,已经实现了持续20多年GDP高速增长的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仍然不足1000美元,处于相对贫困境地。相反,将产业不断向中国等国家转移的日本,GDP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中国,但其财富积累速度,却远胜中国一筹。

工业化幼稚期:低价竞争入市

根据金碚的研究,中国工业化将要经历3个时期,即幼稚期、成长期、强壮期。

目前尚处于幼稚期。在这一阶段,中国企业大多采取的是低价人市竞争。随着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国内生产能力增长,很多的产品特别是加工类所得到的收益甚低。

金碚认为,这个以低价位参与竞争的格局,在我国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发展态势。

中国为何选择如此竞争策略?金碚认为,工业化是一个世界现象。任何国家的工业化都是在世界经济中发生和推进的,是现行的国际经济规则,迫使中国只得依靠低价工业品生产和出口来实现经济资源的国际配置。

从经济合理性来分析,所有产品、服务和各种可流动生产要素(资本、技术、劳动等)的完全可流动是最有利于提高效率的。在现行国际经济规则下,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受到严格限制。因此,中国通过大量生产工业制成品,将国际流动性差的劳动力转变为流动性强的工业制成品,通过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来实现资源(包括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从工业品市场需求分析,中国居民收入水平和分配结构决定了中国大多数工业品必须具有“价廉物美”的特点。因此,依靠价格优势进行“价格战”,是中国现阶段工业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历史性现象和必然过程。

企业目标影响竞争力

对于企业是不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调查,引出了企业所追求目标与其竞争力相关性问题的研究。

根据调查,有将近40%的美国企业家认为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欧洲企业家对此认同度低一些。对于企业目标的确认,美国企业家认为最重要的依次是投资回报、股东收益、市场份额;日本企业家的目标权重依次为市场份额、产品创新、投资回报。

企业除了赚钱,还有没有社会责任?为谁赚钱?对于这些问题,从经济学、管理学本身探究,似乎难以找到理想答案。金碚认为,企业要赢得竞争力,除了要精通经营之术,还必须有一套系统的价值观,它以安全、健康、人文关怀和企业伦理为核心内容。

“中国制造”崛起的经济动因

不仅人均低收入形成对“价廉物美”制成品的需求,而且。无限供应的劳动力供给也可以长时期地抑制工资成本的上升,从而支持“价廉物美”制成品大量生产和供给。全世界都会发现,中国制造的许多制成品具有不可思议的低价格。

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发展工业制成品生产的独特条件,已开始吸引国际资本大量流入。1990年,中国吸引的国外直接投资只相当于东盟四国的1/3;到2000年,中国吸引的国外直接投资已相当于东盟四国总和的2倍多。显然,尽可能利用中国廉价资源,已成为跨国公司,特别是主要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发展的制造企业,实现资源全球配置的重要战略措施。

企业要做“百年老店”

为什么长寿企业最早产生于西方?金碚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西方企业界曾发动了一场价值观的革命,这个有益于鼓励企业家把做“百年老店”当作一种使命。

在西方,对于商人也曾有类似东方国家的偏见,认为富人“为富不仁”。宗教革命后,人们的观念彻底改变了,认为赚钱也是履行“上帝”的使命,不是仅为自身享乐、奢华和家族财富赚钱,而是承担为社会集聚财富的使命。这种理念,一是明确了赚钱的正当性,二是解决了资本再积累后,不是拿去挥霍,而是用于企业再发展。这就是一种做“百年老店”需要的价值观。

市场“争霸”,独特者胜

市场经济中,企业竞争力最直观地表现为一个企业能够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消费者(或者市场)提供产品或者服务,并且能够获得自身发展的能力或者综合素质。金碚认为,能最终制胜的企业,都是以“独特”见长。

金碚设计的竞争力体系包括五个基本含义:企业竞争力所涉及的产业是竞争开放的产业,在垄断和封闭的市场中谈不上企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实质是一个企业同其他企业相比的工作效率;企业竞争力体现在消费者价值和企业自身利益二者的同一性,因为只有对消费者有价值、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产品才有市场,企业才有效益,企业有效益,才能生存和发展,从而能持续地向消费者提供产品,保持消费者的满意指数;企业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长期存在状态,因此,企业竞争力具有持续性和非偶然性;企业竞争力的各种因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对企业的存在状态发生作用。

★精彩点评刘国基(著名策划人与品牌、营销传播专家)

对于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研究,是一道挑战国际学者的难题——人类二三百年的工业化实践,只让全人类不到20%的人口享受到现代工业文明。中国作为一个落后地区,要在几十年内将地球上21%左右的人口带入现代化,难度可想而知。在这场席卷全球的企业竞争力较量中,“物竟天择”的生存原理,还将长期发挥效力。

中联重科成立以来,始终注重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我们不为做工程机械而去做工程机械,而是着眼整合全球性的资源,把中国市场和跨国品牌在中国的营销结合起来,稳步跨入国际市场。与此同时,企业制度化建设开始引入价值导向,并沉淀出独有的企业文化。我想,这正是金碚老师所倡导的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