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快乐教育学
19725100000028

第28章 进行心理教育,让孩子快乐地描绘未来(3)

卡尔·威特说:做事情力图做到精益求精就是一种美德,学习知识也一样,对孩子要严格要求,否则就收不到好的效果。每个人都有潜能,能否将潜能挖掘出来并使之成为卓越的才能,取决于如何培养它。

从小就培养孩子不管是对学习,还是其它爱好,都要做到精,并且能认真地将事情做得尽善尽美。无论什么事情只要做得完美,那么这件事就做得很有价值了。

父母要培养孩子精益求精的习惯,首先要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每做一件事,要竭尽心力,求其完完善,精益求精。这是成功者的一种标记,凡是有所作为的,做事都必求尽善尽美。

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1967年8月23日一人驾驶“联盟号”宇宙飞船,完成任务胜利返航。当飞船返回大气层时,科马洛夫发现无论用什么办法都打不开降落伞了。打不开降落伞,航天飞船没办法降低速度着陆,结果造成机毁人亡的悲剧。后来查明,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因为宇宙飞船在起飞前的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这场悲剧,也可以叫做“一个小数点的疏忽”。因此,父母培养孩子精益求精的习惯,要从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每一个标点符号开始。

怎样培养孩子精益求精的习惯,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家长要想孩子做事精益求精,首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做出榜样,再去严格要求孩子。家长要利用一切机会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当中去,诱导孩子深入地理解知识。例如,安排一个时间,全家人坐下来,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孩子和家长互想考一考。内容应事先定好,大家有所准备,谁提出问题,自己必须有准确答案,这样,可以促使孩子为了和家长比个高低,就会更加认真地学习知识。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父母要想孩子做事精益求精,首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再去严格要求孩子。

其次,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多向孩子提出问题,督促和引导孩子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使之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父母要教育孩子无论对于学习还是爱好,都要讲究一个“精”字。事实证明,对自己要求严的孩子,做事就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反之,凡事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就容易出现差错。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要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做得更好。父母在培养孩子在做事时,只要他能比一般普通的孩子做得更为良好、更为敏捷、更为精确、更为可靠、更为整齐些,更能不断创新、运用自如些,自然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了。

总之,从小对孩子严格要求,孩子才会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只有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了,孩子对自己的要求才会严格。作为家长,一定要以精益求精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懂事,对自己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将来一定会做成大事的。

告诉孩子,坚持不懈才是最大的胜利

坚持让平凡变成伟大。浅尝辄止则让一位天才黯然神伤。

他是一个神话,一个物理世界的传奇人物;他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他开启了科学历程的新纪元。但有一次他失败了。在黑洞研究的过程中,他中途放弃了。因为这个问题的结论与他预想的相反。可是就在几年之后,他的这一结论却成为男一位物理学家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依据。他澳悔地说:“我本来是可其成功的,但是我放弃了!”

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了每个人一把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无论你是谁,只要你抓住了坚持这把钥匙,成功的曙光就会毫不吝啬的照向你。但一旦放弃了他,就算是近在咫尺的胜利女神也会悄然离开。

《浮士德》是一部几十年血汗著成的巨著,包含了一位作家一生的努力。相比于今天的快餐文化,那里面写满了坚持。在这个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社会里,人们往往只注意眼前的利益却忽视了通往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坚持。为什么古今中外无可计数的作品随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但历经几十年著述而成的《本草纲目》流传至今?为什么天才的爱因斯坦会懊悔不已?为什么一个平凡的邮差永驻人们心间?是坚持!坚持这一理念已被封为创业者的必备素质之一。有了坚持,才能劈荆斩棘,才能一千次的跌倒有一千零一次的站起。好多人抱怨,自己坚持了,自己努力了,为什么还不成功?那是因为坚持还没有累积到足以成功的高度。

有了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没有坚持,就注定失败。对于成功,坚持的塑造必不可少!

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多才多艺,不但学习成绩优秀,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也有一技之长。可大部分的孩子由于年龄和心智发展的局限,兴趣和爱好常常变换,对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难以坚持到底。

孩子做事不能坚持该怎么教育,人做事是否有恒心、能否坚持和性格有关。一般来说,外向的孩子往往兴趣广泛,做事也往往坚持不长久,而内向的孩子则相反,所以家长不要把这个当成毛病而一味地指责孩子,切忌太唠叨,这样会产生孩子的逆反心理。

针对孩子的这个特点,应该和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流,去督促孩子,并建立一个以奖励为主的激励机制,当孩子能够坚持并且表现良好时,就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这个奖励是多种多样的,而惩罚则要尽量少用。另外,家长也不要急于求成,让孩子一步一个脚印,稳步上进,建立自信,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兴趣专一,做事认真,将来必然会在学艺道路上有所成就。

随着孩子认识能力的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加强,孩子的坚持性也会得到发展,即坚持性有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发展的过程。但我们也常看到:不少成年人做事依然浮躁,缺乏持久性,往往半途而废。对孩子而言,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是新奇的,今天想打乒乓球,明天发现象棋更有意思,后天看了科幻小说还想当科学家呢!他们的坚持性更弱,因此,坚持性又是需要培养的。那么,作为家长,应该怎么样让孩子养成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呢?

1.让孩子懂得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家长应经常告诉孩子,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就能成功。对孩子坚持做事的习惯,家长应给予及时鼓励,要求并督促孩子将每一件事情做完。锻炼孩子的意志,家长要有决心和恒心,要舍得让孩子吃苦。

2.培养孩子做事有计划、有目的

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精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家长可帮助孩子计划任务,但事先应征求孩子的意见。待孩子有了初步的计划意识,就可以逐渐让孩子自己学着安排自己的事情。在此活动中,关键是让孩子坚持,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毅力。

让孩子做事善始善终。经常性的磨炼,可从小事做起,如作业要认真对待,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要认真完成等。

3.给孩子制定目的、任务要适宜

明确努力的目标。要坚持不懈地努力,首先要树立一个目标。为了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父母要不时帮助孩子明确目标,然后再督促孩子持续的努力以完成目标。

由于孩子年龄较小,思维尚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家长在为孩子制定目的、任务时,应尽量与孩子的实际活动能力相适宜,并与孩子的身心发展相一致。如果家长制定的目的、任务低于或高于孩子实际所能承受的能力和范围,均不利于孩子坚持不懈品德的形成和孩子可贵毅力的培养,影响孩子好习惯的养成。

将大的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目标。“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达到目标也是如此。很多目标是无法一下子就达到的,这时为了减少孩子的压力和逆反心理,父母要善于将大目标分解成若干比较容易达到的小目标,将长远的目标按进行的过程分解成阶段性的目标。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不断达到目标的喜悦心情下,充满热情地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去努力。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对孩子提要求的语气要坚定,但不可总在孩子身边不停的唠叨,甚至训斥打骂孩子。因为,培养孩子的坚持性本身就是个需要耐心的过程。

4.要提高完成某一任务的信心

要帮助孩子学会克服困难,提高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交给孩子任务时,要把任务交待具体,并提醒他在完成任务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让孩子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再教给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使孩子做到心中有数,以增强其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勇气。

5.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让步

要让孩子养成坚持不懈的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切不可一时心软就对孩子让步。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长次以往,所谓坚持不懈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6.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要有坚持性

如果今天要求孩子练琴半个小时,明天自己忘了,后天又有什么事给耽误了,那么,培养孩子的坚持性就会变成一句空话。另外,家长自己做事的态度非常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家长很难培养有恒心的孩子。

总之,父母要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习惯,鼓励孩子用坚忍不拔的毅力,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这样才能为孩子的成功增加砝码。

让孩子保持精神卫生,不要被嫉妒侵蚀

当今的独生子女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环境,每个孩子都享受着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时也得到家长的悉心呵护和关爱。然而,孩子的成长世界总是复杂多样的,童年有无限快乐也有不少烦恼,有时还被一种叫做“嫉妒”的心理影响着。

6岁的琳琳本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一个周末,琳琳妈妈的同事带着自己两岁的孩子来到琳琳家玩,妈妈热情地接待,并热心地逗小客人玩耍。起先,琳琳也挤过去亲了亲小弟弟,但不一会儿,她就有些不高兴了,妈妈抱着小弟弟,一点也没有放下的意思,还又亲又笑的,她感到很孤单冷落。于是,琳琳开始大声唱歌,可没人注意她,琳琳又跳起了自己拿手的新疆舞蹈,可是还是没有人理她,终于,琳琳忍受不住了,她忽然间摔坏了自己的杯子,然后坐在地板上放声大哭,把妈妈的同事和妈妈弄得非常尴尬。

我们看到,孩子错误的行为,就是因为嫉妒心在作祟。可见,处理好孩子的嫉妒心理是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嫉妒心理呢?

首先看看嫉妒是怎么回事。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嫉妒是人在交往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待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进而产生的失落、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现象。然而,这种心理现象亟须关注、疏导——尤其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旦失去控制,任嫉妒心理泛滥,就会进而形成不良性格,乃至因嫉妒心理的过度膨胀酿成恶性事件的发生。

我们在上面所提到的琳琳的反应,看起来是一种异常,其实是非常正常的,它属于一种幼儿所特有的反应。年纪幼小的孩子,往往非常依赖和自己关系亲近的亲人,他们容不得自己的亲人去爱一个和自己不相关的同龄人,因此,在单纯的琳琳看来,妈妈似乎已经不爱自己了,而是爱着那个来家里做客的小弟弟,于是她希望能够引起别人的注意,提醒妈妈,自己才是她的女儿。当她所作的一切无效的时候,只有依靠破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但有时由于父母或教师教育失误,也可能造成孩子嫉妒心理的产生。

比如有些孩子的父母,往往喜欢采用一种错误的“激励教育法”来刺激自己的孩子,比如许多家长往往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你的成绩还不如×××同学呢!”或者是“××同学的钢琴弹得真好,你看看你,什么都弹不出来!”这种方法看起来似乎是“激将法”,却往往容易使得孩子产生一种自卑,而且还会使孩子错误地以为父母爱的不是自己,从最初的不服气,变成一种嫉妒。

应该承认,嫉妒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怎样正确地疏导这种负面情绪,怎样正确地对待竞争,是亟须关注也必须面对的问题。首先,对孩子的要求或者说期望值不能过高,要做到只求尽力不求最好,从根本上给孩子减压。其次,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应使孩子正确地认识竞争。要明白对手不是仇人,嫉妒也不是要强,进而使孩子学会欣赏他人的成功,分享他人的快乐。最后,让孩子懂得,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一时一事的得失,而是积极地参与和有快乐的心境。

作为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当发现孩子有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时,家长和教师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必要时应该求助心理医生。

只有让孩子的负面情绪得到及时有效的宣泄,才会让心理的重压与痛苦远离孩子。

家长要知道,孩子的自尊心往往比大人的自尊心更加强烈,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只有在保护好孩子自尊的前提下,对孩子的教育才能收到效果。

家长要积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心理学家认为,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容易产生嫉妒心。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长处要给予由衷的肯定和赞美,即使孩子做错了事,也要善意地指出,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才对。赞扬和理解可使孩子心中充满安全感、满足感和快乐感,大大增加孩子的自信和自尊,使他们的心胸变得开阔,大度乐观,也远离了嫉妒。

总之,家长要充实孩子的精神生活,孩子要将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但业余闲暇时间应注意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舞拳弄剑、吹拉弹唱、挥毫泼墨等。多引导孩子从事有益身心的活动,可使他们的精神生活变得充实,情绪愉悦,赶走嫉妒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