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易经战略
19723300000034

第34章 易经战略之易经简说篇(2)

阴阳好比是一个西瓜切两半,四象就好比把这两半西瓜再各自分两半。四象也就是把阳分成阳中阳(太阳)、阳中阴(少阳),把阴分成阴中阴(太阴)、阴中阳(少阴)。

热为阳,冷为阴,四象便是温、暑、寒、凉。,男人为刚,女人为柔,四象就是刚男、柔男、刚女、柔女。

四象在天为日、月、星、辰。天为阳中阳,月为阳中阴,星为阴中阳,辰为阴中阴。四象在地为石、土、火、水。石为刚中刚.土为刚中柔,火为柔中刚,水为柔中柔。

四象是阴、阳、刚、柔。

四象是纵、横、上、下。

四象是轻、重、缓、急。

易经的“五”易经里的“五”,是五行。五行为金、木、水、火、土。

易经里的五,实质是个一。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五行的“行”,就是行动的“行”,五行就是一个力量的五种行动方向。

水的力量向内行。把一个毛巾放到水里,毛巾从外到里马上就湿了。火的力量向外行,燃烧的火焰,在很远就能感受到温度。木的力量是向上行,植物的生长是越长越高。金的力量是向下行,木做的船是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但是木船上放上金属铁器,就下沉了。

土是平行,居中稳定。

五行的概念,不局限为大自然中有形的器质。五行是世界质的元素,这个元素绝对地讲是动态的。这个动态的力量,向内动为水行,向外动为火行,向上动为木行,向下动为金行,稳定为土行。

五行也是五性。水有吸收性,茶叶放到水里,茶水就一体了。

用水去洗手,手,E的脏东西就被水吸收了,而手却干净了。火有放射性,火焰的光明,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木有生发性,是生命力的代表。金有杀伤性,可以破坏有生命的东西。土有蓄藏性,金、木、水、火都可以蓄藏在土中。

在身体之中,肾脏五行为水,先天之本,是人精神的源头,水性吸收,‘肾有吸聚能量的功能。心脏五行为火,火性放射,心脏与人活力的释放有着必然的关系。肝脏五行为木,木性生发、条达,肝气不顺畅的话,则人就会抑郁。肺脏五行为金,金性肃杀、下行,肺有清肃、下降的功能。脾五行为土,土性平和、蓄藏,脾脏的功能好,消化就好,从而能保障全身营养的供给。

五行的方位是,东木,西金,北水,南火,中土。人居住生活的环境,根据五行运动的规律,东方宜高,西方宜低,北方宜实,南方宜虚,中间宜空。这样的环境,与五行运动的方向相应,人与环境便较为和谐。然而,这样的环境格局并不是一定之规,还要参考时间的因素,这里不深入讨论。

在月亮的运行周期中,五天为一个阶段。在易学术语中,把五天称作一元。三个元就是一个节气。

五行代表的颜色为,金白,木绿,水黑,火红,土黄。

五行代表的时间为,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四季土。

五行亦有数,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

易经的“六”易经里的“六”,是六爻。

阴爻与阳爻每次取三个组合到一起,有八种组合,为八卦。每次取六个组合到一起,有六十四种组合,为六十四卦。

六个爻的卦,是由两个三个爻的卦放到一一起而成的。六这个数,是“三才”加到一起而来的。

六个爻的卦,可以用“上下、三三”来看,即上面一个三爻卦,下面一个三爻卦。这样来看的话,下面的卦为体,上面的卦为用。

练武功的练家子讲,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精、气、神好比是下面(内)的三爻卦,筋、骨、皮好比是上面(外)的三爻卦。武功里的身法还讲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这在武术的术语里称为“三节六合”。

明乎外者,必先明乎内。动于上者,必先基于下。人做事情也是如此,心地不明,处事则必乱而无章,基础不牢固,便难以升华。

六个爻的卦,还可以用“三个二”来看,即是三个爻的卦,每一个爻多加一个爻。这样,每个爻就增加为阴阳两个,而成六爻。

六爻中,一、三、五爻为阳,二、四、六爻为阴。上面两个爻为天爻,阳爻为白天.阴爻就为黑夜。中间两个爻为人爻,阳爻为男人,阴爻就为女人。下面两个爻为地爻,阳爻就为陆,阴爻就为水。

如果说三才是世界的基本单位,那么六爻就是世界的基本关系。

如果说八卦是对世界万物归纳的八种象,那么六十四卦就是归纳,世界万物的六十四种基本关系。

以人生而言,做任何事本质上只有三步,那就是开始、中间、结束。这是一个“三”。然而,这三步的每一步之中,必有两个元素,就是阴与阳。这个阴与阳,就是每步中的想法与做法。想法与做法实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三步,再纳入了这个阴阳,就形成了人生的“六步”。

人生有六步,每一步都是一个阶梯。细分的话,每一步中,都有六小步,如果说六小步是个量变的话,那么一大步就是一个质变。

然而,质变与量变是相对的,因为一大步对于比它更大的一步来讲,它也不过是个“量”变。

易学中用来计年月时间的是六十甲子。(附六十甲子表)

六十甲子是由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组合而成。十个天干循环排列六次(六旬),十二个地支循环五次,就是一个周期轮回。天干为什么六次一个循环?地支为什么五次一个循环?这里结合六爻与五行的数,也许能窥得其数理的规律与秘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两位非常著名的高僧均活了120岁。一位是唐朝的赵州和尚,还有一位是近代的虚云老和尚。这两名高僧住世的岁数,被人称作两度甲子。

在六十甲子的轮回之中,每一句中,十个天干排列完一次,会空着两个地支排不上,这两个空下的地支称为地支空亡。六十甲子的“行走”顺序是顺时针转的,而空亡的“行走”顺序却是逆时针转的。顺、逆是同行的,顺为阳快,逆为阴慢。

易经的“七”事物经过了“六步”阶段,将产生新的变化,这个新阶段的,干始是个“一”,这个一加前面的“六”为七。

在禅宗里有个修行方法叫做“打七”。在这七天里一心用功,不出禅堂,而参究无上智慧之道。这里用七天而不是五天与八天,其中的数字具有深义,不完全是随意的安排。

我们现在采用的西方历,一周为七天,也是源自基督教的传统。

还有中医开药方,很多老医生一个药方开七服。这里都与七这个数有着重要的关系。

《易》日:“反复之道,七日来复。”这是复卦里初爻的卦辞,这个“反复之道”,也即是宇宙力量“受、放”的循环过程。“七日来复”,即是说第七天时,“收”(阴)的力量到了底,然后复转为“放”(阳)的力量。这里所说“七天”,重点在“七”上,而不是在“天”上。

每个卦有六个爻,乾卦的六个爻全都是阳,代表着力量的由内向外放,六个爻为六个外放阶段。坤卦的六个爻全都是阴,代表着力量的由外回收到内,也是六个阶段。在这个收放过程中,过“六”则尽,到“七”便反复重新。

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从子时到巳时,六个时辰为阳气上升的六个阶段,从午时开始,便产生变化,转为阴气而下降。这是一天之中的“到七则变”。一年之中也是如此,子月到巳月,六个月是阳气的上升,到了午月开始,变为阴气下降。这是一年之中的“到七则变”。

无论是一天还是一年,甚至是更大的周期循环,无非是一升一降、一放一收这样的一个过程,也即一阴一阳交互轮替。孔子日:“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也!这个“道”不是汽车道、火车道,这是世界万物生命规律的运动之道。这个“道”,没有形状,但万事万物无一不是以此“道”而行。孑L子对道,还提出了“形而上者之谓道”的定义。道虽“无形”,但未离“有形”,扬眉瞬目,弹指喘息未曾离此“道”。

人的生理变化,也是七年一个阶段。《黄帝内经》里讲: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这段话是讲,女子每过一个七年,生理上有一个重要的变化。

而在《黄帝内经》里讲男子的生理变化却是八年一个阶段。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演。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在这里,男子的生理变化周期,何以要比女子多一个数字呢?

这里的“八”,可以理解为“七”加上“一”。易学里讲,有生于无,阳生于阴,阳要基于阴来存在并发挥。在女性周期数的“七”上,多加一个“一”,成为男性周期数的“八”,道理上也是讲得过去的。不过,此处还有待更进一步深究。

“一”是最大的数,也是最小的数。是大是小,都源于太极参照点。“一”即是一次周期循环。是时问的循环,也是空间的循环。时间来源于空间,空间也可以计算时间。一天是地球自转的一次循环,一个月是月球自转的一次循环,一年是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一次循环。

“一”是一个循环,一个循环就是一个圆。圆即是“o”数,从一个点又回到一个点了,这是开始等于结果,就是“o”。以形而上的哲学思维来解读,一即是o,o即是一。一与。是一体的两个展示面。“二”由思维分辨的太极点而来。这个分辨力,就是太极力,若无分辨便无太极。

易经白勺“八”易经里的“八”,是八卦。

八卦的八数,还是由一、二、三而来的。一是太极、二是阴阳、三是三才。阴阳爻按三才的组合而成一个卦,这种组合一共能出现八个象,便是八卦。

古人对八卦的组合,分先天八卦图与后天八卦图。大略地来讲,先天八卦图是按天地清浊的规律排列,后天八卦图按五行之气的运行规律排列。若是细讲的话,非小篇幅可以详论。

八卦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大自然中,八卦类象为天、地、雷、风、月、日、山、泽。在家庭中,八卦类象为父、母、长男、长女、中男、中女、少男、少女。在身体上,八卦类象为头、腹、脚、股、耳、眼、背、口……

易日:“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世界的万事万物,从小到大、从内到外,加以归纳,就都被这八个卦象所代表了。

后天八卦图还代表了八个方位与十二时辰、十二个月。乾卦的方位为西北、时间为戌亥月时;坎卦为方位正北、时为子月时;艮卦为方位东北、时间为丑寅月时;震卦为方位正东、时问为卯月时;巽卦方位为东南、时间为辰巳月时;离卦为方位正南、时间为午月时;坤卦为方位西南、时间为未申月时;兑卦方位为正西、时间为酉月时。

先天八卦数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r匕、坤八。后天八卦数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乾六、兑七、艮八、离九。这些数字蕴涵的意义与排列规则,可参考《易经心法》(笔者2006年出版拙著)中“先天八卦数与后天八卦数”一节。

易经的“九”易经里的“九”,是三个“三”。

在易学中,有一个用来表达数理的“九宫图”。这个图中,上下三个宫、左右三个宫、斜向三个宫。

“九宫”里装的是洛书数,其中,中宫为五数,九宫里横、竖、斜相加为十五,就是三个五的和数。九宫图里有一横一竖两斜,相加之和数为六十,与六十甲子数相同。

易学里讲三元九运。一运为二十年,三个运为一元,也就是六十年,正好是一个甲子轮回数。三个元是一百八十年,这个数即由三个“三”相加而成。

占人的数理观念认为“九”是最大的数。如果说三是个平面的话,那么九就是一个立体面。如果说三是一个三才的话,那么九就是一个“大三才”——以“三才”为个体单位的一个“大三才”。

易经白勺“零”“九”由“一”而来,到最后还归为一。

“一”,是一个周期轮回,一个轮回,又是一个“○”。

最大的,即是最小的;最初的,便是最后的;最繁的,便是最简的。

“一”即是“九”,“九”即是“一”。

“一”即是“零”,“零”即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