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易经战略
19723300000032

第32章 易经战略之战略管理篇(4)

案例二

轻松解决家族企业的管理难题

笔者几年前曾结识一家族企业老总,与其交流了关于家族企业的管理问题。

该老总所经营管理的是一个多元化企业,员工是由家族成员与雇佣成员混合组成,整个企业有上千名员工之多。

当时该企业老总谈及管理问题时说,企业的管理非常混乱,很多年来抓管理一直不见成效。我问他,管理的混乱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他说,很多人不遵守纪律,例如,迟到、早退,上班时间打电话、聊天、做私活,甚至有人经常无事生非搞事端。强制性地去管理,又因为员工里很多人是亲属、亲戚,这些强制的手段对他们几乎不生效。因为管理不了这些亲属,所以对于雇佣员工也不能慑服。听到这个情况后,我对他说,按你所说的情况来推断,在你企业中,人员一定是超编的。他说,正是这样的,因为有很多员工是被亲戚、朋友介绍来的,碍于情面,就留下了,长久以来人员明显超编。他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我说,这很简单,从管理问题的特征上来看,管理混乱的本质原因是一个字——“闲”,因为,只有你企业的人员太多,没有那么多工作做,员工们才会很“闲”,所以推断你企业人员是超编的。

然后我继续和他说,解决你企业的管理问题,其实很简单。这个老总很惊讶地说,多少年来我绞尽脑汁都难以解决的管理难题,真的很简单吗?我说,你以前的管理方式,是去压制问题,这解决不了问题的根本。你今天不让他们迟到,明天他们会早退,明天不让他们早退,后天他们会上班打电话,打个比方的话,等于你按下了葫芦,马上起来瓢。

我说,解决这一问题,要在“闲”的本质上着手,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因为“闲”而引起的。因为“闲”人的能量没有地方去发挥,所以就要无事生非地找事端。如果每个人都很“忙”的话,能量被消化掉了,再让他们去找事端也没有劲了。

在解决这一管理难题上,要用转化的方式,不要用对抗的方式。

只要把他们的“闲”的能量调动起来,不仅仅可以解决管理问题,还可以化不利为有利为企业增加效益,起到正面的积极作用。下面列出两条大致的解决方案:

一、“有形”的方案:通过增加经营项目,来缓解人员过剩问题。如果觉得增加经营项目有一定投资风险的话,还有更简易的方法,即是把现在的工作进行量的增加,比如,以前每天打扫卫生一次,改成每天两到三次,每月一盘点该成每两周一盘点,每周一次学习培训改成每周两次。另外,售后服务加宽,资料档案管理加细,考核标准加深等。

二、“无形”的方案:在“有形”方案的基础上,在企业中全面、深入地建立企业文化,进行职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的培训学习,并建立竞争机制,开展一系列精神领域的竞赛活动,如评选部门销售先进、企业优秀员工、最佳建议奖等,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这些工作的开展,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在于先把员工“闲”的问题解决掉,突破管理难题;二是双赢双利,利用员工的“闲”,把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在解决管理难题的同时,也提升了工作的标准与工作量,增加了企业的效益。

后来,这个企业在导入了两个方案以后,管理工作与企业利润都发生了很大改观。此案例即是利用三才思维,通过制造新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典型范例。

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有这样一个故事:~个师父教了三个徒弟,出了一道毕业题:如何不让地里长杂草。三个徒弟答案分别是:一个用的是火烧;~个用的是石灰铺地;一个用的是用石块压住地面。但时间长了以后,三种手段的效果都不好。三年后,三个徒弟一起向师父来请教最正确的答案。师父说:这个答案就是,好好地在地里种庄稼,杂草自然就不长了。

人们经常为了解决问题,而去解决问题。然而,却不知道,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万物本来就是和谐自然、互相依赖而存在的。

当人们在解决了一个问题时,除了消耗了力的能源外,往往还会出现更大的问题。就如同土地中用石头压制的杂草,再生的杂草,将因为石头的阻碍会变得更加难除。

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就是包容问题,在包容中来指导问题。用大来包容小、用整体来指导个体。正如太极拳的用力心法那样,“用我力加他力,归我指挥”,借力使力,用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圆融巧妙、简易自然地解决问题。

保留矛盾来防御矛盾

让矛盾成为我解决矛盾的武器。

从哲学上来说,世界的矛盾是永恒的,矛盾永远存在着,只不过从一个“矛盾”向另外一个“矛盾”转化;从相反角度来讲,矛盾之间永远也是统一的,只不过是从一个“统一”向另外一个“统一”去转化。

比如,内部矛盾因为外部因素变化,有可能由内部矛盾转化成外部矛盾,这个转化形成的同时,也把内部的矛盾统一了;而外部的矛盾因为内部的变化,有可能转化成内部矛盾,这个转化的同时,也把外部的矛盾统一了。

这个互相转化的过程,就是三才规律中,“二”与“三”之间的互相转化。“二”可以看作是一对矛盾,“三”可以看作是一对矛盾与外部或内部因素的关系(这个外部或内部的因素用“一”来代表)。

下面结合案例来说明。

案例一

亲兄弟的矛盾

有两个亲兄弟,继承了父亲留下的一大笔遗产,由于父亲生前没有明确做出对遗产的分配,因此,两人产生了矛盾,并且愈演愈烈。这样一对矛盾,看起来是不太容易“统一”的。

假如,就在两兄弟为争夺财产而产生矛盾的时候,来了一个外人想掠夺财产,这时就出现了“二加一成三”的关系,随之格局关系将发生变化,也即两个兄弟会联合起来一致对抗外人。随着外部矛盾的产生,内部矛盾就消融统一了。

如果我们再继续假设下去的话,当外人被兄弟两个赶走后,这个时候外部矛盾没有了,下面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兄弟两个的矛盾将会再次产生。

由这个例子,可以加深我们对“二”、“三”之间转化的理解,因此说,矛盾是永恒的,是从一个矛盾转化到另一个矛盾,矛盾的统一也是永恒的,是从一种统一转化到另外一种统一。

案例二

孝庄的谋略

在上一个例子中,我们了解到,利用外部矛盾可以解决内部矛盾,或者说,利用大的矛盾可以解决小的矛盾。如果反过来应用的话,同样可以利用小矛盾来防御大矛盾,利用内部矛盾防御外部矛盾。下面来看一下孝庄太后谋略的案例。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刚登上皇位的时候,年龄尚小。主管朝廷事务的几个首辅大臣之间,各自结党营私、互相争斗。面对这样的局面,在背后把握皇权的孝庄太后,不仅没有去解决各党之间的矛盾,反而去“保护”这种矛盾。这即利用矛盾来防御矛盾的策略原则。

因为,矛盾是永恒存在的,假如,孝庄把党派之间的矛盾解决了,那么,势必将会出现一个新的矛盾,那即是党派与皇权之间的矛盾。在当时,小皇帝的实力还不够强大,只有借助小矛盾(党派之间的矛盾)来防御大矛盾(大臣与皇权的矛盾),才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易经的哲学讲三易:不易,变易,简易。比如,矛盾的永恒存在,即是不易,矛盾的不断转化、变化,即是变易,而矛盾的转化原理如此简单,即是简易。

明白了对矛盾问题的“三易”之道,并加以灵活应用的话,那么当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小到生活琐事,大到国家、国际大事,都可以艺术化地进行巧妙、圆融地解决。

例如,国内经济矛盾与国际经济矛盾,就是一对小矛盾与大矛盾之间的关系。当国家解决国际经济矛盾的时候(或说国际上经济地位的提高),国内的经济结构势必出现矛盾(或说贫富差距拉大);如果国内的经济结构矛盾解决了(消融了贫富的差距),那么国际上的矛盾将会突出出来(或说国际上经济地位的降低)。解决这些宏观的经济或体制问题的时候,做到“知时、知量”非常重要,也即是说,在一定的时机下,要善于恰当转移矛盾点,如果能把握好这一问题,运筹帷幄,将无往而不利。

圆满的“三才”战略管理

“三”能生万物;“三”亦能驾驭万物。

战略管理,是管理的高级形态,它以方向为核心,用“方向”的管理来指导“方法”的管理(即战术管理)。而易学战略思想上的战略管理,则以“三才之道”贯穿其中,并蕴涵着阴阳、太极的奥妙之道,从而形成了一套简洁、微妙、系统、圆满的管理思想。

更值得一提的是,易学战略以及其战略管理,可以总摄一切常规的战略及管理模式,它与其他的战略法则与管理方法并不矛盾,并能够在不改变原有战略法则与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去驾驭、指导其原有战略及管理,这是易学战略及管理之所以称为战略之“君”的卓著特色。

三才战略管理的统筹思想,有以下几大特性:第一,“一”、“三”统筹的管理思想。

对于一个企业的整体管理系统而言,首先要将其在宏观上分为“三段”,即市场、竞争对手、企业自身。然后,再将三者合并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其关系。这是战略管理中的“一中分三,三者合一”。

在“一”、“三”的关系中,“一”为君,在指导着“三”;“三”为臣,在支持着“一”。也即是说,“三段”中,任何“一段”的决策,要服从于“一”的整体和谐及利益;而整体利益的获得,也必然是由“三段”的合力协作而完成的。

比如,在对营销战略进行决策的时候,要考虑资源实力是否足够,竞争条件是否允许,要从“三方”的整体角度来指导“一方”的局部决策;而对战略总目标的完成,也必须要“三方”条件俱足,相互之间和谐,才能够顺利地去实现目标。这即是“一”、“三”统筹的战略管理思想。

第二,“以二对一”的管理思想。

在“一分为三”的战略管理基础上,三者之中,其中任何“两个”,都在决定着另外“一个”。

比如,企业的资源实力与竞争对手情况,决定着企业对市场目标的选择,或者说,只要解决了资源实力与竞争策略,就会不费力气地自然拿下市场。

又如,资源实力情况与市场情况,决定着竞争策略的决策,或者说,解决了资源、市场问题,竞争问题也自然就解决了。

再如,竞争对手情况与市场情况,决定着资源整合的策略,或说解决了市场、竞争对手问题,资源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

三者构成了一个神奇“三角形”,任意两点对另外一点都体现着微妙的相互关系。在此更深刻地印证了“三才之道”的奥妙无穷。

第三,“二”、“三”转换的管理思想。

“二”、“三”转化思想,是企业在宏观的管理上,调控“矛盾问题”时的智慧。在上一章节中,我们论证了一个结论,矛盾是永远存在的,所谓的解决矛盾,不过是从一个矛盾转化为另外一个矛盾。既然矛盾在理论上不能绝对清除,那么转移矛盾的意义又何在呢?

其实,从战略角度而言,矛盾的转移,是通过“二”、“三”之间结构的转换,把矛盾转嫁给“别人”(对立方),从而摆脱矛盾的困扰。

“二”、“三”转化原理,是世界复杂现象的本质规律,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在实际中懂得对其灵活地应用,那么大道至简的高智慧将不期自得!此处宜读者思之,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