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易经战略
19723300000017

第17章 易经战略之大道三才篇(4)

战略的“三步曲”即企业内、中、外三个部分,三个部分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内部是种子、中间是条件、外部是果实。只有以优质的种子为基础,适宜的生长环境为条件,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企业战略如此,军事战略如此,人生战略也是如此!

战略全景图与毛泽东战略

战略“三步曲”,是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在战略“三步曲”中,其每一步都可以再分为“阴阳”两个部分。这样,战略的“三步曲”便衍变成六个部分,暂且称之为“战略六步”。这“六步”的原理,与八卦中的“六爻”的道理是相通的。,在易学的象数原理中,阴阳爻一次取三个(三才的取法),可以得出八种结果,即是八卦。如果进一步将两个卦上下相叠,或说阴阳爻一次取六个(三才的每一爻再分阴阳),这样就可以得出六十四种结果,即是六十四卦,也称为复卦。

下面来看战略三步曲的“六步”:

战略三步曲中的每一步,都由阴阳两个部分组成。

其中,在“组建戏班”这步中,阴阳两个部分是“组织演员”与“编写戏文”,它们代表了企业中的人员组成与项目、产品的规划等;在“搭建戏台”这步中,阴阳两个部分是“有形戏台”与“无形戏台”(无形戏台是影响力与口碑等),它们代表了企业中的销售渠道与品牌、口碑、诚信等;在“登台演戏”这步中,阴阳两个部分是戏曲演绎的内容与戏曲的价值内涵,它们代表了企业的商品内容与社会价值。

企业的战略运筹,是一个“三步曲”不断循环的过程。当企业完成首个“三步曲”过程后,这个“三步曲”的成果,将作为下一个“更大三步曲”的“戏班”。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去建设更高更大的“台子”,演绎更精彩的戏,取得更大成果。以此类推,整个大的战略蓝图,是在不断地循环着“三步曲”的过程,从一个“台子”走向另一个“台子”,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毛泽东的战略“六步”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与“战略六步”的规律是极其吻合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其“六步”是如何进行的。

第一,在“组建戏班”这一步中,毛泽东所实行的党的革命队伍建设是“戏班”;思想的统一是“戏文”。戏班为阳,是有形的;戏文为阴,是无形的。对于戏班组建这一步来讲,无形的思想要比有形的革命队伍建设更加重要,因为思想没有统一的队伍,是不堪一击的。

演戏也是同样道理,有好的演员,但没有好的剧本,好演员也难以出名,好演员只有借助了好剧本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彰显自己。

第二,在“搭建戏台”这一步中,毛泽东搭建了“有形”与“无形”两个“戏台”。有形的“台子”是广大的老百姓,无形的“台子”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利于老百姓的相关政策。可以说,毛泽东领导的革命队伍,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就不会有最终的辉煌成果。而没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利于老百姓的相关政策,老百姓这个“台子”就很难搭建起来。

在“台子”这步中,还有一个使“阴阳台子”之间互相沟通的“太极点”,即是不断地宣传,向老百姓宣传政策、宣传队伍纪律等。

这个“太极点”是“台子”中的“台子”。

第三,在“登台演戏”这一步中,毛泽东的战略成果演绎的不仅是革命胜利,更重要的是胜利背后“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价值内涵。如果没有后者的“人民群众当家做主”为内涵,那么革命的胜利就会黯然失色。

在整个“战略六步”之中,“无形”为君,“有形”为臣。“无形”比“有形”似乎显得更加重要。当然,没有“有形”的具体存在,“无形”就不能施展作用。然而,假如只有“有形”,而没有“无形”,那么,“有形”便成了无方向行驶的列车,最终也难以到达目的地。

在这里,“有形”与“无形”之间的阴阳平衡,是战略运筹中的最佳状态。但是,要使阴阳之间达到精确的平衡,并非易事。在这种情况下,宁可“有形”的比例占得少一点,也不要让“无形”占比例少。因为,“有形”的易得也易失,“无形”的却是难得又难失的,况且,“无形”可以生出“有形”,保障“有形”,所以,要把“无形”放到主位,“有形”放到次位。

“战略六步”是由易经原理中的阴阳为体、三才为用而形成的一个“六爻”系统。这个系统在整个战略进展过程中一直不断循环着。

“战略六步”法则无论是对谋事、谋人还是谋物,不分巨细、不论简繁,都是一个规律性的认识与操作法则,它是易学战略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大战略

整个战略系统中,有三个枢纽。即三大战略。

战略三要素

从易学战略思想的角度,我们把企业的战略分为三大部分,即资源整合战略、竞争战略、营销战略。

“三大战略”是按“三才之道”的规律划分的。从易学思想的角度来讲,一个圆满的事物必由“三才”所对应的要素组成。

战略上三才所对应的三个要素为:我方、对方、目的。

三才之道、战略三要素、力的三要素

企业战略在宏观、本质上的把握、运筹,就是围绕着这三个基本要素展开的。三大战略也是由这战略三要素推演出来的。其中,我方,即资源整合战略;对方,即竞争战略;目的,即营销战略。

——天:阳、市场、营销战略、方向

——人:太极、对方、竞争战略、作用点

——地:阴、我方、资源整合、大小

在物理学中,力的运用有三个要素:方向、作用点、大小(这三要素就是三才所对应的组合体)。战略本身其实也是一个“实施力”的行为,因此,战略运筹也可以看成是力的运用。三大战略与力的三要素是密切相连的,具体对应关系为:“资源整合战略”为力的三要素中的“大小”。要素。

资源是企业实现战略目的的先决要素,它是企业的基本实力。

俗话说,有多大的力气做多大的事。企业只有在实力够大的基础上,才有能力去完成大的战略目标。因此,企业通过对资源的整合而实现资源力高度膨胀,这是扩张企业实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竞争战略”为力的三要素中的“作用点”要素。

竞争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基本形态,只有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才有可能在“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中生存并发展起来,这点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一致的。因此,竞争是企业经营发展中重中之重的问题。

在竞争这一问题中,通常而言,是强者胜而弱者败,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以弱胜强”的竞争案例,自古有之。因此,在竞争问题上,胜负的结果不是靠“蛮力”的竞争,而是“巧力”的竞争。如何在竞争之中实现一个“巧”字呢?那就是寻找最佳的竞争“作用点”,选择了这个“点”去竞争,将能以四两之力拨千斤之重,这是企业竞争获胜的关键性问题。

营销战略为力的三要素中的“方向”要素。

战略运筹是为了实现战略目的而进行的,而实现战略目的的根本问题便是“方向”。假如方向错了,不管企业实力有多大,竞争作用点有多巧,都将没有实质的意义,因为,在方向错误的前提下,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

真正能为企业换来利润的东西只有市场,其他诸如资源整合、竞争等战略问题都是为市场营销服务的。一旦市场工作没有做好,其他工作做得再好也没有意义。因此,正确把握住市场这个“方向”,是企业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在易学的战略思想中,三大战略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三者之问相依而互用,充分展现着“三才之道”的微妙内涵。其中,资源整合战略如树木之根,是整体战略中企业一切行为发生的基础;竞争战略是树木之干,是整体战略中企业的立身之本;营销战略是树木之果,是整体战略中企业的最终成果。

儒家讲“格物致知”。无论是企业战略,还是日常万物,不管外在现象上看起来是多么的纷繁复杂,其内在都有规律性的法则在主导着。智者是简者,所谓的“简”不是指事情表面的现象,而是指其内在的规律。这个规律便是“大道至简”的三才之道。

/I\结

本篇内容阐述了易学中“三才之道”的神奇奥妙,并将三才之“理”与战略之“事”进行了理事无碍的圆融。

三才之道的奥妙,是阴阳与太极奥妙的结合,其精深的内涵展现了丰富微妙的大自然规律之道。

易学中三才之道的思想内涵,不是传统概念上的单纯的“天、地、人”,在更加深广的意义上,它代表了时间、空间、万物、万事的“三际划分”。如,时间可以分为“过去、现在、未来”,空间可分为“上、中、下”,力有三要素“大小、作用点、方向”,事物的形成有“因素、条件、结果”……

在企业战略问题上,按三才之道的思想,同样可将战略分为三个要素:我方、对方、目的。由战略的三要素,推演出了三大战略:资源整合战略、竞争战略、营销战略。三大战略之间,互依互存,互制互动,三才奥妙尽显其中。

老子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又日:“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

万物之母为“三”,知“三”则知万物;“三”之母为“二”,知二则知三;“二”之母为“一”,知一则知二;“一”之母为“道”,知“道”则知“一”。如此次第相知,推以而知万物。

“道”是万物、万理之源,对道的探索,格物而致知,将是每一个战略运筹者应孜孜以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