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别跟学习过不去
19722400000018

第18章 给学习一个理由(2)

“成功其实很简单。”“鞋王”接着回答,“你的头脑里千万不要想你是为你自己工作,你要想你必须为你的家庭而奋斗,你必须为你的社会而奋斗,你必须为你的国家而奋斗!”

不为自己!这就是“鞋王”的成功秘诀。

而上面我们提到的那位留洋博士为什么会感到生活没意思呢?因为他读书无目的,仅仅是为读书而读书!

同学们想想,你为什么读书,为谁读书?有些人也许会说,为自己找个饭碗而读书!因为他们的爹妈就是这样教的:你要好好念书!你不好好念书,将来就不能出人头地。你必须努力奋斗好好读书,你才有前途,读书是为了你的幸福,读书是为了你的前途!读书只是为了你自己!其实,这是最错误的教育,这是最糟糕的教育!找个饭碗吃饭太简单了!做个新丐帮弟子捧个钵站在酒店门口、十字街头,这样做不就解决了吃饭问题吗?你为什么不干呢?因为那样做,生命就失去了意义,那些地方不是创造人类价值的地方!

在美国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两个家庭:一个是爱德华家族,其始祖爱德华是位满腹经纶的哲学家,家族8代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和1位副总统。另一个家庭的始祖叫朱克,是个缺乏文化修养的赌徒和酒鬼,他8代子孙中有300多名乞丐,7个杀人犯和60多个盗窃犯。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修养,竟可以产生如此源远流长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明白,读书绝对不是为了自己,读书往小处说是为了家庭,往大处说是为了国家。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能成为拥有知识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普通的劳动者,高科技的工程师,一流的大学教授,大企业的领导人,有远见卓识的创业者,最终目的是成为给社会创造价值、对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学习的本意是对知识的信仰,对人生价值的实证,对事物原理的认知,而不仅是功利的求得。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人却忘却本意而变得功利起来。

让我们来看看,世界上最杰出的人,他们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目标:让全世界每台电脑都使用微软的软件,服务全人类。

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总裁山姆·沃尔顿的目标:以最低的价格为社会大众提供最优质的生活用品。

亚洲富豪之一孙正义的目标:就像汽车的出现改变了交通工具一样,要让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办公。

世界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目标:领导日本企业,快速提升国民经济,让所有的日本人脱离贫穷。

我们要实现人生目标,就需要生存的本领,就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谈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小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这是台湾知识分子倡导的“新读书主义”。不仅我们要读书求上进,就是当今世界极成功的业界精英也无时无刻不在以书为伴。

著名成功学家陈安之每天要浏览5—10本书,电脑业巨头比尔·盖茨和安德鲁·葛鲁夫每天晚上都在网络上调阅第二天出版的大型报刊的电子版,力求比别人早一步获悉新的信息。

成长不可无书,成功不能无知。

4.不学习,毋宁死

如果你将学习与自身融为一体,把全部身心奉献给它,在你的灵魂深处,你就会自觉地把学习看成无价之宝,你将从中获取知识和不断努力的动力。

被世人誉为“俄国科学始祖”的罗蒙诺索夫是个视学习如生命的博学之士。他的童年生活非常贫困、艰辛。他8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从那时起,他就跟着父亲出海捕鱼。每天航行在大海的惊涛骇浪之中,大海的博大奇妙培养了他坚毅顽强的性格,也开启了他好奇好学的求知欲望。面对迷人的海洋,他总是会想:为什么海鸥往哪里飞,哪里就有鱼群?黑暗的深夜,北方的天空为什么会出现五彩缤纷的光带?潮水为什么每天涨两次……

当时的俄国非常落后,乡村中识字的人极少。强烈的好奇心使罗蒙诺索夫渴求一切知识。为了获得知识,他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自学之路。

一次,罗蒙诺索夫看到邻居舒布诺伊拿着一本《圣经》在读,就睁大眼睛问这是什么东西。舒布诺伊告诉他,把书上的一个个字母拼到一起就能读出音来,这里有无穷的知识。从此,他喜爱上了《圣经》。一有空儿,他就跑到邻居家里学识字,从一个个陌生的字母开始,最后,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好学的精神,他硬是把厚厚的一本《圣经》“啃”了下来。

为了读书,小罗蒙诺索夫吃了许多苦头。罗蒙诺索夫的后母是个凶狠狭隘的女人,她整天呵斥着罗蒙诺索夫下地干活,不让他有丝毫的空闲,更不让他读书。每当后母看到他拿起书本,就会暴跳如雷,像凶狠的老鹰扑向猎物一样扑过去,把书抢过来摔在地上。有时,后母甚至会把他借来的书撕个稀巴烂,踩在脚底下。没办法,他只好等到深夜家里人都睡熟之后,一个人偷偷地躲到屋后一间小破木棚子里看书。虽然这间小木棚漏雨、透风,还散发着令人窒息的霉味儿,但对渴求知识的罗蒙诺索夫来说,却是一个充满乐趣的地方。

几年后的一天,罗蒙诺索夫随父亲到邻村一个名叫杜金的人家里。在杜金家,书架上的两本书吸引了他的目光,这两本书是《算术》和《语法》。他顿时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贪婪地读起来。罗蒙诺索夫发现,这两本书里不仅有演算规则、语法修辞,而且还涉及物理学、几何学、航海学和天文学。

看着看着,他觉得好似一股清风吹进了心窝里:“啊,世界上还有这么多闻所未闻的知识!我要学习,要了解书中所讲到的一切!”

父亲在催他回家了,可他还是聚精会神地读着、翻着,爱不释手。临走时,他跟杜金商量,想用鹿皮衣和一本旧《圣经》换取那本《算术》。杜金不同意,他说他想得到一头小海象。为了得到这本梦寐以求的《算术》,罗蒙诺索夫点头答应了这个苛刻的条件。为此,他到一个商人那里干了整整40天活儿,换得了一头小海象。然后,他兴高采烈地用小海象换来了那本《算术》。

有了这本好书,罗蒙诺索夫没日没夜地读了起来。在船上读,在岸上读,在家里读……从这本书中,他学到了许多东西。

有不懂的地方,他就记下来,找时间向别人请教。

可没过几天,杜金的小兄弟就把那头小海象折磨死了,他们竟无理地提出要罗蒙诺索夫还书,罗蒙诺索夫当然不肯。他们便威胁说:“你要那本书可以,但你必须在坟地里过一夜。”山岗上那片坟地埋着一个巫师,据说这个巫师常在夜间显灵,吓得人晚上都不敢从那里经过,说起那片坟地,人们都会感到恐怖异常。杜金兄弟俩本想耍这个花招儿吓住罗蒙诺索夫,让他乖乖地把书给还回来,谁想罗蒙诺索夫却一口答应了。为了获得真知的他,毫不胆怯地在那坟地里过了一夜。

凭着这种惊人的勇敢、顽强的性格和求知好学的精神,罗蒙诺索夫自学了物理、化学、地理、历史和文学,从一个渔民的儿子成为举世闻名的“俄国科学始祖”。

当有人问罗蒙诺索夫是如何走上了成功之路的时候,他总是会告诉人们一句话:“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