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五星级员工是这样诞生的
19713400000037

第37章 给经理们的话(1)

把普通员工变成精英,让不断扩大的精英群体来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

不管艾琳怎样开始她的一天,她早上在去惠普公司上班的途中总会遇到交通堵塞。

每一天的开始总是千篇一律的——在走廊里的穿衣镜里很快地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服,从台阶上取走当天的《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把它们塞到手提箱里,然后在去车库的路上一路小跑,她的儿子总喜欢模仿她的这一姿势。

当艾琳开着她的丰田陆地巡洋舰驶人硅谷101号高速公路的堵车洪流中时,她在想,这种忙碌的工作生活何时是个头。10年来,她在惠普公司研发部门的升迁带来的只是更加忙碌和繁杂的工作。

从塞车中解脱出来时,艾琳握着方向盘的手稍稍松了一些。她对早晨的堵车现象一直深恶痛绝,然而,正是在堵车的过程中她才想出了一些绝妙的主意。

今天在路上,她反复捉摸该怎样对她手下的脑力员工们的生产效率进行评估。如果艾琳能够找出一种方法,一套指南帮助成千上万的员工在每天的工作中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该有多好。

作为一个领导100人工作的部门经理,她的部门的任务是为公司研制下一代打印机,艾琳领导的团队的成败对公司的前途至关重要。她是一个很有天赋的经理,她有一种特殊的能力给部下以信心——不管是她手下的高级副经理还是对公司的前途至关重要的技术员工。

来到办公室后,她打开她的电脑,把报纸扔在桌子上,那些报纸她可能一天都没时间读。

艾琳正想把报纸放在一边,去查看她的电子邮件的时候,一条新闻标题吸引了她的注意力:曾被称为高新技术的开拓者苹果公司迷失了方向,第一季度亏损严重,裁员1800人。

她对这个消息感到震惊——不是因为苹果公司的裁员,而是由于电脑行业的巨头苹果公司的重大失利。苹果电脑和惠普打印机之间的联系可不仅仅是那些插头和端口,它们都是知识密集型的公司——雇员们的技术天才是他们的主要财产。苹果电脑的创建者之一斯蒂夫曾经是惠普公司的技术天才之一,他曾有过向公司推销个人电脑的想法,但最终老板没有同意,结果他离开惠普创建了自己的公司。

艾琳放下她的日程本和装满产品改进报告的文件夹,仔细阅读关于苹果公司陷入金融困境的报道。她曾听到过那个公司出现资金困难的传言,但是没有想到它会被拍卖。这怎么可能?那个掀起个人电脑革命的公司怎么可能成为别人的盘中餐?

艾琳躺在椅子上,两眼看着天花板,艾琳提出了惠普公司在电视广告中经常问的问题:“假如?假如苹果公司的悲剧发生在惠普身上怎么办?”

艾琳无法预料这对公司的未来意味着什么,但是她知道她在任时会怎么做。她不会在她的部门里进行裁员。虽然惠普在历史上从未裁员过,但这种情况可能会在一夜间改变,就像IBM的数码设备公司以及无数的其他公司一样。她必须找出进一步提高员工生产效率的方法,因为他们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是他们在先斩后奏的商业社会里的最好的保障。

苹果公司的解体对他们来说就像是自己的邻居因破产而被拍卖房产一样。她知道任何公司都可能发生这种事情,但是事实是惠普现在实力雄厚、技术先进、有良好的保护。艾琳把苹果公司的这次翻船看成是一个警告,她知道她的老板也会这样想的。

她和实验室的其他三个经理召开了一次会议,一个主管,两个高级副经理。他们都同意,即便惠普公司在高科技领域和电脑办公设备方面已经十分成功,但在这个连苹果公司也能够被打败的经济浪潮里惠普丝毫不能懈怠。

即使在公司盈利最多的季度后,艾琳意识到,高层经理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仍然和员工对自己工作的不确定性具有相同的认识。苹果公司的失败是这个残酷的经济中的一个最不可思议的事例,但它不会是最后一个。

“你最近又为公司做了什么?我指的是你今天做了什么,即使我们上周刚刚打破生产纪录,其中一个副经理对艾琳说,“我们公司必须每天做出成就,否则,我们就会出局,如果我们想要继续保持领先的话,我们就必须面对这个现实。”

提高生产效率的两难选择艾琳和高层经理们目前处于惠普公司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但他们仍然居安思危。

有趣的是,令艾琳和她手下的脑力员工感到不安的——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市场中增加销售额和市场份额的要求,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经营不善而可能导致的裁员——却因为股东们对他们的支持而迎刃而解。

但是,在一个已经如此繁荣的经济里,各个公司们为什么还要如此担心呢?美国现在的通货膨胀率是20年来最低的,工作岗位比1979年增加了2700万个。1996年在全国工会的演讲中,克林顿总统综合了所有的数字后指出,美国当时的经济是“30年来最健康的”。

如果这些还不够的话,许多公司利润的大幅增长应该能够说明问题了吧。然而,它们为什么一边大把地赚钱,一边进行裁员呢?

公司采取这种措施的压力来自于对提高生产效率的担心——如何在一个混乱的、有技术和信息驱动的全球经济中有更好的表现。

如果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话,很多经济学家宣称,一个经济实体就不能提高每个人的实际收人。从传统意义上的生产效率的定义来看——员工在一定时间内创造的价值以美元计,减去生产成本——美国经济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一直在稳定增长。

但从那时起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增长缓慢——平均每年一个百分点,而过去是两个百分点,个人和企业的收入增长缓慢。

于是,美国经济中兴起裁员和技术改造的浪潮。为什么会这样呢?

“巨大的技术进步使机器取代了人力;国内外的激烈竞争;承包工程的流行以及华尔街为提高利润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即使那意味着裁员。”路易斯·卢奇泰勒和N.R.克兰菲尔德在《纽约时报》的连载“裁员的美国”的开头说。

“裁员对经营好的和经营差的公司都很有吸引力——经营差的公司用来解燃眉之急,经营好的公司把它作为一项预防措施。”

当世界经济从工业时代跨入信息时代的时候,各个公司不得不努力跟上趟——去弄清楚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以及他们发展的方向。

“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克林顿总统在国会演讲时说,“一百年前,我们从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而现在我们就要进入技术、信息和全球竞争的时代。这些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但也有很多公民在努力为他们的家人创造更加稳定的生活。”

多年来,美国人一直被告知,那些在技术变革和裁员中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就能够过上好的生活。但是现在经济学家们越来越感到这些许诺并没有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