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海龙大传:史前水怪真面目
19711500000023

第23章 北极巨怪出土记

而伴随着当初采煤业的大发展,斯瓦尔巴群岛的丰富化石频频重见天日,就脊椎动物化石而言,主要是海生爬行动物居多,1864年首次有关于鱼龙类动物化石的报道,1873年再度发现鱼龙两个新种;1914年,该岛首个蛇颈龙类动物化石出土,此后鱼龙和蛇颈龙化石陆陆续续一直有发现,虽然没有恐龙化石,但科学家在该岛找到不少恐龙足迹,显示这里曾经是热带气候,处处是碧海银沙,森林密布,鱼龙、蛇颈龙在浅海区游弋,恐龙则经常在沙滩上溜达。

2001年,特隆赫姆工业大学的约翰逊等人组建了一支科考小队,当在斯瓦尔巴群岛的詹纽费杰特山——该山位于面积最大的斯匹次卑尔根岛——进行地质考察时,意外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巨大蛇颈龙鳍脚和一段脊椎,化石位于侏罗系地层的页岩区,一开始队员们尝试着自己把它撬出来,但很快化石周围冰冷坚硬的岩石就使他们不得不停止了工作。于是大家用石头围了个圈做标记。

第二年,约翰逊带领另一科研小队再度光临,这组成员也兴致勃勃地对化石乱挖一气。在这只可怜的蛇颈龙被地质锤搞碎之前,约翰逊终于意识到这般折腾不是办法,他制止了进一步的破坏,同时把消息告知奥斯陆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赫尔姆。经过一番与官僚主义的斗争,赫尔姆终于在2004年夏季率领一队同行和学生开赴斯瓦尔巴群岛,随行的还有两名国营电视台的记者,准备进行一周的实地报导。

2004年8月初,科考小队乘飞机从挪威首都奥斯陆出发,沿着挪威的西海岸一直往北飞行,越过北海、挪威海、巴伦支海,经3时的飞行终于到达了斯瓦尔巴群岛上空。透过舷窗俯瞰,冰雪覆盖的斯瓦尔巴群岛银装素裹,一派北极风光。飞机绕过山峦,穿过峡谷,在山脚下的一个简易机场平稳降落。从机舱走出来,已是晚上8点半,但太阳仍高挂天空,丝毫没有夜晚的气氛——小岛正处于夏季极昼时段,十分适合科考。人们把奥斯陆形容成宁静的乡村城市,而这里的沉寂更是奥斯陆无法比拟的,似乎连针落地的声音都能听到。

队员们被车子送到斯瓦尔巴群岛首府朗伊尔市一座最气派的小红楼前。这是数年前由挪威的几所大学联合美国的两所大学在这里开办的大学班,有一百多名学生,专门培养地质学和北极研究人才。这里现代化的设备和良好的氛围同外面的荒凉世界形成鲜明对比。该岛只有5个居民点,相互间只能靠直升机或雪橇等交通工具来往。由于位于北极圈内,每年的4月19日至8月22日无黑夜,11月14日至次年的1月29日则无白天。不过,大自然的居民却没有嫌弃这汪洋中的扁舟,别看斯瓦尔巴群岛看不到树木,甚至没有多少灌木,但山崖上却生长着164种苔藓,有的夏季还会开出各色鲜花。这里还有4000余头北极熊,1万余只矮小的北极鹿,还有海象、各种海岛动物约163种。

两天后,科考小队乘坐轮船抵达詹纽费杰特山。远远望去,荒漠的灰褐色的山峦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蒙上了一层薄雾,充满了诗情画意而又显得神秘空灵。近处的山峦不高,但有的山顶是平的,山崖陡峭,有的像千层饼似的,有的呈波浪形,这种复杂的地形结构每年都会吸引不少国家的地质学家来考察和探险。当地保卫人员也随赫尔姆小队一同前往,他们甚至还配备了步枪,防止北极熊袭击人们。

靠着约翰逊提供的照片,队员们顺利地找到了埋藏点,把化石分5个部分挖出,打好石膏套运回博物馆等待进一步研究。

赫尔姆敏锐地察觉到,该地区到处散发着一股汽油味,这说明此处曾经埋藏了无数的动物,它们的身体渐渐在地质作用中变成了原油。那么,是不是应该扩大搜索范围呢?

尽管时间紧迫,队员们还是认真地把附近勘探了一次。接下来的事情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

挖掘人员在该地点不仅又找到几具化石,还发现了一个海生爬行动物的大坟场!

仅仅两周时间,赫尔姆和同事们居然在附近找到了28具化石,包括21只蛇颈龙、6只鱼龙和1只上龙,其中9具化石十分重要,例如首次在斯瓦尔巴群岛出土的鱼龙头骨、巨大的上龙以及可能的新品种等。尤其是上龙化石特别完整,由于暂不清楚其品种,发掘人员绐它起名“怪兽”。

这个寂寂无名的小岛一夜之间成为世界上海生爬行动物化石最重要的产地。

2004年9月,赫尔姆向媒体公布了这次发现。赫尔姆表示,这次出土的鱼龙普遍体长4~5米,由于化石还有一部分深埋页岩中,上龙的体长暂时不清楚,但估计至少有10米,可能是目前为止找到的最巨大上龙之一。赫尔姆显然对发现这只上龙非常自豪,他兴奋地提到:“骨骼化石完好无损。我们已经挖掘出它的头骨,还看到露出地面部分的椎骨长约6米,有餐碟大小,而牙齿和黄瓜一样长。目前,化石还有部分被埋在山坡上,尚未全部挖掘出来。”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同行曾于1994年在英格兰东南部发掘出一具近乎完整的上龙头骨,此外,俄罗斯和阿根廷等地也出土过化石,但都只是部分骨骼化石,并非完整的骨架。因此,无论从完整程度还是体积大小来看,此次发现的上龙化石都堪称史无前例。第二年,赫尔姆再度归来,科考小队将这只上龙挖了出来,他们找到了它的一个鳍状肢,那几乎有3米长!其体积可能要比目前已知的最大的上龙——澳大利亚的克柔龙的体积大20%。而这个化石之所以意义重大,不仅因为它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和相对保存最完整的蛇颈龙之一,还因为它证明了这些巨型动物在恐龙时代就栖息在地球的北部洋区。

赫尔姆对这个化石点赞不绝口:“简直不可思议,在一处从没有人尝试过找寻化石的地点,我们突然间看见大量散落的化石,仿佛是从喷泉里飞出来的一样!在不足两个足球场大的地方,我们就找到了10具化石。非常感谢最初发现化石的人,他们没有强行将其挖走作为旅游纪念品。直到我来这里之前,我都以为是来挖一具化石而已。这些动物应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陆续死亡的,通常,尸体会很陕因遭到动物的撕扯和吞噬而支离破碎,但这里显然有点特殊,可能是由于尸体滚落到海底的一道深沟,很陕被海泥掩盖起来了,因此才得以完整保存至今。此地昼夜温差大,化石会因热胀冷缩而逐渐破碎,在它们彻底变成沙砾前,我们必须尽力拯救,现在最担心的是资金问题。”

幸运的是,斯瓦尔巴群岛的化石点并没有被挪威人淡忘,2007年2月6日,挪威政府正式表示将对斯瓦尔巴群岛的挖掘活动进行资助。在一次于北部城市特罗姆瑟召开的科学会议中,教育大臣杰博达宣布政府将拨出120万挪威克朗(约合19万美元)的特别款项给挖掘部门,以确保这具引人瞩目的化石能安全出土。杰博达期望这具化石能激发年青人对科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