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19680800000012

第12章 世界与“在世界之中存在”(3)

在日常状态中,正是时间性使此在的存在成为可能。技术性往往会有碍于思考时间性,“我们不由得得出一个断言:技术性越强,也就是说计时的测量效果越精确、越详细,我们就越没有机会首先对时间的本己性进行沉思”。(ZSD,S.11)世界敞开空间,时间性则规定空间性。历史性只有根植于时间性中,才能回答历史如何成为历史学的可能对象的问题,历史性奠定了历史学的基础。“历史本性的问题正在被引导返回时间本性的问题。”(R,S.51)海德格尔的时间性,也不同于胡塞尔的时间性,“当海德格尔也致力于从绝对的时间性去解释存在、真理和历史时,其目的不再是与胡塞尔一样的,因为这种时间性不是‘意识’的时间性或先验的原始自我的时间性”。钟表与计时时间奠基于时间性中,而且时间性还包含有世界时间。

“对于历事结构及其诸生存论时间性的可能条件的揭示意味着获得对历史性的存在论领悟。”时间在这里,既不是直观的时间,也不是思辨的时间,也非匀质的与有限的时间,流俗时间以敉平的方式遮蔽世界时间。作为形而上学的历史,西方美学史关于美的本质探讨的各种学说或命题,都是非时间性的,遗忘了本源时间,难免被消解的命运。海德格尔的时间性为存在论与生存论奠定了基础,但在本性上,这种根据最终必定消解于虚无之中。

三、“在之中”整体与无性

此在就是在世界之中存在,“在世界之中存在”一词指一整体性,不可把它拆卸为一些可拼凑的部分,因为任何这种努力都会破坏这一整体所内含的整体性。即使分析也是极不容易的,“但这里还有困难,‘在世界之中存在’作为一种复合结构,只能一步一步地揭示为一个统一现象;而在这个过程中,却不能忽视它的统一性,因为这种统一性是此在分析赖以进行的基础”。此在在世界之中展开其生存,此在在世的本性是存在,而不是在自身之中。

如果为了更易把握,也可把这一整体分为“世界之中”、世界中存在着存在者、“在之中”(In-Sein)本身等方面。在“世界之中”这一环节中,任务是追问“世界”的存在论结构和世界之为世界的规定,而不是把世界作为对象或实体。在认识论和一般存在论或本体论基础上,世界的存在论结构得不到揭示和展开。对世界中存在着的存在者的探究,旨在于现象学的展示中追问谁在此在的平均日常状态的样式之中。

基于这些探讨,在“之中”本身的存在论建构的基础上,对“在之中”的整体性的探究以及它与无性的关联,是这项工作的关键。人们一般把“在之中”补充并理解为“在……之中”,这一句式意味着,一存在者从空间上关联到另一存在者,即一存在者在另一存在者“之中”,就像人在房屋“之中”、水在杯子“之中”、衣服在柜子“之中”等等。情况往往是,大的东西把小的东西包含在自己的空间之中。

然而,如此表达的一存在者与另一存在者的关系,实质上与广延性的空间关系相关联,这种存在方式由于在空间“之中”而处于某一处所。

这种关系还可外推与扩展到一切存在者之中,只要它们是世界内的物,而且一个在另一个“之中”,都具有这种现成存在的关系,不同于此在存在的方式。与此在相关的空间关系,不是现成的、外在的关系。当然,也不是什么内在关系。这正是此在与一般存在者的根本区别。与“在……之中”和“之中”不同,“相反,‘在之中’意指此在的一种存在建构,它是一种生存论性质的”。(SuZ,S.73)“在之中”乃是此在介入到日常世界中去的可能的生存方式或生存能力。“在……之中”和“之中”关联于范畴或概念关系,具有种属关系或包含、被包含性质。其实,在源始意义上,“之中”也不意味着这种空间关系。人居住于世界,就是指人把世界作为如此这般熟悉之所而依寓之。后来,“之中”才有流俗之意。

“在之中”是此在存在的本性特征。“因此,‘在之中’是此在存在形式上的生存论术语,而这个此在具有在世界之中存在的本性建构。”(SuZ,S.73)“在之中”相关于在世界之中存在的本性,而此在刚好具有此特性,“此在的世界是共同世界。‘在之中’就是与他人共在。这个在世界之中的自在就是同此在”。(SuZ,S.159)此在的世界敞开了同此在,这既不是手前之物,也不是手上之物。同此在不是此在的独自的与自主的存在,而是一种与他人难分的状态。在这一共同世界中,此在与他人、其他存在者相互依存。

在世界之中也即消散在世界之中,这相关于此在的源始的存在结构。流传下来的存在论的范畴原则或概念原则,不能关切此存在结构,生存论上的存在关系有别于范畴论或概念论上的存在关系。正因为我们与这些存在者向来亲熟,才能构建特定的认识活动及其基础。海德格尔对“在之中”这一生存论环节的揭示表明,生存论具有的根本地位,“这同时意味着,纯粹认识论的出发点跨越了它赖以建立的基础。纯粹认识的优先地位是认识论者的一种错觉”。海德格尔力图为这种认识找到生存论本源。

存在者显示自身离不开世界,也只有在世界之中,它的现成存在才能通达。没有世界,两个存在者不能接触,更不会有一个存在者依存于另一个存在者的情况。此在与世界、存在相通,但这种相通是存在论上的,而不是自然性的。存在者之间的空间关联也离不开此在在世界之中的生存论上的空间性。把握此在的生存论是非常重要的,而“只有把在世界中存在理解为此在的本性结构,才能把握此在的生存论上的空间性”。(SuZ,S.76)“在之中”之方式具有操劳的方式,这是先行于科学,而相关于在世的可能存在方式。

此在在本性上包含着在世,此在的在世之存在在本性上就是操劳,并非在具有此在性质的存在者之外,还有另一存在者现成存在,并与具有此在性质的存在者聚在一起。相反,另一存在者之所以能与此在聚在一起,因为这一存在者能在一个世界之内从其自身显现出来,在世界之中,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隔绝。此在的存在也同样不能脱离世界,“解释学的现象学所考察的最重要的结构上的特点可能就是在世界中的存在。因为按照海德格尔的理解,除了在与它互相依存,并且发现自己插入其中的包罗一切的世界中,人的存在就不会甚至不能出现”。此在与在世在存在论上是本性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