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庄子全书
19680200000038

第38章 呆若木鸡

【原文】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①。十日而问:“鸡已乎②?”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③。”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④。”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⑤。”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⑥,异鸡无敢应者⑦,反走矣⑧。”

【注释】

①王:指周宣王。养:驯养。

②鸡已乎:鸡驯养好了吗。

③虚憍(jiāo):同“虚骄”,虚浮骄矜。虚憍而恃气:虚浮骄傲,而且自恃意气。

④犹应向景:还是听到声音或者见到影像就有所反应,意思是心还是为外物所牵制。犹,还是。向,通“响”。景,通“影”。

⑤疾视:顾看迅疾。盛气:意气强盛。

⑥德:德性,可以理解为作为斗鸡的基本素质。

⑦异鸡:别的鸡。无敢应者:没有敢应战的。

⑧反走:掉头就跑了。

【译文】

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鸡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哩。”十天之后周宣王又问,回答说:“不行,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十天之后周宣王又问,纪渻子回答说:“还是那么顾看迅疾,意气强盛。”又过了十天周宣王问,纪渻子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打鸣,它也不会有什么变化,看上去像木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完备了,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逃跑了。”

【寓意】

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直若屈,大辩若讷,看人看无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要透过现象洞悉本质。

【延伸阅读】

庄子认为,呆若木鸡的鸡并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实际上却有很强的战斗力,貌似木头的斗鸡根本不必出击,就可以令其他的斗鸡望风而逃。相反,活蹦乱跳、凶态毕露的鸡,不见得有多厉害。由此可见,斗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

庄子这则寓言很有趣,同时也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让人不由得想到古人所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等等。在庄子看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现出来的往往是愚钝,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来却有些笨拙,真正勇敢的人往往被别人误认为胆怯。但是,如果真正处于非常境况时,这些人往往能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能力。庄子通过这则寓言,正是要阐明“相反的两极在某种高度便相互接近转化”的道理,这也正是道家思想所特有的辩证思维。

在我国历史上关于这方面的事例太多了,曹操煮酒论英雄算得上是众所周知的经典故事。这里我们欣赏一下刘备在曹操面前大智若愚的精彩表演。

公元196年,刘备兵败暂时依附曹操,他担心曹操识破他有帝王之野心,于是每日在许昌的官邸种菜,以遮人耳目,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一日,关羽、张飞说:“哥哥不留心天下大事,为什么做这些农夫做的稼穑之事?”

刘备说:“你们不知道其中的玄妙。”这是刘备第一次装糊涂。

又一日,关羽、张飞不在,刘备正在后花园浇菜,许褚、张辽带数十人入园,说曹操请刘备喝酒,刘备大惊,在没有弄清情况时,只好硬着头皮来到亭中。曹操、刘备二人对做,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然乌云密布,骤雨将至,侍从们遥指天上挂着一条云龙,曹操和刘备凭栏观看。曹操说:“玄德知道龙的变化吗?”

刘备回答说:“不知道。”其实刘备岂能不知,只是装糊涂而已。这是他第二次装糊涂。

曹操见刘备不知,于是就对龙的变化作了一番描述,接着以龙喻人,问刘备:“当世谁是英雄?”

刘备说:“我肉眼凡胎,怎么能识得英雄?”这是刘备第三次装糊涂。

曹操不依不饶,步步紧逼,刘备无法,只好词不达意说了几个,什么淮南袁术,河北袁绍,人称八俊,威震九州的刘景升,江东领袖孙伯符,益州的刘秀玉以及张绣、张鲁、韩遂等等,此时的刘备是在避重就轻,转移曹操的视线,这是他第四次装糊涂。

刘备所说的英雄被曹操一一否定,最后,曹操一语道破:“所谓英雄,应该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

刘备问他:“谁能称得上这样的英雄?”

曹操用手指了指刘备和自己,说:“今天下英雄,唯有你我二人!”

刘备听了大惊失色,十分慌张,以至手中的筷子在不觉之中落于地下。

此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遂从容弯腰俯首拾起筷子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此时刘备以害怕雷声巧作掩护,这既是急智生智,又是在装糊涂。这是他第五次装糊涂。

在这段脍炙人口的故事里,刘备的精彩的表演令人叹为观止,他把大智若愚演绎得淋漓尽致,可谓曹操煮酒论英雄,刘备大智若愚装糊涂。

当然,刘备这种大智若愚乃是一种假糊涂,是一种政治权术,是因形势的变化而采取的韬光之术。

绝大部分人还是推崇另一种大智若愚,就是小事糊涂,大事精明。这种大智若愚属于善意的,包容的糊涂,是一种有意识的糊涂,不是装的,是一种胸襟和气度的体现,更是一种人与人相处的智慧之道。

有一夫妻感情弥笃,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依然情深意长,可是爱面子的丈夫因工厂倒闭从领导岗位上下岗了,丈夫为了保持自己的面子,仍然天天假装上班,可是由于窘于没有钞票的尴尬,丈夫因巨大的压力出现了心理变态,常对妻子发火闹别扭。而妻子此时已经是一家公司的副总,丈夫的下岗她其实是一清二楚的,为了丈夫的尊严,为了丈夫的面子,她假装不知不知情的情况下办的。几年后,丈夫知道了此事,感慨万分,一个是真糊涂,一个是假糊涂啊!

所以人们常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过于清高精明的人往往与周围的人拉开很大的距离,与社会也格格不入,这种人表面看来精明,实际上非常愚蠢。因此相比较而言,还是大智若愚的人更聪明!

有的人大智若愚,同样也有的人大愚若智,区别就在于是否有自知之明,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不自以为是,反而会超出众人,不自夸成功,反而会成功大事业,这就是大智若愚;相反,那些盲目自傲,不宽容,耍小聪明,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好大喜功,爱出风头的人在任何一方面都难成大事,这便是大愚若智。

成大事的人知道聪明是一笔财富,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即要做到深藏不露,不到火候的时候不会轻易使用,要静水流深,貌若平常,让人家不眼红于你,从而最终达到目的;做人最忌讳一味地强出头,不管必要或者不必要,不管合适不合适,时时处处显露精明,那样不仅不会帮助成就大事业,反而会成为招灾引祸的根源。

因此,我们还是学着做个愚人吧!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做一个愚人,那么在生活当中就不要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要低调做人,不要夸耀自己、抬高自己,做到厚积薄发、宁静致远,注重自身修为和素质的提升,对很多事情要做到大度、宽容,培养海纳百川的境界,不要有太多抱怨,要踏实做事,对事情要求不要太高,只求自己能够不断得到积累就好。

想做一个愚需要一步步的努力,正如俗话所讲的,由糊涂到聪明难,由聪明到糊涂更难。我们首先要知道糊涂的道理,为什么要糊涂,我们要得是什么样的糊涂;其次我们要知道如何使用糊涂的办法处理每一件事情;再有就是坚持在任何时候,任何事件中真正能够做到糊涂。通过自身的修养能够做到“悟”,真的做到事事悟,时时醒,并且坚持下去,这样的愚人才能成为大智者。

人生大智慧:大智若愚是一种人生的最高修养,也是做人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