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历史名人
19679100000020

第20章 军事篇(9)

【文武全才——吕蒙】

吕蒙读书

吕蒙(178年—219年),字子明,三国时期汝南富陂(今阜南县吕家岗)人,东吴名将。吕蒙幼年丧父,随母投靠邓当,生活于军营之中,练得一身武艺。少年随邓当征战,因作战勇猛,受孙策看重。邓当死后,吕蒙代邓职,拜别部司马,成为东吴年轻的将领,屡立战功。

建安十二年(207年)吕蒙随孙权出征夏口(今武汉市境内),吕蒙为前部先锋,大败刘表部将黄祖,攻占夏口,被擢升为横野中郎将。是年赤壁之战,吕蒙率吴军袭焚乌林曹营,截击曹操,逼曹败走华容道。

吕蒙幼年因家贫未能就学,因此曾被人看不起,被称之为“阿蒙”。后来,投奔东吴,因作战勇敢、不怕死、忠诚得以列为将校。

一天,吴王孙权把吕蒙和另一位将军蒋钦找去,对他们说:“你们现在都是掌权的人了,应当读点书,增加一点学识才好。”吕蒙说:“我在军队里常常苦于事情太多,没有很多读书的机会。”孙权说:“我难道是要你们成为经学博士吗?我只要你们多看看前人留下的记录、经历之类的书。你说你事情多,难道比我还多吗?我执掌东吴大权以来,还要看史书、兵书,自己觉得收益很大。你们聪明、悟性高,只要肯学,一定能取得进步,怎么能不学习呢?……”

从那以后,吕蒙发奋读书,孜孜不倦地研究兵法、史书,行军时还让士兵挑上书籍,读书之多,连当时一般书生也比不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有一次接替周瑜担任东吴国都督的鲁肃去看望吕蒙,开始时对吕蒙还有轻视之意。经过交谈,鲁肃发现吕蒙在有的地方比自己知道的还要多,还有见识,他高兴地拍着吕蒙说:“我以为你只有武略,想不到你现在这样博学多才,已非吴下阿蒙了。”吕蒙自豪地说:“一个人分别三天,就当刮目相看。”然后向鲁肃提出三条对付蜀国大将关羽的计策。鲁肃十分佩服。此事传到孙权耳朵里,孙权对吕蒙大加赞赏。

吕蒙在戎马征战中发奋勤读,持之以恒,后竟通三史,精三略,以知识渊博闻名。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孙权称赞吕蒙“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有国士之量。

长期的读书与征战使吕蒙智勇双全。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率军围攻台肥,久攻不下,形成吴军与曹军隔江对峙。吕蒙思及曹军善陆战,吴军善水战,江北无险可守,建议孙权在江北濡须(今无为县境)修筑坞堡,以防曹军突袭。孙权采纳了吕蒙的建议,在以后魏吴交战中,吴军以坞堡据险而守,每每使曹军受挫而还,东吴无虞。

白衣渡江

荆州乃东吴西向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为使东吴战略得逞,吕蒙定计谋取荆州。他诈称自己生患重病,让无甚名气的陆逊代己之职,并让陆逊对关羽大加赞扬。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庞德,这些战绩使他愈发骄傲轻敌。东吴的年轻将领陆逊利用了这一点。他备礼呈书给关羽,口气极为谦恭,这使得原就轻视陆逊的关羽放松了警惕,不复有江东之忧,他撤走了荆州(今湖北荆门)的大半兵马去攻打樊城。结果吕蒙乘机而入,偷袭成功,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荆州。

关羽闻讯大怒,回师要夺荆州。东吴虽已占领荆州,但形势是很严峻的,因为关羽现在力量尚强,荆州是其老巢,他的复夺之志正盛,双方一旦交手,结果实难预料。这时东吴大将吕蒙显示了他杰出的战略才能,他运用瓦解军心的战术,成功地击溃了关羽之军,并最终俘虏了关羽,从而使东吴在荆州之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吕蒙占领荆州后,立刻传令军中:“如有妄杀一人,妄取民间一物者,定按军法。”并且城中各级官吏,原封不动留任。他又将关羽家属专门保护起来,优厚供养。吕蒙的军令的确是严格无情的。他的一位同乡士卒因为拿了百姓的箬笠盖铠甲,被抓获,吕蒙说:“你虽是我同乡,但我号令已出,你既违反,当按军法。”当即推下斩首,自此三军震动,东吴士兵再也不敢骚扰百姓。过了几天,吕蒙又传下号令;凡随关羽出征的将士之家,按月供给粮米,有患病者,派医治疗。结果“军属”们对东吴感激涕零,个个安居不动。

再说关羽,一路之上气急败坏,他先派了一个使者前去质问吕蒙的背信弃义。关羽使者到后,吕蒙亲自出城迎接,待以宾礼,并解释说奉上差遣,不得自主。设宴款待后,送使者回馆驿休息。这时随征将士的家属纷纷来使者处打探,并让使者传书传盲,都说家门无恙,衣食不缺。使者回军中后,将士们一听说家中安好、吕蒙照顾周到,个个都很欣喜,全无战心。

在行军的路上,关羽军中就有不少将士逃回荆州。及与东吴之军交战,吕蒙除了派几路兵马夹攻之外,又将城中将士的亲属都叫了出来,在山上喊话。四山之上,都是荆州士兵,呼兄唤弟,觅子寻爷,喊声不住。这样一来,关羽军心涣散,将士们都循声而去,无心作战。关羽喝止不住,军队不战自溃。关羽遂奔麦城。小小麦城被围,无有外援,关羽突围不出,父子最终双双被擒。白衣渡江夺取荆州,使吕蒙声威显极。

孙权封吕蒙为南郡太守,并封孱陵侯。封爵未下,吕蒙疾发而卒,时年42岁。

编者小语:

吕蒙是一位文武全才,他于军务倥偬之际,仍勤于修学读书,并致诸实用,终成一代名将之资。勇斩陈就,破黄祖、朱光;智擒郝普、关羽。他忠于孙吴,对孙权尽心力筹谋。

【闻鸡起舞的大将——祖逖】

闻鸡起舞

祖逖(266~321),东晋初有志于恢复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将。字士稚。范阳□县(今河北涞水)人,士族出身。

在异族入侵、山河破碎的时候,仍然有许多有着民族气节的晋朝将领坚守北方领土,英勇抗击横行的匈奴贵族,祖逖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员。

祖逖原来并不喜欢读书,也不讲究自身的穿着仪表,不过,他这个人心胸十分开阔,而且胸有大志。后来,他耳闻目睹山河沉沦的惨状,感触很深,立下了赶走匈奴、保卫国家的宏大志愿,并且发愤攻读,学问大有长进。

祖逖有个好朋友名叫刘琨,西晋初期他们两个人一起担任过司州(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主簿。那时候,他们两个常常住在一起,一起读书,一起谈论天下大事。祖逖和刘琨都是热血青年,面对腐朽黑暗的现实社会,他们感到痛惜、愤恨,更对国家的前途忧心忡忡。

一天,祖逖和刘琨像往常一样躺在床上交谈,一谈到匈奴贵族在北方横行霸道,两个人都义愤填膺。祖逖“刷”地坐起身来,握紧拳头用力一挥,说:“我发誓一定要把匈奴赶出中原!”刘琨也深受感染,和祖逖击掌发誓。

这一夜,两人一直谈到半夜三更才睡去。

忽然,三声鸡叫把祖逖从梦中惊醒。他从窗户向外望去,只见一轮残月挂在空中,天色未白。祖逖想起了昨天和刘琨的豪言壮语,再也睡不着了。祖逖索性坐了起来,他想保家卫国一定要有过硬的本领,趁现在自己年轻力壮,更要抓紧时间练习,不妨就在鸡叫后起来练习本领。想到这儿,他推醒了刘琨,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刘琨非常赞成。两人披衣下床,摘下挂在墙上的剑和刀,来到院子中。

大地仍然沉浸在寂静之中,清朗的月光下,只见祖逖和刘琨,一个手持长剑,一个挥舞大刀,认真对练起来。刀光剑影挑破了笼罩大地的黑暗,太阳终于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这时两人已练得浑身大汗。

就这样,无论是赤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冰封雪飘的冬天;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只要鸡一叫,祖逖和刘琨就像听到起床号角,精神抖擞地操练起来。“闻鸡起舞”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祖逖北伐

西晋时期,朝廷昏庸腐败,内乱不断。皇族之间的混战再加上接连不断的饥荒,使百姓缺吃少穿,生活非常困苦,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亡,多处地方发生了农民起义。西晋王朝危机四伏,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自从匈奴人占领中原,北方有许多人避难到南方来。刘琨的好友祖逖也带了几百家乡亲来到淮河流域一带。在逃难的行列中,祖逖主动出来指挥,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有病的坐,自己的粮食、衣服给大家一起吃用。大家都十分敬重他,推他做首领。

到了泗口(今江苏清江市北),祖逖手下已经有一批壮士,他们都是背井离乡的北方人,希望祖逖带领他们早日恢复中原。当时,司马睿还没有即皇帝位。祖逖渡江到建康,劝琅琊王司马睿说:“晋朝大乱,主要是由于皇室内部自相残杀,使胡人乘机会攻进了中原。现在中原的百姓遭到敌人残酷迫害,人人想要起来反抗。只要大王下令出兵,派我们去收复失地。那么北方各地的人民一定会群起响应。”

司马睿并没有恢复中原的打算,但是听祖逖说得有道理,也不好推辞,勉强答应他的请求,派他做豫州(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刺史,拨给一千个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匹布,至于人马和武器,叫他自己想办法。

祖逖带着随同他一起来的几百家乡亲,组成一支队伍,横渡长江。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桨,在船舷边拍打,向大家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平占领中原的敌人,决不再过这条大江。”他的激昂的声调和豪壮的气概,使随行的壮士个个感动,人人激奋。

到了淮阴,他们停下来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买马,聚集了两千多人马,就向北进发了。祖逖的军队一路上得到人民的支持,迅速收复了许多失地。当时,长江以北还有不少豪强地主,趁中原大乱的机会,占据堡坞,互相争夺。祖逖说服他们停止内争,跟随他一起北伐,对不听号令、依附敌人的,就坚决打击。祖逖的威望就越来越高了。刘琨在北方听到老朋友祖逖起兵北伐,也很高兴,说:“我夜间枕着兵器睡觉等天亮,就是一心要消灭敌人。现在祖逖跑到我前面去了。”

公元319年,陈留地方的豪强地主陈川投降后赵国主石勒,祖逖决定发兵进攻陈川。石勒派兵五万援救,被祖逖打得大败。接着,后赵的将领桃豹和祖逖的部下韩潜又争夺蓬陂(在河南开封市附近)城。战斗了四十天,相持不下,双方的军粮都发生了困难。

有一天,祖逖用布袋装满了泥土,派一千多名兵士扛着,运到了晋营,装作运粮的样子。最后又派了几个兵士扛着几袋米,运到半路上,故意停下来休息。桃豹在赵营内看到晋兵运来那么多的米,自然眼红,就趁晋兵休息的时候,派了大批兵士来抢。晋兵丢下米袋就逃。赵营里早已断了粮,抢到了一点米,只能够勉强维持几天,但是大家看到晋营里军粮那么充足,军心就动摇起来了。桃豹赶快派人向石勒求救。过了几天,石勒派了一千头驴子装运了粮食接济桃豹。祖逖早就探得情报,在路上设下伏兵,把后赵的粮食全部截夺下来。这样一来,桃豹再也支持不住,连夜放弃阵地逃跑了。

祖逖领导晋兵艰苦斗争,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领土,后赵的兵士陆续向祖逖投降的也很多。晋元帝即位后,因为祖逖功劳大,封他为镇西将军。祖逖在战斗的艰苦环境中,和将士们同甘共苦,自己的生活很节约,把省下的钱尽量帮助部下。他还奖励耕作,招纳新归附的人。即使是跟自己关系疏远和地位低下的人,他也同样热情地对待。百姓们都很拥护他。

祖逖一面操练士兵,一面扩大兵马,预备继续北伐,收复黄河以北的国土。哪儿想到昏庸的晋元帝对祖逖竟放心不过,怕祖逖势力太大了不好控制,派了一个戴渊来当征西将军,统管北方六州的军事,叫祖逖归他指挥。祖逖辛辛苦苦收复失地,反而受到朝廷的牵制,心里很不舒坦。

不久,祖逖听说他的好友刘琨在幽州被王敦派人害死,又听说晋元帝跟王敦正在明争暗斗,心里又是忧虑,又是气愤,终于得病死了。豫州的男女老少听到祖逖去世的消息,像死了自己的亲人一样伤心,并自发为祖逖修建祠堂,纪念这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畏强敌、百折不挠的爱国名将。

编者小语:

祖逖素怀大志、忧国忧民,即使不被重用,仍矢志不渝。虽未能收复失地,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将和宗泽、岳飞、文天祥、于谦等人一样,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和赞颂。

【文武大将——李靖】

李靖其人

李靖(572—649),唐初军事家。原名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少有“文武才略”。其舅韩擒虎为隋朝名将,常与他讨论兵法,曾称赞他说:“可与我讨论孙吴兵法的人,只有李靖一人了。”

隋朝炀帝末年,李靖出任马邑郡丞。他发现上司太原留守李渊心怀异志,遂决意向正在巡游江都的隋炀帝报告。但身处李渊的控制下,无计得脱,没办法,他只好将自己混作囚犯,让人解送江都。但是事情败露,走到半途的李靖被李渊捉回。就在将被斩首的时候,李靖大叫:“公起兵为天下除暴安民,想要成就大事为什么要以私家恩怨而杀忠臣义士”李渊很欣赏这句话,同时李世民也央求父亲不要杀害李靖,就这样,李靖保住了首级,从此进入李世民幕中,成为其手下的干将。在征讨王世充的战争中立下战功,被授为开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