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前因,美元地位受挑战
其实,大多数人都明白,次债只是这次危机的导火索,只是美国这棵“金融树”上的一个分枝,即使这个枝杈不断裂,其他枝杈,如信贷市场、对冲基金、衍生证券、国债期货、个贷等也有可能断裂。一个枝杈断裂,得不到及时修复,将可能导致整棵树的倒塌。近年来,不断膨胀、失控的美国巨额赤字及金融泛滥,已经使得美国这棵金融大树严重失衡,不堪重负。人们之所以看不到这棵大树的严重失衡,原因是美国政府用未来和别国的钱硬把它支撑起来。如果美元能够继续保持其作为全球贸易、金融及外汇储备的唯一货币的地位,及美国这棵大树上的任何分枝不出现断裂,那么这种现象仍然可以维系。
然而,上述第一个先决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维系了半个多世纪的唯我独尊的美元地位终于被撼动了;第二个先决条件也出现了严重问题。从宏观上看,这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政府错误的经济和贸易政策的结果;从金融生态看,近年美国这棵“金融树”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与全球经济的本质性变化是这次危机在所难免的原因。
只重细节不重系统,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尽管金融资产和体系的属性决定了金融的高风险性质,但这并不意味着金融风险就一定会发生。风险会不会发生主要取决于从业人员的素质和驾驭风险的能力。由于管理和技术水平非常有限,当初的农业经济只能是靠天吃饭,经常是十种九不收,风险更大。现在由于科技、管理水平的提高,农业经济的风险已大大降低。同样,对不会开飞机的人而言,飞机的巨大风险是不言而喻的。现代金融已经发展到我们人类几乎无法驾驭的地步。
遗憾的是,尽管世界上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风险评估及管理机构、经济预测机构等比比皆是,并时时在对企业、行业和国家的经营状况、风险及未来走势进行预测和评估,但他们在预测、防止系统风险和金融危机等方面几乎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危机会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频频发生的金融危机总是不断地给企业、国家及全球经济带来致命打击。其根源在于从业人员不了解金融的属性、生态体系和系统性——三个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部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面对看似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金融世界,现有的金融知识、金融教育不成体系、严重过时、与客观实际脱节、支离破碎。比如,此次危机的导火索是房地产抵押公司,然而它却给金融领域的几乎所有市场和机构,如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私募基金和股票市场、对冲基金、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原材料市场、外汇市场等带来了沉重打击。这就是金融的属性、生态体系和系统性的具体体现。
然而,世界上几乎没人真正通晓包括会计、财务,所有金融市场和产品在内的系统金融知识和规律。这就是为什么华尔街能在细节和个别风险方面做得比较好,而面对系统性风险时,总是看走眼,甚至是束手无策的原因所在。
通过金融树体系、系统金融学和金融生态学等,看似错综复杂的金融世界其实有着很强的规律性。同上次网络泡沫危机一样,这次全球金融“大震荡”,不仅是不成体系的全球金融体系的失败,而且是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的失灵及企业经营目标的误导。
通过金融树体系、系统金融学和金融生态学等,看似错综复杂的金融世界其实有着很强的规律性。
基于账面(历史)价值的会计准则和财务报表根本无法实现它的目标——准确、客观、及时地反映真实价值和现状,比如,待报表出来时,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一切已经晚了或者完了;任何一个企业或国家的价值都是多面的,仅用单一和过时的会计价值去衡量是远远不够的。这一半公开的秘密已经困扰业界精英多年。为改变现状,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及国会已试图用公允价值取代账面(报表)价值,该举措同样漏洞百出,遭到业界的强烈反对。金融树价值体系或许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所有价值——过去价值、现在价值、预期价值、未来价值、会计价值、账面价值、评估价值、资本市值等一目了然。
系统性是金融的重要属性之一。系统作用远远大于非系统作用,比如,大盘向好的时候,不好的股票往往也会跟着涨;反之,当系统风险来临,再好的股票都有可能下跌。金融的系统风险危害远远大于非系统风险危害。尽管如此,由于金融知识、金融教育、金融管理严重滞后和脱节,所以全球金融从业人员对金融的系统性知之甚少,最终形成“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局面。殊不知所有金融知识、金融市场及其产品,如会计、财务管理、金融、保险、房产抵押、股票、外汇、期货、期权、对冲基金、黄金、基金、银行、投资银行等,也是一体的,而且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GDP/GNP的欺骗性与美国人的“负有”
作为一种非常简单的国内/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GDP/GNP就不可避免地顾此失彼,挂一漏万,因此,自从它问世以来,批评声就不绝于耳。GDP/GNP值得批判的地方很多,但结合美国近年的经济走势,我想指出的是它的误导性、欺骗性和短视性。GDP/GNP在计算国内/国民生产总值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它的成本、时间价值、净收益、净资产的增加与减少等。
在过去的数年里,为了获得GDP/GNP的增长,美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一个债权国变为世界头号的债务国。若把美国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平摊到其国内每个全职工作者身上,那么每个人的负债为35万美元,这还不包括信用卡和房贷等个人负债,这些负债每天都在上升。美国人平均每挣100美元,能剩下的还不到1美元。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包括美国自己一直认为美国及其人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但如果你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你就会发现真实情况恰恰相反。下面这个例子也许有助于你理解。A公司的总资产为10亿美元,B公司的为5亿美元,从表面上看,A公司的总资产比B公司的总资产多1倍。然而,A公司的负债为8亿美元,B公司的负债为1亿美元,因此,实际情况与表面现象恰恰相反,即B公司的总资产比A公司大几倍。
同样的道理,美国及其人民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而是最“负有”的。如上所述,美国每个全职工作者的平均负债为35万美元。不要以为世界首富总是美国人,就推断出美国及其人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其实,近年来,美国政府和多数美国人一直是入不敷出,居民储蓄率一直是负的,他们一天都离不开信贷,否则就无法生存。然而,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一定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一天终于来了。
尽管美国及美国人民很“负有”,尽管大幅缩水后的美国经济可能已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大经济体,但美国仍不失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和军事强国及最发达的国家。这三者的概念不尽相同,也并不矛盾。
金融并非虚拟,衍生金融品杀伤力有多大
最近听到有人把金融说成是虚拟的,我想在此澄清一下,金融并非虚拟,金融经济并非虚拟经济。假如金融是虚拟的,那我们将可以让金融危机天天发生,反正也不是真的。事实恰恰相反,金融市场上的盈利和亏损都是实实在在的。不要因为金融资产的看不见、摸不着、风险大、不确定性强等原因就把它说成是虚拟的,当初的农业经济风险更大,不确定性更强,完全是靠天吃饭,经常十种九不收,世界各地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人饿死。据此,农业经济岂不也成了虚拟经济了?
金融的非虚拟性,主要表现在其危机的损失和影响是实在的和多样性的,因此,准确计算和评估都是难以实现的。不管美国政府怎么说,他们的说法有他们的理由和目的,但可以肯定和保守地说,这次危机是几十年乃至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受此影响,全球金融、经济和投资者都在承受不同程度的损失,世界上几乎每个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标准·普尔公司的报告显示:仅2009年1月份全球股市的总损失就高达5.2万亿美元。发达国家的市场跌幅为7.83%。截止到目前,我估计全球股市直接损失达12万亿美元,间接损失更是大到无法统计,如此大的数字让人摸不着头脑。当你了解到中国的外汇储备经过30年的积累,才达到1.5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时,也许能帮你理解这次危机的损失有多大。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我们看到的全球金融市场的倒塌,只是多年堆积而成的美国和全球金融大泡沫的部分破灭。尽管现在它已受到世界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但各方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阻止危机进一步蔓延和恶化,还不得而知。除此之外,令人恐惧的地方和原因还有很多,例如,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最新统计,全球衍生金融交易合约,从2002年的100多万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516万亿美元。仅这一现象就让人颇感不安,原因如下:
1.在过去的五六年时间里,全球衍生金融交易翻了5倍,相比全球经济增长,这其中有多少泡沫?
2.目前所有国家的产值加在一起为50万亿美元,而目前全球衍生金融交易额竟是它的10倍还多。
3.现代金融市场及其产品的复杂程度足以让任何监管者费解,无论是股神巴菲特还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美财长保尔森及美国的其他领导,他们都搞不懂这516万亿美元的衍生金融交易究竟是怎么回事。
4.衍生金融交易风险最大、监管最难,很大程度上在监管之外。因此,有人称之为世界上最新、最大的“黑市”。
5.这516万亿美元的衍生金融交易是不是潜在的定时炸弹?如果是,何时引爆?它的杀伤力有多大?
美国这棵大树一旦倒了,一定会殃及全世界,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及人民币大幅升值。现在这一切正在发生:美国经济及美元大幅缩水,全球金融和经济秩序已陷入混乱状态,包括石油、黄金在内的几乎所有原材料价格不断飙升,人民币兑美元、欧元兑美元加速升值。原有的不平衡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引发了新的不平衡和混乱。
该文作于2008年2月并投给媒体,由于中间环节疏漏,于2008年5月7日发表在《第一财经日报》。
第六节中国尚无资格发生
系统性金融危机
核心提示:
2005年前后,不断有国内外经济专家学者撰文断言,中国金融危机将无法避免。对此,笔者指出,系统性金融危机往往发生在赤字和外债较为严重的国家,尤其是面临巨额财政、贸易双赤字时,危机难以避免。这个国家不言而喻,不是别的,就是美国。中国的金融业好比一个尚未结婚成家的人,一个尚未结婚成家的人,怎么可能发生婚姻危机和家庭危机?
金融危机指的是金融资产或金融机构的危机,如股灾、机构倒闭等。而系统性金融危机则是指那些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比如20世纪30年代引发西方经济大萧条的美国金融危机、20世纪90年代导致日本经济萎靡不振的日本金融危机、1997年下半年袭击东南亚的亚洲金融危机等。这些危机都是从一种金融市场波及到另外一种金融市场,如从股市到债市、外汇、房地产甚至整个经济体系。中国不仅尚无可能,而且尚无资格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原因诸多,但可概括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系统性金融危机往往发生在金融经济、金融系统、金融资产比较繁荣的市场化国家和地区。危机来自繁荣,没有繁荣,哪来危机?同样的原因,在经济发展落后的非洲国家,根本不存在金融危机的问题。根据我的金融树生态体系理论,金融经济(树冠),是建立在农业经济(树根)和工业经济(树干)的基础上的。目前的中国虽然已经相当成功地实现了从农业经济(树根)向基础工业经济(树干)的转型,但距“树冠”经济即金融经济还相差甚远。金融资产在中国总资产中的比重甚小,中国也未建立起系统的金融体系,各金融市场及产品的关联性不强。而金融体系中的系统性,正是金融危机发生的前提。
二、系统性金融危机往往发生在金融市场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与上述已经发生过金融危机的国家相比,中国金融市场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还很低,中国金融市场的大门不仅尚未对国际资本敞开,而且对国内民间资本也是紧闭的。中国金融市场的整体布局及发展基本掌控在政府手中。
三、系统性金融危机往往发生在大量金融资产被严重高估且流动性非常强的情况下。比如经历了日元大幅升值后,20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从日元到房地产再到股市等,几乎所有资产都被严重高估,因此危机和全面资产价值缩水在所难免。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多数资产,其中包括中国的人民币是被低估的。可以说,一个国家从不发达变为发达,就是其货币和其他资产相对其他国家的货币和其他资产升值的过程,目前的中国正处在这一过程中。此外,由于中国的金融业尚未进入混业经营,所以大量不同种类的金融资产瞬息转换、变现、流动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再者,由于人民币尚未变成自由货币,资本账目尚未开放,所以大量人民币及人民币资产瞬息对外转换、变现的机会和可能性都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