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舍得放下,就是智慧
19676200000025

第25章 我选择,我精彩(7)

智慧感言:隐忍和退让为人所不齿,但是却往往是诱敌制胜的法宝,任何竞争或战争的展开都需要占有有利的时机,而时机未到时,忍让和退步的方式不失为一种麻痹对方的最佳武器,这种主动的示弱中暗藏着智慧的锋芒,当时机成熟时,给对方以致命的一击,所有的付出都会得到双倍的回报。

改变你的人生境遇

很久以前,一个年轻人出外游玩,漫无目的地到处闲逛,不知不觉间走进了森林深处。在这里他听到了婉转的鸟鸣,看到了美丽的花草,他感到心旷神怡,他愉快地感受着生命的美好与幸福。

忽然,一声长啸。年轻人回头一看,吓得魂飞魄散,原来是一头猛虎正张牙舞爪地向他扑了过来。年轻人拔腿就跑,跑到一棵大树下,看到树下有个树洞,一棵粗大的树藤从树上深入树洞里面,他不假思索,抓住树藤就滑了下去,他想,这里也许是最安全的,能躲过劫难。他松了口气,双手紧紧地抓住树藤,侧耳倾听外边的动静,并时不时伸出头去看看。那只老虎在四周踱来踱去,久久不肯离去。年轻人悬着的心又紧张起来,他不安地抬起头来,这一看又叫他吃了一惊,一只坚牙利齿的松鼠在不停地咬着树藤,树藤虽然粗大,可松鼠也非等闲之辈。

年轻人下意识地低头看了看洞底。真是不得了,洞底盘着四条大蛇,一齐瞪着眼睛,嘴里伸出了长长的芯子。年轻人悲观透了:爬出去有老虎,跳下去有毒蛇,上不得,也下不得,就这么不上也不下吧,却有那只松鼠在咬树藤,他甚至已经听到了树藤被咬之处“嘎吱—嘎吱”的响声。

年轻人想,悬挂不动已不可能,树藤已不让你悬了;跳下去也绝无生路,四条大蛇正死死地盯着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外面,虽然外面有可怕的老虎,但也有鸟鸣,有花香。难道这就是人生的宿命?

冥冥之中,他听到一个声音在喊:“别怕,跑吧。”于是他不再做多余的考虑,一把一把向上攀登,他终于爬到了地面,看到那只老虎在树底下闭目养神,他瞅住这个机会,拔腿狂奔、终于摆脱了老虎,安全回到了家。

这个故事其实仅仅是人生境遇的一个比喻。佛经解释说,那只老虎不是别的,其实是无常;那只松鼠是时间;那四条大蛇是人生无法逃避的生老病死;那根树藤就是我们的生命线。老虎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是无疑的,正如灾害,正如苦恼,正如天外飞来的横祸。

故事里的年轻人给我们做了一个好的榜样:只要我们对于生活没有失去希望、只要我们敢于奋斗、勇于拼搏,人生总会有生机、有出路的。

智慧感言:我们也许会有被逼上绝路的时候,那一刻,会令人感到无比的恐惧和绝望,似乎任何的努力都是无用的。既然努力也是死,不努力也是死,那我们还不如放下绝望和恐惧,用自己最后的力量去搏一搏,也许我们的能力确实有限,也许我们的厄运真的无法摆脱,但至少我们付出了积极的努力,这样才对得起我们可贵的生命。

甘当老二

在许多企业热衷于把自己定位于行业“龙头”、集团“航母”、销量“第一”的时候,国内厨具知名品牌方太的当家人茅理翔却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不争第一,甘当老二。”

方太集团董事长茅理翔认为,老大、老二均是行业的首领,何必一定要去争老大呢?更何况第一也好,第二也罢,关键在于谁是强势品牌,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是长寿企业。尤其是正处于企业成长阶段,定位于“老二”更有助于减少浮躁情绪,稳下心来精耕细作。

对于这样的说法,也可能有人会讥笑说:“你没能力拔头筹,才故意自圆其说,这是懦夫哲学。”而茅理翔的理解是:“当第一太累了,会成为众矢之的,天天战战兢兢怕掉下来。事实上,当老二也不是件简单的事;而甘当老二,更难能可贵。现在有很多大企业,扩张太快,几年后立即倒下去。有的图个盛名,内部千疮百孔,不堪一击;有的是泡沫,有风吹草动,就会破灭。所以,关键还得保持内功,真正能成为长寿企业。”

甘当老二,也是一种策略。老大最怕有人超过他,往往不惜一切手段打击和扼制,不叫老二跟上来;老三老四也往往首先把目标对准老二,以便把他拉下来自己取而代之。所以老二的日子是很不好过的。这时,如果你表个态,不争第一,甚至还要同情第一,保护第一,老大就可能不恨你,不妨你,你就可以保存精力,卧薪尝胆了。甘当第二,还有一个理由。像方太的市场定位是中高档,而中高档消费阶层不可能占大多数,从市场占有率来讲,市场份额就相对比较小。能长久当老二,就是一个成功者、胜利者。

智慧感言:第一、第二都是优秀的,但是一旦坐上头把交椅也意味着承担更多的风险,与此相比。茅理翔这种甘居第二的态度,反而更适合踏踏实实地创业,走稳企业发展道路上的每一步。把根基立稳了,实力自然就上去了。做人也是一样,一味贪图虚名反而会越来越轻浮,还是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吧。

得意时不忘形

前秦皇帝苻坚刚上台时,做事谨慎,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苻坚统一北方后,他变得自命不凡起来,他对大臣们说:“我东征西伐,没有谁是我的对手。现在我准备征服晋国,一统天下,相信定会马到成功了。”

丞相王猛这时已死,他临终曾告诫苻坚不可伐晋。太子苻宏于是以王猛的遗言为由,劝谏苻坚说:“从前王猛丞相主张不能对晋国用兵,是因为我国内部还不稳定,而晋国也无败亡之相。现在这种情况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父皇还是不出兵的好。”

苻坚说:“我国正处盛时,这时候攻打晋国,不是最好的时机吗?现在国内大治,人心稳定,你说的一点也不对。”

对形势盲目乐观的苻坚决心开战,大臣道安急忙出来相劝。他说:“皇上统一北方不久,人心并没有真正收附,许多不甘心失败者还蠢蠢欲动。现在皇上虽有百万大军,可有不少还是刚刚归顺的,他们的战斗力并不强大。皇上应当看到这些不利情况,万不可为表面的强盛所迷惑啊!”

道安说的都是实情,但苻坚听了却感到分外刺耳。心有异志的鲜卑人慕容垂为了自己的打算,极力拥护,苻坚伐晋主张就这样轻率确定了。

事后,慕容垂对他的心腹说:“苻坚狂妄自大,他是被先前的胜利冲昏头脑了。我怂恿他伐晋,一旦天下大乱,我们鲜卑人就能趁机复国了。”

苻坚出征之前,仍有忠贞的大臣苦苦相劝,说:“皇上现在回头,也不为晚啊。要知晋国君臣合心,百姓安定,皇上无故出兵,他们一定会拼死反抗。而我军人员复杂,来源不一,有小的失败都可能引起大的波动。一旦出师不利,国家就有瓦解的危险,皇上不该不计利害啊!”

苻坚坚持用兵,结果正像劝谏者所预料的那样,前秦大败。不久,苻坚被杀,他的国家也灭亡了。

智慧感言:有了成功,随之而来的必然是鲜花和掌声,在鲜花和掌声的包围中,很多人迷失了自己,开始自高自大起来,耳朵里也就听不进去一些善良的劝诫之言,能够得意而不忘形,淡看功名利禄,善听劝诫直言,才能永远赢得成功的鲜花。

选择主战场

当我们面临选择时,我们必须学会放弃。放弃,并不意味着失败。

在滑铁卢大战中,大雨造成的泥泞道路使炮兵移动不便。拿破仑不甘放弃最拿手的炮兵,而如果推迟时间,对方增援部队有可能先于自己的援军赶到,那样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在踌躇之间,几个小时过去了,对方援军赶到。结果,战场形势迅速扭转,拿破仑遭到了惨痛的失败。

拿破仑的失败足以证明:在人生紧要之处,在决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我们不能犹豫不决,徘徊彷徨,而必须敢于决断,敢于放弃。卓越的军事家总是在最重要的主战场上集中优势兵力,全力以赴去争取胜利,而甘愿在不重要的战场上做些让步和牺牲,坦然接受次要战场上的损失和耻辱。

同样,在人生的战场上,我们必须善于放弃,倾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于主战场上,而不必计较次要战场的得失与荣辱。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学会放弃同样重要。当你路过篮球场或足球场时,看到别人正尽兴比赛,听到那欢快的笑声时,能不动心吗?但这时,我们必须放弃一项:去燥热的教室里学习,或是在凉爽的绿茵球场上活动,斟酌损益,当放弃后者而取前者,因为我们的前途比短暂的欢乐更为重要。我们应当学会放弃,并且敢于放弃,不要为一点利益斤斤计较。

就算“鱼”与“熊掌”同等重要,在必须只取一件时,必然要放弃一件。学会可以为一棵树而放弃森林,这是一种豁达的放弃,一种“大珍惜”。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必须学会放弃。未来是不可知的,面对眼前的一切,我们还来得及把握,我们还可以在无限中珍惜这些有限的事物!

人生,也就在这种放弃与珍惜之中得到升华!

智慧感言:人生如战场,必须明白哪个才是你真正希望赢得的,或许我们有着很多很多的梦想,但是我们只有一颗心,我们只有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在众多梦想中挑选一个我们最希望实现的,然后奋力前行,为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因为这棵树才是你的生命的常青树。

作出选择

14世纪法国经院哲学家布利丹曾经讲过一个哲学故事:一头毛驴站在两堆数量、质量和它的距离完全相等的干草之间。它虽然享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但由于两堆干草价值绝对相等,客观上无法分辨优劣,也就无法分清究竟选择哪一堆好,于是它始终站在原地不能举步,结果只好活活饿死。

布利丹毛驴儿的困惑和悲剧也常折磨着人类,特别是一些缺乏社会阅历的初涉世者。很多人都是因为面临多种选择却又难于选择而心烦意乱。一位毕业不久的大专生,分配到一家好单位,他觉得自己的文凭太低,想去考研,又怕读完研究生之后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好工作;一位28岁的女孩,恋爱已经5年,她想结婚可男友至今还没有住房,她想分手却又舍不得这份经受了时间考验的感情;有同事给24岁的他介绍了一位女朋友,经过接触,他发现了她的聪明和善良,可心里又总觉得她长相不好看,所以进退两难;已经服役3年的他,既想早点踏入社会,去接受另一种锻炼,又想留下来复习功课准备报考军校(报考军校就必须超期服役一年)……

心理学家把这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能同时实现的目标所带来的心理矛盾称为“意志行动中的冲突”,简称“冲突”。

一般说来,冲突可分为四种类型:双趋冲突——两个或多个目标对我们有吸引力,可我们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时所产生的冲突,比如又想退伍又想考军校;双避冲突——两个或多个目标都是我们想回避的,但我们不可能全部回避时所产生的冲突,比如28岁了还不结婚和在没有住房的情况下结婚都非她所愿;趋避冲突——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物对于我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时所产生的冲突,比如喜欢她的聪明和善良但不喜欢她的“不好看”;多重趋避冲突——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面对这样的情况:两个或多个目标中的每一个目标都对我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此时引起的冲突就叫多重趋避冲突。

无论何种冲突,其实质都是要在几种方案中做出惟一的选择。在选择之前,我们的大脑一直会对方案进行反复的比较鉴定,这种高负荷的工作总是伴随着紧张、焦虑、烦躁、不安等负性情绪,特别是当我们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时,这样的情绪会更强烈、更深刻、更持久。

每个人都无法长期忍受这种状态,因此总是希望尽早作出选择。一旦做出了选择,这种烦躁不安的情绪也就随之结束。

听过这样一个说法:“把一对夫妇安置到人迹罕至的大森林里去生活,想必他们不会有离婚的念头,因为别无选择,他们将致力于巩固彼此的关系。”

事实上,无论在人生的哪一个领域,别无选择都会是最好的选择——它能使我们集中个人无限的精力,去走好自己的路。

智慧感言:人生境遇的好坏,很多在于把握住了每一次选择的机会,人生没有“完美”二字可言,面对选择,保持清醒的头脑,迅速作出决断,不要模棱两可,就是最明智的。

非走不可的弯路

这是一篇张爱玲的文章,名为《非走不可的弯路》,认真读下去,相信读完后,你会有同感。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坐下来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条路走不得。”

她不信。

“我母亲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也是。”

“既然你们都可以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同样的弯路。”

“但是我喜欢。”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后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让我发现自己不再年轻,已经开始扮演“过来人”的角色,同时患有“过来人”常患的“拦路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