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舍得放下,就是智慧
19676200000024

第24章 我选择,我精彩(6)

二十多年过去了,兄弟俩经历、境遇截然不同。哥哥虽然生活舒适安逸,但是并没有沉沦,把家业管理得井井有条,性格也变得越来越温和儒雅,特别是到了人生暮年,与去世的父亲越来越像,只是少了些锐利和坚韧。弟弟生活艰辛动荡,几起几伏,受尽磨难,性格也变得刚毅果断。与二十年前相比,相差很大。最苦最难的时候,他也曾后悔过,怨恨过,但已经选择了,已经没有退路,只能一往无前,坚定不移地往前走。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跌宕,他最终创下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这个时候,他才真正理解父亲,并深深地感谢父亲。

智慧感言:人生的每一项选择都意味着同时的舍弃,从这个角度讲,每一项选择都是有缺憾的,都是不能尽如人意的,聪明的人不会因此而沮丧和消沉,相反,会对比取舍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而最适合自己的也就是最好的。

拥有自己的旅馆

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一对老夫妇来到一家旅店,看上去他们已经很疲惫了,急需一个地方住下来。

年老的男人对旅店伙计说:“对不起,我们跑遍了其他的旅店,里面全客满了。我们想在贵处借住一晚,行吗?”

年轻的伙计解释说:“非常不幸,我们旅馆也已经客满了,这两天,由于一个重大的会议要在这个地方召开,所以附近的旅店家家客满。”

老夫妇脸上露出了说不出的失望。

年轻的伙计看着这对老夫妇,轻声说:“不过,天气这么糟糕,这么晚了你们是找不到住宿的地方的,要是你们不介意的话,你们就睡我的房间吧!”

老夫妇脸上顿时转悲为喜,说不出的兴奋和感激。

“那你怎么办呢?”那对夫妇想了想又问。

“今天我值夜班,所以我的房间是空着的,你们尽管放心地睡吧。”

第二天早上,老人付房钱时,伙计坚持不要,说:“我自己的房间本来不是用来赢利的,我怎么能要你们的钱呢?”

“年轻人,你可以成为美国第一流旅馆的经理。过些日子兴许我要给你盖个大旅馆。”伙计听了,只当是一个玩笑,礼貌地说了声谢谢。

两年过去了。一天,年轻人收到了一封信,信里附着一张到纽约的往返机票,约请他回访两年前在那个雨夜借宿的客人。

年轻人来到了车水马龙的纽约,老人把他带到第五大街和第三十四街的交汇处,指着一幢高楼说:“年轻人,这就是我们为你盖的旅馆,你愿意做这个旅馆的经理吗?”

不错,这位当年的年轻人就是如今大家都熟识的纽约首屈一指的奥斯多利亚大饭店的经理乔治·波尔特,那位老人则是威廉·奥斯多先生。

智慧感言:惊喜也不是没有来由的,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点点滴滴的付出,在有人遇到困难时,能够做出不计得失的帮助,或许这些帮助并不算什么,但是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上天看在眼里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赐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哦。

选择心态很重要

民国时期,在福建的一个贫穷庄户人家里,有两个孤苦伶仃的姐妹,爹娘在很早的时候,由于疾病先后去世,只剩下姐妹二人相依为命。姐姐18岁,妹妹只有12岁。姐妹俩终日吃不饱,饿得皮包骨。

一天,姐姐带着妹妹,来到附近的码头。她们希望在这里能找到挣钱的营生,或者得到富人的赏赐。姐妹俩在码头转悠了一整天,没有任何收获。即使一顿粗茶淡饭,对她们来说也是来之不易。眼看天要黑了,姐姐抱住妹妹,忍不住哭了出来。

突然她们看到一条大船飘了过来,眼睛不由得亮起来。等她们打听清楚以后,才知道这是一艘贩卖人口的船。姐姐拖着妹妹急忙往回跑的时候,她们已经走不了。一个黑脸壮汉硬是她们拖到船舱里。就这样,姐妹俩立刻就沦为人贩子手上的奴隶了。经过很长时间的海上漂流,姐姐被卖到了富庶的芝加哥,妹妹却被卖到了比中国还贫穷的马来西亚。

一个白白胖胖的孤寡老头成了姐姐的主人。姐姐每天给这个老头煮饭、洗衣服,做各种各样的杂活。三年后,老头死了,她被赶到街上。姐姐很勤劳,也很实在,街上的小饭店开始雇佣她做帮工。只要是白人不肯做的活,都由她来做。姐姐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好了,对于一个被贩卖过来的亚洲人,她已经很幸运了,后来姐姐和一个一起打工的小伙子结婚了。生了孩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几十年过来了,姐姐一直觉得,自己来到发达的白人社会,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干,只能靠一双手做些粗活混口饭吃。她内心很自卑。

后来,她的孩子们都长大了,书虽然读得不少,但姐姐总是告诫她们,不要好高骛远,安安分分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至于谋求事业,进入白人的上层社会,那是不可能的。姐姐凭着扎扎实实的努力,在芝加哥拥有两间餐馆,两间洗衣店和一间杂货铺,而且子孙满堂,有些承继衣钵,有些已成为杰出的工程师或专业人才。

姐姐经常牵挂失散了几十年的妹妹,其实,妹妹过得也不错。

被卖到马来西亚以后,妹妹先是给一个橡胶园做苦力。由于这里比中国更落后,看到这里的落后,妹妹不是自卑,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她做什么工作都要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确比她们高明。过了几年,她爱上了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他是临近一个橡胶园园主的独子。一番聪明和勇气的较量后,她终于嫁给了这个小伙子。接着,她没有像其他出嫁的姑娘那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和夫婿共同争取了一个求学的机会。从大学出来后,她越发觉得在当地有许多发展的机会,于是,她大胆地收购了当地人放弃的房产业。几年之内,她拥有的资金很快增长。接着,她开始涉足银行业,并不断收购和扩张企业,生意越做越大。老年的妹妹现在拥有东南亚相当分量的山林、橡胶园和银行。

后来,几经波折,失散了半个世纪的姐妹终于在祖国的土地上幸运地聚在一起。

今日的她们,都已经今非昔比了。但是,做姐姐的,更不免羡慕妹妹的成就。妹妹对姐姐说:“听了姐姐的经历和感受,我觉得您在那样的环境里边,总是自卑,这种心态控制了你的思想和行动。而我处的环境,自信心决定了我的视野、事业和成就。”

智慧感言:外因是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总是告诉自己我不行,即使外在条件再优越也依然创造不出骄人的成绩。相反,身处恶劣的环境下,却能拥有一个永不服输的心,就能创造出惊人的奇迹。那么,对于自卑和自信,你选择哪种心态呢?

富兰克林的低头

一天,一位年轻人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这位年轻人气宇轩昂的,昂首挺胸,迈着大步。不料,一进门,年轻人的头就重重地撞在了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了一截的门框。

恰巧,这时候那位前辈出来迎接他。见到年轻人那般狼狈模样,便笑着对他说:“很疼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拜访我的最大收获啊。”

年轻人不解,疑惑地望着那位前辈。

“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生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受用一生的经验啊!”这位年轻人,就是后来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

据说,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它作为人生的生活准则去遵守,他因此受益终生。后来,富兰克林成为功勋卓越的一代伟人。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放低姿态,匍匐前进。如果一个人总是昂着头,就难免有眼高手低、撞破头或摔跟头的时候。学会低头,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智慧。

古时候有一位将军,每当率队向敌人发动攻击时,他总是身先士卒,冲在队伍的最前面;而当部队撤退时,他又留在最后面掩护士兵们。

当士兵们都对他感恩时,这位将军则谦逊地说:“我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高尚,其实,我也很胆怯。开战前,我也想往后退,但我的马却拼命往前冲,没有办法,我只好挡在你们前面了;撤退时,我想跑到前面去,但我的马却不愿跑,所以我只好落后于你们了。”

将军没有因为自己身份特殊而选择在队伍中安全的位置,相反,他还把自己的行为归结于马的原因,他的谦逊赢得了士兵们更多的尊敬。

“主动趴下,匍匐前进”是一种明智。因为自己先倒下了,别人就无法使你再跌倒,而匍匐前进正可以无声无息地做别人连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匍匐前进,这看起来似乎速度太慢,太不痛快,太缺乏英雄气概。但是能登上最高地位的,往往就是那个与地面贴得最紧的人。

把姿态放低,对人更有礼、更客气,千万不可有倨傲的态度。这样做既能保全自己,赢得人心,又可贬低别人对你的嫉妒,因为你的低姿态,使某些人在自尊方面获得了满足。

不管你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与人交往时,放低姿态就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而且更易于彼此的沟通与交流,也更容易让对方从心理上接受你。

智慧感言: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富贵而骄,自遣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人或者要时刻与周围的人发生联系,为人处世要谨慎,要谦虚,要忍让,低头不代表失去尊严,昂首更不代表高明,傲贵在傲骨,不在傲气。

一毛钱的权益

李俊和杨光同时到一家公司应聘,幸运的是他们都通过了初试,复试那天他们都早早地就去等着了,可是出人意料的事,应聘的公司并没有为他们准备复试的考题,也没有任何的面试提问,而是由一位部门经理带着两个人去另一家公司签单。公司距要去的公司只有一站路,部门经理建议乘公共汽车去,并递给每个人5角钱,要他们买自己的票。

票价是4角,因缺少零钱,公共汽车的乘务员已经养成了收5角不找零的习惯,李俊也便没有索要应找回来的1角钱,总觉得为1角钱开口,太丢面子。没有想到,杨光却向乘务员索要找零。乘务员轻蔑的眼神如刀般切割了杨光几眼,才递出1角钱,一旁的李俊,幸灾乐祸地想,对手地“财迷”表现,或许将让他落败。

没想到到站下车后,部门经理却拍着杨光的肩说:“你被聘用了——只有懂得坚持自己权益的人,才能够维护公司的利益。”

智慧感言:1毛钱确实太微不足道了,常常让人忽视掉,人们也不会为可怜的1角钱而放下自己的面子,对个人来讲或许无可厚非,但如果这代表着公司的权益,请一定要记住哪怕是一分钱也要积极的去争取,因为对于激烈的商场竞争来讲,只有利益没有面子,有时候只有放下面子才能争取的应得的利益。

忍常人所不能忍

匈奴单于头曼的太子冒顿因为头曼喜爱别的妻子生的小儿子,想废掉冒顿而立小儿子为太子,便亲手杀掉头曼,自立为单于。

冒顿弑父自立后,内部形势不稳定,强盛的东胡就想乘机挑衅。

东胡派使者到冒顿那里,向冒顿索要头曼的一匹千里马。

冒顿问左右大臣,大臣们都说:“千里马是匈奴的宝马,绝不能送给他。”

冒顿沉吟着说:“东胡索要千里马不过是个借口,假如我们不给,他就有理由攻打我们,就要发生战争。”

左右大臣都攘臂愤慨地说:“宁可和他们拼一生死,也绝不可示弱送马。”

冒顿说:“打起仗来就要损失几千几万匹马了,人死得更要多,不值得为了一匹千里马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况且都是邻国,在乎一匹千里马也显得过于小气。”冒顿便派人把千里马送给东胡。

过了不久,东胡又派人来索要单于的一个阏氏(单于的妻子称为阏氏),冒顿又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都义愤填膺,说:“东胡太没有道义了,竟敢索要阏氏,是可忍,孰不可忍,请您下令发兵攻打他。”

冒顿说:“为了一名女子和邻国大动干戈,损失人马牲畜无数,太不值得了,况且和人家邻国友好,何必吝惜一名女子。”便又把东胡索要的阏氏送了出去。

东胡王见所求辄获,意气骄横,根本瞧不起冒顿单于,又派使者见冒顿,说:“你我两国边境之间有块空地,有一千多里,你匈奴也到不了那里,把这块地送给我吧。”

冒顿又问左右大臣该如何。左右大臣们说:“这本来就是块无用的土地,给他也可以,不给也可以。”

冒顿闻言大怒,说道:“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把土地送给别人?”

凡是说可以把地给东胡的大臣都被冒顿斩首,然后他下令集中兵马,有敢迟到者一律斩首,并亲率大军袭击东胡。东胡素来轻视匈奴,全然不加防备,冒顿一举消灭了东胡,把东胡的百姓和牲畜占为己有。

当时东胡最为强大,东胡敢于提出无理至极的要求也是倚仗自己的实力,索要千里马和阏氏不过是想挑起事端,以便自己出师有名,假如此时冒顿不答应请求,正式开战,一定占不到上风。所以对于东胡的前两项无理要求,冒顿偏偏都忍住了,要马给马,要人给人,就是不给你开战的理由。另外也以谦卑懦弱的姿态达到骄敌、愚敌、痹敌的目的,同时用所受到的耻辱来激发国内斗士的血性,“知耻近乎勇”,耻辱常常会增强斗志。

东胡见所求无不获,心满意足,既不把匈奴放在眼里,也不屑出兵攻打了,却不知“骄兵必败”,在表面的胜利中,已经输掉了最关键的战争要素。

冒顿弑父自立,虽属自保,也显露出他凶猛残忍的天性,然而面对东胡的无理要求,却一忍再忍,而且忍常人所不能忍,这是因为他要成就常人所不能成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