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好性格就这么简单
19675700000009

第9章 培养孩子成功的个性(1)

台湾学者柏杨曾说:“一个人的悲剧,往往由个性造成,一个家庭的悲剧,更往往是个性的产物。”这句值得所有父母深思。成功的个性包括乐观、坚强、自信、勇敢、有责任心等,当一个孩子具备了这些良好的个性时,他也就具备了成功的基础。不过,培养这些个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父母要在生活中抓住一点一滴的机会去培养,要有耐心,要有方法,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个性健康、阳光向上的好孩子。

1.西点校训的启示

责任心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立世的根本,一个具有强烈责任心的人才会认真努力地去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情;有强烈责任心的人才不会去做有害于自己、有害于他人、有害于社会的事情。可以说,责任心是一个人成就一切的根本,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众所周知,美国西点军校素有“美国将军的摇篮”之称,美国军队中很多名将如格兰特、罗伯特·李、艾森豪威尔、巴顿、麦克阿瑟等都是该校的毕业生。此外,西点军校毕业的学生也有很多成为了商界的著名领袖。美国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和通用电气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曾被问到同一个问题:在培养领导者方面,谁做得最好?他们的答案是美国的西点军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全球500强企业里,美国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董事长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有2000多名,总经理、董事级别的高级管理人才超过5000名。为此,美国西点军校也堪称最优秀的“商学院”。

为何西点军校能够培养出如此多优秀的人才?他们有什么不同于别人的管理和教学经验?原来,西点军校把“责任”当做非常重要的一项品质来培养,他们的校训是“责任,荣誉,国家”,无论做什么事情,“责任第一”是学员们“没有借口”的责任,培养学员的责任感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学校要求学员做的事情,学员必须要“没有任何借口”地去执行,而且要执行好,没有做好相应的事情不要寻找任何借口,这就是学员的责任,也是他们所要求的做人的责任。学校的精神要求每一个学员在毕业之后,无论从事哪个岗位的工作,负责并高质量地完成该岗位的工作才是尽到了一个人的责任。一个军人有军人的责任,一位教师有教师的责任,一位官员有官员的责任,一个父母有父母的责任,一个孩子也有孩子的责任。尽到自己的责任,就是要求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去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情,扮演好自己扮演的每一个角色。而培养孩子对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富有责任心,这是父母们的重要责任。

给父母的建议

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负责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首先要教育他对自己的事情负起责任,孩子自己能够做的事情,父母就不要代劳、不包办、不代替,而要放手让他自己去做。吃饭、穿衣、整理房间、整理好个人和房间卫生、搞好自己的学习等,这些孩子自己的事情都要让他学习、锻炼着自己去做。父母过多的包办、代替会削弱孩子对自己的事情的责任心,不利于他责任心的培养。

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的女儿读小学的时候,早上喜欢睡懒觉,每天早上要父母三番五次地喊起来吃饭、上学。但有时候,妈妈叫她叫不起来,每天早上快要上学的时候,妈妈就喊女儿:“孩子,该起床了。”女儿这时会偷懒,嘟囔着说:“我再睡一会儿。”真要是女儿起晚了、上学迟到了,她却不高兴地责怪起父母来:“都是你们,没有按时叫我起床,让我迟到了。”

为此,孙云晓给女儿买了一个闹钟,并告诉她,起床吃饭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情,我们不负责。从明天开始,你自己安排起床时间,几点起床你上好了闹钟,闹钟响了你要是不起来,就是到了中午12点我们也不会叫你。最初的几天,闹钟响了以后,女儿常常会把闹钟按下去继续睡一会儿,结果有时睡过了头,孙云晓夫妻俩也不管她,也不说话,任她迟到。由于事先约定好的,起床上学要女儿自己负责,这样她迟到了也不好对父母说什么。

然后,小姑娘就自己想办法,怎样解决睡懒觉、迟到这个问题。她在房间里放了两个闹钟,且把闹钟放在了手够不到的地方,这样早上醒后就无法躺在床上按下闹钟,瞌睡虫被闹钟吵没了后,她就只得乖乖起床。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现代家庭里,很多父母喜欢为孩子做得过多,哪怕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也喜欢代劳,如为孩子准备好学习用具、帮助他穿衣吃饭、替他洗衣服、替他整理房间,甚至替他写作业,就差替他上考场考试了。然而,父母这样“越俎代庖”的结果是,孩子对自己的很多事情缺少责任心,动不动就要求父母“给我削一下铅笔”,“帮我系一下鞋带”,“给我洗一下衣服”。慢慢地,孩子越来越缺乏责任心,成了依赖性很强的“寄生虫”。

让孩子为自己的失误负责

有些孩子做错了事情之后,父母喜欢为孩子去补救,比如,吃饭洒了汤,父母就赶紧拿抹布抹干净桌子,为他换下洒上汤的衣服并替他洗干净;孩子因为马虎丢了学习用品,父母马上花钱为他买来;孩子上学忘了带书本,父母赶紧马不停蹄地跑到学校给他送去。很多人认为父母做的这些事情都很正常,没什么不可以。

但父母的这些做法难以培养起孩子的责任心,会让他产生这样的心理:反正出了问题有父母呢,自己继续出问题没有什么关系,就还是照旧漫不经心地做事。出了问题有父母“兜着”,孩子自然难以更用心地去做好相应的事情,这样怎能更好地培养他的责任心呢?

有一位父亲曾跟某教育专家抱怨说:他的儿子没有责任心,小黄帽一个学期就丢了好几个,孩子对此还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专家就问这位父亲,是不是孩子丢一个你就给他买一个啊,那位父亲说是的。专家就继续说,你这样下去,孩子没法有责任心,孩子觉得丢了小黄帽爸爸马上就可以给买一个新的,他觉得丢了也无所谓。若让他不再觉得丢了无所谓,那就等他丢了让他自己去找,找不到第二天就不能戴小黄帽去上学,若是被老师批评,就让他接受批评,他若不忍受老师的批评,就让他自己花钱去买一个,若是他的零用钱不够,就让他取消自己的一个消费项目,比如最近不去吃麦当劳了,以省下钱去买小黄帽。

也许,教育专家的这一番话,很多父母都会觉得太麻烦,甚至会认为是父母对孩子缺乏爱的表现,为了图省事哪比得上自己替孩子解决了痛快。但父母替孩子承担了他的失误表面上是让父母、孩子都省事了,孩子没有经过自己付出努力就解决了问题,他不会懂得珍惜,仍难以培养他对事情的责任心。父母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他面临的问题,让他自己去修正他的失误,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让孩子学会为家人负责

有些父母会责怪孩子对家里的事情没有责任心,地上有垃圾他不知道捡起来;油瓶子倒了他不知道扶起来;刮风下雨了他不知道关上窗户。这很多时候其实是父母不让孩子插手家庭事务,不让他为家人做事情的结果。因为不让孩子为家里做事情,他会觉得家里的很多事情都只是父母的责任,与他没有关系,于是就习惯于家里的事情一概不管了。

孩子虽然还小,他很多能力还不够强,但孩子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他有责任为这个家庭做一些事情。父母要让他负起对家庭的责任,就要让他为家人做些事情,这也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一个重要途径。父母只有让孩子从小为家庭、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才能让他慢慢产生这些事情也是他的责任的意识,并很自然地付出行动。

李彬从小就是父母的小帮手,虽然刚开始李彬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但妈妈总是根据他的能力给他安排一些家务事,比如,帮助妈妈择菜,帮助妈妈打扫卫生,为爸爸洗一洗袜子,给妈妈梳一梳头发。慢慢地,李彬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做得也越来越好,下水道堵了他会抢先去疏通好,垃圾满了他会抢先去倒,地板脏了他会抢先去打扫。这样一来,李彬父母省了不少心,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李彬习惯于做家务,习惯于为爸爸妈妈做事情,他的责任感也慢慢增强了,他把做好家务、为爸爸妈妈做事情当成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如果哪一天他没有为家里、为父母做什么事情,就觉得好像少了些什么、觉得对不起爸爸妈妈。

为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父母还要抓住时机让他为家里、为家人做些事情,让他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强烈的责任心。

让孩子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教育孩子从小对社会承担起他能够承担的责任,也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一项重要内容。为社会承担责任并不是说要像科学家、政治家等那样为社会作出巨大的贡献,年幼的孩子还达不到那个程度。为社会承担起责任,就是说让孩子关心社会、爱护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对社会有益的事情。简单地说,就是去做他能做的、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而不去做对社会有害的事情。

首先,父母要教育孩子出门在外要懂得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要维护社会环境,比如不要随地吐痰、随地扔垃圾,上车要排队,在车上要为老弱病残孕让座,要爱护公共场所的设备设施,等等。孩子在这样的一件件小事中,就知道了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明白了哪些事情也有他的一份责任,因为这代表着一个人的道德责任心。有些父母在外习惯于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做事情,比如为了自己的方便随便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为了自己省时间在队伍中随便加塞,孩子耳闻目睹了父母的这些行为也容易让他缺乏责任心。

父母还要鼓励孩子去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比如让他用自己的零花钱为灾区、为贫困孩子捐款,让他去帮助孤寡老人、帮助残疾人,让他参与一些义务植树、志愿者活动等。有些父母会认为,让孩子花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钱财、付出血汗去为别人做事情不值得,是“傻瓜”的行为。但父母不知道这种“傻瓜”行为对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却是非常有益的养分,这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会让孩子更快乐,孩子为别人付出爱会让他感受到更多的爱,而这些无形的精神回报对孩子却是异常珍贵的。要知道,“给别人快乐,自己会更快乐”,“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看看那些生活得快乐而幸福的人们,他们很多就是喜欢为别人带来快乐的人。

2.小克林顿的总统梦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做好某件事的能力有充分的肯定态度,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某件事,这种自信激励他去积极行动,激励他更好地发挥潜力,而积极行动和潜力发挥又推动他真正把事情做好。而自卑的人则不相信自己有做好某件事的能力,他就缺乏积极行动的动力,也难以发挥出相应的潜力,当然也就难以做好相应的事情。

一个人拥有了自信,他就成功了一半。大凡成功的人士都是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华人成功学之父陈安之在培训学员时首先要帮助他们激发起自信,他要求学员每天对着镜中的自己大声说“我是最棒的”、“我是最有能力的”、“我是最优秀的”等自我激励的话,他认为通过这种不断的自我激励,让自信的话语深入人的潜意识中,从而会极大地激励人的积极行动。陈安之说:“是自信让人成为超人。”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经想当音乐家,他想吹喇叭、吹萨克斯,而且吹得非常好,有人请他去美国白宫,克林顿见到了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肯尼迪跟他握了握手。克林顿回家后立刻跟妈妈说:“妈妈,我要当总统。”他的妈妈说:“克林顿,我们家这么穷,没有什么背景,你真的要当总统?”克林顿说:“我一定要当。”因为克林顿的自信,他最终成了美国总统。

自信也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支柱,他激励孩子充满信心地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自信会让孩子愿意去尝试,也会让他在失败的时候不放弃,而是继续更加努力去做,这样,事情自然就会做得越来越好。而自卑的孩子对很多事情都表现得退缩,惧怕失败,不敢表现自己,没有勇气去尝试,不敢去行动,他自然难以把事情做好。

中国科大少年班第一人——出生于江西省赣州市的宁铂,曾被誉为“中国第一神童”,在20世纪,宁铂的头上笼罩着无数的光环,他成为了全国上上下下都十分关注的人物;成为了家长们教育孩子的标杆;成为了千千万万孩子的学习榜样以及各大媒体的追逐对象。也许正是在这种无处不在的关注下,宁铂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他做很多事情都会担心:万一失败了怎么办?他担心愧对人们的这种关注,担心破坏了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因为缺乏自信,宁铂多次报考研究生,但每次都是在进考场前就放弃了,很多次他有得到成功的机会都不敢去尝试,最终他慢慢沦为一个很平凡的人,并在2003年出家为僧。而宁铂的同学——当时同样是少年大学生的张亚勤,那时的名声远没有宁铂那么大,张亚勤曾说:“宁铂比他还聪明,智商比他高。”但在20多年之后,这两个少年大学生的命运却有了天壤之别:张亚勤的名字风靡全世界,他获得了华盛顿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是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现为微软全球副总裁。可以说,是自信成就了张亚勤,是自卑毁掉了宁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