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好性格就这么简单
19675700000010

第10章 培养孩子成功的个性(2)

自信是孩子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他会带给孩子极大的行动动力,会在更大的程度上激发孩子的潜力。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努力培养他的自信,让自信引领他的人生之路。

给父母的建议

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每个孩子身上都必然会有很多闪光点,这是可以激发他持续努力、不断成功的引子。但现实中,有很多父母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优点,总是批评指责孩子的缺点。在很多期讨论不良亲子关系的《心理访谈》节目中,心理专家总会要求父母写出孩子的优点,但大多父母都对孩子的缺点如数家珍,对孩子的优点却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个。很多父母在家庭中,也是对孩子的缺点和不足总是唠唠叨叨个没完没了。其实父母是希望孩子好,希望把孩子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消灭掉”,因而对孩子的缺点和不足有更多的“关注”和“处理”,但父母的这种过多“关注”和“处理”对孩子却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它会杀掉孩子的自信,杀掉孩子发挥潜力的积极性。

我国赏识教育家周宏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棒,不管是对于自己的女儿,还是对于南京聋哑学校的每一个孩子,以及他所接触的素不相识的孩子,周宏都能够发现这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和肯定,哪怕这些孩子在自己的父母眼里“毛病满身”、“缺点满身”。周宏通过赏识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体验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让他感受到了自己生命的被尊重和被认可,让他感受到了生活的快乐和学习的快乐。这种赏识总会给孩子以极大的向上、向善的动力,给他努力学习、积极认真做事、友好待人的动力,总会极大地发挥出孩子做每一件事情的潜力。

周宏的女儿周婷婷是个双耳全聋的孩子,年幼时的婷婷,听不见也不会说话,她几乎不会笑。在幼儿园里,她总是独自待在一个角落里,谁也不和她玩,想拉屎尿尿却不会表达,常常尿在、拉在裤子里,父亲到幼儿园接婷婷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摸一摸女儿的裤子有没有尿湿、有没有拉上大便。家里来了客人婷婷也会害怕得躲起来。她为自己的缺陷感到很自卑,这种自卑在她上小学、上中学的时候也困扰过她,自卑曾让她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畏首畏尾,没有勇气。

为此,父亲周宏就努力发现女儿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她的闪光点,帮助她逐步克服自卑的心理。他会为女儿10道题只做对了1道而高兴地说:“女儿,你好厉害啊,你竟然做对了1道题,要是我的话,1道也做不出呢。”婷婷靠看别人的口形学说话,发音和正常人不一样,有些怪。有一次她担心地问爸爸自己的声音是不是很难听,周宏却笑着说:“你的声音好像一串珍珠,棒极了。”当女儿有一次数学考试不及格时,周宏笑着对女儿说:“太好了,女儿,你不是想当海燕吗?现在暴风雨来临了。”

在周婷婷8岁的一天,父亲周宏突然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他发现美国著名学者、活动家海伦·凯勒的生日是1880年6月27日,而自己女儿的生日是1980年6月29日,而既盲又聋的海伦·凯勒正是婷婷心目中非常崇拜的英雄和榜样。于是周宏发了疯似的跑回家,对着女儿就嚷嚷:“婷婷,我发现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什么好消息?”对自己的缺陷还有些自卑的婷婷问爸爸。“美国海伦·凯勒的生日是1880年6月27日,你的生日与她相差整整100年呢,你会成为中国的海伦·凯勒的。”周宏边拿过纸笔写下来,边对女儿说。“我的生日是6月29日,还差两天呢。”婷婷看到父亲写下的6月27日字样,脸上掠过一丝失望。周宏马上说:“不对,你出生的时候你妈妈难产,正好晚了两天,要是你正常出生就正好是6月27日。”从此,这个“天大的好消息”成了周婷婷巨大的精神动力,激励着她不断去努力,她也逐渐摆脱了自卑的阴影,最终成为了一名少年聋人大学生,被评为了中国妇女时代人物,成为一名留美女博士。

可以说,正是父亲周宏对女儿每一个闪光点的赞美和赏识,才让幼时自卑自怜的残疾女儿跨越了一个个人生的障碍,充满自信地攀登上了一个个人生的高度。

批评孩子的缺点从表扬他的优点开始

优点和缺点在每个孩子身上都是同时并存的,哪怕他做错事的时候也常常是既有可取之处也有不足。父母在评价孩子的行为或品格的时候,即使是批评他的缺点和不足也要尽量从表扬他的优点开始。

有一个喜欢画画的4岁小男孩,他趁父母不在家的时候,把家里的几面墙壁上全都涂满了。当时照看他的保姆自始至终都努力阻止他不要画在墙上,但男孩不听,依旧在墙上画。想到主人回家后看到满墙乱七八糟的涂鸦肯定会很生气,保姆急得打了男孩几巴掌,但小男孩依旧我行我素,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等到小男孩的妈妈下班回家后,她发现了家里的墙壁都被涂得五颜六色,知道肯定是淘气的儿子干的。她没有对站在一旁吓得不知所措的保姆说什么,而是把儿子叫到了墙根下,蹲下来,微笑着问儿子:“这是你画的吗?”

“是的。”儿子看到妈妈笑,自豪地对妈妈说。

“告诉我,这是画的什么?”妈妈指着墙上某处问。

于是,这个小男孩就给妈妈介绍起了他的画:“这是一棵小树,这是我们家的小房子,这个是妈妈,这个是爸爸。”妈妈一边听一边不住地夸赞儿子画得好,得到了表扬的儿子很高兴。

最后,妈妈对儿子说:“你画的画很漂亮,但是如果我们搬家的话,这些漂亮的画我们是带不走的,要是你画到纸上的话,以后我们搬家就可以带走了,妈妈也可以经常把你的画拿出来看看。而且,把这些画在墙上,墙会不高兴的。你说呢?”

儿子点了点头,“是呀,那我重新画到纸上去吧。”

接下来,父母把墙壁又重新粉刷了一遍,而儿子也从此都在纸上画画了。面对儿子的过错,这位聪明的妈妈就这样轻易地解决了,她的批评不露痕迹,她的批评是用表扬的方式来进行的,因此儿子非常高兴地接受了妈妈的建议。

这就是批评的艺术,批评孩子的缺点要从表扬优点开始,就是说批评他之前先“给他一块糖吃”,因为每个孩子都喜欢听好话。要先让他因为表扬而心情舒畅一些,然后再委婉地提出批评,这时他就比较容易接受批评,愿意去改正。比如,在孩子第一次主动帮助妈妈扫地时,虽然他没有扫干净,反而弄得房间里乱七八糟,越帮越忙,父母不可以直接就批评他扫地扫得不干净、把屋子里弄得很乱,而是先要表扬他:“宝贝能够帮妈妈扫地了,你真是长大了,妈妈很高兴。”然后再告诉他如何把地扫干净,如何不把屋子弄乱。受到父母表扬后的孩子会很高兴,他也很容易接受父母说的怎样把地扫干净的建议。

惩罚要适度

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有时候也要进行适当的惩罚,这样才能让孩子知道自己错了,从而让他想办法去改正。但是,惩罚也是要讲究艺术的,尽量以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基础,就是要避免对孩子进行严重的体罚和心罚。

英国著名的解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麦克劳德小时候是个非常调皮的“坏孩子”,是他所在小区里有名的淘气鬼,他经常会想出一些大胆的坏主意、做一些大胆的恶作剧。在他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他和伙伴们正玩耍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只小狗出现在他的视野里。麦克劳德这时心里冒出了一个可怕的想法:他要杀了这只狗,看看狗的肚子里是什么样子的。于是他就和小伙伴们把这只狗给杀了。

但孩子们没有想到这只狗是校长心爱的宠物狗,校长知道后非常生气,他要惩罚麦克劳德和那几个同学,但他的惩罚方式和别人不同,他没有训斥和打骂麦克劳德和他的同学,而是要求他们画一幅动物的骨骼图和一幅狗的血液循环图。麦克劳德和他的同学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就非常认真地画了两张图交给了校长。校长见麦克劳德和几个学生认错态度好,而且图也画得很仔细,就免除了对学生的处分。

麦克劳德在画图的过程中对狗的骨骼、内脏等进行了仔细观察,校长别具一格的“处分”让他感觉到了自己科学知识的不足,对科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此非常努力地去学习,最终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解剖学家。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处罚犯错误的学生时也很有艺术,他采用三种方式处罚学生:犯了小错,罚给全班同学唱一首歌或背诵一首诗;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要做一件好事来补偿;犯了更严重的错误,要写一份500字的说明书,说明书不是检讨书,只要写出犯错的心理过程就可以。罚唱歌可以锻炼唱歌的技能和当众表演的能力,自己寻找做好事的机会去弥补过错可以培养学生善良的心,写说明书可以锻炼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容易认识到自己是在“受罚”,会有一种内疚感,会更努力地“将功补过”。这种惩罚不容易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反而会激发他向上、向善的积极性。

不要拿孩子的劣势与别人的优势比较

有很多父母喜欢将自己孩子的劣势和其他孩子的优势进行比较,目的是给他树立一个榜样,让他努力学习人家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然而,长久的这种比较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反而会因为比较让他变得越来越自卑。

有一个男孩在班里学习成绩中等,其他方面的表现也是平平。最近,他们班里转来一个外地学生,而且是个女孩,这个女孩学习成绩很优异,唱歌、跳舞、弹琴、画画,样样都很出色,男孩回家后就跟妈妈说了这件事。而妈妈经过打听,知道了这个女孩就住在他们所在的小区里,而且各方面也都很优秀。于是,妈妈从此就时常把这个女孩当做男孩的榜样,动不动就拿她做标杆教育男孩说:“你看看人家学习多好,你也像人家一样拿个好名次给我看看。”“人家什么都会做,你却什么都做不好,而且人家还是个女孩呢!你怎么就不如人家呢?”“你能不能像那个女孩一样有出息啊?”

最初,男孩还下定决心要向女孩学习,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但妈妈经常在儿子面前唠叨女孩如何如何优秀、他又如何如何无能。日子久了,男孩对妈妈此类的话越来越反感,他也想各方面都表现得很优秀,也想比女孩更优秀,但他怎么也赶不上那个女孩,为此他变得很自卑。对学习也没有了兴趣,对其他很多事情也没有了心情去做,成绩反而有所下降,心情越来越糟糕,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

父母以自己孩子的劣势去比别的孩子的优势,这种比较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过多的这种比较会让孩子逐步丧失自信心。因为父母的做法总是让孩子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他不自卑才怪呢,当然也就没有自信、没有动力和积极性去赶上、超越对方了,留给他的只有自卑的痛苦。

培养孩子的成就感

孩子对某些事情有自信,是因为他有能力或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做好这些事,且做好这些事会给予他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成就感也会激起孩子更强的自信,让他更有信心去做相应的事情。为此,父母需尽力让孩子在做事的时候时常体验到成就感,让成就感不断增强他的自信心。

有个小男孩刚开始学写汉字时,妈妈给他买了田字格的练习本,先要求他把每个汉字都要写在田字格里面。儿子就非常认真地去写,努力把一笔一画都写在格子里面,虽然他握笔写字时用力不均,或因汉字的间架结构掌握不好,他难免把某些汉字的某些笔画写在格子外面,但妈妈最初指着那些没出格的汉字表扬儿子:“不错哇,这么多汉字都写在了格子里面,继续加油。”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小男孩运笔的手稍用力些了,他写的字笔画也越来越少跑到格子外面去。然后妈妈又要求他写字时均匀地把每个汉字的结构分布在大田字格的每个小格里,之后又让他用方字格的练习本练习写字,还是要求他把字均匀地分布在格内。

就这样,隔一段时间给他提高一点要求,每天,妈妈总能找出他值得表扬的成就和进步,每进步一点点妈妈都会不失时机地表扬他。妈妈的表扬总让儿子很开心,他对自己写字很有成就感,越来越喜欢写字,对写字的兴趣越来越浓,且越来越认真自信地写,努力写得更好,让妈妈更高兴。

在孩子学习或做其他事情的时候,父母要努力做到:逐步给孩子提出稍微高一点儿的要求或目标,不要一下子对他要求过高、给定的目标太大,孩子达到了这个小要求或小目标后就要及时表扬他,让他不断积累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这就像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小步子学习法”,将学习内容分成许多小步骤,每次完成一个小步骤,这样逐步完成整个学习任务。每完成一个小步骤并不会让孩子付出太大的努力,他会很容易地达到,达到了目标他就会很高兴,会有成就感,并有积极性从事下面步骤的任务,就这样他在不断的成就感的激励下愉快地逐步完成了整个任务。

3.里根不嫌马粪脏

开朗乐观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一个人美好的性格品质。开朗乐观可以让人感觉到生活更美好、心情更快乐更幸福,可以减少罹患生理疾病的可能,可以让人有更多的动力和积极性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无论面对什么境遇,开朗乐观的人总是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多能帮助人战胜很多困难、能更好地发挥人的潜力。因而,开朗乐观的人也更容易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