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好性格就这么简单
19675700000013

第13章 培养孩子成功的个性(5)

不对孩子照顾、包办过多

中国的父母很“爱”孩子,他们会为孩子去做一切事情,他们为了让孩子少吃一点苦、少受一点罪,会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好。他们喜欢过多地照顾孩子,对孩子的事情代替、包办过多,他们以为这样做才是真正爱孩子。

然而,为孩子做得过多、对孩子照顾、包办太多却是对孩子的一种“以爱的名义的伤害”,父母为孩子做得越多,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就越差,孩子独立面对生活和社会的时候,他吃的苦、遭的罪就会越多。

曾有一期电视节目,主人公是一个已经30岁的男人,他却还要妈妈和姐姐出钱养活。姐弟俩很早就没有了父亲,而妈妈又特别心疼儿子,教育姐姐要爱护弟弟、照顾弟弟。于是,这个男人从小就习惯于让妈妈和姐姐两个人去照顾,从小他什么事情也不做,真正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吃的、喝的、玩的、用的都是妈妈和姐姐都准备好了才让他去享用。在家里,他的任何事情都不用自己操心,他也乐得享受。他从没有吃过一点儿苦头,没经历过一次人生风雨,成了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的弱苗子。等到他成年该参加工作挣钱的时候,好多次都是因为在单位受不了领导的气而辞职,或者工作太苦太累而辞职,按点上下班受约束他也要撂挑子。结果很多年他没有挣着一点儿钱,妈妈和姐姐就用自己的钱来资助他。等到30岁该成家立业的时候,他没有资本成家,也没有能力去立业,为此,他自己也很痛苦,但是多年形成的习惯一时难以改变,多年养成的依赖性也一时无法克服。不止如此,他的母亲和姐姐也越来越感受到很大的压力,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毕竟姐姐还有自己的家庭,母亲的年龄也越来越大、也还有很多自己的事情要去做。

这就是父母家人照顾过多、包办过多培养出的几乎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孩子,他最终要给自己也给家人带来很大的物质和精神负担。因为他从小没有得到相应能力的锻炼和培养,等到成年后再去培养那些能力,就会非常艰难,到那时就悔之晚矣。

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有人把现在的父母分为这么几类:第一类父母既懂得儿童教育又具有责任感;第二类父母不懂儿童教育也没有责任感,这两种父母带出的孩子都有可能成才;第三类父母是不懂儿童教育却有强烈责任感的,这是最可怕的,这样的父母带出的孩子成才的可能性最小,而且出问题的可能性会更大。

以上所说父母的责任感一般是指父母对孩子管教的程度和付出的多少。不懂教育却有强烈责任感的父母常常为孩子做很多事情、为孩子付出很多努力,父母把本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也当做自己的责任,但这很多时候却是父母费力费神却不讨好,他们为孩子做得越多,对孩子的伤害越大,距离父母的期望目标也越来越远。就像南辕北辙的故事一样,因为方向错了,马跑得越快反而会距离目的地越远。

父母教养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他最终有一天能够独立生活、独立工作,让他能够独立飞翔。但缺乏儿童教育知识却有强烈责任心的父母,却喜欢代替孩子做几乎所有他自己的事情,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孩子的各项能力都始终处于非常低下的状态,当他要独立面对生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似乎成了一个没有腿、没有脚、没有手甚至没有大脑的残疾儿,而这时候,周围的环境给他带来的伤害会更大,因为再没有人会像父母那样无微不至地去照顾他。

有一个小男孩,他自己从小只是听从父母的教导认真地上课读书,至于其他的事情,吃饭、穿衣、洗衣服、购买各种物品、整理房间和自己的玩具、学习用品等,全都是由父母代为做的,他从小就知道了:只有读书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除此之外的所有事情都是父母的事情,他只管好好学习、拿出好成绩就是了。而这个男孩看来也比较争气,学习成绩还不错,父母为了让儿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想尽各种办法要让儿子出国留学。他们也最终把儿子出国留学的事情都办妥了,但当孩子刚踏上异国他乡的那一天,他就像没有了翅膀的鸟儿,因为饭菜原来都是妈妈给准备的,床铺都是妈妈给整理的,衣服都是妈妈给洗的,而学校学习中的一切“外交事务”也都是爸爸帮助办理的。此时,父母不在身边,他茫然不知所措,感觉自己异国的学习生活寸步难行,最后只得打电话给父母,要求回国。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父母在这一方面的强烈责任心只会害了孩子。为了让孩子在独立面对社会的时候能够自如地处理各种事务,父母需要从小锻炼他的独立自主的能力,从小培养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行为习惯。

让孩子自己拿主意

某些孩子缺乏独立自主的性格品质,常常是因为他从小很多事情都是父母给他拿主意,都是父母说了算,父母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父母让他怎样做他就怎样做。很多听话的孩子常常会缺乏独立自主的个性品质,就是因为他从小习惯了让父母替自己拿主意,习惯于服从父母的每一项安排。

有一对父母从小训练孩子自己拿主意,买什么玩具、买什么颜色和样式的衣服,今天做什么事情,明天去哪里玩、玩多久,吃什么食物等,只要是儿子自己的事情,他们几乎都让孩子自己拿主意。带孩子去游乐场玩,面对碰碰车、旋转木马、空中飞车等五花八门的游乐设施,父母会告诉儿子:“今天想玩什么你自己选择,但是我们今天只带了30元钱。”儿子于是仔细思考想玩什么、需要花多少钱,要玩多种游戏钱够不够。带儿子去商场买玩具,父母告诉儿子:“今天你可以买一个玩具,买什么玩具你自己挑选。”儿子就在琳琅满目的玩具架上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如果孩子面对众多的选择拿不定主意,父母就在一旁给他当参谋,指出每一个选择会有什么好处,最后还是要他自己选择。

很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做事会不放心,对孩子作出合适的选择会缺乏信任,但上面这对父母却无论什么事情都放心地让孩子自己去拿主意。有时候孩子的主意并不是很好,但在长期的锻炼实践中,这个小男孩学会了思考,他越来越懂得什么事情怎样做才更好,大多数时候他自己办事都很得体。只有七八岁的他,却像一个小男子汉,遇到事情常常能够自己很好地解决。

有一次,这对父母带儿子去外地游玩,但中途孩子不小心和父母失散了,父母知道儿子记住了他们的手机号,相信他自己能够解决这个难题。果然,过了一会儿,父亲的手机响了,是儿子用一个公用电话亭的电话打来的,身上没带钱的儿子向电话亭老板借的钱给爸爸打来电话,他让电话亭老板在电话里告诉自己的爸爸他所在的位置。由于是外地,父亲也不容易找到那个地方,他们就约了一个比较好找的地点,儿子打出租车过去与父母会合,并商议打电话的钱先由出租车司机垫付了,男孩与父母会合后,再由父母一并还给司机。

就这样,这个小男孩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容易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这可以说是父母多年来锻炼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自己拿主意的有利结果。

教育孩子不依赖他人

独立自主的反面就是依赖,依赖性强的孩子什么事情都要依靠别人,依赖父母、依赖老师、依赖同学,成人后容易依赖朋友等。孩子的依赖很多时候也是从小养成的一种不良性格习惯。最初,他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遇到难以选择和决定的事情的时候,父母出面帮他解决了问题,孩子发现这样自己就不用付出那么多辛苦的努力了。于是以后再遇到困难或两难的选择,他就会去找父母,慢慢就成为一种习惯性的依赖行为。

10岁的东东现在总是缺乏主见,遇到问题就喜欢问父母,让父母帮助解决,变天了,东东不知道穿什么样的衣服合适,就问妈妈:“妈妈,今天我该穿哪件衣服?”“穿那件薄棉衣吧。”东东就乖乖地去穿那件薄棉衣。要考试了,东东不知道该复习书本知识还是该看他喜欢的动画片,他问爸爸:“我要考试了,但我也喜欢看动画片,我该怎么办呢?”“当然是复习功课了,这还用说啊。”每次遇到这种有两种选择的事情,东东都习惯于到父母那里征求该如何做的意见。同时,他做事情遇到困难,也总是先跑去找父母,要他们帮助他解决困难。和同学闹矛盾了,他要求父母帮助他处理与同学的“争端”;被老师误解了,要求父母和老师交流解决,要求父母把他的想法告诉老师。如果东东的父母不在身边,他遇到问题就会去找老师或同学,下雨了他没有带雨伞,就跑去问老师该怎么办,作业没有按时上交,他央求同学帮助他想想办法。

父母对孩子若有过多的照顾容易让他养成依赖别人的习惯,孩子遇到难题父母就喜欢代替他解决、帮助他处理,日子久了,容易让孩子的大脑和身体都变得懒惰,不愿意自己付出努力去解决问题,慢慢就形成了依赖别人的习惯。依赖性强的孩子长大后也难以独立面对社会,这需要父母努力教育孩子从小养成不依赖别人的行为习惯,要给他独立做事、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

6.一元钱的羞耻

尊严是对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的尊重,而且这种身份和地位也不容许别人践踏。作为个人,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代表的是他个人的尊严;作为集体的一分子,他的身份和地位也代表集体的尊严;作为一名中国人,他的身份和地位也代表祖国的尊严。一个人只有有尊严地活着,他才会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闯关东(中篇)》中的裘春海是个人人憎恶的人物,他是一个缺乏个人尊严、缺乏集体尊严、缺乏民族尊严的反面人物,谁能满足他个人的切身利益,他就跟随谁;谁要损害他的个人利益,他就不惜丧失尊严地去迫害对方。这种人物,真正有良心的中国人都是尽力铲除之而后快,因为他在践踏自己的尊严、践踏集体的尊严、践踏祖国的尊严。而对于历史上很多捍卫自身尊严、捍卫民族尊严的人我们都尊之为英雄,他们是真正挺起脊梁做人的人。

现实中,也总有一些人为了金钱、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常常会丢下自己的尊严,这是我们所鄙视的。在世界的窗口城市——深圳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几位青壮年中国人一起上了一辆无人售票的公交车,车费是一个人一元钱。不知道他们是否都投了一元钱在投币箱里,乘务人员说他们少投了一元人民币,而这几个乘客却坚持说都投币了,为了这一元钱的人民币双方争吵了起来,越吵越激烈,谁也不让谁,争吵持续了很久。车厢内一车的中国乘客都是看客,五花八门的表情都有,但是没有人站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时,有一位看明白了事情缘由的外国友人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拿出一元人民币投进了投币箱,事情就这样平息了。外国友人的一元人民币买走了中国人的尊严,这是让我们中国人羞辱的事情。

而真正有骨气、有气节的人才是我们所尊敬的人,也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应该培养的人才。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人才,他们是真正活得有价值的人。周恩来总理有一次去会见某外国元首,这位元首非常轻视中国和中国人民,他在与周恩来礼节性地握过手之后,从衣服兜里掏出了一块手帕擦了擦手,然后把手帕又放回了衣兜里。周恩来见状,他也不慌不忙地掏出一块洁白的手帕,擦了擦右手,然后他把洁白的手帕扔到垃圾箱里。周总理一生很节俭,但他还是把擦了手的崭新的手帕扔进了垃圾箱,他用这个小小的行为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不受嗟来之食”的饥民、“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敬仰的有尊严地活着的人。

给父母的建议

教育孩子不卑不亢

有尊严表示一个人面对位高、权高、强于自己、优于自己的人不自卑,面对位卑、弱于自己的人不高傲,无论种族、肤色、从事什么行业、贫富,每一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都是不容别人歧视的。科学家、为官者、有钱人有良好的生活工作条件和美好的前途,生活在底层的清洁工、服务人员同样也是值得尊敬的。要让孩子活得有尊严,父母就要教育他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地位、面临什么样的生活境遇都要不卑不亢。

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是一位黑人,按说,是黑人又是女人,在美国这个种族歧视严重的国家政治舞台上,赖斯没有太多竞争的资本。但这个勇敢的女人还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实力,在白人占优势的美国上层社会参与竞争,而且还成为竞争胜利者。赖斯今天的成就是和父母从她幼时开始对她进行的尊严教育分不开的。

赖斯小时候经常受到种族歧视,而她的父母却用自己的言行鼓励女儿勇敢地面对种族歧视,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状。在赖斯六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她和妈妈到一家服装店去买衣服,当赖斯想进入试衣室试穿某件衣服时,白人售货员却阻止了她,对她说:“这个商店的试衣室都只是给白人准备的,黑人是不能用的。”售货员还把赖斯带到了一间储物仓库,说是“专为黑人设的试衣室”,要赖斯在这个杂乱的仓库里试衣服。而站在一旁的赖斯的母亲当即就表示拒绝,她不能忍受她们这些黑人遭白人如此的人格侮辱。她叫来了值班经理,义正词严地对他说:“我必须说清楚,如果我们要买衣服的话,我们就必须在这个白人专用的试衣间试衣。否则,我们拒绝购买。”值班经理觉得这个妇女“不好惹”,就同意了赖斯母女用“白人试衣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