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全书
19674700000041

第41章 反者道之动

【原文】

反①者,“道”之动;弱②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③”,“有”生于“无④”。

【注释】

①反:通“返”,去而复回为返,即循环。

②弱:柔弱。

③有:实;指天地,天地由无形的道产生,而天地是有形体的。

④无:虚;指“道”,道是无形体的。

【译文】

相反的力量相互作用,促成了道的运动。道可以使柔弱变刚强,亦可以使刚强变柔弱。天下万事万物有形有象,有形有象的背后隐藏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

【延伸阅读】

这一章虽然只有两句话,但含义十分丰富、深邃。在这一章老子重申道和德的关系,道无形、无言、无为,不能被我们真正认识,我们认识到的只是道的德性而已,因此可以说道是德的属性。

“反者,道之动”,意思是说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循环往复的,如果我们善于观察就会发现,周围的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蝉皮挂在枝头,而蝉却没了踪影,我们四处寻找,树叶深处传来蝉的鸣叫,原来它的翅膀长硬了,躲到密叶深处唱歌去了。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夏天的飞逝,它的生命走到了尽头,直到第二年的夏天蝉声又起。如此循环往复,永不衰竭。

“弱者,道之用”,意思是说道在发挥作用的时候,用的是柔弱的方法,它一切顺应事物的发展变化,任由万物自然而然地发生和生长,而绝不强加自己的意志,不去干涉,给万物足够的发展生长空间。道孕育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不使万物感到自己的压迫力量。如果天下的统治者能够用这种柔弱的手段来治理天下,顺应民心民意,自然会得到民众的拥护和爱戴,自然会拥有大道的力量而永不枯竭。

由此可见,大道的德性就是循环往复和柔弱顺应,宇宙万物由道而生,自然应该合乎大道的德性,才能得以正常生长、发展、运行,一旦违背道的德性就无法得以运作,就会被淘汰出局,这是因为宇宙万物都由大道孕育而生成,这就是老子开篇所提到的“有,名万物之母”。而我们必须清楚的是大道的孕育状态又来自于无的混沌未开的状态,也即是第一章中老子所说的“无,名天地之始”。无的状态也就是道的德性了。

春秋末年,各诸侯国大权旁落,差不多都起了内乱。公元前475年,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标志着战国时代的开始。列国纷纷称王,相互争雄,先后出现了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七个大国中,先是魏国独霸中原。到战国中后期,魏国逐渐衰弱,齐、秦成为东西对峙的霸主,夹在其间的各国只求图存自保。各国在进行战争兼并的同时,也很重视外交斗争。这就使靠游说获取功名利禄的游士、食客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这些人长于权谋、善于辞令,积极为各国君主或出“合纵”之策,或献“连横”之谋,成为群王争雄中的风云人物。“合纵”(南北纵列的弱国联合起来以阻止强国产兼并)与“连横”(东西横列的国家联合,即强国迫使弱国帮助它进行兼并)长期对抗,互为消长,推行这两种路线的人被称为纵横家。张仪、苏秦等人就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代表。

张仪(?——前310年)是魏国贵族的后代。他不甘于已经败落的命运,出走列国,游说诸侯。但他在北方诸国没有交上好运,便南下去投奔楚国的令尹昭阳。这位楚相见张仪能言善辩,便留他在府中当了门客。一次,他们在一起喝酒,昭阳丢了一块璧,四处寻找,不见踪影。手下人就说,张仪穷而无行,一定是他偷的,便绑起来打了几百下。张仪没干这事,始终不肯招认,只好放了他。张仪回家后,妻子见他遍体鳞伤,抱怨说:“唉,要不是读书游说,哪会受这场气!”他不理,只是说:“快过来瞧瞧,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妻子苦笑说:“到这份上了,还开玩笑!舌头是在的。”他说:“那就好。只要舌头在,你就不用担心。”经过这次屈辱,张仪发誓要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去游说各国,为自己获取功名,报鞭打之仇。

公元前329年,张仪入秦。他依仗辩才,极力怂恿秦国攻魏,取得了战果,得到了信任,做了秦相。执政期间又一次攻魏,迫使魏献上郡15县。公元前325年,他又帮助秦惠文君称王,献“连横”之策,游说各国,迫使各各服从秦国。当时齐楚合纵,威胁秦国,张仪又前往楚国,离间齐楚。那时楚相昭阳已死,张仪对楚怀王说:“大王如果听我的话,和齐国断交,我就劝秦王献出商、於之地600里……”怀王昏庸无能,竟听信了张仪的话,派人去齐国辱骂齐王,并与之绝交。齐王气怒交加,立即和秦结交联合,共同对楚。当楚使向张仪要商、於600里之地时,张仪佯装不知,说:“我说奉献6里地于大王,并没有说600里地啊!”楚王大怒,发兵攻秦,却受到齐秦联军的东西夹攻,连遭惨败,只好让汉中等地归入了秦的版图。张仪推行的连横政策,对秦国的强大有所帮助,为秦日后的统一作了些准备。

秦最终统一了六国,建立了强大一时的秦帝国,但好景不长,没过几年,秦朝就灭亡了。人是万物中的一员,处于宇宙万物中就如同滴水藏海一般,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人们偏偏喜欢夸大自身存在的价值,人类的虚妄致使人类忽略自然规律的存在而恣意妄为,恣意妄为是对大道的公然叛逆,其表现是多方面的,比如任意砍伐森林、任意捕杀野生动物、污染环境、自虐和虐他……人类自认自己的强大和睿智,是不自知的表现,其结果只能是自我毁灭。人类只有顺应自然之道,明晓生死皆自然的道理,认识到短暂的人生不容许我们蹉跎岁月,也不容许我们陷入无谓的纷争中。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命就如同一次短暂的旅行,从起点出发最后又复归于起点,这种循环往复不会以我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生就有死,这是大道的规律,没有人能够改变得了,既然无法改变,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方式对待它呢?顺应它就合乎了道的大德,就能活得自然、坦然、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