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老板的思维
19674500000039

第39章 高效使用资源(2)

对于原材料、辅助材料和包装物,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降低其损耗率,如何提高其利用率,以及如何重复利用。降低损耗率和提高利用率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所谓降低损耗率,是指重点着眼于如何在相同产出的情况下使得所耗费的资源更少,而提高利用率则是指重点着眼于如何在相同投入的情况下使得产出更多。

在降低损耗率方面,作为比尔·盖茨“心目中唯一的赚钱英雄”的洛克菲勒是降低损耗率的高手,他十分重视成本控制,甚至要求每加仑石油的成本要计算到第3位小数。在成本控制中,洛克菲勒特别强调控制损耗率。有一天,他在一家下属工厂看5加仑油罐的封装过程,看了很久之后他跟操作的技师说:“我数了一下,你每封一个油罐都是用40滴焊锡。你试一下看能不能用38滴或者39滴,试了之后再告诉我。”不久,他收到报告说用38滴时有漏油现象,而用39滴就没问题。从那以后,39滴焊锡就成为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下属所有炼油厂实行的新标准。这是降低损耗率的一个典型例子。

在提高利用率方面,王永庆的一个故事很有典型意义。有一次,王永庆走出台塑大楼的电梯准备回家,这时他看到搞清洁的阿姨正在为刚整理好的垃圾袋打结,他一眼看见垃圾袋只装了六七分满,就问:“为什么只装这么一点呢?装满一点不是可以少用一些袋子吗?”那位阿姨告诉他,只装六七分满是为了能够顺利封口。王永庆回到家后,一直想着这件事。第二天,他终于设计出了一种附带拉绳的垃圾袋,这种新的垃圾袋可以装到九成满,而且只要轻轻一拉就可以绑住袋口,装袋的效率也大大的提高了。这种垃圾袋一经生产出来,不仅在王永庆旗下的企业推广使用,而且还大量生产以满足外部的需求,之后还成为了台塑集团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

上面的故事说的是如何提高物质资源的利用率,我想再说一个如何提高时间资源利用率的故事。布鲁诺是一家饭店的采购员,他总是埋怨经理不赏识自己而偏心于和他一起来的阿诺德。一天早上,经理在安排阿诺德去购买一些白菜后,对布鲁诺说:“你去市场上看一看有什么可以买的。”一会儿,布鲁诺回来了,他对经理说看见一个人拉了一车土豆。经理问:“总量有多少?”布鲁诺又跑出去,回来说:“有12袋,每袋有50斤。”经理再问:“价格是多少?”为了回答经理的问题,布鲁诺再次跑到了市场上。当他气喘吁吁跑回来时,碰巧阿诺德也买好白菜回来了,阿诺德对经理说:“我刚才在市场里发现有人卖土豆,只有一个人在卖,共12袋,每袋50斤,价格适中,质量较好。”说着从口袋中掏出几个土豆给经理看。经理觉得这些土豆确实不错,说可以进一些货。阿诺德又对经理说,那个人一会儿还要运10筐西红柿来,只是价格还没有谈妥。经理问:“能不能把他叫过来谈谈价钱?”阿诺德告诉经理,此时那个人正在门外等候。由这个故事可以看到,阿诺德的价值之所以比布鲁诺的价值高,正是因为他的时间资源的利用率比布鲁诺的利用率要高出很多。

在重复利用方面,原材料、辅助材料和包装物的重复利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原形再利用,也就是不改变资源的形态和用途的再利用,比如说机床降温用的冷却油经过收集、冷却回流之后的再利用,这种形式的再利用是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另一种是转化再利用,也就是资源在使用一次之后,经过改变形态或改变用途之后再次利用。举个例子来说:福特公司的某个车间有一道工序是印模操作,这道工序会产生一些废料,其中有一种6英寸的圆铁片。价值工程师们在思考着如何减少这部份没有给客户创造价值的成本。后来,他们发现这种铁片有可能用来做散热器罩,只是硬度不够而已。于是他们把这种圆铁片经过热处理等工艺来加强其硬度,再稍微修剪就加工成了散热器罩,使用效果比之前的还好些。仅此一项,福特公司每年可以节省5000万美元。

用足资源还有一个通用的办法就是资源共享。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有些资源是可以共享的资源,有些资源是专有资源。所谓可以共享的资源,是指可以由很多人、很多部门或者很多公司共享的资源;所谓专有资源,则是指具有排它性,只能有某个人、某个部门或者某家公司独占性地使用的资源。对于专有资源,人们往往需要考虑如何降低资源的专有属性、提高资源的通用属性,增加实现资源共享的可能,这也是人们越来越重视标准化建设的原因之一。对于可以共享的资源,在资源的能力没有被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实现资源共享,减少资源的占有量。资源共享无疑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合伙租房、拼车旅游等一些资源共享的做法。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正是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技术等资源能够实现共享,所以规模经营才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此外,公关公司、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出现,正是公关公司、税务师事务所将注册税务师等人力资源、人脉资源、媒体资源等资源实现共享,这些企业的利润正是因为充分将手中的资源共享给更多企业的结果。资源共享有时并不只是简单地开放资源就可以了,有时还会需要一些创新。比如,某公司员工人数较多,但只有一个面积较小的食堂。该公司为了省钱,不想再新建一个食堂。如果让全公司所有部门和车间都共享这一个小食堂,又会出现员工排队拥挤、就餐找不到座位的情况。怎么办呢?后来,该公司创新地采取了错时上下班的办法,也就是将所有部门分成两批,每批的上下班时间错开20分钟,这样就解决了食堂问题。

实际上不只是原材料、辅助材料和包装物等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也存在提高利用率的问题。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他在担任国务卿期间,每当部属有报告呈上来时,他总是会摆上两天。通常部属在呈上报告之时,往往会觉得报告十分完美,而在报告送出之后,往往又会发现还有很多疏忽和遗漏。两天之后,基辛格再问那位部属:“你这份报告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吗?”部属当然会说有。于是,基辛格就把报告退回,让部属拿回去修改。不久,部属把修改过的报告又呈上来,基辛格又搁置两天后,再以同样的方式退回。经过两次的修改之后,这份报告已经没有太大的问题了。但基辛格仍然会问:“这是最好的吗?”这时部属一般还会取回去在文字上、格式上加以修饰。经过三次修改后,这份报告已经是那位部属所能完成的最好的作品了。基辛格的这种处理方式算是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

化零为整

有些资源要保持一定的整体性才会有使用价值,资源要集中使用才会有效率,因此不能使这些资源过于分散,不能使这些资源过于零碎。这正如两家矿山,虽然他们的矿石储藏量完全相同,品位也相同,只是一家矿山的矿石分布很集中,另外一家则分布相当分散,很明显的是,这两家矿山的价值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分散的矿石无疑会增加采掘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