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老板的思维
19674500000020

第20章 “管事”角度的效率管理(1)

经营管理科学化

所谓科学化,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定要尊重科学规律,摒弃传统的经验和感性认识,通过实例分析和科学研究以寻求一种最能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的方法。

管理科学化的最早研究者是美国的工程师泰勒,他首先进行的是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通过对工人工作时间的详细测定和记录,通过对工人动作进行详细的分解和记录,然后结合数学、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的一般理论,按科学理论来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合理的操作方法,并根据人类的生理规律来安排最佳的作息时间,形成一种科学的作业标准,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比如,在他主持的搬运生铁的实验中,一名工人在按照他指定的动作和指定的作息频率来工作之后,搬运量比平时提高了四倍,而且持续三年,都一直毫无过度疲劳的感觉。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后来构成了现代工业工程的理论基础。

现代工业工程是指将工业生产经营实践与数学、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人力资源、设备、原材料的利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管理技术。现代工业工程的主要内容有:动作分析、作业分析、工艺流程分析、车间布置分析、厂址选择分析等。

拿动作分析来说,动作研究要达到四个目的:

一、减少动作数量,即通过动作要素分析,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动作。

二、追求动作平衡,即通过协调手与手、手与脚、脚与脚以及手脚与其它部位的动作,使作业人员的疲劳程度降低,动作速度提高。

三、缩短动作移动距离,即通过缩短动作移动距离以节省时间和体力。

四、使动作保持轻松自然的节奏。即通过选择合适的工具、保持合适的动作频率、改善操作环境以使工作更为轻松自然。

一般来说,符合以下16项原则的动作将更有效率:1、双手并用的原则,2、对称反向的原则,3、排除合并的原则,4、降低动作等级的原则,5、减少动作限制的原则,6、避免动作突变的原则,7、保持轻松节奏的原则,8、利用惯性的原则,9、手肢并用的原则,10、利用工具的原则,11、工具万能化的原则,12、易于操纵的原则,13、适当位置的原则,14、安全可靠的原则,15、照明通风的原则,16、高度适当的原则。

动作改善也有四项原则:

一、取消:通过对作业的动作进行分解,然后对每一个动作要素进行分析,确认其保留的必要性,凡可取消者一律取消,包括取消一切可以取消的工作内容、工作步骤、工作环节及作业动作,以及取消一切不安全、不准确、不规范的动作。

二、简化:即通过使动作更紧凑、使用简单的动作代替复杂的动作、缩短物料传递路线和信息传递路线等方法,使操作更为紧凑简化。

三、合并:是指考虑操作过程中各种合并的可能性。例如:把必须突然改变方向的各个小动作合成一个连续的曲线动作;把几种工具合并为一种多功能的工具;把几道分散的工序合并为一道工序从而可以合并可能同时进行的动作。

四、重排:考虑各种动作要素重新排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动作改善能够显著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拿擦玻璃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来说,如果把抹布洗干净捏成一团去擦玻璃,抹布脏了后就放进某个桶子去洗,那么肯定会要洗很多次抹布,要换很多次水,而且玻璃还擦得不够干净。如果经过动作改善,把抹布经过几次折迭后成一方形,每次只用其中一面,擦脏一面后再重新折一下以换成未擦过的另一面来用,待每面都擦脏后再去洗,而且是分别放进干净程度不同的桶子去洗,如果这样的话,洗抹布的次数少了,换水的次数也少了,而且所擦的玻璃也更干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UPS公司是运用工业工程比较成功的公司之一。比如,UPS公司的工业工程师对送货司机进行了时间研究,他们详细记录了送货司机取货、等红灯、通过、穿过院子、上楼梯、按门铃、中间休息喝咖啡的时间,甚至上厕所的时间,将这些时间输入计算机中,进行科学分析,从而给出每一位司机每天工作的详细时间标准。另外,他们还为送货司机设定了效率最高的动作程序,比如,当送货司机快要接近送货点时,必须松开安全带,按喇叭,关发动机,拉起手剎车,把变速器推到一檔上,右臂夹着活页夹,左手提着包裹,右手拿着车钥匙,他们看一眼包裹上的住址把它记在脑子里,然后以每秒钟3英呎的速度快步走到顾客的门前,先敲一下门以免浪费时间找门铃。正是通过这些努力,UPS公司成为了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比如说,另外一家知名的快递公司平均每人每天不过取送80件包裹,而UPS却是130件。

一般来说,员工的工作效率有高低之分,并非所有员工的工作效率都是一样的。因此,企业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将员工能使工作效率提高的工作经验、技能、诀窍等加以加工整理,再结合数学、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分析其中的规律性,最后概括成为标准进行推广应用。

如果上升到哲学层面,万事万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都有其一般规律,人类活动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探索规律、发现规律和运用规律。日本企业家江崎利一说过:“与其把石头从山下一颗一颗堆积到山顶,不如把石头从山顶上滚下来比较快。”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能成倍地提高工作效率。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科学规律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只能去努力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而无法创造规律、改变规律。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能事半功倍;否认规律、违背规律、按主观意志办事,就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尊重规律,首先要努力探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只有发现了事物的内在发展规律,才有可能事半功倍地解决问题。庖丁解牛之所以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正是因为他十分熟悉牛的生理结构。另外有一个经典的案例也很能说明这一点。美国华盛顿广场有名的杰弗逊纪念大厦因为年深日久而墙面出现了裂纹。为了能保护好这幢大厦,政府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专门研究。最初大家认为损害建筑物墙面的元凶是酸雨,因而为此设计了一套套复杂而又详尽的防止酸雨侵蚀的方案。后来却发现墙面的裂纹是因为每天冲洗墙壁所含的清洁剂对建筑物有酸蚀作用。那为什么要每天冲洗墙壁呢?是因为墙壁上每天都有大量的鸟粪。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鸟粪呢?因为大厦周围聚集了很多燕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燕子呢?因为墙上有很多燕子爱吃的蜘蛛。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蜘蛛呢?因为大厦四周有蜘蛛喜欢吃的飞虫。为什么有这么多飞虫?因为飞虫在这里繁殖特别快。而飞虫在这里繁殖特别快的原因,是这里的尘埃最适宜飞虫繁殖。为什么这里最适宜飞虫繁殖?因为开着的窗户阳光充足,大量飞虫聚集在此,超常繁殖。认清了其中的规律之后,解决的办法就简单了,只要关上整幢大厦的窗帘就可以了。

尊重规律,还要树立科学观念,要有意识地利用科学规律来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服务。惯性规律绝大多数人都知道,但奇怪的是在停车前利用惯性空档滑行一段时间以节省汽油的司机并不是很多,有急剎车和猛踩油门等两种最耗油的习惯的司机却大有人在。这说明“知道分子”在实践中毫无作用。

对于企业来说,尊重规律就是要对各种资源的属性有深刻认识,要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有深刻认识,要对市场规律有深刻认识,要对宏观经济的发展规律有深刻认识,要对“人”的思维规律、心理规律以及其它与“人”有关的一般性规律有深刻认识。只有深刻地认识这些客观规律,有意识地按照这些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大幅度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经营管理秩序化

所谓秩序,是指一个系统内部的各种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则、顺序、条理进行排列和运动,并表现为恒定性和一致性的一种状态。秩序的形成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了实现系统的整体目标通过强力约束各要素的运动方式而形成,二是组织内各成员为了共同的利益通过约定的规则并一起采取协作的行为而形成。由此可见,形成秩序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有共同的目标或者整体目标,二是要对相关要素进行规范。

关于秩序与效率的关系,我们很容易会联想到交通秩序。交通秩序对效率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没有交通秩序,所有车子必将挤成一团,最终动弹不得。对于企业来说,很显然,如果没有秩序,资源之间就很容易发生冲撞,资源就无法形成合力,资源之间的成果就会互相抵销。

我们很容易发现,秩序是效率的必要条件,一家无秩序的企业必定是一家无效率的企业,一家有效率的企业必定是一家有秩序的企业。但秩序并不是效率的充分条件,一家有秩序的企业不一定是一家有效率的企业,它还需要有另一个条件,那就是这种秩序是符合科学规律的。

“混乱”与“秩序”互为反义词。我们如果说一家企业“管理混乱”,则必然意味着这家企业效率和效益都不是很好;相反,我们如果说一家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则并不意味着这个家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一定很好。

但不管怎么说,有效的管理者的必修课之一就是要努力将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也就是要让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化,而不是让企业陷入“管理混乱”的境地。

秩序分为静态的秩序和动态的秩序。在企业管理中,“5S管理”是建立静态秩序的主要工具之一,而流程管理则是建立动态秩序的工具之一。

注册会计师们每年要进行一次为期一周的培训,每次培训的人数都不少,两、三百人同时培训都是常事,而负责管理的老师只有一个,他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考勤。注册会计师协会对考勤十分重视,但如何对一个两、三百人的班级考勤实在一件困难的事。因此,负责管理的老师采用了让注册会计师们“对号入座”的办法,一看哪个空位缺了就知道谁没有来,由此考勤变成了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

我们可以把注册会计师培训班比喻成一个企业,把“缺勤”比喻成企业存在的各种问题,把“对号入座”比喻成“5S管理”,那么很容易想象,与注册会计师培训班的考勤类似,通过“5S管理”可以一目了然地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生产出的不合格产品,富余的作业效率、过剩的库存、未按期交货的订单等等。这正是“5S管理”的重要作用之一。

“5S管理”起源于日本,其主要内容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

一、整理:即区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在用品和停滞的物品,区分之后再将非必需品、停滞的物品、用剩的物品清理出作业现场,以增加作业面积、保证通道顺畅、方便操作的行动、减少混料等差错事故。

二、整顿:即把留在作业现场的必需品科学地定位和摆放,以便于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要的物品,将寻找必需品的时间减少为零。

三、清扫:即通过清扫活动来清除垃圾,把工作场所打扫干净,减少因灰尘、油污、铁屑、垃圾等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创建一个明快、舒适的工作环境。

四、清洁:即通过一些维护制度将整理、整顿、清扫的工作常态化。

五、修养:即通过对以上内容的长期坚持和对员工的培训教育来提高员工的修养,使得整理、整顿、清理、清洁成为员工的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进而使员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总的来说,“5S管理”可以提高库存周转率、减少机器故障、减少安全隐患、提高作业效率、改善员工的精神面貌、提高企业形象、形成良好企业文化。

正象上面所说,管理者一般通过“5S管理”来建立企业的静态秩序,而通过流程管理来建立企业的动态秩序。所谓流程,是指企业各种资源的流动方式和顺序,这里说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货币资源、原材料资源、设备资源、场地资源、信息资源等。所谓流程管理,是指企业通过设定各种资源的流动方式、流动顺序、流动规则来使企业保持一种动态的秩序。

企业的流程纷繁复杂。按流程中流动的资源内容来分,流程包括人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按流程的属性来分,流程又可以分为管理流程、业务流程。其中管理流程主要包括战略管理流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财务管理流程等;业务流程主要包括市场营销流程、设计开发流程、生产作业流程、质量管理流程、销售管理流程、储运管理流程等。按流程的层次分,流程包括战略决策层流程、管理控制层流程、操作作业层流程。按迈可尔·波特的价值链模型来分,流程包括基本流程和辅助流程。其中基本流程包括原材料储运、生产制造、产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流程;辅助活动包括采购、技能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设施等流程。按流程之间的关系分,流程又可以分为总流程和子流程,其中子流程是总流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流程的作用来分,流程可以分为核心流程和非核心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