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雪岩那些事儿
19673900000064

第64章 附录三(5)

这下煮肉的伙计着了慌,拿什么给女主人吃?无奈之下,只好把剩下的驴皮切碎放进锅里。倒满水,熬了半天工夫才把皮熬化了。伙计把它从锅里舀出来倒进盆里,却是一盆浓浓的驴皮汤,汤冷后竟凝固成粘糊糊的胶块。没有办法的伙计把这驴皮胶块送给阿娇吃,就说是肉全煮化了。心想死活就这么回事了,听天由命吧。没想到,虽然自己家贩驴,但是阿娇平时喜欢吃素食,居然从未吃过驴肉。尝了一口,直觉得喷香可口,竟然两顿饭便把一瓦盆儿驴皮胶全吃光了。几日后奇迹就出现了,阿娇食欲大增,气血充沛,脸色红润,有了精神。阿娇再要吃驴肉的时候,觉得味道不是一回事。这个时候,伙计们才敢说出实情,黑驴皮的功效也才被发现。

自此以后,驴肉胶大补,是产妇良药,便在百姓们中间传扬开了。田铭和阿娇开始雇伙计收购驴皮熬胶出卖,生意十分兴隆。有些庄户,见熬驴皮胶有利可图,也相继熬胶出售。可只有阿城当地的驴皮胶有滋补功能。县太爷带着郎中先生来到阿城调查,经过实地探测,发现阿城水井与其他地方水井不同,比一般水井深,水味甜,水的重量也沉重许多。县太爷十分惊喜,才知道驴皮胶补气补血,除驴皮之外,还赖此得天独厚的井水。于是下令:只准阿城镇百姓熬胶,其他各地一律取缔。

行家建议说,越是独门的,利润就越大。阿城有好水,咱们也未必没有。我们可以利用西湖淡水煎制驴皮胶,质量估计可以超过北方阿胶。胡雪岩和余修初觉得专家们分析得在理,决定接受建议。要不然说专家这个东西——不对,专家不是东西,也不对——有时候还是很管用的。只是现在很多披着专家外皮、打着专家名号在电视、报纸上做广告的人,愣是把专家这个词给抹黑了。但是胡雪岩请的这几个专家还真是行货。不说别的,光这个探讨民间秘方、试制独门药品的建议,就很是不错。其中这个自行配置阿胶的建议不知出于谁之手,但真不愧是一个好建议。

胡雪岩听了行家建议,决定于光绪二年(1876年)先在涌金门买地十余亩建造胶厂,利用西湖水漂洗驴皮。胶厂建成后,胡雪岩叫人在涌金门湖边打下排排水桩,搭起又长又阔的跳板,每天雇用数十名工人,穿上号衣,挑起担桶,排成长队来湖边挑水。吆喝之声,不绝于耳,声势之大颇惹市民注目。这样市民都知道了,胡庆余堂的驴皮胶是用西湖水熬制的。这对杭州人来说显得特别亲切,美不美,家乡水;而对外地人来说,也不乏吸引力:杭州佛地,西湖净水,使人们产生美好的遐想。加之驴皮胶这东西,无副无毒,有病医病,无病强身,所以尚未上市就受到了大家的一致欢迎。

这个时候,一般的厂家会怎么做?假如你是胡庆余堂的老板,你会怎么做?无非扩大生产,增加技术比重,加强技术保密工作。再高明点的会记得加强科学研发比重,为其他秘方的研发做好基础,扩大收益来源。

问题是,胡庆余堂不是一般的药厂,胡庆余堂的老板是胡雪岩,这个人不是一般人,他是个牛人。牛人往往会做出一些突破常规的举措。

“驴皮胶不得现货销售,只可接受订单。”胡雪岩这样下的命令。

出乎意料的,没有任何人反对。在胡雪岩印象里,这还是第一次他在胡庆余堂做出重大决定没有人提反对意见。

没人反对。伙计们已经习惯了听从胡老板的命令。反对也没用,因为老板的决策每次都是对的。“阿大先生”余修初也没有说什么,因为这是他的提议。“阿二先生”邹文昌也没有说什么,因为该说的他早说了,但是“阿大先生”还有胡老板都已经告诉他反对无效了。

问题是,为什么余修初会提出这个销售建议呢?市场商机稍纵即逝,何况是要雪藏三年。三年啊!1095个日日夜夜,有会多少的变数!竞争对手可能会做出类似品进行替代;百姓可能没有那么长的购买耐心,现在的造势活动可能三年后全无用处;三年后,胡庆余堂什么样子还不可知!但是有一点是余修初坚持的,那就是:是乃仁术,戒欺!

原来,这个驴皮胶性热,煎制后必须存放三年,让其慢慢退火才能出售。

原来如此!

想那西湖水原本是群山汇聚之泉水,水质甘醇,是生产驴皮胶的理想净水。静待三年,必将功效独特。于是胡庆余堂的驴皮胶很快驰名江南,年订单以万斤计,成为胡庆余堂的著名产品。

胡雪岩在用西湖水熬制驴皮胶的同时,还在钱塘门外建起铲皮、漂皮工场。他规定从北方采来的大批驴皮在铲去毛肉之后,用大石块压于钱塘门旁水闸下面用西湖水漂洗。

当年,漂净的驴皮晒干成件,络绎不绝地从钱塘门外用船载运到涌金门胶厂上岸,成了西湖上的一个奇特景观。按当时官府规定,西湖里只准行驶用浆划的小船,不准行驶用篙撑的大船,而胡庆余堂却得到官府特许。每当运驴皮时,一艘古色古香的平底大船,两边是朱漆栏杆,船头迎风飘着“胡庆余堂”的大旗,犹如一艘官船行驶于西湖上,甚是气派。

其实,制作驴皮胶只是胡庆余堂众多试制秘方中的一个,是影响比较深远的产品之一。还有其他许多朗朗上口的著名品牌。今天如果你走进杭州胡庆余堂旧址,会看到悬挂在长廊廊壁上的一长溜黑底金字的丸药牌。这全是胡庆余堂的名牌产品,包括诸葛行军散、胡氏辟瘟丹、八宝红灵丹、神香苏合丸、外科六神丸、安宫牛黄丸、十全大补丸、大补全鹿丸、小儿回春丸……黑底金字的丸药牌共有36块。也就是说,胡庆余堂的秘方试制工作,最少试制成功了36个品种。

就在胡庆余堂轰轰烈烈地试制药品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小瓷药瓶进入了胡雪岩的视线,引发了他的思考。这个时候,胡庆余堂已今非昔比。自己已经成了气候,已经与叶种德堂平起平坐了。加上万承志堂、张同泰、泰山堂、方回春堂并称为杭城“六大家”。不是叶种德堂动不动就联合“绞杀”、封锁的时候了。但是,现在胡庆余堂想采取点行动了。

其实,早在胡庆余堂决定试制各种秘方的时候,就已经作了打算。我们已经知道,叶种德堂最出名的就是精制的多种丸散膏丹及药酒。胡雪岩采用的竞争办法就是直接拼刺刀的模式。你不是以精致秘方膏丹药酒为主要优势吗?好,我也来!咱们比比,看看谁好得过谁!

不过胡雪岩还是比较讲究策略的。他先是通过一些其他的秘方试制来奠定声望。这些秘方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或是在全国很有名气,但是区域性比较强,例如东阿阿胶;或者是在历史上十分有名气,但是制作方法已经失传的,例如诸葛行军散、十全大补丸。第一步走得出奇得顺利。目前,胡雪岩觉得自己已经打好足够的基础了。

胡雪岩望着自己手中的小瓷瓶,从深思中醒悟过来。是的,是时候了!该采取下一步行动了。他叫过来余修初,简单地说了一句:“按计划采取第二步行动。”余修初看了看胡雪岩,点了点头出去了。

这第二步行动就是克隆叶种德堂的秘制药品。研究明白叶种德堂的当家药物,做出复制品,或者比其更好的替代品。其实,收集材料的工作一直在秘密进行,只是没有大规模运作,也没有对外声张。在研究的时候,也没有大规模制作,只是切分出小部分工作,由不同人分工完成。由于每天研究的工作都很多,谁都没有起疑。

这个时候,该将网子扩大了!余修初对科研队伍下达了直接的“作战指令”。从叶种德堂常用的独门药品开始研究,仅用一个月就复制出来千金止带丸、当归养血丸、四制香附丸等丸药及多种药酒。试验分析之后,发现这些药物效果都已经达到或者超过叶种德堂相对应的药物。

但胡庆余堂并没有急于将这些药品推上市场。现在还不是时候,因为像叶种德堂当家的几种药品,胡庆余堂的研发团队还没有摸清脉络。这个时候,不能打草惊蛇。

最关键的一副药,就是叶种德堂的当家名药“紫雪丹”。根据药理分析、内探人员探寻,所有的材料都已经备齐,加工过程也没有什么不当,但就是达不到相应的药效。这让整个研发团队摸不着头脑。到底差在哪呢?

实在没办法了,胡雪岩走了最后一条道路:收买。

通过相应的关系渠道,胡庆余堂终于用重金收买了叶种德堂的一位老药工。这位老药工在叶种德堂从学徒做起,做了已经超过30年,可以说是对叶种德堂的所有制药流程都了如指掌。这次因为急需钱用,答应到胡庆余堂看一看,了解一下他们“遇到的问题”。

这位老药工研究了一下胡庆余堂的相应制药药方,然后从头到尾察看了一遍胡庆余堂的制作流程,只说了一句话:“制作紫雪丹最后一道工序不宜用铜铁锅煎熬,用金铲银锅才能保持药效。”然后飘然而去。

手下人马上向胡雪岩作了汇报。胡雪岩听完后,没有马上做批复。他在考虑,按理说,钱都收了,这个老家伙是没有必要撒谎的。莫非他在戏弄我胡雪岩?不至于啊!这对他没有好处。再想想试验一下也行,反正前期的试验已经花了不少钱了,也不差这一点儿了。于是,胡庆余堂请来杭城最有名的金银匠,耗资黄金133克、白银1835克铸成了金铲银锅,专门用来制作该药。果然,胡庆余堂制作的紫雪丹一点儿都不比叶种德堂的差。胡雪岩成功了,胡庆余堂对叶种德堂的反击开始了!

胡庆余堂大量的新品上市,彻底打击了叶种德堂的生意。你想想,你有的药品人家全有,你没有的人家也有,服务态度还比你的好,药店还比你的大、比你的漂亮,别人凭什么来你这儿买东西啊!

从此,叶种德堂生意一落千丈。叶种德堂当时的大老板,也就是叶种德堂创始人叶谱山的第四代孙叶鸿年从此一蹶不振。历史是这样记载当年叱咤风云的杭城最大药店的:因叶种德堂创始人叶谱山的第四代孙叶鸿年经营不善和挥霍巨金,叶种德堂走向衰落。另聘沈吉庆为经理,终因负债经营,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由杭州总商会会长王芗泉征集股东向叶姓收购,聘柴梅生为经理。民国二十五年迁清河坊新址,营业兴盛,成为当时杭州药业六大家之一。翌年12月,杭州沦陷,所养鹿200余头尽被日军屠杀,店关闭。1937年复业,勉强维持。1958年被胡庆余堂所兼并。

这就是商业竞争的残酷!阳谋阴谋、尔虞我诈的商业竞争!历史不会为失败者哭鼻子,无论你是被欺诈还是被冤屈。我们看到的是,胡庆余堂的旗帜在130年后的今天仍在高高飘扬。这就是弱肉强食、自然竞争的历史规律。

胡庆余堂在这件事情中,更加了解到这个道理:办药堂经营药品,药品的质量是关键!在药品的原材料上胡庆余堂从此更加严格把关,保证使用是真材实料、地道的药材,而且在药材的加工、炮制过程中比以前更加讲究“修制务精”。“修”,即炮制和制剂,一丝不苟。从此,胡庆余堂在将“生药材”入药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例如大黄削皮、杏仁除尖、莲子去芯、麦冬去芯、麻黄去节、肉桂去皮、五倍子去毛等,以确保中药的色、香、味和疗效的独到之处。“制”是对“生药材”漂、煎、熬、煮等每道加工工艺精工细做,严格按药用要求炮制成丸、散、膏、丹、酒等成药。从此,胡庆余堂的生意更加蒸蒸日上。

大清朝什么最贵?人才!

就在胡庆余堂事业蒸蒸日上之时,胡庆余堂内部的权力争斗却越来越严重。这是因为在胡雪岩费尽心血打造胡庆余堂的品牌的时候,正是他事业最鼎盛之时。这个时候,他在全国设立的钱庄与典当行有二十多家,还要兼营蚕丝、军火生意。药材生意只是他的其中一支,在他将心思转移到其他行业的时候,药店的经理们权限自然就放得很大,权力的争斗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大家都知道胡雪岩“三聘经理”的佳话,使胡庆余堂有了“阿大先生”(药店主管兼CEO)。余修初主管药店经营,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胡庆余堂还有个非常有名的“阿二先生”邹文昌。“阿二先生”负责药店采购,而且兼做销售主管,地位仅次于阿大先生。按理说,这是药店最有“油水”的职务了,权力也非常大。工作那么繁忙,你就好好干得了。可是邹文昌却不这么想。

邹文昌是跟随胡雪岩多年的老部将了,人也算是精明,能力也算是出众,胡雪岩一直以来也比较赏识他。在胡庆余堂创立之初,邹文昌自己也一心以为可以当上胡庆余堂的阿大先生。但余修初一来,他只能做老二,心中甚是嫉恨,一心要找余修初的茬儿,挤走他。但是刚开始自己没有机会。一是老板胡雪岩开始一直在胡庆余堂,邹文昌没有下手机会;二是刚开始胡庆余堂一直处于风波之中,加上秘制配药,自己忙于采购、销售还有收回扣,没有时间下手。现在一直跟胡庆余堂过不去的叶种德堂已经暂时消停了,自己工作也不那么紧张了,该腾出手来抢一下老大当当了。几天后,余修初接到邹文昌一份报告,说目前胡庆余堂最紧俏药品之一虎骨追风膏已断档,但是原材料虎骨又极难采办。所以建议以豹骨替代,否则只能停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虎骨在古代是很难得的。因为在冷兵器时代,要对付“大虫”不是很容易的事,而且受运输条件、保存技术、收集范围等多种因素影响,一旦批量生产,虎骨供应跟不上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并非完全由邹文昌一手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