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雪岩那些事儿
19673900000027

第27章 城外粮满舱,城内有龄亡(2)

信呈上去了,援军来不来,奏稿准不准,这已经不是胡雪岩这个商人的事情了。所谓尽人事,听天命,他要做的,就是以商人的身份,调动自己所有的私人关系,筹粮。

只要是战乱年代,粮食总是紧俏的,战火虽然没有蔓延到上海,但是这里的情形也不例外。但是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有本事的人多如牛毛,再紧俏的粮食,只要出得起价钱,就会有人卖。

胡雪岩本来在上海就有粮食生意,何况他好卖人情,和各大米行的老板关系都不错。此刻他们分头秘密洽谈,各家老板听到胡雪岩筹的是救命粮,都愿意将粮食平价卖给他。

决不亏待别人,这是胡雪岩做生意的原则。因为他知道,自己做的不是一时的买卖,而是毕生的事业。只有大家都有好处,以后才会有生意做;贪图一时的好处,让对方吃亏,那是把别人当傻子,生意绝不会做大!即使国难当头,他还是坚守自己的原则,米行老板出于正义愿意平价销售,是他们的事情,而胡雪岩还是要按照市价支付银两。这样,所有人都佩服他的举动,都愿意多卖一点给他,所以筹粮的事情竟然进行得格外顺利,一天不到,一万石粮食已经筹集到了!

一万石粮食可不是小数目,要好几大船才能装下。这么多粮食,如何避开太平军的耳目,偷偷运到杭州去呢?

胡雪岩一下子就想到了漕帮,只有漕帮有这通天的本事,把这一万石的粮食运走。

胡雪岩想到了阜康钱庄上海分号的经理赵彦辅,他有个堂兄叫赵三,而赵三跟漕帮的老大应世春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关系找关系,关系再找关系,办事情就是这个样子。

说起赵三跟应世春的关系,这里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

赵三本是上海的一个小混混,因为人聪明,经常在码头跑,从“One car come,one car go.Two car pengpeng,one car die”开始,渐渐学会了几句洋文,水平逐渐提升,大致够专业八级水平,所以很多商人跟洋人谈生意,他都去当翻译,也小有名气。有了正当职业,赵三就慢慢收敛了油滑的态度,学着讲义气、帮朋友,就是由于他的这个性格,有一天晚上无意间救了应世春。

当时,应世春还不是漕帮的老大,只是一个小分会的头目。漕帮内争斗不断大家都是知道的。有一次,应世春跟另一个分会的人群殴,结果被人打了,身受重伤,拼死命逃脱出来,由于失血过多,晕死在一条小巷子里。

这个时候,我们的翻译大人赵三正好穿过这条巷子,而且是在喝得醉醺醺的状态中。他踉踉跄跄挪步,突然脚下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差点摔倒。他禁不住低声咒骂了几声,顺便低头看。这一看不要紧,差点把他的魂魄吓掉。只见一个人,满脸是血,已经晕死过去,胸口有一个洞,似乎血还在流。

这一吓,把赵三的酒劲吓跑了大半,俗话说“酒壮怂人胆”,况且赵三本来胆气就大,所以他就上去摸了摸那人的脖子,还有脉搏!救人!当时赵三脑中只有这个念头!

赵三知道,这种伤,中医基本是不能治好的,只有找西医。这时候就体现出赵大翻译的价值来了,他懂洋文,认识很多洋鬼子,其中就不乏洋医生,有个叫米高的洋医生跟他还挺熟。

所以说,无巧不成书,是讲义气、愿帮人的赵三遇到了应世春,而赵三是个高级翻译,认识洋医生米高。

经过手术,米高将子弹从应世春体内取了出来,休养一个月,就没有什么大碍了。

应世春大难不死,后福还真的跟上来了。五年之后,成了漕帮的老大,人称应老大。赵三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作为老大的应世春早就放出风来,谁要是跟赵三过不去,就是跟整个漕帮过不去。

但是赵翻译真的是学好了,不是贪得无厌的人。虽然应世春这样说,但赵三却从来不求他,这让应世春在佩服之余,总想找个机会好好报答赵三。所以,只要赵三去求应世春,再难的问题,应世春也会答应的。

赵彦辅去找赵三,开门见山地说出了胡雪岩的请求。赵三沉吟了好久,道:“贤弟,胡老板若是要我卖命,我没话说。不过,让无法拒绝我的人卖命,我实在有些为难!”

赵三说的是实情,运几大船粮食,从上海去杭州,中间还要穿越太平军的占领区,困难实在是太大了,稍有不慎便会丢掉性命!跑江湖的人,最重要的是义气,自己掉脑袋不算什么,但是如果明知道掉脑袋的事还去求朋友做,而且是在知道朋友不会拒绝自己的前提下,那么自己的心绝对会不安的!

赵彦辅只好说:“胡老板请你吃饭,你总得去吧!”看来,自己劝不成,只有请胡老板亲自出马了。

赵三早就听说胡雪岩讲义气,是个人物,何况胡雪岩还受伤了,于是欣然同意赴约。

宴请赵三的酒席上,胡雪岩绝口不提漕帮的事情,只是跟赵三谈上海的掌故,两人聊得十分投机。聊着聊着,自然而然讲起杭州城的情况,胡雪岩便将城内嚼树皮、吃死尸和易子相食的情况讲了出来。

胡雪岩本来就能言善辩,他轻描淡写地就将杭州城内人间地狱的景象描画了出来。

大家都直着脖子听,胡雪岩话锋一转,叹口气说:“这个人间地狱我还要再去一趟!”

赵三大惊,忙问为什么,因为他只知道胡雪岩回上海筹粮,不知道胡雪岩放着安逸的上海不待,还要回局势险恶的杭州城。

“赵兄你不知道,我是从地狱里出来的人,我知道地狱的苦,虽然我知道运粮回去希望渺茫,但是总得试一试,否则我一辈子都不会安生。赵兄你也不希望我胡雪岩是个苟且偷生、不顾他人死活的小人吧!”

听完这话,赵三良久无语,他似乎想说什么,却又一时无法下定决心,所以开不了口,显然他的内心在挣扎。

胡雪岩何等精明的人呀,他希望看到的就是赵三的这种挣扎。接着,胡雪岩突然出人意料地双膝跪倒在赵三面前,说:“胡雪岩代表杭州城内数十万百姓,请求赵三哥成全。”

他这一跪,赵三激烈挣扎的心彻底投降了!

米有了,船跟船夫也有了,只差一个问题了,由谁护送前往杭州?

赵三好事做到底,他答应跟洋人斡旋,请求洋人出兵护送粮食和船。其实赵三这样积极地寻找护送者,也是为了应世春船只的安全。我们可以看出,赵三这时候对应世春还是充满着歉疚,更从一个层面看出胡雪岩劝服赵三的难度,那一跪的力量呀,别忘了,男儿膝下有黄金!

当然,愧疚不能只让赵三一个人担,为了感谢应世春,同时也让大家知道应老大的狭义,胡雪岩设了流水席,请漕帮所有兄弟赴宴,他这个豪爽的举动也让应老大大为倾心,俗话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应老大此时心中的那点不乐意也彻底丢到太平洋去了。

而赵三请洋人出兵护送,却遇到了小麻烦。他先找的法国人,法国人以中立为借口,很干脆地拒绝了他。

护送这几大船粮食过战区,确实太危险了,这个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洋人又不是傻子,当然不会轻易答应。

赵三之后又去找华尔,华尔刚开始也是不同意的,但是并没有把话说死。

华尔的洋枪队我们在中学历史课本曾经提到过,这支队伍是由外国地痞流氓组成的军队,受雇于清政府,主要用来保护上海。既然受雇于清政府,他就没有被中立条约束缚的顾虑。

但是,我们别忘了,胡雪岩这次运粮不是官运,而是自己的私粮。这个,华尔就没有义务负责护送,从这点也能看出,单纯的商人,虽然为胡雪岩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但是也为他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添加了不必要的麻烦,而这件事就是典型。

我们看到,王有龄死后,胡雪岩为左宗棠办粮台,他就开始主动追求自己的身份,这也反映了胡雪岩认识的转变。

胡雪岩以前认为,我是商,我结交掌实权的官,如王有龄,官商结合,无坚不摧。但是,渐渐的,他逐渐明白,这还不是最好的办法,如果自己既是商,又是官,那岂不更好?

那是后话,现在他这个非官身份,在跟华尔交涉上,就要仰面求人了。

幸好,华尔打仗只是为了银子,只要价钱公道,什么都可以谈。就像《潜伏》里的谢若林一样:“你可以杀我,但是如果你打不死我,我活过来了,只要价钱公道,我们还可以做生意!”

而胡雪岩给华尔的价钱,绝对超出公道。

其实我们发现,胡雪岩回上海后,为了筹粮,他出手豪阔,有些根本就是舍本,这不是商人的理性作风。

但是,朋友们,“商人”的后缀是什么?是“人”!胡雪岩是个有血有肉的人,是将王有龄当做知己的人。战火纷飞,最经不起考验的是感情,最经得起考验的还是感情。

无论经不经得起考验,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支撑人勇敢地活下去的东西,是感情。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说过:“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张爱玲说的是战火纷飞中的爱情,我们可以放大到感情,合适。

王有龄,你那边怎么样了,你还在坚持吗?胡雪岩在上海的筹粮任务已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你还好吗?

由济河出长江,经崇明岛入海,胡雪岩一行百余人、十八条船,载着一万吨粮食,朝杭州驶去。

“这一次去杭州,万一回不来,所有的事情都要拜托你了!”这是胡雪岩出发前留给李长发的话。

乱世当中,每一次出行都要立下遗嘱,这不是玩笑,而是严肃的事情!因为在铁与血的风暴中,个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不堪,即使是胡雪岩这样在金融行业只手遮天的人物。

也许葛优的“分歧解决争端机”真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

我们接着说胡雪岩的船队,他们这趟粮食的运送,最危险的地方就是鳖子门,这里南北两座山对峙,非常狭窄,太平军有可能在此伏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