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雪岩那些事儿
19673900000023

第23章 一切都很美(2)

事情办得相当顺利,一干人等都得了好处,皆大欢喜。经过这件事,周道台见王有龄做事大方、为人仗义,不禁后悔当初说人家坏话,便亲自到王有龄的府上去负荆请罪,两人倒真成了一对好朋友。周道台又每每在巡抚大人面前为王有龄帮衬,黄大人对王有龄更加信任,使王有龄在官场上更加如鱼得水。

黄大人要走了,我们欢迎何大人

浙江省省长黄宗汉要调走了!

对于这个消息,最紧张的莫过于王有龄和胡雪岩了。黄宗汉是个让胡雪岩他们“既爱又恨”的一个人物。王有龄有如此的地位,仕途如此顺利,这自然离不开黄宗汉的提拔和照顾,但是这位黄省长太过平易近人,和下属打成一片,向下属要钱从不客气,就当从自己钱包里面掏出来一样。

说句实话,王有龄也不希望黄宗汉留任,但是如果调过来一个和自己素昧平生毫无交情的新省长,自己在任期间留下的各项亏空,那可就成麻烦了。

王有龄是胡雪岩在浙江官场上的靠山,如果王有龄有麻烦了,自己的生意也会有影响。现在王有龄和胡雪岩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休戚与共,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想法,找一个自己人来接黄宗汉的缺儿。

两个人商量来商量去,觉得还是由江苏教育厅厅长何桂清接任这个位子比较合适。前文已经说过,何桂清和王有龄的交情那可不是一般啊,有此人接任,那绝对会创造一个比现在还好的局面。

你想让人家接任,还得人家愿意啊,王有龄分析了一下,觉得何桂清肯定会愿意。

首先,教育厅厅长虽然同省长平级,但是到底比不上省长是一个地方大员。

再者,江苏有太平天国,战火四起,浙江虽然比不上江苏大,但毕竟还很太平,待在浙江安全。并且浙江的防务已经有基础,何桂清来了,只要能做到“保境安民”,就很容易出政绩,以后的升迁就方便了。

既然这么定了,就由胡雪岩去说服何桂清了。

话说何桂清最近也混得比较惨。原来江苏教育厅的驻地是在江阴,可后来太平军占领了江阴,何桂清就开始流离失所了,现在都不知道躲到什么地方去了。

胡雪岩找人一打听,原来这何厅长在苏州组织起“流亡教育厅”了,于是他便赶到苏州。他不是一个人去的,而是带着自己的“二奶”阿巧。

胡雪岩的太太一直在杭州,后来王有龄调任到湖州,胡雪岩的生意也做到了那里。在湖州,他的朋友郁四帮他娶了当地的一个叫做芙蓉的寡妇,当做了姨太太,正式成立了胡家驻湖州办事处。

后来,胡雪岩来到上海,他的上海朋友也打算效仿郁四,帮助胡雪岩成立驻上海办事处,因此就物色到了阿巧。阿巧出身风尘,年纪已经不小,但是半老徐娘,风韵犹存,很有味道,胡雪岩喜欢上了阿巧。

但是在成立办事处前夕,胡雪岩接受王有龄的重托,要到苏州去找何桂清,于是顺便带上了阿巧去苏州玩。

阿巧也是一个很能干的女子。胡雪岩正在为给何桂清送什么样的见面礼而烦恼,这时阿巧过来了。因为何桂清是云南人,阿巧便建议他送云南特产。胡雪岩一听大为赞赏,赶紧挑了四样云南特产给何厅长送去,当然外加5000两银子。

何厅长收到礼物和银子大为高兴,竟然径直来到胡雪岩的住处来拜访他。胡雪岩慌忙接待,因为何桂清来得匆忙,撞见了和胡雪岩在一起的阿巧。我们的何厅长见到阿巧,当时眼睛就是一亮。这一幕胡雪岩自然也看在眼里。

两人坐定,客套完毕,开始谈正事。胡雪岩就把自己和王有龄想让何桂清接任浙江省长的来意说了一下。

何桂清很坦率地说:

“黄宗汉大人与我是同年,他如果不走,我也不便有所表示,现在听说他有调动的消息,说起来,我接他的缺也无不可,只是现在他还没动,我要是马上活动,怕人家说我赶他下台,说不过去,这学政的差使也没什么干头,所以,我想不如先找一个差使过渡一下!”

胡雪岩连忙问他有什么打算。原来何桂清要做“仓场侍郎”。“仓场侍郎”驻通州,专管漕粮的接收和存贮,下面有11个仓监督,是个肥缺,做个两三年下来,就可以外放当省长,并且还有了做清官的资格。因为做这个官已经捞足了本钱,除非对金钱有着变态的贪婪,否则去外地做官就不需要搜刮地皮了。

还有一点好处就是,以前王有龄管理浙江的海运局,运输漕米,留下了一笔亏空,虽然继任者嵇鹤龄是自己人,但这亏空总还是要弥补的,有许多要核销的账目。如果何桂清能够去做“仓场侍郎”,那么一切都方便了。

何桂清要想得到这个职位,必须要上北京活动,有很多关节都要打点,胡雪岩二话没说,许诺给何桂清1万两银子。何桂清也很欣赏胡雪岩的爽快,最后皆大欢喜。

两人继续把酒言欢,几杯下肚,何桂清已经有几分酒意。他乘着酒兴,讨论到家庭,突然说道:

“雪岩兄,我有件事,要觍颜奉托。内人体弱,性情又极贤慧,常劝我纳一房侍妾,一则为她分劳,二则照料我的饮食起居。我也觉得有此必要,只是在江苏做官,纳部民为妾,大干禁例。这一次进京,沿途要有个贴身的人照料,不知道你能不能替我在上海或者杭州物色一个?”

“这容易得很。请云公说说看,喜欢怎样的人?”云公就是何桂清。

“就像阿巧那样的,便是上选。”何桂清脱口而答。

有句话说,“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这阿巧就是做衣服的命,一段时间后,胡雪岩也不麻烦去找像阿巧那样的女子了,而是直接就把阿巧送给了何桂清。

胡雪岩成功地攀上了何桂清这样的大靠山,这在历史上可能是真的,但是阿巧的存在则值得怀疑。这段故事演义的成分很大。前面说过,胡雪岩是吕不韦,王有龄是秦公子,但是和吕不韦有一点不一样,胡雪岩送了500两银子给王有龄,但是身边却没有宠姬送给他。当然那也不可能,胡雪岩当时不过是一个跑堂的伙计,家里有个老婆就不错了。

现在胡雪岩发达了,身边女人多了,不仅仅把喜欢他的船家的女儿送给了徒弟陈世龙,现在还把自己的爱妾送给何大人。现在胡雪岩一切都和吕不韦看齐了。演义这段故事的小说家也就满足了。

即使这样的事情真的存在,世人都称赞胡雪岩能够放得下,可没人去想一下那可怜的阿巧的命运,被当做一件物品送来送去,那实在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胡雪岩也不担心阿巧跟了何桂清之后,怀恨在心,吹枕边风,说他胡雪岩的坏话,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演义这个故事的人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为了自圆其说,便说阿巧是多么的水性杨花,看到何桂清是个小白脸就喜欢上了他了,这阿巧也是自愿的。呜呼,可怜的女人!

粮食生意是一笔好买卖

银子的威力是无穷大的,何桂清打通了关节,马上得到了“仓场侍郎”的职位。

南方的漕米运到京城,就被储存在到京仓和通仓,京仓在京城,通仓在通州。京仓储存的是驻守京城的八旗兵的军粮,通仓储存的则是王公贵族和大臣的口粮。“仓场侍郎”就是管理京仓和通仓的最高行政官员。

粮仓是最容易滋生腐败的地方之一,每年的粮仓都会有亏空,账目上的数目与实际存量的数目不一致。这一方面有天灾的原因,譬如潮湿霉烂,但更多的是人祸。粮仓中更多的是贪污腐败的硕鼠,他们伪造账目,贪污粮食,已经成为不可公开的事实。

粮仓的亏空一般是前任交后任,后任帮前任弥补,到何桂清手里时,亏空已经非常巨大。何桂清为此寝食下安,向皇帝奏明此事,申报历年亏空2万石。此举虽然有被皇帝降罪的危险,但因为确实是为人所不能为,反而让皇帝觉得此人果然是耿直之臣,心里更加对他有了好感。

同时,粮仓的亏空也必须要补足,因此朝廷准备收购更多粮食。

胡雪岩通过何桂清的关系,得知了这一消息,就提前在江浙一带以平价购买了大量粮食囤积库中。到了这一年秋天漕运收购粮食的时候,因为所求之量远远大于往年,市场上的粮食远远供不应求,粮价比往年足足长了三成。市面上的粮商看到有利可乘,便大量收购粮食,导致粮价更是水涨船高。

当地收购粮食的官员姓王,不妨称之为王漕长。王漕长这几天忙得焦头烂额,眼看着漕粮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收齐。

正在王漕长绝望的时候,他的救命稻草来了。

胡雪岩放出风声,说他这里有大批存粮,这就是有意要把粮食卖给王漕长了。

王漕长一听这消息,大喜过望,连忙置办了一桌酒席,邀请胡雪岩赴宴。胡雪岩也不推辞,径直入座,说早闻王大人大名,有意接纳,只是苦于没有机会。现在王大人有了小小的困难,焉有袖手旁观之理。这是先卖这位王漕长一个空头人情。

这位王大人也知道这是客套话,现在准备进入实质性的谈判阶段。他知道今年不比往年,料定胡雪岩的出价不会很低,因此,他做好了砍价的准备。

王漕长这边正盘算着怎么杀价呢,胡雪岩开口了:

“至于价钱,我已经想好了,大人可不要给我讨价还价。”

王漕长一听,心想你胡雪岩也太黑了吧,漫天要价,还不让我还价,刚要发作,但他转念一想,自己的这个官也是买来的,如果办不好这趟差,自己官位不保,买官的钱还没赚回来呢,只好忍气吞声,说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兄弟不要太为难才好,我们在朝廷当差也不容易。”

“就照市价,不知道算不算为难大人?”胡雪岩早知道他的想法,也不管他,笑嘻嘻地说道。

王漕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世界上竟然有如此的好事!要是放在往年,收购哪家的粮食还不都是他说了算,并且很少有直接按照市价收购的,因为毕竟花的是朝廷的银子,以稍微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私下里大家都有好处。何况以今年的情况,王漕长根本就没打算以市场价收购,俗话说得好,无商不奸,王漕长已经准备好吃亏了,只不过是吃亏大小的问题。没料到……王漕长和不少商人打过交道,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胡雪岩这样的商人呢。

胡雪岩接着说道:

“我已经说过了,只想交王大人这个朋友。王大人要是觉得我胡某人高攀不起您,那我只好在商言商,将这粮食高价卖出去,只怕大人还不定能拔得头筹呢!”

胡雪岩说得不卑不亢,但句句属实。当时的情况,如果胡雪岩高价叫卖,市场上的那些粮商为了维持市面上的价格,肯定会收购过去,王漕长就是想买也买不到。

到此时,王漕长已经定下神来,连忙抱拳道:

“是兄弟的不是,但凡以后有兄弟我帮得上忙的地方,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王漕长一激动,把江湖上的话都说出来了。

胡雪岩的这笔生意做得漂亮,不仅小赚了一笔,还在粮商中间有了名声。更重要的是,他让王漕长体面地完成了任务,结交了这么一位管漕粮买卖的兄弟,以后收购漕粮的时候,哪有不照顾自己兄弟的道理?

就这样,胡雪岩的粮食生意也打下了不错的基础。

你的官儿继续升,我的生意继续红火

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何侍郎管理粮仓有功,不久就调任去当浙江省省长了。

何桂清在做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的时候,就喜欢给咸丰皇帝打报告,说江苏那些当官的如何如何不尽人事,其实应该怎么怎么安排防务镇压太平军,侃侃而谈,说得比赵括还溜。这咸丰皇帝也没上过战场打过仗啊,估计也喜欢纸上谈兵,看到自己有个手下竟然如此懂军事,大为高兴。

何桂清来到浙江省,立即着手安排防务。太平军占领了江宁,改名为天京,定都在那里,清军建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长期围困天京。

因为扬州、苏州和常州被清军控制,如果太平军想进入浙江这样的富庶地区,必须要经过安徽的徽州和宁国两府。因此,新上任的何省长就把防务安排在这个方向。安徽的防务不归浙江管,于是何省长又派了一支军队驻守在和徽州、宁国毗邻的黄池。

当时安徽吃了败仗,何桂清好谈论军事的老毛病又犯了,给皇帝写信说我们浙江安徽的防务应该注意协调。皇帝一听,这见识真是高啊。当时安徽省省长被打到庐州去了,徽州和宁国鞭长莫及管不到了,皇帝于是就让何省长先代管。

何省长平白得了两个州府,并且还被皇帝表扬,非常得意。

何桂清当了省长,饮水思源,当然不能亏待了王有龄和胡雪岩。刚上任一年,何省长就升任王有龄为杭州知府。

后来,何省长又立了点功劳,被皇帝任命为两江总督,王有龄也升官当了江苏布政使,全面负责粮饷军械等。

胡雪岩虽然不想当官,但还是去捐了一个官。在大清国做事,身份是很重要的,有了这张“VIP卡”,他名正言顺地当上了王有龄的粮台官。王有龄传令凡是江苏的粮饷军械,均由胡雪岩一手经理;官军的饷银公款也一律由胡雪岩的阜康银行汇兑。

就这样,在何桂清和王有龄的庇护下,胡雪岩的生意是如日中天。

可惜好景不长,人算不如天算,胡雪岩集团的幸福生活就要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