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曾国藩那些事儿
19671700000052

第52章 湘军的命运(1)

进城三部曲

当湘军像洪水猛兽一样涌进了天京城以后,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女人和财富,那些奄奄一息的老人和孩子对他们来说,毫无价值。在他们抢夺金银和女人之余,如果高兴了就给他们一刀,结果了他们的性命,如果不高兴甚至懒得去动手杀死他们,而是直接用马蹄踩死他们。所以,天京被攻破以后,历史上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无疑即将面临着一场灭顶之灾。

我们在感慨之余还是先把镜头拉向城破的那一刻吧。同治三年,六月十六,中午,随着炸药的爆炸,天京城一段20多丈的城墙被炸塌,落下的砖石砸死了朱洪章先锋营的400多名战士,后面的湘军将士立刻前赴后继地踏尸而过,冲入城内。

城内一万多名守城将士同湘军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攻守战,之后,朱洪章的先头部队被消灭一千多人。

这样看来,在攻城时打头阵是多么愚蠢的选择。对湘军个人而言,选择了打头阵就选择了功败垂成,就选择了在幸福即将降临的时候,公然拒绝了获得幸福的机会。

而那些没有打头阵的人是多么的聪明和幸运,随着湘军像水一样涌进天京城,太平军守军也只能落个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下场。天平天国气数已尽,光凭一万饥肠辘辘的太平军怎能抵挡得住五六万如狼似虎的湘军呢?

更何况,湘军死皮赖脸地在城外苦苦守候了两年多,等的就是这一刻。现在攻破了天京城,大家发财的机会来了,试问在这个改变命运的时候,谁还会耍迷瞪呢?

大家都知道,太平天国自起义以来抢劫的各地官绅的金银财宝都聚集在这里,所以,进入天京城,就意味着金银财宝唾手可得。不过,天京军民是不会乖乖地把金银财宝交出来的!

那么,湘军想要尽情地、毫无阻力地抢劫财富,他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杀人!杀人?杀哪些人——哪些人要杀,哪一些人不能杀,哪些人要尽早杀,哪些人要迟些杀,这些都要事先想清楚了。

很显然,抵抗湘军入城的太平军是首先要杀掉的对象;奄奄一息的没有用处的老人和孩子是次要杀掉的对象,因为他们太碍事了,老挡着湘军抢劫的道路;年轻体壮又愿意投降的男子一时半会还不能杀,因为他们还有利用价值,类似于挖财宝、抢女人等力气活儿还可以靠他们完成;年轻貌美的女子当然没有人舍得杀掉,对付美人是不能用这么残忍的方法的,因为美人是用来享受的,至于被湘军享受过以后,她们是死是活这就要看她们自己的造化了。

等到把一切阻力都扫除了以后,那么,湘军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抢。抢什么?这还用问?金钱和女人!金钱和女人去哪里抢?哪里的金银财宝和女人最多?这还用问,肯定是天王府。有一个人在抢这方面特别有天赋,他就是朱洪章。

扫清挡道的障碍以后,朱洪章直接率兵攻进天王府。天王洪秀全生前曾因贪恋享受,把天王府修建得金碧辉煌,而且,有传言说洪秀全妻妾成群,都能赶得上大清皇帝。所以,朱洪章锁定了天王府这个目标,看来他的确比别人多长了一个心眼。

可是就在朱洪章一伙攻入天王府大肆抢劫的时候,却没有发现天王府的主人——洪秀全。洪秀全去哪儿了呢?难道已经逃出天京城了?朱洪章在慌忙搜索宝物的时候心中一定怀揣着这样的疑问。

有宝物可以抢,谁还管洪秀全呀,先把抢来的宝物和女人送回家再说吧!于是,朱洪章拉着一堆抢来的东西离开了天王府。

等他们人去楼空以后,李臣典才急急忙忙地跑到天王府,可惜他来迟了一步,天王府早已被洗劫一空。李臣典实在不甘心就这么白白扑了一个空,于是他就命令手下仔细搜索,搜不到就给我掘地三尺,我就不信天王府还就真没有宝贝了!

事实证明,他确实挖到了宝贝,只是这个宝贝让他无福消受。它虽然能让李臣典立个大功,却不能让他捞到多少好处。那就是洪秀全的尸体,洪秀全怎么会被埋在这里?原来,洪秀全早在天京城被攻破的一个半月以前就已经因吃草团中毒身亡。

本来为了给自己留个全尸,也为了稳住天京军民的心,洪秀全死前命人将他的尸体秘密葬在天王府中。可是洪秀全机关算尽,最后还是没有逃出湘军的手掌心。李臣典挖出洪秀全的尸体以后,兴奋的同时,也不免有几分失落,这确实是一件不错的宝贝,可它却远远没有一堆金银财宝来得实惠。为了发泄自己的郁闷,他们对洪秀全的尸体施了极刑——刀戮火焚、挫骨扬灰。

顾名思义就是在用刀杀尸以后,再用火烧成灰烬,之后再将骨灰和火药,装入炮口,用大炮把洪秀全一炮轰得灰飞烟灭。试问,湘军和太平军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似海深仇,以至于湘军要用这样的极刑来对待洪秀全?湘军和太平军、曾国藩和洪秀全之间真的就这么苦大仇深吗?他们本来都是清朝封建统治下的难兄难弟,曾、洪二人一个生于湖南,一个长在广东,如果从个人恩怨上来讲,他们无冤无仇。可是,因为不同的政治立场,因为不同的人生目标,他们走上了对立的道路,并展开了为期11年的持久战。

直到他们其中的一方倒下,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才终于彻底结束。在政治领域里,没有天生的朋友,也没有天生的敌人,只有天生的立场。立场不同,就注定两个人要走上两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然而更多没有参与政治的人,一样都成了政治的陪葬品。

比如说,前赴后继的太平军将士,再比如说客死他乡的湘军将士,历史从来都是残酷的,而且历史也不会因为它的残酷而停下前进的车轮。

就在湘军大肆抢光了天京城的财宝,杀光了替湘军挖宝的苦力以后,他们开始认识到,他们只是清廷剿灭太平军的一支枪罢了。他们不是什么VIP,不是想干什么都没人敢管的皇帝老子,他们这么大肆杀、抢,万一传到京城,朝廷要是怪罪下来,那就惨了,到时候到手的银子也得给人家拿出来,还有可能赔上自己的性命,怎么办?

不如一不做二不休,一把火烧了金陵城,让他们无据可查,到时候死无对证,谁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于是,湘军在抢光、杀光以后,一把火烧了天京城。

原本一个繁华的天京城,在湘军的铁蹄践踏过以后,彻底变成了废墟。杀、抢、烧成了湘军进入天京城的三部曲,只是这曲子听上去让人胆战心惊,听完以后,依然心有余悸。

一次抢个痛快

同治三年,六月二十四日,就在湘军攻陷天京城的第8天,曾国藩从安庆英王府动身,赶来江宁视察。并于九月初一,将湘军总指挥部迁到江宁。

虽然,曾国藩没有直接到天京城内,但是,江宁紧邻天京,城内所发生的一切,曾国藩不说能够了如指掌,至少也能知道个大概。

对于湘军攻进金陵以后的“光辉事迹”,曾国藩也早已耳闻。出于政治影响,他曾多次告诫老九,不要做得太明显、太嚣张,省得招来流言蜚语,并派自己的幕僚赵烈文前往金陵负责监督工作。

赵烈文作为一介书生,又没有任何军权,他的到来对曾国荃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更不可能起到一点儿约束作用。曾国藩派这样一个不可能起到什么作用的人来监督金陵的工作,其目的难道真的是要制止金陵浩劫吗?

我们不妨从以前曾国藩对老九烧杀抢掠的态度入手,来分析一下他对曾国荃烧杀抢掠的态度。曾国荃每打完一次胜仗都会请假回家省亲,其实就是将抢劫来的财物运回家。每次,曾国藩的态度都是,你不应该这么干,而不是你不能够这么干。

在不应该和不能够之间到底又存在着怎样一种实质性的区别呢?很明显,不应该,是在用道德标准约束一个人,而不能够,则更多的是用法律标准约束一个人。曾国藩对曾老九说,九弟呀,你不应该这么做。无疑就是说,你做了也没人敢把你怎么样,只是咱们曾氏兄弟可能会在良心上过意不去。

可是良心在战乱的年代能值多少钱呢?所以,曾国藩表面上派人过来约束曾国荃,而实质上是在给自己纵容湘军抢劫作掩护。

所以,曾国荃对于自己部下的烧杀抢掠行为,依然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这就更加助长了湘军在金陵城的恶劣行径。

相反,曾国藩作为湘军最高统帅,如果他下令坚决制止湘军的烧杀抢掠行为,有谁敢不听呢?即使是他们抢获大量的金银,如果曾国藩有意要将天京城的财富上缴朝廷,他总能找到办法,让手下的湘军把吞下去的金银都吐出来。但从他后来给朝廷的奏折上,不难看出,他根本没有想要把天京城的财富上缴朝廷的意思。

只是“不谙世事”的赵烈文,接到曾国藩的指派来到了金陵以后,尽职尽责地记录下了当时湘军劫城的一些内幕。

赵烈文在《能静居日记》中记载:“计破城后,精壮长毛除抗拒时被斩杀外,其余死者寥寥,大半为兵勇担抬什物出城,或引各勇挖窖,得后即行纵放,城上四面缒下老广贼匪不知若干。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担,又无窖可挖者,尽遭杀死。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哀号之声达于四野……”“城中遍掘坟墓求金”。

中丞(对“省长”及以上官员的敬称,这里指曾国荃)禁杀良民,掳掠妇女,皇皇告示,遍于城中,无如各统领彭毓橘、易良虎、彭椿年、萧孚泗、张诗日等唯知掠夺,绝不奉行……又萧孚泗在伪天王府取出金银不赀,即纵火烧屋以灭迹。

伪忠酋系方山民人陶大兰缚送伊营内,伊即掠美,禀称派队擒获,中丞亦不深究。本地之民一文不赏亦可矣,萧又疑忠酋有存项在其家,派队将其家属全数缚至营中,邻里亦被牵曳,逼讯存款,至合村遗民空村窜匿。

从赵烈文的记录当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湘军将领虽然广告宣传工作做得不错,大家都知道不能抢掠,不能烧杀,不能祸害百姓,可是却没有人奉行。很明显,到处贴的宣传告示只不过是给外人看的,不至于哪被天朝廷微服私访的大臣抓到把柄。于是很讽刺的一幕上演了,一张写着不许烧杀抢掠的告示周围,湘军个个都在奋勇烧杀抢掠,而且他们的主帅远远地看着他们疯狂的举动,却在城墙上大喊:一次抢个痛快吧!

或许有人会问,他们这么做脸皮是不是也太厚了?良心是不是被狗给吃了呀!呵呵,跟这些抢红了眼、杀红了眼的狂人谈廉耻、讲良心,你就不怕他们反过来问,你是不是疯了?

廉耻和良心从来都只对有廉耻和良心的人有作用,不懂廉耻、没有良心的人从来不会因为这些而感到羞耻和内疚。所以对于他们的举动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只是,让人不解的是,无名小卒做点儿疯狂的事情还可以接受,但是如果一些有身份有脸面的主帅、大将或是读书人,也这么疯狂地烧杀抢掠,是不是也太有失身份了呀?!

的确,这些人当然不会像跳梁小丑一样,表现得这么没出息,可是他们看着这些小兵们欢畅地抢劫金银和女人,他们会无动于衷吗?

肯定不会,要不然他们千方百计地炸毁城墙攻入天京城又是为了什么呢?那么他们又是用什么样的办法获得财物的呢?那些小兵们抢劫来的财物和女人又弄到哪里去了呢?

金银哪儿去了

众所周知,每个当官的都要面子,当然也包括那些根本不要脸的官员。看着白花花、金灿灿的黄金白银,谁能不动心呢?当官的也是人,他们也会动心,可是有谁见过高官亲自下手抢劫的呢?没有人见过,因为,当官的有的是特权,他们只需一个眼神或是一个动作,就会有很多小兵屁颠屁颠地去为他们卖命。

所以,表面看上去抢得欢快的小兵们,其实只不过是各个湘军头目的代理人罢了,他们抢劫来的财富哪敢独吞呢?谁都知道,命是最重要的,不首先喂饱自己的上级,哪有自己吃饭的份儿呢?

所以,湘军士兵们抢劫到财物以后就开始从下往上,一级一级地自动缴纳财物。有时为了抢得更多,缴得更多。自己捞得更多,湘军内部各营之间,甚至出现了火并的现象,跟现在电视里演的古惑仔一样,为了抢占地盘和金银,不惜自己人砍自己人。

当然,下边再乱,也影响不到上头的利益,所以,谁做得最高,谁的官职最大,谁最终得到的财物也就最多。当然在湘军中,这个得利最多的人无疑就是曾国荃。当成堆成堆的金银财宝堆在了曾国荃面前时,曾国荃开始甜蜜地发起愁来,这么多金银要怎么安置呢?

按照曾国荃一贯的作风,金银抢到了,接下来他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它们运回老家,当然他的老部下们也得到了他的这一真传,更何况这次抢来的金银又不是几个口袋能够装得下的,所以运回老家实在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金陵处于长江下游,走水路用船运输财物回湖南是最好不过的选择。于是,经典的一幕出现了:金陵城外的长江之上鳞次栉比地停靠着无数大大小小的船只。赵烈文在《能静居日记》中记载,“泊船水西门,见城上吊出木料、器具纷纷”,可见这些船只不只是运输金银财宝,连金陵城的木料都给拆下来运回了湖南。

偌大的一个金陵城,就这么被抢光、杀光、烧光以后,什么事都没有了吗?朝廷远在北京没有机会见识到这一场举世罕见的屠城,可是周围的百姓、官员呢?

他们会就此闭上他们的嘴,轻易地放过这场惨无人道的烧杀抢掠吗?相信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会对这件事视而不见。或许他们没有能力制止,但是至少他们可以控诉,可以帮数万冤死在湘军刀下的百姓说句公道话,至少他们还可以告知世人当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