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曾国藩那些事儿
19671700000049

第49章 天国覆灭(3)

同治二年五月(1863年6月),太平军的粮道基本上被湘军截断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不仅士兵们开始动摇。领导人也开始胡思乱想了。

随着城内的粮食一天天地减少,人们的思想也开始大幅度地动摇,洪秀全也曾为解决粮食问题作出过努力,他曾带领全城军民在天京城内的空地上种麦子、蔬菜等农作物。但是这些庄稼都有一个不短的成熟期,不是种地上立马就能结出粮食的,更何况天京城又不是飞机场,哪有那么大的空间用来种粮呢?

看来这样下去的确不是办法,于是群臣们聚到一起开始商量对策,恐怕这天京城要保不住了,如果坚持这样下去的话:一,粮食很快就被吃光;二,城外又没有大队援军。固守这里跟等死没什么两样。

于是,李秀成就提出“让城别走”的策略。趁现在江苏、杭州等地还没有被清军攻取,可以先退兵到江浙一带,保存实力,以求东山再起。

大家一听,这个主意不错,一来可以解决当前的吃饭问题,二来也不会造成太多无谓的牺牲,于是大家一致力挺李秀成上奏天王,争取“让城别走”。

接到李秀成的奏折,洪秀全勃然大怒,于是就斥问李秀成:“你小子是不是还打算到江浙一带去发展呢?让我放弃天京城?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是天王,是上帝派来拯救万民的,天京城是不会被攻破的,上帝会来救我们的!要想逃跑,你自己逃好了,现在就滚出天京城!”

上帝真的会来吗?鬼才会信,甚至上帝究竟存不存在,李秀成都相当怀疑。只不过一直以来他所信仰的是一种理想的天国,这个天国跟上帝无关,是由人来掌控的,比清政府稍微开明一点的王国。

所以李秀成根本就不会从心里相信天王的话,其实有没有上帝,上帝会不会来救他们,洪秀全比谁都清楚。但是,洪秀全作为一个天国臣民眼中的上帝次子,怎能害怕湘军这样的普通人呢?他不能就这么弃城而走,就是死他也应该和天国共存亡。

本来看在群臣的面子上,李秀成还想再奏,力劝洪秀全。现在看来真是没有什么必要,天王都要撵自己走人了,自己再待在这里有什么意思呢?可是,如果他走了,那些曾经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士兵们怎么办?天京城的百姓怎么办?

李秀成并不是一个怕死的人,也不是一个没有度量的人,为了天京的军民,他不能走,他得留下来保护他们。然而随着各地战事的发展,天京城很快就被各地湘军、淮军和清军包围了,就算是现在洪秀全同意了“让城别走”,他们也走不出去了。

因为,李秀成以前留下的后路:苏州、常州、杭州沿路各地区很快就被湘军和淮军个个击破了,现在李秀成只能背水一战。

原来,李鸿章到了上海以后,在维护上海治安的过程中同各国列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李秀成退回天京以后,上海的太平军很快就被平定。但李鸿章是个聪明人,他很清楚,李秀成这次退回天京很可能有去无回,现在苏州防守薄弱,这时不趁火打劫更待何时呢?

于是,李鸿章就率领着装备精良的淮军同英国侵略者奥伦、戈登达成协议,组织“常胜军”,从上海出发,向苏州进发。

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863年2月10日),常胜军到达了东出上海第一站太仓。

太仓是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除了东邻长江之外,全境地势平坦,没有任何险山恶水。以常胜军的实力:22门西洋野战炮,1万名淮军,3000名英国军,全副英国来福枪装备。想要拿下太仓真是小菜一碟。

李鸿章根本没有把这样一个小城看在眼里,在他看来,他只要待在路边歇歇脚、喝杯茶,太仓城就会被攻下。可是,当他们一口气跑到城下的时候,才发现事情的可怕。

因为,守卫城墙的除了士兵,还有手持镰刀、锄头的平民,他们之中有80岁的老头,还有10多岁的孩子,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常胜军可以用洋枪大炮夺走他们的生命,可是他们的精神将是永远都不可能被战胜的。但是,如果人死了,精神还有什么用处呢?只要能够把城攻破就行了,精神,就让那些乡村女教师去缅怀吧!

于是,一场惨烈的战争就此打响了,太仓军民在常胜军的枪炮齐鸣中坚守了5个多小时,最终无力回天,全城老幼全部为城捐躯。

这一仗消耗了2000名湘军,400名英军。踏过死者的尸体,常胜军来到的第二站苏州,鉴于上一次的经验,常胜军来到城下没敢轻举妄动。

苏州城不能低估,这不是一个能够轻易攻下的城池。守城的太平军将领谭绍光是李秀成手下最强悍、最有能力的将领,而且苏州曾是李秀成建立第二个“小天堂”的首选之地,现在有4万太平军镇守。

相比之下常胜军在人数和地势上都不占优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劣势怎样才能变为优势呢?前人已经用血的代价总结出了最好的办法,那就是偷袭!

偷袭的确是一种很好的策略,这种作战方法不仅能够出奇制胜,而且能够争取到作战的主动权。既然是偷袭,那么就得选择合适的时间,晚上夜深人静,大家都在休息,这是偷袭的最佳时机。

于是,十月十七日(11月27日),常胜军夜袭苏州东门外的石垒。谁知枪炮声刚刚打响,主帅谭绍光就跳在了城墙上亲自指挥作战,看来谭绍光真不是人,为了守城他觉也不睡了,就守在城墙边了。

这一仗打了三天三夜,英军被打死了三四百人,也没能攻下苏州城,然而就在主帅奋死在城墙上血战时,城内却出了问题。

原来太平军中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将领发动了集体叛变事件,一时间苏州城内人心惶惶。十月二十四日,在谭绍光召开军事会议时被叛徒郜永宽、汪有为等人密谋杀害,苏州城很快被中英联军占领。

李秀成想要在苏州建立第二个小天堂的幻想彻底破灭,苏州这条退路也被中英联合军彻底堵死。如果现在李秀成坚持要放弃天京逃往别的地方,他还可以选择从天京撤往杭州方向,而杭州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听说苏州城被攻破的消息以后,杭州城内守军也开始动摇。于是,当左宗棠联合法国“常捷军”向杭州发动攻势的时候,许多太平军守城将领主动献城投降,杭州很快就被中法联军占领。

至此李秀成退往杭州的道路被封死。虽然他还可以试图从苏州和杭州之间的常州夹道逃出,可是,李鸿章等人在攻克苏州城以后,一路直奔常州,现在常州城也是岌岌可危。虽然常州城在主帅陈坤书的带领下没有发生叛变事件,但是在中法联军的狂轰滥炸下,他们也只能落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守城6个月后,人亡城破。至此,湘军、淮军、英法侵略者彻底将天京合围,李秀成的退路彻底被封死。

他只能选择留下,留下就意味着与湘军的决战不能避免。既然战争不能避免,就让湘军来得更猛烈些吧!决战的时刻就要到了!

攻城策略

事情发展到此,被困在天京城内的太平军已经没有了退路,他们只能留下来,作最后的挣扎。而就在太平军还在犹豫是走是留的过程中,死守在天京城外的湘军从未停止过对天京城的“骚扰”。

由于天京城西、北、南三面临水,一面靠山,无论从哪个方向进攻天京城都相当困难,所以为了迅速攻下天京城,湘军制定了从政治和军事上双管齐下的攻城策略。

这个策略如果从战术上考虑应该可以算是相当完备,它不仅可以从精神上争取敌人,还可以从军事上打击敌人,从理论上讲这绝对是一个不错的作战策略。可是,很多事情都是纸上谈来终觉浅,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这个策略投入应用以后效果怎么样。

首先,咱们先从政治攻击上来看。随着天京外围湘军人数的增加和太平军各条退路被截断,天京城内军民死守天京城的信念就更加坚定,在天王洪秀全的精神领导下,全城军民更是上下一心、众志成城。

为了从精神上瓦解敌人,湘军就利用各种人脉关系混进天京城内,对太平军各级将领进行策反和诱降活动。湘军表示只要有人愿意叛变,他们就可以获得高官厚禄。

虽然,高官厚禄很具有诱惑性,但是,对于一些有精神追求的人来说,功名利禄算什么?所以湘军磨破了嘴皮子,能够说服的将领也寥寥无几。所以具体化、精英化策反和诱降功效不大。于是,湘军就改变了政治攻击方法,变具体化为普遍化,变精英化为大众化,大面积撒网重点捕捞,湘军还就不信天京城内这么多人个个都是铁打的意志!一时间,天京城内劝降书,宣传资料满天飞,甚至都能达到遮天蔽日的效果。

原来,为了动摇更多人的意志,湘军就从天京城东面的钟山上用箭将各种“反动言论”射进天京城。这些资料上一般都印有联系方式,比如,愿意投降请于王某某人联系,愿意叛变请与李某某联系,愿做内奸请与曾某某联系……湘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争取到了太平军将领松王陈德风和李秀成的妻舅宋永祺。不幸的是,他们还没有准备好谋反就被发现了,差点让洪秀全给拉出去砍了,后因李秀成的力保才捡回了一条命。

要是换了别人可能就没这么好的命,估计只有死路一条,要知道不是谁都能和李秀成搭上关系的。所以政治攻击的想法虽然很好,可功效却不明显,湘军只能一边坚持政治攻击,一边加强军事进攻。

可是,军事进攻是否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呢?只要我们了解一下天京城的地理优势差不多也就能猜出个七八分。

天京城三面临水,一面傍山。西、南、北三面濒临长江和秦淮河,城外水道纵横交错,东面临傍山,山峦起伏。围城全长90里,高矮不一,高的地方有三层楼房那么高,矮的地方也有20多米,全城当时保留着9座城门,每座城门都有重兵把手,无论从哪座城门都不好攻入。

看来天京城只能智取,不可强攻!最初为了以最小的牺牲获得最大的胜利,湘军想出了两个投机取巧的攻城办法,夜袭城墙和挖地道。

前文我们已经讲过,夜袭是一种机动性很强的战略。但是城墙不会因为天黑而变矮,该爬不上去还是爬不上去,只是在夜里多少可以搞点小动作。

有一次湘军争取到了几个太平军哨兵,双方约好,午夜时分,一方从城墙上往下放绳子,一方从下面拽着绳子往上爬。结果让巡夜的将领发现了,轻易地割断了绳子,摔死了不少湘军士兵。

看来夜袭的方法虽然不错,但效果也不太好,看来从城墙上攻进城去的可能性不大,那就从地下攻进去。不过这个方法李秀成早就用过了,只是这次攻守的双方调了一下位置而已。以前让太平军受够了窝囊气的“地道”攻城法,看看湘军用起来会不会更加得心应手。

不过,在天京城外挖地道和在雨花台大营挖地道在难度上和技术上都有很大的不同。雨花台不管怎么说也是一块平坦的开阔地呀,可天京城呢?三面临水,一面傍山,总不能从山洞里往天京城挖地道吧,这难度也太大了点吧,看来只能选择从护城河附近往里挖了。

可惜,湘军好不容易选好了挖地道的地方,还没等他们动手,李秀成就猜出了他们会来这一手。于是太平军就将计就计,在天京城内挖了好多地窖,在地窖里放上大缸,没事就找几个人蹲在缸里,一旦发现周围有什么动静,就命上面的人用巨型铁锤将地道砸塌。在太平军的高度警觉下,湘军挖地道的做法一时半会儿也没能起到什么作用。

看来这次,曾国荃真是棋逢对手。使尽了浑身解数,天京城在湘军面前,依旧岿然不动。想起来就觉得窝囊,不过能够战胜这样一帮对手,对于强者来说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让曾国荃郁闷的是,他们现在还没能攻下这座城,还没能征服这样一帮对手,湘军攻不进去,太平军又无路可退,那么大家就在这儿耗吧!看看到底谁能耗过谁!

可是太平军耗不起,因为他们已经断粮很久了,很多士兵都已经饿瘦好几圈了,再耗下去,恐怕他们连逃跑的力气都没有了。

那么湘军总有耗下去的资本吧?虽然小康生活保障不了,至少他们现在不会饿肚子,那就守株待兔吧。然而,天天幻想着守株待兔的难道只有湘军一支队伍吗?但凡能跑得动的军队,谁不想来分一杯羹呢?

再这么磨蹭下去,头功可就让别人给抢了去了!这可是曾氏兄弟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事情,谁也别想来抢功!

拒绝“外”援

虽然曾氏兄弟一直都在为攻下天京而呕心沥血,但是天京城占据天险,太平军把守森严,从精神上瓦解又不能奏效,他们只能急得跺脚而无能为力。

当然,天京城一天不破,太平天国一天不灭,清朝统治者就一天不能安心,于是为了加速攻下天京城,清政府决定花重金从清政府经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李泰国手中,购买7艘英国战舰组成阿思本舰队,帮助湘军从水上攻打天京城。

从加速攻陷天京城的角度来说,这是件好事。曾氏兄弟可没这么傻,他们很清楚,这支舰队来者不善,这分明是清政府派来抢功的军舰!是来瓜分天京财富的军舰!他们决定不能让这样一支舰队开到天京城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