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曾国藩那些事儿
19671700000016

第16章 湘军是怎么练成的(1)

一支自己人的队伍

咸丰三年(1853年),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支新式地主武装军队——湘军产生了。

或许在创办湘军的时候曾国藩并没有想到,湘军最后会成为与太平军分庭抗礼的劲敌,并最终剿灭了太平天国起义。

可能他最初的想法就是通过创办湘军实现湖南自保,但是到了后来,随着湘军的发展,曾国藩也多少开始拥兵自重了。

湘军作为曾国藩的最后一张底牌,曾国藩对其训练的要求极为严格,因为长时间以来他早就对绿营军的散漫军纪感到深恶痛绝,现在他终于有机会训练自己的军队了,所以,曾国藩对这一点决不怠慢。

湘军的训练内容分为“训”和“练”。“训”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教育和湘军行军纪律教育,其目的是为了训练出一支由儒家伦理精神指导的军队来,并通过这统一的思想,加强军队的团结,同时也是为了把湘军和大清的正规军区分开来。

八旗和绿营军长久以来不仅腐败,而且经常吸鸦片、赌博、造谣、搬弄是非、鱼肉百姓,社会的各个阶层的人们早就对他们的行为感到厌恶,而湘军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挽回人心,取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支持,这样就可以为湘军的发展壮大奠定群众基础。

“练”主要是指军事训练。湘军的军事训练包括操、演、巡、点四个方面。操即上操,早晚各一次,其目的是为了增强湘军的身体素质。演即演练各种武艺和阵法,用来加强湘军的作战技巧。

演练武艺包括练拳、棒、刀、矛和枪法;阵法上既学习古阵法,又学近代的阵法,其中包括:布阵、冲锋、埋伏和撤退。

巡即巡逻、放哨、站岗,用于加强湘军的防守。点即点名,湘军一般在中午和熄灯前各点一次名,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军人的管理。

从现代的军队训练和湘军的“训”和“练”的比较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然而最初的湘军只有陆军,曾国藩初到长沙城招募的团勇就是以后湘军陆军的雏形,也是曾国藩创立湘军的基础。湘军水师是在曾国藩移驻衡州以后才开始筹备创立的。最初清朝的水军分为外海和内江两部分,外海水师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内江水师则驻守长江沿岸。到了咸丰元年,虽然外海水师还在,但是,内江水师早已名存实亡,根本谈不上作战能力。

现实的事,总是越怕什么,越来什么。咸丰二年十一月,太平军占领益阳和岳州后,征用了近万只民船,建立了水军,并挥师而下,第二年就逼近了武昌。太平军的水军势不可当,虽然大清外海水师可用,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于是,咸丰命令湖南、湖北、四川三省造船练兵,恢复水军。然而接到命令的湖南巡抚骆秉章并没有按照咸丰帝的意思去做,原因是当时的内江水师废弛时间太久了,要建水师不仅没有战船,没有武器装备,就连懂水军操练的人都找不着,再加上资金又不足。

经过几次和太平军的接触后,在湖南协助曾国藩办湘军的郭嵩焘认识到了太平军水师的利害,于是就建议江忠源再次上书,请求咸丰帝拨款兴建水师。

而现在的咸丰帝已经是顾不了别的了,只要能灭了长毛,怎么办都行。所以咸丰准奏,命令广东购置洋炮,两湖、四川造战船,建立水师,对抗太平军。

一看咸丰帝有心支持两湖和四川造船,咸丰三年(1853年)冬初,曾国藩顺势奏请咸丰拨款4万两,在衡州建立造船厂,日夜赶造战船。

现在虽然有钱了,但是造什么样的战船,由谁来监督造船呢?这也让曾国藩犯了难,因为自己的朋友,学生当中没有懂造船的,更何况还是战船。

造船的木材从广西(可能广西人都出来闹革命了,盖房的人少了,所以木材就多了)运来了,打工的小伙子们也到了,可是,没人懂得如何造战船呀!

于是曾国藩特地从广西请来了广西同知(广西盐运大使的助理)褚汝航、岳州守备(负责守城的官员)成名标督造船只。

战船有人督造了,为了加强水军的战斗力,曾国藩又从广东购买了大批的洋炮,并组织人员反复研究如何将洋炮安装到战船上,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洋炮的威力。

虽然曾国藩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爱国忠诚的人,但是他却没有因为忠国而忽视自己国家的弱点。曾国藩很清楚,虽然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但是中国制造的大炮从身重、射程和杀伤力上都远远比不上洋人的洋炮,所以,曾国藩很明智地选择了购买洋炮。

洋炮战船都准备好了,别处的问题又来了,水军招聘的告示贴出去了好几天,报名的人寥寥无几。

本来,湖南的衡州、郴州、桂阳、永州一带也有很多水性很好的人想应招,但是,这些地区多出刁民,大家都学太平军造反去了,所以,这些地区的应聘者曾国藩是不敢收的。万一招了一批太平军的奸细,人家直接开着战船载着洋炮跑了,那可就惨了,4万两的军饷就白白送给太平军了。

曾国藩还是比较信任自己的老乡,于是决定在湘乡招募水军,可是湘乡人不是参加了陆军,就是不懂水性,可又没有别的办法,最终只好赶鸭子上架。

水兵现在有了,可是,军官又难找了。曾国藩也顾不了别的了,总不能让一群散兵游勇上船打仗吧,所以,曾国藩看上了谁就去磨谁,直到磨得他们答应为止。到咸丰四年初,湘军水师终于成军了,共有战船361号,拖罟大船1号、快蟹船40号、长龙50号、舢板150号、改装渔船120号。船上共装大炮570门,新式洋炮320门。

水师和陆师都以营为单位,各编成10营,每营500人。

至此,湘军正式建成,水陆两军人数之和共1万人。但是,从数量上看跟它的对头太平军相比,这点人根本算不了什么,可正是这1万人,最终却将太平军彻底消灭。

湘军的吃饭问题

从湘军的练军方式以及武器装备上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参加湘军一定能够学到很多军事思想、武艺和阵法。但是,对于当时的广大百姓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混口饭吃,所以他们更看重的还是湘军的军饷。

曾国藩自己也很清楚,良将精兵才能真正地起到维护国家安危、镇压太平军的作用,训练经费与军队的待遇一定要比团练更加优厚。

所以从初练湘军以来,曾国藩就特别注重湘军的饷银问题,当然这也是每一个湘军成员最关心的问题。曾国藩从出山办团练以来就因为军饷问题和地方的官员发生过多次的冲突,但是,他从未放弃过为军队争取任何一个可以筹到军饷的机会。实在逼急了,大不了自己破费一点请湖南各地的富商们吃顿饭,谁若不给钱,好,那谁就别想回去了。毕竟民还是不敢跟军斗的,再怎么说曾国藩背后还站着几千人的湘军呢,好汉不吃眼前亏,再说了花钱消灾嘛,出点血总比丢了命要强吧。

当然,这只是无奈之举,更多的时候,曾国藩还是采取和平的手段来争取饷银。到了后来,情况就不一样了,湘军日益壮大,并成了镇压太平军的主要部队,曾国藩也就有了要挟咸丰调拨军饷的砝码了。没有钱,吃不饱,饿着肚子谁愿意去打仗,不打仗大清可就岌岌可危了,到时候自己大不了隐居山林。你呢?咸丰,你可是大清的一把手,太平军攻进北京城第一个想杀的人可就是你呀。

咸丰没办法了,只好降低绿营的军饷来补贴湘军(八旗的军饷可能降得比较少,因为八旗军大多人都是咸丰的亲戚),所以,湘军的军饷一直以来都要比别的团练高,甚至到后来比绿营的饷银都要高。

绿营军的饷银有时候低到守备部队每人每月只有一两银子,作战的军队是一两五钱银子,骑兵每月是二两银子。

而湘军的饷银却高到士兵每月6两,营官每月260两,分统、统领每月400~520两,统带万人以上者月薪650两。

待遇相差之大,也直接导致了很多的绿营军人,或是在闲暇的时候摆地摊混日子,或是直接投奔湘军了。连饭都吃不饱了谁还管军纪制度?

当然,湘军也有青黄不接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时,曾国藩的应对措施是:饷银发一半,到士兵被遣散或是请假回家时再一起发,但是如若不满、擅自离去的就不发饷银。这样,不仅留住了士兵,而且解决了饷银短缺的问题。

真可谓一箭双雕!所以长时间以来参加湘军的人都是相当踊跃的,甚至有些秀才、绿营军都来投奔湘军,这也成了后来湘军迅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可是这种为钱投军的动机,也最终导致了湘军攻陷天京后烧、杀、抢、掠的土匪行径。

所以湘军最终也没能逃脱走向腐败的命运,但是在湘军刚刚形成的时候,却是朝着更加强大的方向发展的。

养精蓄锐——千呼万唤不出来

从湘军的创立到初具规模,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说是一种磨砺,当然这也是最值得曾国藩得意和自豪的地方。

此时的曾国藩站在湘军大营外,看着近万名威风凛凛的湘军,几百艘战船和近千门洋炮,不免一时热血沸腾,誓与长毛一比高低。

但是,太平军建都南京(1853年3月)的消息传来,曾国藩清醒地意识到,长毛的力量不容小觑,要是真和长毛打起来,胜负也难断言,所以,一定要养精蓄锐,巩固自己的实力,等待时机。

可是时局逼人。

1853年5月,太平军建都南京改号为天京以后,就准备出师北伐和西征。这时的咸丰帝如坐针毡,毕竟,长毛建都南京,无异于正式宣布要同大清决一死战,所以,在百般焦急之中,咸丰帝频频下令催促曾国藩出兵抵抗长毛。

而此时,曾国藩以湘军尚且需训练为借口,迟迟不肯出兵。此时在湘军的大营外,势如破竹的西征军已经沿长江西进,很快就攻占了安庆、九江、汉口和汉阳。

于是身为湖北按察使的江忠源600里加急启奏皇上,请咸丰下旨命湘军出师作战。

但是此时的曾国藩已经抱定了湘军还需训练的信念,拒不出兵,毕竟曾国藩就剩湘军这点家底了,如果湘军没练成就直接上阵,很可能全军覆没。到时候,不光曾国藩所花的心血将付之东流,而且在湘军身上所花的大把大把的银子也将都打水漂了。

因此曾国藩此时不出兵也是明智的。但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替曾国藩着想,一时间,湖南省内谣言四起。有人说曾国藩怕输给长毛;有人说湘军只是虚有其名并没有太大的战斗力;有人说湘军的战船洋炮只是虚设,就为了稳定人心而已……可此时的太平军并没有因为湘军久不出战而放慢了西征的步伐。

1854年1月14日,守卫一个多月的庐州最终也没能逃出被太平军占领的厄运,江忠源含恨投水自杀。

1854年2月12日,黄州堵城被太平军拿下,无奈,吴文镕兵败,投水自杀。江忠源和吴文镕都可以说是曾国藩的亲信。江忠源早年是曾国藩的学生,曾国藩在向咸丰推荐的第一批人才当中就有江忠源。而后,曾国藩回湖南练湘军,江忠源则受到了咸丰的重用,以至后来官位超过了曾国藩。

其实,江忠源对湘军的创立和发展一直都很关注,而且曾国藩最初打算创建一支属于自己的正规军的思想也可以说是受了江忠源的启发。

在湘军水军的创立和发展上,江忠源更是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1853年夏,太平军西征军围攻南昌时,江忠源曾连番上书咸丰帝,请求咸丰帝批准曾国藩在湖南练水师。

而吴文镕则是曾国藩考进士时的阅卷大臣,也可以说是曾国藩的恩师。早在1852年太平军围攻武昌的时候,吴文镕(任湖广总督)就曾多次向曾国藩求援,但是曾国藩都以不能草率出兵而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