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打不骂教孩子的50个细节
19671400000014

第14章 热情但不失分寸——与异性交往不要超出友谊的范围

物理学上有同性磁场相斥、异性互相吸引的定理。在人与人之间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即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女孩对男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或男孩对女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这些都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父母完全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事实上,“异性效应”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一些集体项目中,如学校大扫除,或是体育竞赛活动,或是辩论会,或是郊游,如果有异性在场,少男少女们通常会有更出色的表现。当然,对异性的喜爱是有限度的,它不能超出友谊的范围;否则,就会走进早恋的误区。

“儿子,你最近几天回家总是闷闷不乐,有心事呀?”

“妈妈,我们班这学期转学来了一位女生,她人长得漂亮,成绩又好,更为重要的是,她善良。到我们班后没几天,她就发起了一次为福利院残疾儿童募捐的活动。我觉得自己有点喜欢她了。”

“儿子,你长大了,妈妈为你感到高兴!可是,既然你喜欢她,可为什么你的表现却是忧郁的呢?”

“我……我不敢表现出来。她就坐在我前面。每次我学习上遇到难题时,都没有勇气向她请教;体育课时,她邀请我打乒乓球,我拒绝了。其实,我很想和她对打的。”

“儿子,你不必掩饰自己对异性同学的喜爱,因为这是一份很正常的感情,过分压抑自己反而不好。当然,妈妈相信你仅仅是喜欢对方而已,相信你能把握好分寸的。”

“妈妈,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我知道自己现在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会把握好度的。”

毫无疑问,这位母亲是极其明智的。她在支持儿子的同时,又含蓄地告诉了儿子应当遵守的“规则”,使儿子觉得自己受重视的同时,又受到了教育。

但是,生活中还是有一些父母利用自己的“权威”来压制孩子对异性的正常喜爱,结果却不尽人意。

“说,今天和你一起去肯德基的那个男生是谁?”

“妈妈,你在跟踪我?”

“废话!你都13岁了,人长得又漂亮,妈妈能放心吗?”

“难道你连自己的女儿都不相信、都不放心吗?”

“当然了。不过,我也是为你好,现在社会这么复杂,你可不能上男人的当呀!”

“妈妈,请您尊重我一点好不好。那个男生是我们班长,今天老师公布了代表学校参加市英语比赛的名单中有我们俩的名字,所以我们出去庆祝一下。”

“那也不能孤男寡女的呀!”

“妈妈,到肯德基的人都排长队呢,我们没有单独相处。”

“那你告诉妈妈,你喜欢他吗?”

“当然。我们班长成绩好,体育棒,人品也不错,好多女生都喜欢他呢。”

“别人我管不着,但你不能!下次再让我发现你们在一起,我就要到学校去揭发他诱拐良家女孩。”

“妈妈……”女儿绝望地哭喊着,却换来了母亲的一记耳光。

从那以后,这位母亲跟踪女儿时,再也没有发现女儿和那个男生有接触。但是,这位母亲却没有注意到女儿已逐渐变得消沉,也不爱说话了。半年后,女儿的行为开始出现反常,时笑时哭,疯疯癫癫。无奈之下,这位母亲只好把女儿送到精神病医院。

这虽然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它却一再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生活当中——在父母的强制下,青春年少的孩子不允许表现出对异性的喜爱,甚至不能进行正常的交往。无论如何,父母这样的决定都是不理性的。虽然父母有责任、有义务教给孩子与异性相处的知识,但绝不能阻碍孩子与异性的正常交往,也不能让孩子压抑自己的正常情感需求,不去喜欢异性也不接受对方的喜爱,这样的过分压抑只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伤害。

因此,对正常的异性交往应给予肯定和支持,并加以正确疏导。对异性表示好感是孩子心理成熟的表现,如果一味粗暴地干涉,势必会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产生不良后果。

教子心经

1.告诫孩子永远不要伤害另一个人

“永远不能伤害另一个人!”这是青少年与异性交往时永远应该遵循的一条金科玉律。

诗人歌德曾说:“青年男子哪个不钟情,妙龄少女哪个不怀春。”歌德的诗高度概括出了青春期男女们心理上最突出的性特征——性的觉醒和逐渐成熟。但是,少男少女们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他们会不顾一切地冲破樊篱,去偷吃“禁果”。然而,这样的后果是严重的。“禁果”好吃,可吃下之后就会变为“恶果”:怀孕、辍学、心理障碍、犯罪等,许多本应与他们这个年龄无关的各种“毒物”都开始根深蒂固地、牢牢地刻在他们的心灵里,给他们身心造成的伤害是无法用词语来形容的。

那么,怎样避免孩子不去伤害别人和不受伤害呢?除了学校的教育外,主要是来自父母对于孩子性道德的约束。这就需要父母在生活中抓住机会,告诉孩子如果喜欢一个人,对他的表达方式应该是细心地去呵护,不让友谊之花受到伤害,而不是在花儿未绽放时,就不顾季节性地去采摘、摧残。

2.培养孩子的自律、自尊精神

自律就是具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有能力驾驭自己的感情。学会自律,才会在冲动面前止步,才会自尊、自爱、自重。

另外,父母还要教育孩子做一个有尊严的人。人只有自尊、自重,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爱戴。喜欢一个人,首先要学会尊重他、呵护他,关心他、而不是只想着占有。而且在青春期,喜欢不等于爱,毋字说是深厚的友谊更贴切,让孩子明白这一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3.教孩子一些与异性相处的技巧

以下技巧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与异性交往:

1)热情但不失分寸。对异性有好感时,不必掩饰自己的感情,但这种感情一定要纯真,是朋友之间的友好交往。但是,不要过于频繁地只与对方一个人交往,这样容易激起性的冲动,不利于健康成长,也会破坏彼此之间的友谊。

2)保持距离。有距离才会有美感。切忌“零距离”接触,这样会引起对方的误会,不管对方的态度如何,都不利于友谊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超出友谊的界限。

3)把对异性的喜爱化为向上的动力。和对方比学习,比谁更有爱心,比谁能更爱护集体,比谁更乐意参加公益活动。这样就能降低情感的热度,从而使自己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4)不要把自己的喜爱专注于某一人身上,而应更多放在群体身上,因为群体交往能带给你更多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广泛的异性交往,能避免双方陷入早恋的误区。

5)为自己营造安全地带。与异性见面时,要注意时间、地点、穿戴、约会方式上都可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环境。不过,青春期的青少年最好不要男女单独约会,应该多参加集体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更多的异性,也能赢得更多的友谊。

4.告诉孩子,喜欢一个人,要等她(他)长大

当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恋爱”时,父母不能用打骂、关禁闭等高压手段来制服孩子,而要用温和、友善的态度来疏导,使孩子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多么的幼稚、多么的不负责任。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在春天里做春天的事”,就是告诉孩子们到了什么季节才能做什么,在什么季节不能做什么;否则,就会违背自然规律。你想如果菊花不在秋天里绽放,而是在夏天,甚至是春天,它还会艳丽,还会芬芳吗?爱情之花也如此。它绝不会在一个少年的生活中生机勃勃地绽放。当父母把这些道理讲给孩子听时,孩子就会明白在青少年时代只可培养友谊之花,而不能叩响“爱的大门”。同时,父母还可以告诉孩子,喜欢一个人,要等她(他)长大,那么,孩子就懂得“在春天里做春天的事”的重要意义了。

为了成功地生活,青少年必须学会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同时父母要教育他,使他具有他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

——戴尔·卡耐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