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因为精致所以最美:做林徽因一样的女人
19576000000010

第10章 做自己,成就别致的美(2)

而且不管椅子有没有靠背、扶手,你的坐姿都要适当的调整。有时候我们常常会看见那么一两个一坐下来就将自己的双腿岔开,双手垂直放下来的女人,或许这是她们无意识间的举止,但是却带给了旁人无限的尴尬。甚至有的人还会不经意的抖脚、玩弄手指、弯腰驼背。要知道这些陋习都会或多或少地损害你想维持的优美仪态的,所以要随时随地地提醒自己戒掉这些不好的小动作。

一个优雅的女人一定会让自己的坐姿显得端正、舒适、自然、大方,她会将自己身体的重心平稳地落在椅子上,一旦坐下来,就绝不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如果坐的时间较长,她会让自己的身体略微倾斜,面向他人,双腿交叉,显得自己优雅而舒适。

无论是椅子还是沙发,都不要一次性地将它坐满,因为唯有坐下一半,才能让自己保持自然端庄的坐姿。假若是长时间的久坐,你可以把头靠在椅背上,但千万不要将自己的双脚伸直,成半躺半坐的样子,或者直接把头仰到椅背后面,要知道此类种种在别人眼中,可是极为不文雅的。

记得小时候,常常会听到长辈们这样教导我:“坐有坐姿、站有站相。”当年少不更事,总以为那是成年人对自己的苛刻。直到自己终于成年才知道站立的姿势对整个人的仪态有着如何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个职场中的女人来说,更为重要。

也许你认为弯腰驼背、左摇右晃的站姿,会让你觉得很舒适。或者你觉得自己疲劳困倦、劳累烦乏的时候,就应该倚在柱子或者墙壁上。诸如种种,可能真的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你的疲累,但是如果你真的在意自己的仪态,那么请千万坚决地对它们说不。

如果你真的感觉很累,不妨试试将自己的肩膀稍稍向后,让自己看起来挺直并且精神一些,双脚可以间歇交替变换站立的姿势,让自己稍微感觉好一些。

之所以这么要求,是因为作为女性,保持身体正直、挺胸收腹才是最好的站姿,而那些弯腰驼背、左摇右晃或者斜靠在柱子、墙壁上的动作,只会带给人一种懒散、轻薄的感觉,根本无半点美感可言,是绝对不可取的。

此外,注意好以下的一些小细节,也能让你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体,适时地表现出自己的仪态美。

有空的时候做做伸展、屈曲和摆动的动作训练,保持身体的柔软性,可以让你的一举一动都给人一种温柔、轻盈的感觉。

一个心地坦然、和蔼可亲的女人,她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一定是身体保持正直、两眼平视的,你不妨也试试。

找一个空气清新的早晨,到庭院里头走一走、散散步吧,看看开放的野花、远飞的小鸟、盎然的绿意,让自己的身心彻底地放松下来。

在该睡的时候睡,该醒的时候醒,唯有精神饱满,你才能时刻保持充满的力量和满满地自信心。

因为你的心中始终有个美好的愿望,愿此生是个精致的女子,烟视媚行,如同林徽因一般。

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用心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总会有些女人天生很有优势、条件突出,只需要稍加修饰就能显得很完美;而有的女人往往只拥有一副华丽的外表,穿衣打扮样样精美,却唯独缺少了内涵,显得空有其表,令人遗憾;还有更多的女人因为这样那样各种方面条件的限制,不大注意自己的衣着、言行以及自身所释放出来的个人魅力,浑身上下五颜六色,直接缺失整体协调的美感;也有些女人无论在什么长后,讲话做事粗声粗气,只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而不管别人是否接受、会否反感,这样的女人,又如何谈及品味以及被人所向往爱慕呢?

以此自省,你是这样的女人吗?

一个有品位的女人应该是那种自己可以不讲话,但一定有很多追随者,足以引领潮流的女人。比如林徽因,在人们的记忆中,她总是一副得体的打扮,时而娴静、时而执着的性格,谈吐之间的细微处,常常仿若存在着一种磁性,高贵而矜持,给人一种极为舒畅的感觉。

从幼年开始,爱读书容貌美丽又有才华的林徽因很自然便博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众多好感。在众人的眼中,她就好像一株新鲜的栀子花,为当年沧桑的尘世增添了诗意与柔情。栀子花清雅的香气在那个早已满是烟尘的年代中徐徐飘散着,美丽且不自知,并由此而更添韵味。

有一些女子的美丽是与生俱来的,有一些女子的美则要经历时光的沉淀才能缓缓呈现。当然林徽因是属于那种前者与后者相互结合的类型,高贵清白的出身,面如芙蓉眉如柳的容颜,再加上聪慧娴静喜爱文学的才情以及后天不断的努力,如此的女子,注定将拥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品味和格调来自于积累,来自于一个人本身不断地学习和不断地进步,因为只有这样、也唯有这样,才能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地体现出每一个特定时代的气息和美感。当然在你我的身边也常常有这样的一些女子,她们为生活、为家庭、为丈夫子女做出了太多太多的牺牲,乃至于将自己的青春都耗费在其间。这样的女子是可敬的,但也是可怜的,假如她再不善于多为自己着想,多学习,多为自己制造一些与这个时代共同进步的学习机会的话,恐怕终有一日她会被无情地抛离这个时代。

历史的长河永远记下了这一幕,那是1924年10月4日,泰晤士河出海口被晨曦耀眼的阳光涂成了金黄色,蔚蓝的海面犹如一块高贵的玛瑙,静静地沉淀在前方不远处,独自闪耀着华贵的光泽。林徽因和父亲林长民站在甲板上,一袭湖绿色的连衣裙,亭亭玉立,清新、娇艳,在一群金发碧眼的西方男男女女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而正是这样一个如同花儿一般清新高洁的女子,让另一双饱含深情的眼睛自此永远地将其铭记,一纠缠竟是一辈子。

当然我们不是强调一个有品位的女人就必须一辈子都让自己处在轰轰烈烈的风口浪尖之上才算圆满。一个平常的人生也可能是百味的人生、有色彩的人生。不要因为被灌上“平常”这个词汇,你就对它产生了偏见,要知道平常之中也可以有七彩斑斓的颜色,同样也能美丽多姿给人增添无限的信心和向往。

或者这样的人生更是任何一个女人都需要的人生。轰轰烈烈地追求事业,坚定执着地期待爱情同样美好,只要时刻谨记着不要让自己与庸俗为邻、与陋习为伍,用心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保持多一点点的清雅、多一点点的高尚和多一点点的美丽在里头,你的人生便将能如同林徽因一般精彩纷繁。

让时尚成为自己一种独特的格调

如今这个精彩的时代是一个推崇时尚的时代。时尚让当今女子的生活如同天边的彩霞一般灿烂精彩,自由、个性、活力、魅力。

三三两两的女人聚在一起,谈论得最多的话题是关于时尚的话题,时尚的言语、衣着、饰品……时尚之所以被如此多的人追求与向往,原因在于一个时尚的女子永远都是人群中的焦点,令人瞩目。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提醒自己尽一切可能做一个时尚并且独特的女人。

当年林徽因真正让梁思成印象深刻的原因是因为一次偶然谈话,那是一个花季少女和一个校园才子之间的关于理想的对话。

当时的梁思成笑言:“我定然是跟父亲一样,样样都爱,样样都不精,也许,我以后会和他一样,从政?”

对此,林徽因并没有像其他女子一样露出向往的神色,而是不以为然地说:“从政需要磨炼,也需要天赋。古往今来,把政治之路走得顺风顺水的不多,即使我的父亲,也许还有尊驾——不好意思,唐突了,不过这不是我操心的,我感兴趣的是建筑。”

梁思成也为眼前这个清新女子的一番话语感到惊讶了,他反问:“建筑?你是说,盖房子?女孩子家怎么做这个呢?”

林徽因翩然一笑向他解释道:“不仅仅是盖房子,准确地说,是architecture,叫建筑学或者建筑艺术吧,那是集艺术和工程于一体的一门学科。”

正是这样的一段谈话,林徽因以其超脱当时女子的思维和独特的个性深深感染了梁思成,自此之后,梁思成决意要把建筑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和追求。

据后来梁再冰女士在《回忆我的父亲》一书之中,便讲述了她的父亲母亲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

父亲大约十七岁时,有一天,祖父要父亲到他的老朋友家里去见见他的女儿林徽因(当时名林徽音)。父亲明白祖父的用意,虽然他还很年轻,并不急于谈恋爱,但他仍从南长街的梁家来到景山附近的林家。在“林叔”的书房里,父亲暗自猜想,按照当时的时尚,这位林大小姐的打扮大概是:绸缎衫裤,梳一条油光光的大辫子。不知怎的,他感到有些不自在。

门开了,年仅十四岁的林徽因走进房来。父亲看到的是一个亭亭玉立却仍带稚气的小姑娘,梳两条小辫,双眼清亮有身材,五官精致有雕琢之美,左颊有笑靥;浅色半袖短衫罩在长仅及膝下的黑色绸裙上;她翩然转身告辞时,飘逸如一个小仙子,给父亲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或者从某个角度来看,当年的梁思成对林徽因估计算不上一见钟情,可是好感却是不容疑问的。从梁再冰女士的记述之中可以看出,林徽因与当时的女子相比是极为独特的,显得比当时的女子更为时尚,她散发出来的一种难以言说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梁思成。时隔三年之后,当十四岁的少女经历了一年多的异国生活后,她的眼界比寻常人家的女孩开阔许多,身上也就此多了一份大气脱俗;再加上敏捷的思维,优秀的谈吐和出落得越发魅力的容貌,二十岁的梁思成动心了,他清楚地意识到眼前的女子,就是他心中暗藏深处却又深深期待的缘分。

闭上你的眼睛,设想一下这样的一个场景,在纷乱嘈杂的大街或者杂乱无序的小巷里头,出乎意料的走来一个女人,她也许没有惊为天人的面孔,也不是穿着多么应时高尚的衣裳,但当她翩然地从你身边走过时,那张恬静淡然未经修饰的面孔和清新若素的眼神犹如脱离红尘的精灵,瞬间便让人着迷,让人感到意乱情迷,过目难忘。这就是文字之中所谓的“时尚独特的女人”。

1924年4月23日,9时24分。

一列墨绿色的火车缓缓地驶进北京前门火车站的月台上。梁启超、蔡元培、胡适、蒋梦麟、梁漱溟、辜鸿铭、熊希龄、范源濂、林长民等一群文化名人装扮一新,神情庄重严肃地等待着。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林徽因也在那里翘首期盼着。那时的她身穿着一件咖啡色连衣裙搭配米黄色上装,素净淡雅。手中捧着一束红色郁金香,年轻娇艳的面容被花儿衬托得更加动人。

火车载来了从印度跋涉而来的诗人泰戈尔。这一次聚会,为当年的北京城留下了一个永恒的画面。

欢迎泰戈尔的集会最终选在天坛公园的草坪上举行。在一片激动而热烈的掌声中,林徽因搀扶着泰戈尔登上演讲台,担任同声翻译的是徐志摩。那一天京城的各大报纸都在头条上报道,刊登了这次集会的空前盛况。报纸上面那一张后来我们经常看到的、珍贵的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三个人的合照顿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家都说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竹梅的一幅三友图。彼一时,林徽因的青春美丽,徐志摩的风度翩翩,加上泰戈尔的仙风道骨相映成趣,带动了当年北京城的一大时尚,成为家家户户的美谈。

说到底,时尚其实就是一种格调,类似于当年“岁寒三友”之类的一种品位。从这一点上来看,当年的林徽因无疑便是北京城中最为时尚的女子之一。她的魅力在于开拓了时代潮流,触摸了时尚的脉搏却丝毫不落半分俗套。

在许多人的眼中,她永远是一个美丽性感、热情奔放、潇洒超脱、注重细节的女人。正是她将现代时尚与古典文明完美的联系融合起来,打造出最适合自己个性的形象。

无可置疑的是,林徽因的神韵和雅致来自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她的一颦一笑、一个会意、一句娇嗔都无不透露出她别致的气度和神韵,永远无法被任何人所取代。就像当年泰戈尔临离开北京时特别为她创作的一首诗歌所说:

蔚蓝的天空

俯瞰苍翠的森林,

他们中间

吹过一阵喟叹的清风。

不遗余力地坚持,因为相信今夜的星空必将灿烂

罗曼·罗兰说:“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热爱生活,善待自己,是世间每一个精致聪慧的女子所应该具备的心理特质。不管此时此刻你的人生遇见什么样的波折,我们都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总是迷茫地生活,失望于过去,茫然于现在,胆怯于未来,更不要总是无聊地攀比,肤浅地羡慕,笨拙地效仿,学会去仰望星空,拥抱阳光。

1954年秋天与冬天交汇的时节,林徽因再一次病倒了。可是这一次终究来得与以往不同,她身上所有的力气,仿佛在一夜之间被常年反复的肺病消耗得一干二净。她面如死灰,双眼深陷,整夜整夜地咳嗽,片刻的安睡对她来说已经是无法企及的奢侈。

镜子在这个时候已经成为林徽因最怕看见的东西,她再也鼓不起勇气让自己触碰那块明亮且不会掩饰说谎的玻璃,她害怕看到自己此刻瘦骨嶙峋的面容。

医院的日子是千篇一律的,每天全是依照惯例的打针、吃药、量体温、测脉搏……可即使在这样的状况下,病重的林徽因还是得到了众多医生、护士们的喜爱与尊敬。

在他们的眼中,她是多么好的一个人啊,待人谦和,没有任何一点架子,即使病重都不愿意轻易给任何人增加一丁点儿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