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人间词话
19575600000058

第58章 写诗词应遵循的原则

【原文】

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①投赠②之篇,不使隶事③之句,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已过半矣。

【注释】

①美刺:即赞美与讽刺。“美”多集中于“颂”诗,“刺”多集中于“讽”诗。

②投赠:指将诗词作为社交的手段互为赠答呈送。

③隶事:此处为堆砌典故的意思。

【译文】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诗词创作中不作虚伪的歌功颂德、惩恶劝世的作品,不作投赠应酬的作品,不引用典故,不使用替代字,那么,他在诗词创作道路上已经成功一半了。

【评析】

在这一则,王国维承前一则的意思,对言情、写景、用辞而言,提出了“三不”,从反面进行立说。

王国维剑指美刺说,认为美刺说就词学而言毫无意义。所谓美刺说,原指汉朝儒生解说《诗经》的基本范式,着重揭示诗在比兴创作方式中所包含的或颂扬先圣或讥讽现实的用意,实际上是从政治、伦理、道德等角度将《诗经》从“文学”层面剥离出来。王国维认为,文学必须回归到文学本身,诗词所重在抒发一己之感情,讲究审美的纯粹意义,如果对之用以美刺进行衡量,诗词就沦为政治、伦理的机械宣传,其文学性将大打折扣。

至于那些为了“投赠”而写作的诗词,王国维认为那是“伪文学”。因为唐宋以来的“干谒投赠”之风带着明显的功利色彩,往往有抑扬过甚之处,充斥着虚情假意,失却了文学最重要的“真”,与王国维提倡境界说和以真景物、真感情为底蕴大相违背。

王国维还认为,“隶事之句”与“粉饰之字”违背了“其辞脱口而出”的原则。用典使当下的意思要通过历史意象才能得以领会,而这种当下与历史的结合不可能完全契合,读者也不可能完全领悟历史意象,因而用典将无法表达真情。粉饰之字则更在表象上妨碍了意义的彰显,失去了自然、真实的意味。换言之,无论是用典还是修辞,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到语言的生动和鲜明,更遑论即兴的创作方式。因此,王国维反对写诗词用典和修辞,其良苦用心也就很明确了。

当然,王国维说能做到这“三不”,便能于诗词之道“过半”,也显得过于乐观。事实上,纯粹文学的审美并不是不美刺、不隶事、不粉饰,而是如何美刺、如何隶事、如何修饰。因为自然固然是一种美,适宜的创作技巧和修辞方式,也同样能造就一种文学的美。如何能巧妙掌握这些而不出现偏颇,最关键的在于作者创作素养是否高超,而不在于用不用那些方式。

【参阅作品】

点绛唇

(南宋)姜夔

燕雁无心①,太湖西畔随云去②。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③。

第四桥边④,拟共天随住⑤。今何许⑥?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释】

①燕雁:此处指幽燕一带的鸿雁。

②太湖:江苏南境的大湖泊。

③商略:商量、酝酿。

④第四桥:指吴松城外的甘泉桥。

⑤天随:唐朝人陆龟蒙,自号天随子。

⑥何许:何处,何时。

【鉴赏提示】

姜夔从湖州前往苏州,经过吴松时,写下了这首词。他通过41个字深刻地传出了此时“凭栏怀古”的心情。“燕雁”“数峰”,不仅写景状物出色,且用拟人化手法,使静物飞动,颇受读者称赞。“残柳参差舞”,使无情物,着有情色,道出了无限沧桑之感。全词写景怀古,委婉含蓄,引人遐想。《白雨斋词话》说“感时伤世,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唱,‘凭阑怀古’下仅以‘残柳参差舞’五字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绝调”。我们在欣赏此词时,运用王国维所提出的“三不”,看看此词是否有《白雨斋词话》说的那样完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