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人间词话
19575600000056

第56章 诗词有题而诗词亡

【原文】

诗之《三百篇》①、《十九首》②,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自《花庵》③、《草堂》④每调立题,并古人无题之词亦为之作题。如观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然中材之士,鲜能知此而自振拔者也。

【注释】

①《三百篇》:《诗经》的别称,因有305首诗,故称之为《三百篇》,也称《诗三百》。

②《十九首》:即《古诗十九首》,为东汉末年无名氏文人所作五言诗的合称,初名《古诗》,因其数量为19首,后世多称《古诗十九首》。

③《花庵》:即《花庵词选》,也叫《绝妙词选》,南宋黄升编选,共20卷,选词1000多首。

④《草堂》:即《草堂诗余》,南宋人何士信编选,共四卷,选录唐五代宋词367首,以宋朝人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的词为最多。按内容分为四季、节序、天文、地理、人物、器皿等11类。

【译文】

《诗经》《古诗十九首》,五代词,北宋词,都是无题的。其实,它们并非真的无题,而是诗词中的旨意无法用标题进行概括。自《花庵词选》和《草堂诗余》以来,对每一诗词都有标题,甚至连同古人原本无题的词作也加了标题。这如同欣赏一幅绝好的山水画,你却明确地告诉观画人说这是某山某河,能行吗?诗有标题而诗亡,词有标题而词亡。对才学一般的人来说,很少有能够明白其中道理并且振奋自拔的。

【评析】

在这一则,看似讨论诗词有题与无题的关系,但王国维实际上强调了“意”“深远之致”的问题。王国维认为,《诗经》《古诗十九首》、五代词、北宋词都无题,这种“无题”并非没有主旨,而是无法找到能概括内容的题目,或者说勉强立一题目反而将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厚意味限制住了。王国维说诗词无题是因为“不能以题尽之”。因为诗词语短情长,其意蕴以带有开放性和联想空间为上。王国维主张诗词“无题”,不仅仅强调有题无题的形式问题,还强调一种属于诗词特有的文体韵味。不过,王国维为强化立论的气势,不免也有出语仓促之处,例如,北宋词中“有题”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苏轼词。

王国维提到《花庵词选》和《草堂诗余》。这两部词集出于演唱功能的需要,后人往往根据编者所加的题目去理解作品之意,给没题目的词加上标题。他认为,读诗读词,就好像看一幅精美的山水画,观者仅仅凭想象,感受其山水之形、山水之美就足够了,不一定要明确指出具体是某山某水。他这一理念是有道理的,但其实点名某山某水,同样也不妨碍有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观众去联想到更多审美空间。不过,“中材之士”往往会受到某种局限。

“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王国维的这一“判断”,无非是以一种强力判断来强力反对“有题”——反对特别是后人擅自加题,我们并不能过于质实去理解。当然,一味以“无题”的形式来形成作品意旨的开放现象也并非上策。“有题”能限制“中材之士”的意义联想,“无题”也同样会让“中材之士”的意义联想茫然无所依。

【参阅作品】

疏影

(南宋)姜夔

苔枝缀玉①,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②。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③。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④。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⑤。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⑥。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⑦。等恁时、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⑧。

【注释】

①苔枝缀玉:参看周密的《乾淳起居住》:“苔梅有二种,宜兴张公洞者,苔藓甚厚,花极香。一种出越土,苔如绿丝,长尺余。”

②“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用罗浮之梦的典故。

③无言自倚修竹:典出杜甫的《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④“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出自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⑤“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指寿阳公主的故事。

⑥安排金屋:即金屋藏娇。

⑦玉龙哀曲:玉龙,即玉笛。哀曲,指笛曲《梅花落》。

⑧小窗横幅:见唐朝人崔橹的《梅花诗》:“初开已入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

【鉴赏提示】

这是姜夔写的一首梅花赞歌。在词中,姜夔先写梅花的形貌不同凡俗,表现那孤芳自赏的清姿和高洁情怀,再化用杜甫和王建的诗意,神化王昭君的故事,将王昭君眷恋故国的思念之魂和寒梅的幽独之魂合二为一,带有极深的悲剧意味,境界极其凄美。在下片,姜夔看到眼前盛开的梅花,想到梅花飘落的情景,引用寿阳公主及陈阿娇的典故,表达他无限怜香惜玉的意念,又借笛里梅花哀怨的乐曲,加深怅惋的感情,最后想到梅花凋尽,唯余空枝幻影映上小窗,语意沉痛。这首词引用的典故虽多,但熔铸绝妙,运气空灵,变化虚实,十分自如。张炎在《词源》中称赞本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我们在欣赏这首词时,可以结合“有题”和“无题”来分析一下该“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