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人间词话
19575600000100

第100章 元好问说陈师道的苦思是白费精神

【原文】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①,可怜无补费精神。”②此遗山③论诗绝句也。梦窗、玉田辈,当不乐闻此语。

【注释】

①陈正字:即陈师道,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曾任秘书省正字,故称“陈正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北宋诗人。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之八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句。

②“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出自元朝诗论家元好问的《论诗绝句三十首》之二十九。

③遗山:即元好问,字裕之,自号遗山山人,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金朝文学家,著有《遗山乐府》等。

【译文】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这是元好问的《论诗绝句》中的句子。吴文英、张炎等人,应当不乐意听到这句话。

【评析】

在这一则,王国维意在强调,伫兴的创作才能表现真景物、真感情,苦思安排的作品往往缺乏生命力。

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二句,是他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身体上久病初愈后登楼所见的初春景象,写作目的是唤起自己的生活意趣。“池塘生春草”包含着诗人的敏锐感觉和欣喜之情。至于这两句诗能万古流传,除了其写得好,情景融合、转换十分自然,没有雕琢的痕迹也是其重要原因。

钟嵘的《诗品》在评谢灵运诗时曾说过“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这是说,即兴创作往往能将内心的情思和外在的景物自如地融合起来。如果创作者闭门觅句,那么将很难把内心的情思和外在的景物自如地融合起来。正因为如此,元好问说陈师道的苦思是白费精神。

吴文英词和张炎词有“闭门觅句”特点。他们试图通过结构安排和精心构思将主题曲折地表现出来,结果往往造成了情感的流失和景物的模糊,与“境界”渐行渐远。王国维在词史上不取南宋词,很大原因在此;王国维引述元好问评论谢灵运和陈师道的诗,其意图就是为他批评南宋吴文英、张炎等人的词风提供佐证。

【参阅作品】

卜算子

(北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①。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②。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③。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①漏断:即指深夜。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

②幽人:幽囚之人,此处是苏轼自指。

③省:了解。

【鉴赏提示】

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至于这首词的境界,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他“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不妨体验一下这首“伫兴的创作”是如何表现真景物、真感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