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直销寓言
19527000000001

第1章 直销篇(1)

管道的故事

21世纪,成为百万富翁不是靠机遇,而是靠选择。

从前有一个小村庄,村庄里除了雨水没有任何水源,为了根本性地解决这个问题,村里的长者决定对外签订一份送水合同,以便每天都能有人把水送到村子里。有两个人愿意接受这份工作,于是村里的长者把这份合同同时给了这两个人。

两个人中有一个叫艾德,他立刻行动起来。买了两只大号钢桶,每日奔波于几里外的湖泊和村庄之间,用两只桶从湖中打水运回村庄,再把打来的水倒在一个大蓄水池中。每天早晨他都必须起得比其他村民早,以便当村民需要用水时,蓄水池中已有足够的水供他们使用。由于起早贪黑地工作,艾德很快就开始赚到了钱,尽管这是一份相当艰苦的工作,但是艾德很高兴,因为他能不断地赚钱。

另外一个获得合同的人叫比尔。然而令人奇怪的是自从签订合同后比尔就消失了,几个月来,人们一直没有看见过比尔。这点更令艾德兴奋不已,由于没人与他竞争,他赚到了所有的水钱。

比尔干什么去了呢?原来比尔没有像艾德那样也去买两只桶。相反,他做了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并凭借这份计划书找到了四位投资者,和他一起开了一家公司,并雇用了一位职业经理。六个月后,比尔带着一个施工队和一笔投资回到了村庄。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比尔的施工队修建了一条从村庄通往湖泊的大容量的管道。

在隆重的贯通典礼上,比尔宣布他的水比艾德的水更干净,因为比尔知道有许多人报怨艾德的水中有灰尘。比尔还宣称,他能够每天二十四小时,一星期七天不间断地为村民提供用水。而艾德却只能在工作日里送水,因为他在周末同样需要休息。同时比尔还宣布,对这种质量更高、供应更为可靠的水,他收取的价格比艾德的价格低75%。于是村民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并立刻要求从比尔的管道上接水龙头。

为了与比尔竞争,艾德也立刻将他的水价降低了75%,并且又买了两个桶,开始一次运送四桶水,为了减少灰尘,他还给每个桶都加上了盖子。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他雇用他的两个儿子为他帮忙,以便通过倒休在夜间和周末也能够工作。他的儿子问他:“爸爸,我们要搬多久呢?”艾德不假思索地回答:“搬一辈子。”

此时,比尔却在思考:如果这个村庄需要水,其他有类似环境的村庄一定也需要水。于是他重新制定了他的商业计划,开始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村庄推销他的快速、大容量、低成本并且卫生的送水系统。每送出一桶水他只赚一便士,但是每天他能送几十万桶水,无论他是否工作,几十万的人都要消费这几十万桶的水,而所有的这些钱便都流入了比尔的银行账户中。显然,比尔不但开发了使水流向村庄的管道,而且还开发了一个使钱流向自己的钱包的管道。

从此以后,比尔幸福地生活着,而艾德在他的余生里仍拼命地工作,最终还陷入了永久的财务问题中。

直销人感悟

这个故事证明了我们所说的智慧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生活中,你选择了哪一种方式?你是在修管道还是在用提桶运水?你在拼命地工作还是在聪明地工作?

故事中有两个重要的因素:水桶和管道。提一桶水挣一桶水的钱就相当于我们上一天班挣一天的钱,这种收入叫主动收入;而管道代表自由的生活,在前期建立了收入的来源管道,以后在不工作的情况下也有钱的来源,这种收入就叫做被动收入。

店铺的故事

培养消费者的经营心态。

从前,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勤劳的汤姆先生,他开了一家小百货店。由于他辛勤工作、对顾客殷勤周到,小店一直生意兴隆。但是好景不长,有一天他听到隔壁在装修。

两边都在装修,接着两家大型折扣店在他旁边开张了。左边一家打出“全市最低价”的口号,右边一家声称自己是“清仓价”。汤姆先生的顾客很快就流失了。

面对这样的形势,汤姆召开了许多次研究会、讨论会,仍然没有找到对策。有一天,他的一位老主顾不小心走到他的店里来了,这位顾客发现走错了地方,便自言自语道:“喔,这是汤姆的店铺。”然后他尴尬地离开了这里。

汤姆听到这句话,恍然大悟。他也自言自语:“对了,问题就出在这里,他们不来这里,因为这是我的店铺。”

汤姆分析:按通常的逻辑,店铺赚钱,消费者花钱,消费者当然要找最便宜、最实惠的地方。但是,转换一下思维模式——让店铺变成“我们的店铺”,让消费者在花钱的时候赚钱,让他们在自己的店铺里买东西,那又怎么样呢?汤姆重新制定了营销制度,他给顾客计算积分,不仅顾客自己买东西有积分,介绍别人来购物也按相应的比例获得积分,最后都能得到奖金。

直销人感悟

这个故事给那些以为打折购物是在“省”钱的人上了深刻的一课。实际上,当你购买打折货物时,你虽然少花了钱,但是你同样在使自己银行的存款在减少。

幸运的是,有人发现了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叫做“生产消费”,也就是你在同一时间生产和消费。如果你想获得更多,你就应该以经营者的方式思考购物。经营者是可以创造财富的,而不是消耗财富。

合理倍增原理

直销事业让你无限成功。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非常喜欢下国际象棋,于是他经常找身边的大臣陪他下棋,每一次这个国王都是大获全胜。有一天,这个国王突发奇想,对他身边的一个大臣说:“如果今天你能够赢我这盘棋,我将会给你丰厚的奖励,随便你想要什么,我都会满足你。”其实每次大臣都输给国王,不是因为棋艺不高,而是担心国王输了棋龙颜大怒,自己吃不了兜着走。今天有了国王这句话,大臣也来劲了:“国王陛下,此话当真?”国王道:“君无戏言!”于是大臣这次可是玩真格的了,很快这盘棋就以国王的失败而告终。国王还真的一言九鼎、说话算数,问这个大臣,“说吧,你想要什么?”大臣说:“我要的东西其实很简单,陛下,在我们面前有一张棋盘,在这个棋盘上有64个格子,我只需要陛下您在这个棋盘的每一个格子里放上一些大米。具体方法是这样:在第一个格子里放一颗大米,在第二个格子里放二颗大米,在第三个格子里放四颗大米,依次类推,帮我放满这一张棋盘,我就心满意足了。”国王一听非常开心,“你的要求不高嘛,传粮食大臣,把他要的这些大米给他拿过来。”等粮食大臣过来一看,傻眼了,因为如果按照这种方法一计算,一个我们人类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出现了,要把这张9棋盘填满,即使把当时整个国家粮库里面的大米全部拿出来也不够。这就是几何倍增给这个聪明的大臣带来的好处。

直销人感悟

直销的运作模式便巧妙地借用了这个原理。一个业务员通过使用了解到的产品,认为很好,便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向其他朋友推荐产品,当他感觉这样的方法不错,他也可以把这个方法教给朋友一起分享。假如第一个月他自己销售了1000元的产品,同时教会一个朋友一起来做。第二个月便是两个人按同样的方法在做,每人销售1000元的产品,同时每人教会一个人。每三个月便是四个人在销售,第四个月是八个人在销售,第五个月是16个人在销售——这样成倍增长下去,到第十二个月,总共是2048人在销售,如果按每人每月销售1000元计算,第十二个月当月总的销售额是204.8万元!显然这种开拓市场的方法效率是很高的。

当然上面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例子,实际工作中不可能这样理想化,但通过这个例子可以大概理解倍增的作用原理。直销的业务员就是这样,一边自己销售产品,一边教会更多的人一起销售,是依靠团队而不是仅仅靠个人的力量来开拓市场。

异业结盟

同筑管道,利益共享。

美国有一家航空公司,乘坐率只有60%,面临倒闭的危机。一天,该航空公司门口悄然出现一张公告,公告云:凡乘坐我公司航班的顾客,请注意在购买机票时,向售票员索要编码卡,你将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杰克是一位公司职员,因工作原因经常出差。一次,杰克又将出差,看到了该航空公司的公告,就无意识地选择了这家公司,购买机票时,售票小姐给了他一张卡。他并没有在意这张卡的作用,以后的出差有时也选择这家航空公司。过了一段时间,杰克出差又选择了这家航空公司,他照例将钞票和航空公司的编码卡交给了售票员,售票员递给他一张机票,但却退回了他的钱。杰克愣住了,售票小姐解释说:“先生,你在本公司已经累计消费了十次。按公司规定,将免费送给你一张机票。”杰克惊喜若狂。

杰克兴奋地将这件事告诉朋友和同事,并且以后出差都乘坐这家公司的飞机。他的惊喜像长了翅膀,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里流传着。选择这家航空公司的乘客越来越多,以至于航空公司不得不增加航程和班次。航空公司的复苏奇迹引起了一家石油公司的注意,得知事情原委后,石油公司也推出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于是航空公司门口出现了另一张公告:凡持本公司编码卡到石油公司购买汽油的顾客,石油公司将打八折优惠。不久,到石油公司购买汽油的顾客越来越多,公司销售额猛涨。

一家服装公司知道了航空公司和石油公司的事,老总也来拜访航空公司老总。

服装公司的门口,又多了一张公告……

来找航空公司老总的老总越来越多。航空公司门口的公告也越来越多。有市民为得到航空公司的编码卡,本来不乘飞机的,也来买了一张机票,当然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这张编码卡。

杰克看到他的口碑给这家公司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就去找航空公司老总,希望能得到奖赏。航空公司老总同意了,但同时航空公司的门口又多了一张广告:凡介绍别人乘坐本公司航班的顾客,公司将按介绍人数的多少,给予相应的奖励……

直销人感悟

我们知道,航空公司推出编码卡是想吸引顾客,这本来是一种传统的促销手段。但如果航空公司是一家直销公司,则整个行销模式将发生极具魅力和戏剧性的变化;石油公司、服装公司和航空公司三者的合作成为异业结盟;杰克则是航空公司的直销商,他不但可以行销航空公司的产品获得收益,而且可以通过航空公司代理石油公司、服装公司的业务。事实上,航空公司的直销商队伍已经成了庞大的商业管道,通过这个管道,直销公司、与其进行异业结盟的公司和直销商都达到了互利多赢的目的。

两个和尚

只有财富倍增,让钱为你工作,你才能有财务自由的保障。

两个和尚分别住在两座相邻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河,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河边挑水,久而久之便成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