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4)
19525900000011

第11章 林则徐广东禁烟(2)

一转眼六年过去了,康熙帝十四岁了,根据顺治皇帝的先例,他可以亲自管理国家大事了。鳌拜本该把权力交给康熙帝,可是他不但不这样做,反而比以前更专横了。

康熙帝不甘心这样,想制鳌伏拜,好好干一番大事业。但他知道鳌拜长期把持朝政,树大根深,只要稍不谨慎,就会走露风声,打草惊蛇。他动了一番脑筋,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为了对付鳌拜,康熙帝挑选了上百名十几岁的皇族少年,在宫中练习摔跤。鳌拜见了,感到好笑,心想:“这群孩子,真是淘气。皇帝也就只知道打闹!”更不把康熙放在眼里了。

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初夏的一天,鳌拜假装生病,没有上朝。康熙亲自到了鳌拜的家。鳌拜神色十分紧张,康熙帝的一个侍卫警觉地掀起席子,原来下面藏着一把利刃。鳌拜吓得面如上色,康熙帝若无其事地笑着说:“刀不离身是我们满人的传统,不足为奇!”说完,他又嘱咐鳌拜好好调养,然后回宫了。

几天后,康熙帝得知鳌拜要进宫奏事,就把那些每天跟他摔跤的侍卫叫到身边,问:“你们是怕我呢,还是怕鳌拜?”侍卫们齐声说:“我们只怕皇上!”康熙帝站起来,激动地高声说:“鳌拜是辅政大臣,但他违背了先皇的重托,排斥异己,乱杀大臣。那天的事你们也看见了,他胆敢害到我头上了。国家大事他都在家里商量好了,才向我启奏,我这个皇帝还能做什么?大清朝照他这么专权,何时才能安定富强?”他见小侍卫们都很气愤,就放低声音说:“你们虽然年轻,却是我的左膀右臂,我要靠你们除掉鳌拜这个老贼!?”侍卫们群情激动,纷纷喊道:“愿听皇上吩咐!”康熙高兴地说:“好!等会儿鳌拜来了,看我的眼色行事。”

过了一会儿,鳌拜进宫了。他仍像往常一样,大摇大摆地走上殿来,康熙皇帝使了个眼色,那伙少年一哄而上。鳌拜是久经沙场的猛将,还以为是闹着玩呢!等他意识到真相时,已经被捆得结结实实的了。

康熙皇帝召来了大臣审讯鳌拜。众大臣列举了鳌拜三十条罪状,一致要求将他处死。鳌拜一把脱下上衣,露出身上的伤疤说:“这是老臣跟随先皇打仗留下的呀!”

康熙皇帝点点头,说:“看在他有过战功,免死。”但鳌拜被终生监禁,最后死在狱中。

十六岁的康熙皇帝机智地擒拿权臣鳌拜,扫除了掌握朝政的一个大障碍,开始精力充沛地全力治理国家。

尼布楚条约

从明朝以来,沙皇俄国就开始向我国东北部的黑龙江流域扩张。东北是清朝的发祥地,向来受到清朝政府的重视。沙皇肆无忌惮地吞并黑龙江流域的领土,中国军队多次前去驱赶侵略者,可是每次中国军队得胜回师后,沙俄匪徒很快又卷土重来。

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康熙亲自到盛京勘测地形、了解情况,一切准备就绪后,公元1685年春,清军对雅克萨发动进攻。清军用火炮攻城,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迫使他们投降。清军撤走后,就在当年,沙皇侵略军又偷偷开进了雅克萨。清军听到消息,又一次包围了雅克萨。沙俄侵略者进行了顽固的抵抗,最后,战斗持续了三个多月,清军又攻克了雅克萨。

沙皇见势不妙,只好答应进行边界谈判。

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八月,双方代表集中在黑龙江流域的尼布楚城,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边界谈判。

在谈判中,俄方代表戈洛文抢先提出土地要求,建议以黑龙江为界,北岸划归俄罗斯帝国,南岸属于中国。清朝代表索额图胸有成竹地反驳:“黑龙江两岸历来是我国领土,现在是贵国把我国的领土占为已有。”他顿了顿,又一板一眼地说:“贵国应该将尼布楚、雅克萨等地归还我国,退到色楞格河(发源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流入前苏联贝加尔湖)以西的地方去。”双方各不相让,一直辩论到晚上。

第二天继续谈判。在康熙帝的旨意下,索额图表示可以做出让步,以尼布楚为界。戈洛文不但不领情,反而使谈判陷入了僵局。

戈洛文为了进行武力恫吓,在尼布楚哨卡增派了三百名火枪手。但中国代表并不畏惧,丝毫不做任何妥协。戈洛文坚持以黑龙江为界,是妄图占领中国大片领土。这时他十分担心谈判破裂,回去无法向沙皇交差。

戈洛文正在着急的时候,中国代表团的翻译前来议事。他觉得有机可乘,马上热情接待。中国代表团的翻译是耶稣会传教士张诚(原名革比勒,法国人)、徐日升(原名佩雷拉,葡萄牙人)。原来他们表面上是为中国皇帝效力,私下里却在干一些窃取情报的事。索额图在谈判中隐隐约约感觉到这两个翻译和俄国人有些关系,但是由于中国方面没有人能胜任翻译,所以只好仍让他们二人翻译。

他们向戈洛文透露了有关清政府的情报。徐日升低着声音说:“皇上为了西北部噶(gá)尔丹的叛乱很不安,而且朝廷内外都知道是俄国指使的。”张诚说:“皇上要全力对付噶尔丹,所以急于和你们缔约。如果你们能在尼布楚和雅克萨之间找一个地方为界,或许更现实一些。”

戈洛文把他们的话暗记在心中。第二天,中国使团又一次决定让步,提出以格尔必齐河(在尼布楚东北,流人石勒喀河)为界。戈洛文仍坚持索取雅克萨,拒绝了中国使团的建议。在中国使团的坚定立场和人民的起义下,戈洛文慌了手脚。同时,他们又查明额尔古纳河流域有丰富的矿藏,于是,同意以额尔古纳河和格尔必齐河为界,再沿外兴安岭向东直到海边为中俄边界。河东、岭南属中国,河西、岭北属俄国。他们还保证拆毁雅克萨城堡,把军队撤离中国领土。

九月七日晚上,中俄双方举行了隆重的签字仪式。索额图和戈洛文分别代表中、俄双方在条约上签了字,这就是著名的《中俄尼布楚条约》。

《中俄尼布楚条约》虽然把原来属于中国的一部分领土让给了俄国,但这是出于清政府战略上的考虑,是双方商议的结果,是中俄历史上第一次平等的条约。此后,在长达一百五十年的时间里,这段边境一直很平静。

噶尔丹叛乱

沙皇俄国在与我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后,又挑拨蒙古族准噶尔部头目噶尔丹发动叛乱。制造我国内部的民族不和。

元朝灭亡后,蒙古族的大部分退回塞外,逐渐形成了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三大部分;漠南蒙古是清朝最可靠的盟友,漠西蒙古不肯与清朝合作。

漠西蒙古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野心勃勃地妄想夺取大片领土,康熙皇帝劝他返回阿尔泰地区,他不但不听,反而想和康熙皇帝较量一下,而且他的行动受到了沙俄的支持,他自以为有了靠山,更加无法无天。

康熙帝看到噶尔丹这样猖狂,而且又威胁到内地的安全,就在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下令征讨噶尔丹。康熙皇帝御驾亲征,在离北京只有七百里的乌兰布通和准噶尔兵交战。

噶尔丹在乌兰布通摆好了阵势。他依山列成“驼城”,用几万峰骆驼,把它们的脚捆住,让它们卧在地上,在驼背上搭起箱垛,盖上湿毡。士兵们隐藏在“驼城”里发射火器或弓箭;清军隔河列阵,先用大炮轰击“驼城”,炸死不少骆驼,骑兵和步兵随后冲杀过来,大败准噶尔兵。噶尔丹看到清军很强大,知道自己打不过,当晚就把军队撤到高处,第二天一大早就派人来求和。

康熙皇帝接到噶尔丹乞降的报告,担心受骗,命令清军防备噶尔丹,但为时已晚,噶尔丹已经逃走了。

噶尔丹虽然遭受失败,但仍不死心,与俄国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扬言要兴兵深入内地。

康熙皇帝忍无可忍,决定第二次亲征,兵分三路,中路由他亲率。中路军要穿过茫茫沙漠,在沙漠里行军,粮草常常接济不上。康熙皇帝和土兵一起吃干肉,喝马奶,日夜兼程,走了七十多天,才探听到噶尔丹的消息。有的大臣怕苦怕累,听说敌人还很远,就很泄气,劝康熙说:“道路迂回曲折,很难走,粮食又供应不上,走了七十多天,还不见敌人,皇上不如暂时先回去吧!”康熙听了非常生气,坚定严肃地说:“朕已告祭了天地宗庙,现在还没见到敌人就回去,让朕如何面对天下百姓?”他当即下令开拔,直奔敌人驻地——克鲁伦河。

噶尔丹根本不相信康熙皇帝会亲征到此,当看到克鲁伦河南岸清营的黄幄龙旗的时候,吓得六神无主,自言自语地说:“哪能来得那么容易!”然后,连夜向西逃去,丢下了无数营帐和贵重的军需备品。

两天以后,西路清军在昭莫多山下和噶尔丹相遇并进行了决战双方整整打了一天,最后清军分作两路,一路横冲入阵,一路偷袭敌军的辎重,噶尔丹阵营大乱,清军大获全胜,杀死叛军一千多人,俘虏了三千多人,这样,噶尔丹的主力几乎完全被消灭了。

康熙皇帝在取得昭莫多的胜利之后,决定将噶尔丹叛军彻底消灭,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他第三次亲征,这时的噶尔丹已经众叛亲离了。他左右的亲信不是远逃就是投奔了清营。无论噶尔丹驻扎在哪儿,都不断地有告急的警报,连觉都睡不了。他常常迷惑地对别人说:“世界上的人真是不一样吗?听说皇帝走到沙滩,沙滩就要涌山甘泉,石头上也会长出青草,是天在助他吗;如今我该如何是好呢?”噶尔丹走投无路,最终自杀了。

这次叛乱被平息以后,蒙占地区逐渐安定下来。

清朝的始祖努尔哈赤

后金的创始人姓爱新觉罗,名叫努尔哈赤,满族人。他统一了女真各个部落,发展了经济和文化,为清朝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女真是当时的一个少数民族,就是后来的满族。清朝是女真族建立的,后金国是它的前身。

努尔哈赤幼年丧母,继母对他很不好,因此,15岁时他就带着弟弟出外谋生。他经历了明朝末年的几次战乱,决心要重新振兴女真。努尔哈赤勤奋好学,结交了一些汉族知识分子,深受中原文化思想的影响。努尔哈赤早年的身世和阅历,培养和锻炼了他坚韧的意志和开阔的胸怀,使他成为“多智习兵”的出色人才。从政治和军事才能而论,他都远远超过与他同时的其他女真各部首领。凭着他的英勇、用兵的智谋以及对人对事豁达大度的胸怀,努尔哈赤花费了五年多的时间统一了女真各部。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地域不断扩大。人口日渐增多,这使他迫切感到需要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统治机构和管理制度,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权势。努尔哈赤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权建设措施:使用铁器,发展农业;在蒙古字的基础上创制了满文,使女真人的文化水平迅速地提高了;他又兴筑城池,设官理政等。其间,努尔哈赤有了第一座都城——赫图阿拉城。这是他管辖区内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女真人的生产发展了,军事力量也增强了,原来的组织形式就不适用了。努尔哈赤把人重新编排起来,每7500人算一旗,分别用一种颜色的旗子作为标志。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和后来的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合起来共称八旗。努尔哈赤是八旗的最高统帅。遇到大事,他就召集八旗首领,共同商讨,做出决定。八旗制度既是一个纪律严格的军事组织,又是行政和生产组织。它执行上级的命令,又组织生产,办理相互之间的纠纷和家庭婚丧等事情。后来,八旗越发展越大,女真人都分别属于八旗,对于后来的满族人统治全国起了很大作用。

1616年正月,努尔哈赤创立“大金”(历史上称“后金”)政权,定都赫图阿拉城,从此成为与明王朝中央政府相对抗的地方割据政权。该年,努尔哈赤58岁。

建立后金政权后,努尔哈赤把战略重点从原来统一女真各部转移到反抗明朝统治者的民族压迫上来。他宣布了女真对明朝统治者“起衅边陲、无理扣留使臣、无端辱骂”等“七大恨”,誓师发兵征讨明。这“七大恨”顺应了满族人民反抗民族压迫的趋势,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拥护。

努尔哈赤派人刺探明军的作战计划,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粉碎了明军的四路进攻,消灭敌军十余万人,取得了著名的萨尔浒之役的胜利,充分显示了努尔哈赤的军事才能。

萨尔浒大战之后,努尔哈赤又打了好几次胜仗,占领了东北大片地方。后来,他把后金都城迁到沈阳(现在辽宁省),改称盛京。

1626年,努尔哈赤在与明朝名将袁崇焕的作战中受了重伤,不久就去世了。他的儿子皇太极当了大汗,后来称帝,建立了清朝,努尔哈赤被皇太极追尊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是我国的一位少数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创立的后金政权,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字明俨,号大木,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东北)人。他是抗击清朝军队、驱逐荷兰殖民军、收复我台湾领土的伟大民族英雄。

1624年,郑成功出生于日本。他自幼聪明好学,勤奋读书,苦练武艺,后来,又研习兵法,关心天下兴亡大事,立志尽全力报效祖国。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了北京城,郑成功也随父亲郑芝龙到南京读书。他对在扬州保卫战中壮烈牺牲的明朝将领史可法非常钦佩。南京的这段生活,激发了他的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