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1)
19525600000002

第2章 盘古开天地的神话(2)

过去天皇氏虽然创立了干支,但只用来纪年,人们还是昼夜不分,日月不辨,不知道太阳的升降和月亮的朔望盈亏。地皇氏于是确定白天照耀大地的为太阳,夜间最亮的星星为月亮。从没有月光的那一夜始,到出现一线月光,经过月亮最圆的时候,再回到只剩一线月光,直到月光消失。这一月亮从亏到盈再到亏的过程,历时29天或30天,被定为一个月。其余那些三三两两,散布在天上的称为星星。星与星之间的空处称为辰。日月星共称为三辰。三辰确定以后,以十一月为冬至,总共365天,十二个月为一年。如此周而复始,从此龙兴鸾集,万民安乐,文明发展。地皇氏与十个兄弟共同治理天下18000年。继承他们的是人皇氏。

人皇氏崇尚土德。在地皇氏末年,忽然地气冲天,天地交相感应,在刑马山之提地谷,诞生了九个男孩,九人以人皇氏为首,他生得面皮白净,目若明星,身高三丈。人皇氏考察山川,将天下划分为九个区域,自己治理一区,让八个兄弟各治一区,因此又号称居方氏。

这时风气逐渐开化,年月季节都已明确,万物茁壮生长,到处是山林和鸟兽。人们居住在一起,又没有衣服,雌雄两性对视之下,都感到很奇怪,雄性看到雌性,不知道对方那个地方为什么凹下去,雌性看雄性不明白对方的那个为什么凸起来。有一天,某个雄性的阳物挺然而立,便对凹下去的一方说:“我有余而你不足,让我们试试以有余补不足怎么样?”遂向凹处插入,这下双方都感到妙不可言,其乐无穷,众人见状,纷纷效法。于是分凹者为女,凸者为男,男女从此得以区分。而自插入后,不但感到舒服,凹者的肚子渐渐大起来,十个月以后,有的生男,有的生女,从此有了生育。有了生儿育女,就有了父子君臣。

这个时期,君王都是有道明君,臣子都是贤良之士,典章逐渐完善,政教由此兴起;礼义逐渐齐备,君尊臣卑由此确立;饥餐渴饮,人民的食物逐渐丰富;男女交媾,百姓的婚姻逐渐出现。人皇氏兄弟九人,共同治理天下15600年。有人说45600年是错误的。

人皇氏之后,有五龙氏继承,五龙氏兄弟五人,老大叫皇伯,老二叫皇仲,老三叫皇叔,老四叫皇季,老五叫皇少。五人共治理天下,各治一方。乘坐五条飞龙,往来巡视,推行无为而治的方针。今天的上郡肤施有一座五龙山,就是五龙氏产生的地方。

继五龙氏之后治理天下的是巨灵氏。巨灵氏出生在汾睢,与元气共生,气魄恢宏,执掌大权,役使五丁力士,驱策阴阳,变易山川,居无定处,曾在蜀中追踪野兽的足迹。

继巨灵氏之后治理天下的有句疆氏、谯明氏、涿光氏、钩陈氏、黄神氏、狙神氏、犁灵氏、大魏氏、鬼隗氏、弁兹氏、泰逢氏、冉相氏、益盈氏、大敦氏、灵阳氏、巫常氏、泰壹氏。泰壹氏是一位若隐若现而又长生不老的神灵。后来黄帝和老子学会了泰壹氏的仙术,泰壹氏之书也流传到后世。其后又有空桑氏和神民氏,他们使人和神各异其业而精与气又能互相沟通。猗帝氏、次民氏、辰放氏继立。远古时候的人,用树皮草叶遮羞蔽体,辰放氏教给人民用木头把兽皮捣软,穿在身上以抵御风寒,人民无不遵从,因此号称衣皮之民,他的王位传袭了四代。其后为蜀山氏、騩豗氏、浑沌氏,他们虽握有生杀子夺之权,但仁慈宽恕,乐善好施,天下百姓既畏服他们的权威,又感念他们的恩德。当时阴阳平和,万物无争,一派祥和景象,甚至鸟巢可以任人探视,野兽可以任人牵走,不会引起惊恐和反抗。他们的王位传袭了十一代。其后为东户氏,在他当政的时候,飞禽走兽成群结队,森林草木繁密茂盛,百姓安居乐业,风俗淳朴,路不拾遗。他的王位传袭了十七代。其后继立者为皇章氏、启统氏、吉夷氏、几蘧道氏、稀韦氏、有巢氏。远古时候的人,居住在旷野的天然洞穴里,与草木禽兽为伴,甚至与禽兽同食共眠而相安无事。到这个时候,人的狡黠机灵日渐增多,开始欺凌禽兽,于是禽兽也开始与人为敌。而人的牙齿手爪不如禽兽的锋利,不是禽兽的对手,有巢氏就教会人们在树上构筑巢穴,住在里面以躲避野兽。那时的人还不懂得种庄稼,吃的是草木的果实;不懂得用火,渴了就喝禽兽的血,饿了就将禽兽的肉连毛吞下,因此叫作茹毛饮血。把禽兽的皮剥下来,披在身上当衣服。有巢氏的王位传袭了两代以后,被燧人氏取代。

燧人氏手下有四位贤臣,一位叫明山,一位叫必育,一位叫成博,一位叫陨丘,这四位贤臣共同辅佐燧人氏治理天下。那时的人不懂得用火,不知道吃熟食。燧人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探索星宿运行的规律和五行生克的道理,发现空中有火,附着在木头上就会燃烧。有一天,燧人氏到南边巡视,看见一只鸟正在啄大树的枝叉,啄着啄着,有磷磷的火光闪现,燧人氏立刻省悟。于是用锋利的石块在木头上钻孔,从而得到火种,又教会人们烹饪,把食物放在烧热的石头上,烤熟了再吃,不要吃又腥又臊的生肉,百姓大获其利。

那时还没有文字,燧人氏创立了结绳记事的制度:发生了大事,就在绳子上打个大结,小事就打个小结。燧人氏还修建了宣讲教化的高台,建立了在中午交易的市场,修筑了供贸易之用的道路,于是政通人和,民情大顺。因此,隧人氏又被称为燧皇。他的王位传袭了八世,继他之后治理天下的是庸成氏,再后伏羲氏就诞生了。

神农氏尝百草

在远古时代,有一位炎帝。他教人们学会了耕田播种庄稼,收获粮食让大家食用。他还教大家识别五谷,种植百果,使人类能够世世代代地生存下去。因此,人们称炎帝为神农氏。

后来,神农氏看到人们经常因为乱吃东西而得病,甚至丧命,他心里十分难过。神农氏为了保证人类能生存下去,决心要亲自尝遍所有的植物。这样,就可以知道什么是可以吃的,什么是不能吃的;什么东西有害,什么东西可以治病。

神农氏做了两只大口袋,一只背在左边,一只背在右边。他走上山,开始采集各种各样的果实、种子和根茎。每采一样他都亲口尝一尝,觉得可以吃的,就放在左边口袋里,将来给人吃;觉得能治病的,放在右边口袋里,将来当药用。

有一天,神农氏看见前边一片绿树丛中长着许多小嫩叶,他采下一片,刚含进嘴里,就滑到肚子里去了,小叶把他的内脏洗刷得清清爽爽,神农氏觉得很舒服,于是就把它放进左边口袋里,并给它取名叫“查”,就是现在我们泡水用的茶叶。

神农氏发现山上有许多淡红色的小花,形状像蝴蝶一样美丽。神农氏伸手采下一朵,放到嘴里一尝,清香甘甜,香醇绵长,吃下去,能滋润肺腑。神农氏给小花取名叫“甘草”。

神农氏翻山越岭,不停地走啊走。他尝遍了各种花草,也认识了许多药物,并用它们给人治病,挽救了不少人的性命。

有一次,一个病人得了急病,神农氏马上出去寻找草药。这种药很难找,神农氏在一个陡峭的岩壁上发现了它。岩壁很高很险,连猿猴都难以攀登。大家都劝神农氏不要冒险。神农氏一心想救病人,便动手搭了一个木头架,顺着这个架子慢慢地攀登上去,终于爬上了岩顶,采到了草药,救了这个病人。相传神农氏搭架子采草药的地方,人们称它为“神农架”。

神农氏在采集草药的过程中,几乎每天都要尝到毒草,曾在一天当中七十次中毒,一旦尝到毒草,他就赶快拿出“查”来,吃到肚子去,毒就解掉了。有一次,神农氏不幸尝到了一朵黄色的小花,叫“断肠草”,“断肠草”毒性很大,神农氏还没来得及吃“查”解毒,就被毒死了,临死还紧紧抱着那两口袋草药。

神农氏为了拯救人类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人们非常感激他,隆重地安葬了神农氏,还盖了“药王庙”来祭礼他。人们尊他为农耕和医药之祖。

神农氏的故事仅仅是神话传说,但反映了远古时代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发展过程,这里面包含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奋斗和失败,直到最后取得成功。

精卫填海

传说,神农炎帝有个小女儿,名叫女娃,她聪明、漂亮、乖巧,深得炎帝的喜爱。

小女娃性情活泼,总爱四处游玩。有一天,她来到东海边,看到海面上波平浪静,没有一丝涟漪,心里十分欢喜,忍不住跳进水中,准备畅游东海。阳光温暖地照着海面,小女娃在碧水蓝天间,欢快地游动着。

这时,天空却渐渐阴沉下来,太阳躲到了乌云背后。转眼间,狂风四起,平静的海面仿佛受到了巨大的惊吓而剧烈地翻腾起来。小女娃立刻惊恐地向岸边游去,但已经太迟了。巨大的浪头将她抛到半空,又重重地拍向海底……

阳光下再也看不到小女娃那甜美的笑容,她宝贵的生命就这样被无情的东海吞掉了!小女娃是多么地不甘心哪,她发誓一定要填平东海,否则它又将毁灭多少无辜的生命呢?

于是,小女娃的魂魄便化作了一只美丽的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她发出“精卫——精卫——”的啼声,婉转而清脆,人们便叫她“精卫鸟”。精卫鸟从此开始了填海的历程。

每天清晨,精卫鸟飞往西山,衔来小石粒、小树枝再飞回东海,投进万顷碧波。西山距离东海有千里之遥,精卫鸟即使片刻不停,一天也只能往返一次。但是她仍然长年累月、不辞劳苦地做着填海的工作:

过往的飞鸟都劝阻精卫:“精卫鸟,快停止这徒劳无功的行为吧!你看看,这东海是多么的辽阔、浩瀚,而你又是多么的渺小,凭你衔来的这小小的石粒、树枝甚至连东海的一丝涟漪都激不起,又怎么可能将东海填平呢?!”

山间奔走的野兽也常常嘲笑精卫:“精卫鸟,你填海的大业进行得如何啦?”“精卫鸟,你太自不量力啦!”……

任何劝阻和嘲笑都无法动摇精卫填平东海的决心,她依然在苍茫的天海之间坚定地鼓动着双翼,从西山衔来石粒、树枝投进东海。即使她的子孙,也在世世代代为填平东海而坚持着、努力着!

精卫填海,它不仅仅是一则悲壮的神话。透过精卫鸟鼓动的双翼,我们感受到一种令人震撼的、绵延不绝的意志力,一种坚持不懈、奋发向上、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进取精神。

燧人氏钻木取火

原始人群向氏族公社的进化、过渡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原始社会初期,人类以狩猎为主,生吞活剥,茹毛饮血,过着非常原始的生活,他们的生命常常受到凶残野兽的严重威胁。为了生存下去,人类克服各种艰难困苦,与天斗,与地斗,与熊虎豹狼斗。在这种极其艰险的环境中,人类逐渐认识了自然,掌握了生存的本领,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从而推动了人类由原始人群向氏族公社的发展。

那个时候,人类还不知道利用火,什么东西都生吃的。其实,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出现了。火山爆发,有火;电闪雷鸣,常引起森林火灾。最初,原始人看到火,还以为是什么怪物,怕得要命。后来,当人类看到野兽被大火烧死后,又闻到火中散发出的阵阵肉香,才敢接近火,去取灰烬中的熟肉吃。经过品尝,人们才发现被火烤熟的东西竟然那么香甜可口。于是,人们才渐渐地学会了用火烤东西吃,并且想办法把火种保留下来,使它不灭好长期使用。

但是,保留火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当遇到刮风下雨,火种很容易熄灭。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一个叫“燧人氏”的人发现,用两块燧石互相撞击摩擦,能够撞击出火来。于是,他马上把这一惊人的发现告诉给人们,并教人们采集这种“火石”。他还发现,用一根坚硬而尖锐的木棒在另外一根木头上使劲地钻,木头上也能钻出火星。这便是“燧人氏”钻木取火的由来。

发现、利用火和发明钻木取火,无疑是人类的巨大进步。人类掌握了取火的本领,自然就不再食用生的食物,结束了生吞活剥、茹毛饮血的时代,这也是人类文明的最初体现。人工取火,是人类的伟大发明,人类再也不用为火种发愁了。

有了火,人类随时可以吃到烧熟的东西,而且食物的品种增加了,取食的对象和活动的范围也扩大了。人类还利用火取暖御寒、抵抗野兽的袭击。由于食物结构的改变,人类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都大大增强了。

又经过许多漫长的岁月,人们学会用绳子结网,用网去捕鱼。还发明了弓箭,可以远距离射杀飞禽走兽。以前,人们狩猎都是用最原始的方法,靠人多势众,手持棍棒,与野兽近距离拼斗,难免受到野兽的伤害。有了弓箭,人们能更安全、更有效地捕杀猎物。人类从此又进入了渔猎生活阶段。

在长期的渔猎生活过程中,好多捕获到的猎物是活的,吃不了时,人们就把猎物留下来进行喂养,这样又渐渐学会了饲养,于是出现了畜牧业。现在的许多家畜、家禽,就是我们的祖先经过长期筛选由野生动物驯化而繁衍下来的。传说,结网、捕猎、饲养这些生存本领都是由叫“伏羲氏”的人教给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