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写给女人
19524400000009

第9章 妥善安排工作和金钱(2)

然而,当他仔细看那些人时,他发现没有一张笑脸,也没有伴随盛宴的音乐狂欢的迹象。坐在桌子旁边的人看起来沉闷,无精打采,而且皮包骨。这个人发现每人的左臂都捆着一把叉,右臂捆着一把刀,刀和叉都有四尺长的把手,使它不能用来吃。所以即使每一样食品都在他们手边,结果还是吃不到,一直在挨饿。

然后他又去天堂,景象完全一样:同样食物、刀、叉与那些四尺长的把手,然而,天堂里的居民却都在唱歌、欢笑。这位参观者困惑了,他怀疑为什么情况相同,结果却如此不同。在地狱的人都挨饿而且可怜,可是在天堂的人吃得很好而且很快乐。最后,他终于看到了答案:地狱里每一个人都试图喂自己,可是一刀一叉以及四尺长的把手根本不可能吃到东西;天堂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喂对面的人,而且也被对面的人所喂,因为互相帮助,结果帮助了自己。

这个启示很明白。如果你帮助其他人获得他们需要的东西,你也因此而得到想要的东西,而且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我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生气的男孩向妈妈大喊他恨她,他又害怕受到惩罚,就跑出家,来到山腰上对着山谷大喊:“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山谷传来回应:“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男孩吃了一惊,跑回家去告诉妈妈说,在山谷里有个可恶的小男孩对他说恨他。于是妈妈就把他带回山腰上并让他喊:“我爱你!我爱你!”男孩按妈妈说的做了,这回他发现有个可爱的小男孩在山谷里对他喊:“我爱你!我爱你!”

生活就像山谷回声,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你耕种什么,就收获什么。

你在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活中的成功,取决于你与他人合作得如何。“合作”一词指在群体环境中普遍发生的社会关系。群体,一般被定义为一起工作以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群人。群体的成员互相作用,彼此沟通,在群体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并建立群体的同一性。

正如我们已经探讨过的其他的人类活动所揭示的那样,有些人较之其他人是更有效的群体成员。群体的成功要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思考和语言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许多人所没有系统掌握或完全拥有的。那些在社交方面很成熟的人,他们极容易适应任何的群体环境,能与许多不同的个体进行友好的交谈,与他人和谐地、富有成效地共事,用清楚的和有说服力的观点影响群体的思考,有效地克服群体的紧张和自我主义,鼓励群体成员守信,创造性地工作,并能使每一个人集中精力,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就像丹尼尔·戈尔曼在其畅销书《情商》中指出的,这些复杂的思考、沟通和社交技能对于生活中取得的成果,常常比传统的智商或职业技能更加重要。你可能对你所熟知的人取得成功感到迷惑不解,因为他们似乎也不是最有知识或最聪明的,他们的成就似乎不是“你所认识的人”所能取得的。但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良好的社交和沟通技能,再加上他们的学识和才智,他们取得了人们所想象不到的成功。不过,他们具有的社交和沟通的技能,许多人通过观察、实践和批判的思考也能够(而且需要)培养出来。

与他人合作比单独工作有许多好处,首先,群体成员具有不同的背景和兴趣,这可以产生多样化的观点,实际上,与他人合作可以产生出任何个人只靠自己所无法具有的创造性的思想。此外,群体成员互相提供帮助和鼓励,每个人都能贡献出他或她独特的技能,团体的一致性和认同感激励着团体成员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这是一种“团队精神”,它能使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俗语说得好:“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一群人一起工作,如果全力以赴,组织有序,就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

当然,与别人合作不等于没有原则的迁就。我们经常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特殊的遗传基因的组合,决定了他们有不同的生理条件。出身背景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人生经历的不同等等,决定了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不同的思想情感、性格气质、思维方式。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只要个人的行为不妨碍社会的健康发展,不妨碍他人的生活,它就有存在的权利,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也不能消除这种差异。因此我们不能指望得到每个人的首肯,不能与每一个人都成为知心的朋友,你也不可能喜欢所有的人,你可以不欣赏、不喜欢他,但是你不能轻视他,他只是和你不同而已,你要尊重这种不同;也不要在与别人交往中,一味地迁就别人,从而丢掉自己的个性。古人语“君子和而不同”,意思就是有差别才有和谐。人与人的交往贵在求同存异,君子之间的交往是求和谐,但是并不是一味地投别人的所好;小人的交往却是“同而不和”,凡事都说“好好好、是是是”,但相互之间却难得和谐。“和而不同”应该是我们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

为了与他人密切合作,你需要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能力。

①积极地参与。在团体中,每个成员都应该具有奉献意识,并有责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许多团体场合,有的人喜欢让别人出头露面,在讨论中首当其冲,而自己却静静地坐在那里,做一个感兴趣的旁观者。这样做的结果是,你无法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赢得团体中其他成员对你的尊重,或者对团体的决定施加影响。既然你同样对团体的最终决策负有责任,无论你态度积极或保持沉默,你都可以贡献你的聪明才智。如果你不敢抛头露面,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或觉得你的观点不如他人的有价值,那么,你需要首先排除这种消极认识。如果你感到忧虑和焦急,那么,你需要迫使自己迈出第一步。万事开头难,随着你不合理的怪念头的减退,以及你自信心的增强,你就能积极地参与到团体的活动中来,为团体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②具备有效讨论的能力。

a.清楚地表达你的观点,并提供支持的理由和根据。

b.认真地聆听他人的意见,努力了解他人的观点及其支撑的理由。

c.直接地对他人提出的观点做出回答,而不要简单地试图阐述你自己的观点。

d.提一些相关的问题,以便全面地探究所讨论的问题,然后设法去回答问题。

e.把注意力放在增加了解上,而不要试图不计代价地去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③尊敬团体的每一位成员这是保证合作成功的基本准则。虽然你可能确信你比其他的参加者更有知识,但重要的是,你要让他人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要随意打断,或表现出不耐烦,做到这一点对于团体正常地发挥功能是很有必要的。也许在某些场合,其他成员不同意你的分析或结论,即使你确信你是正确的,当发生这种情况时,你需要做出必要的妥协和让步。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接受现实,尽你所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力争使他人能够接受。

④鼓励他人提出多样化的观点,不要过早地对观点作判断。除了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外,你还应该鼓励其他成员也提出他们的观点。当他人提出自己的观点时,要做出积极的和建设性的反应。

⑤客观地评价观点,而不意气用事。当团体对其成员提出的观点进行评价时,应该运用批判思考的技能对它们进行评价。争论点或问题是什么?这个观点是如何说明问题的?提出这个观点的理由和根据是什么?它的风险和弊端是什么?重要的是要让团体的成员意识到评价的对象是观点,而不是提出观点的人。最常见的一种思考错误是,有的成员仅从个人的爱好或偏见出发,不是对人们提出的观点进行评价,而是把矛头指向个人。对有挑战性的观点应该做出这样的回答:“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原因是……”而不应该说:“你真无知”。只有如此,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而不会恶语伤人。

⑥准确认识各自在团体中的角色和彼此的关系。团体好比是活生生的、不断进化的有机体,它们是由处于复杂的和充满活力关系之中的个体构成的。就如在一场球赛中,“没有号码牌你无法分辨运动员”一样,一个团体中要有效地发挥作用,也需要你识别出谁是“运动员”,他们彼此关系的性质,以及决策权是如何分配的。在一个你不熟悉的新团队中,弄清这些情况是特别重要的,它可以为你提供一个你在其中能说话和回答的“思考环境”。

在办公室取胜的要领

对嫉妒的人,不必针锋相对,因为他嫉妒你,你就比他强。所以,你完全可以宽容大度,与之友好相处,并给予他尽可能的关心和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一部分嫉妒心理。(卡耐基语录)

人非圣贤,每个人都会出现失误。无论是自己失误还是别人失误,自己都可能遭到误解。有时解释可以消除云雾,但有时解释不但是多余的,反而会增添烦恼。(卡耐基语录)

那些最能干的人都最善于建立关系网。他们到处都有熟人,有初交的、有深交的,但所有的人都对他们发展自己的事业曾或多或少起过作用。(卡耐基语录)

(1)努力化解同事的嫉妒

世界上的事真怪,当你平庸无为,名不见经传时很少有人看你几眼;一旦当你崭露头角,小有名声后,却马上处于众目睽睽之下,至于那目光的成份可就复杂了:羡慕、挑剔、怀疑……其中最多的,最令人坐立不安的成分恐怕要数嫉妒了。歌德说:“在人类一切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作最顽强、最持久的了……嫉妒心是不知道休息的。”

的确,有人的地方就少不了嫉妒。嫉妒存在的广泛性远远超过了我们熟知的范围。嫉妒的对象也因人而异:男人嫉妒他人的智力优势;女人嫉妒别人的美貌绝伦;官场上嫉妒他人的青云直上;市井中嫉妒他人生财有道。该如何战胜嫉妒这个恶魔?这首先需要了解它,嫉妒从其本质上说,一般是见到他人强于自己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失衡。在这种失衡面前,嫉妒者通常有三种表现。第一种是弱者的常态心理。第二种是愚者的常态心理。第三种是真正强者的常态心理。为了努力避开嫉妒的暗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点策略:

①弱化嫉妒。一个天生丽质或才干出众的人,本来就令人羡慕。若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嫉妒的人就增加了,更容易使自己成为注目的对象。因此,不如对自己来些调侃、揶揄或自我嘲讽,并在一些不重要的场合故意给别人一些溢美之辞,以此削弱对方的嫉妒心。

②融化嫉妒。对嫉妒的人,不必针锋相对,因为他嫉妒你,你就比他强。所以,你完全可以宽容大度,与之友好相处,并给予他尽可能的关心和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一部分嫉妒心理。

③淡化嫉妒。对于妒火过盛者,无论你如何宽容友好,恐怕也无济于事。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不加理睬,“无言是最大的蔑视”,如果站出来辩解,对这种人只会起火上浇油的作用。所以,对无法消除的嫉妒,不加理睬,让嫉妒者自己去折腾。

嫉妒的产生也是有它的规律性的,掌握嫉妒的特点和规律,能更好地预防、利用和化解嫉妒。

(2)如何与脾性不合的上司相处

与上司关系方面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是相互间的脾性不合。那位上司在公司内口碑很好,工作业绩也无话可说,当然能力也不差。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就是同自己合不来。这种情况并不鲜见。

那位上司如果明摆着是个无能的人倒也好办,干脆别听他的就是了。现在不是那一回事倒反而不好对付了。性格合不来,是无法分清谁是谁非的。如果站在上司一边认为你的性格过于老实,同样你也会看不惯上司的过于骄横,为他不把你放在眼里而深感不满。

对于这种情况,你首先要有清醒的认识,决不要一味地迁就、讨好,因为这么做毫无意义。不管对方是谁,在工作场合,根本没有必要阿谀拍马。

相比较而言,倒是有一个虽然脾性不合却是有才能的上司更值得庆幸。因为至少在工作上可以面对面地交锋。实际上一个趣味相投的上司对于部属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没有严厉的斥责,反倒有着私交性的无话不谈,在工作上则是迁就和放松。在这样的上司手下干活确实十分愉快,日子十分好过。问题是,公司不是大学的延续。能关系融洽地干下去,等待你的并不是甜蜜的天地。万一那位十分合得来的上司出了岔子该怎么办呢?那么些时间下来什么能力也没有蓄积起来,在新的上司手下再从头开始锻炼起来,吃亏的还是你自己。

最坏的情况是上司是一个脾气合得来的无能者,部属学会的只是投机取巧的本领。无能的上司带出的只能是无能的部下,最终不会取得什么成绩。

这么一想,倒还是在一个有才干的、但在性格上格格不入的上司手下干活更加难得。因为那样的上司只会在工作上对你作出评价,而从不带任何其他的个人感情的东西在里面。再没有比这更清晰易解的关系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注意的是对布置的工作要认真对待。你当然有你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工作方式。你应该从你的上司那些在公司内深获赞赏的工作方式中不断学习值得学习的东西。同时又不能丧失属于你自己的个性特点,没有必要什么都照搬他的一套,要慢慢地将自己的功夫溶入其间。性格不合的上司是个奇怪的东西,他对你的动向会特别敏感,马上就会对你的做法提出不满。这个时候你只要默默地听从他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