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文人墨客智慧谋略全书
19523600000007

第7章 以德为本篇(4)

事先,王恢派出聂壹带着大批货物到匈奴那边做买卖,然后把大军埋伏在马邑旁边的山谷。聂壹见到匈奴首领军臣单于,一本正经地对他说:“我有办法帮助你们杀死镇守马邑的汉宫,夺取那座城市。”军臣单于先派几个心腹跟着聂壹到马邑去,只等聂壹杀了守城汉宫,就派兵去取。聂壹回到马邑后,依照事前商定好的计划,杀了几个罪犯,把他们的人头悬挂在城上,说这些就是马邑守将的脑袋,哄骗匈奴的使者。匈奴的使者看了后,信以为真,立即回去报告给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听了报告,大喜过望,马上率领10万骑兵去取马邑。匈奴大军来到离马邑还有100多里的武州地方,只见草原上有不少牲口,但是没有看见一个放牧人,引起了军臣单于的怀疑。这时,他发现不远有一个汉军的亭堡。亭堡是古代警戒敌人,联络消息用的军事据点。匈奴兵攻下亭堡后,抓到一名亭尉,把他带到军臣单于面前。经过软硬兼施的审讯,亭尉便把汉军布置伏兵的情况全都供了出来。军臣单于闻听,大惊失色,急忙下令全军撤退。等到10万大军退回到自己的境地时,军臣单于才算放下心来,后怕地说:“我得到了亭尉,真是上天助我认为亭尉有功,便封他为天王。”

本来,王恢等将领听说匈奴大军中计前来,心中暗暗高兴,忽然听到匈奴兵中途又退回去了,气得捶胸跺足,赶快下令追赶,哪里还能追得上?只好徒劳而返。这次伏击战虽然没有成功,但是汉朝和匈奴的和亲关系破裂了,从此,双方展开了多年的战争。

汉武帝布置的这次诱击战,本来成功的把握很大,只是由于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生的偶然事件,才导致了前功尽弃的结果。看来,一个成功的谋略,不仅事前要有周详的计划,而且还要保证实施的顺利无差。

韩廷寿巧断争田案

韩延寿是西汉时代的一名能吏,曾经担任过颍川太守、东海太守和左冯翊(汉代官名,职掌相当于郡太守,辖区地属长安)等官职。他治理地方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用礼义道德去教化百姓,取得明显的政绩。

他在担任左冯翊时,不仅在京师里宣传教化,还常常到所属各县去巡视。有一次,他在高陵县(今陕西长安县东北)遇到一件争夺田产的案子。兄弟两人为田产打得不可开交,连知县也无法判断。知县见顶头上司来到,忙向他请教。

韩延寿听了知县的介绍,又看了状纸,命人把打官司的两兄弟带上来,同时还请来他们的家人。他看到,跪在大堂下的两兄弟,不是游手好闲之辈,属于正经的庄稼人,于是很动感情地说:“圣人说过,兄弟之间要讲悌,弟弟要尊敬哥哥,哥哥要爱护弟弟,这才是人之常情。现在,你们这里出了兄弟之间为争夺田产而打官司,不顾兄弟情谊的事,我很痛心。思想起来,只怪我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他对两兄弟说;“你们先回去吧,让我先反省一下自己的过失,过几天再审你们的案子。”

他的话深深地打动了两兄弟的心,也感染了旁听的人。两兄弟家的族人都过来,用弟敬兄爱,手足谦让的道理劝解他们,开导他们,说得兄弟二人低下了头。这时,哥哥流着眼泪对弟弟说:“田我不要了,给你吧!”弟弟也泪汪汪的对哥哥说:“田应该归你。”出现了兄弟互相谦让的动人场面。乡亲们看到这种情况,也都露出了笑容。

事后,兄弟二人对韩延寿十分感谢。为了表示他们悔过自新,兄弟二人自动剪了头发,裸露着上身,去向韩延寿登门谢罪,表示永远不再为田产发生争吵。韩延寿非常高兴,叫人打开閤门,像贵客一样把他们请进府来,并摆下酒席相款待。在席间,韩延寿又对兄弟二人作了再三的慰勉。这件事很快在当地流传开来,男女老幼,无不受到感动。尤其是那些做过错事,受过处罚的人,听了之后更是感慨不已。人们都知道自励自爱,犯罪事件大大减少,高陵县境内太平过很长的一段时间。

教化与法制是分不开的,关键在于如何恰如其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韩延寿审理此案时,并没有简单地裁判谁是谁非,而是用兄弟之情感化他们,自己还引咎自责,这在封建时代的一般官僚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事后,他还设宴招待两兄弟,其用意是表彰知过就改的人,树立这方面的样板,真正做到法中有情,情中见理。当然,他这样做是有前提的,因为他一开始就看出两兄弟的本质并不坏,有感化过来的可能性。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韩延寿断案,不仅有公正合理的执法标准,还有善于把法与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用谋匠心。

宋弘巧对皇帝问

宋弘是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一位大臣,不光学识好,才干强,而且长得一表人才,可以说是男子中的俊杰。

湖阳公主是刘秀的姐姐,新近死了丈夫,一直郁郁寡欢。刘秀打算给她找一个中意的丈夫,事先征求她的意见。湖阳公主说:“朝臣之中论人品、才干和相貌,宋弘是别人比不了的。”刘秀连连点头,赞同地说:“眼力真好,我会成全这件好事。”

一天,刘秀召见宋弘,让湖阳公主坐在屏风后面听。刘秀先谈了二些别的事情,然后婉转地把话题拉到提亲的事上来,问道:“俗话说,地位高了以后要更换朋友,家富了以后要另娶妻子,这不是人之常情吗?”宋弘已经听说湖阳公主对自己有情意,听刘秀这样一问,已经猜出下面要谈什么事了。他略一思索,回答说:“臣也听说过这样的谚语:贫贱时的知心朋友不可以忘记,患难与共的妻子不可以抛弃。这难道不也是人之常情吗?”

刘秀听了以后,很佩服宋弘的为人。湖阳公主虽然好事未成有些遗憾,但心中也不得不称赞宋弘确实是位德才兼备的好人。

班超大度释前嫌

班超一行在西域联络了很多国家与汉朝和好,但龟兹恃强不从。班超便去结交乌孙国。乌孙国王派使者到长安来访问,受到汉朝友好的接待。使者告别返回,汉章帝派卫侯李邑携带不少礼品同行护送。李邑等人经天山南麓来到于阗,传来龟兹攻打疏勒的消息。李邑害怕,不敢前进,于是上书朝廷,中伤班超只顾在外享福,拥妻抱子,不思中原。还说班超联络乌孙,牵制龟兹的计划根本行不通。

班超知道了李邑从中作梗,叹息说:“我不是曾参,被人家说了坏话,恐怕难免见疑。”他便给朝廷上书申明情由。汉章帝相信班超的忠诚,下诏责备李邑说:“即使班超拥妻抱子,不思中原,难道跟随他的1000多人都不想回家吗?”诏书命令李邑与班超会合,并受班超的节制。汉章帝又诏令班超收留李邑,与他共事。

李邑接到诏书,无可奈何地去疏勒见了班超。班超不计前嫌,很好地接待李邑。他改派别人护送乌孙的使者回国,还劝乌孙王派王子去洛阳朝见汉帝。乌孙国王子启程时,班超打算派李邑陪同前往。有人对班超说:“过去李邑毁滂将军,破坏将军的名誉。这时正可以奉诏把他留下,另派别人执行护送任务,您怎么反倒放他回去呢?”班超说:“如果把李邑扣下的话,那就气量太小了。正因为他曾经说过我的坏话,所以让他回去。只要一心为朝廷出力,就不怕人说坏话。如果为了自己一时痛快,公报私仇,把他扣留,那就不是忠臣的行为。”

李邑知道后,对班超十分感激,从此再也不诽谤他人了。

何菱以德除匪乱

何夔做长广太守的时候,县里的管承聚众3000,打家劫舍,为害乡里,谋士们都想派兵围剧。何夔说:“管承等人并不是生下来就喜欢作乱的人,他们不过是因为久处乱世,未受教化,沉溺于乱事之中,不能自拔而回心向善。如果派兵围剿,他们害怕被杀,必然会拚命而战。这样,我们进攻起来就不容易获胜。即使胜了,也必定会多伤黎民百姓。所以,不如慢慢地招抚他们,晓之以恩德,使他们自知悔改,这样可不战而胜,不用出兵就可平定。”何夔于是派遣黄珍为使者去见管承,为他讲述成败的大势,劝他归降。管承等人在感召之下,果然前来投降。何夔得以不费一兵一卒平定了匪乱。

司马芝一片孝心感土匪

司马芝早年作书生的时候曾避乱于荆州。有一次,他与老母路过鲁阳山,附近盼土匪冲杀过来,同行的人都抛弃老幼而逃,只有他独坐在老母身边不动;土匪过来;以刀指着司马芝,司马芝给土匪磕头,说;“我娘老了,希望我死了以后诸位能代为孝养。”土匪一见,深为感动,说:“这是个孝子,杀了他不义。”于是便放了他。

司马芝不忍抛弃老母,土匪来了又不求活自命,而是请求土匪代为收养母亲,以孝感动土匪,遂能保全母子性命。这是他临变的聪明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