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文人墨客智慧谋略全书
19523600000017

第17章 智勇兼备篇(3)

秦王从此以后,再也不敢提与安陵君交换土地了。

田单收复齐国

田单本是齐国安平地区一个管理市场的官,燕军攻打齐国时,田单带领全族人从安平逃到即墨城。因为即墨城守城官战死,大家看田单足智多谋,就推举田单为将,率领大家守城抗燕,并伺机反击。

田单做将之后,担心自己是外乡人,怕大家心不齐,就想出了一个计策。他命令全城人吃饭时,一定要在院子中间设供桌,空中飞的鸟看见院子中食物就飞下来吃,田单就乘机说:“这是天上的神灵在帮助我们。”假借神灵来指挥全城兵士百姓抗击燕军。

田单为了坚定军心,又想出一个办法,他派入夜里偷偷来到城外散布说:“田单最怕燕军捉到齐军的俘虏把鼻子割掉,挂在军前,那样即墨城的兵会不战就投降。”燕国人听说后,就把投降的齐人都割掉鼻子挂起来,即墨城中的军民见此情景,宁死也不想投降。又散布说:“田单最害怕燕人挖掉齐人的祖坟,那样齐人就会全部投降了。”燕军听说后,就挖掉即墨城外面的齐人坟,把死人拖出来放火烧了。守城的齐人看到了,悲痛欲绝,个个要求与燕军决战到底。

田单看到士气高昂,认为作战的时候到了,就发动士兵修筑工事,修好之后,让士兵都隐藏起来,让一些老弱病人和妇女登上城守卫。又派使者带着收集的黄金送给燕将,告诉“齐军要投降了”。燕军一听非常高兴,开始对齐军的防备松懈下来。田单又收集了千余只耕牛,在牛的两角绑上尖刀,身上面上龙纹,把芦苇灌上油脂系在牛尾巴上,然后把城墙打开几十个大洞,趁夜黑人静之时,给牛尾巴点上火,把牛一下从洞口中全放出去。牛疼痛难忍,一窝蜂疯了似的直冲向燕军阵地,田单又命几千名壮士跟在牛后面,乘势追击,燕军惊慌失措,一下乱了阵脚,大败而逃。

结果田单率领齐人把燕军全部赶出了齐境,收复了齐国的失地,把齐襄王也从莒国接回齐都。

陈平设计捕韩信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大封功臣,把能征善战的韩信封为楚王,让他居住在下邳(在今江苏睢宁西北)。

韩信在当时还掌握着一部分军队,经常带着大批军容严整的士兵耀武扬威地出出进进。正巧被刘邦通缉的钟离昧前来投奔韩信。钟离昧是项羽手下最得力的大将,智勇双全,与韩信私交很好,被韩信收留在楚王府。两人经常在一起谈叙往事。

有人把这些情况报告给刘邦。刘邦听了之后,大吃一惊,断定韩信对自己不忠,心怀异志。因为他本来对韩信就有几分猜忌,而韩信收留的钟离昧曾经给项羽出过许多主意,屡屡把自己置于险地,所以被视为敌方将领中最危险的人物。现在韩信居然收留了钟离昧,如果他们勾结起来,真好比老虎长上了翅膀,刘家的江山还能保得住吗?想到这些,刘邦内心如焚,急忙召集群臣商量擒拿韩信的办法。

刘邦询问子樊哙、周勃、灌婴等武将,他们都主张用武力征讨。由于当时楚汉战争刚刚结束,全国局势还不太稳定,刘邦不大想兴师动众,再动干戈,没有马上采纳樊哙等人的意见。他又把陈平召来征询计策。陈平是刘邦手下的一位智囊,足智多谋,与张良齐名,在和项羽作战的过程中,曾经给刘邦出过不少妙计,被封为曲逆侯。

陈平被召来后,刘邦便把樊哙等人的意见告诉了他。陈平听后,摇了摇头,表示反对,他说:“韩信善于用兵。陛下手下的将军没有人能对付他,况且陛下掌握的士兵不如韩信的精悍,如果用武力征讨,未必有取胜的把握,依臣之见,还是以智取为上策。”接着,他给刘邦出了一条智擒韩信的计策。他说:“据说古时天子出外巡游,往往要大会诸侯。陛下不如假装巡游云梦泽(古泽名,在今湖北省),要在陈城大会诸侯?韩信对陛下喜好出巡是知道的,到时候定会前来朝见。陛下可以借这个机会把他擒拿。照这个办法,只要用一个武士就能够除去您的心头大患。”刘邦听后,连连点头赞成。

依照陈平的计策,刘邦派出使者去通知各路诸侯到陈城会齐,迎候自己的驾临。韩信接到通知后,内心十分矛盾,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他虽然对刘邦的真实来意,一无所知,但是他早就清楚皇帝并不信任自己,万一刘邦真是冲着自己来的,前去朝见,岂不是自投罗网;可是他又想,自己来到楚地后并没有做有害于刘邦的事,还不致于招来不测之祸。正当韩信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有人给他献计说:“如果将军能够杀掉钟离昧后去见皇帝,必然会消除朝廷对您的猜忌。这是将军消灾免祸的唯一办法。”韩信也想不出再好的办法,听从了。

韩信马上把钟离昧请来,说了自己左右两难的处境,并透露出杀友自保的意思。钟离昧听后,十分震惊,叹息地说:“刘邦之所以没有发兵前来攻打你,就是因为有我在这里。想不到你居然用我的人头去讨好刘邦,岂不正中他人之计!我虽然死在今天,但是你的杀身之祸也会随之而来。”最后他指着韩信骂道:“你真是一个待人刻薄的小人呀!”说完便拔剑自刎了。

钟离昧死后,韩信才放下心来,带着他的人头去朝见刘邦。刘邦见到他,劈头就是一顿斥责:“你窝藏钟离昧这么久,到今天事情已经败露了,才来见我,可见你居心不良!”韩信急忙为自己申辩,但话还没有开口,就被刘邦手下的武士们绑住了。韩信大呼冤枉,刘邦哪里容他辩白,命武士把他押上囚车。到了这时,韩信才想起钟离昧的劝告,对天长叹说:“古人说得对:‘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经平定了,我不死还等什么呢?”

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诱捕之计,没有动一刀一枪,便擒拿了韩信,内心很高兴,对前来朝见的诸侯好好抚慰了一番,便押着韩信回到了长安。念在韩信过去有累累的战功,刘邦并没有把他杀掉,只降丁他的职,改封为淮阴侯,把他软禁在长安。然而他后来还是因与陈稀谋反的案件有关而被吕后杀掉了。

诱捕韩信之计所以能够顺利实现,一方面是保密工作做得好,刘邦巡游的真实意图没有丝毫泄露,麻痹了韩信的警惕性;另一方面也利用了韩信的侥幸心理。韩信一向认为自己的战功最大,本领最高,刘邦不敢把自己怎么样,何况又借钟离昧的人头表白自己,所以才毫无防备地去陈城朝见。谁知这位惯用计谋制服强敌的谋略高手,最后却被别人设置的计谋弄得身败名裂。

蒯彻机辩保性命

蒯彻又名通,是西汉初期的一位政客,很有一些谋略和辩才。他曾经当过韩信的谋士,劝韩信背叛刘邦,自立为王。

当初,刘邦拜韩信为大将,率兵东进,攻打项羽。韩信一路势如破竹,破三秦,灭魏赵,又打败齐军。这时,蒯彻劝告韩信,要记取越国大夫文种和范蠡的历史教训,不要过于相信刘邦。他还分析了韩信所处的形势,是处于中间地位,帮汉汉胜,帮楚楚胜。倒不如哪一方也不帮,先跟他们三分天下,以后看准机会,再图大业。韩信听后,觉得他的话也有道理,但是又认为自己对汉王立下很大功劳,汉王不会亏待自己,没有接受他的意见。蒯彻见韩信不听自己的话,怕这些话传到刘邦那里措来灾祸,就装疯逃走了。

刘邦称帝后,怕韩信谋反,剥夺了他的兵权,把他软禁在长安。后来,由于陈稀谋反的事件牵扯到韩信。吕后和萧何设计诱捕了韩信,将他杀死。临死前,韩信后悔莫及地说;“悔不该当初没听蒯彻的话,今天反倒受妇人小儿们的欺诈尸刘邦从外地回到长安,听说韩信被杀,又是高兴,又是怜悯。他问,韩倍死前留下了什么话,吕后告诉他说,韩信后悔没有用蒯彻的计谋。刘邦派人去把蒯彻抓来,亲自审问。”

蒯彻是当时很有名的辩士,当他刚一被捕时,就想好了应付刘邦审讯的言辞。刘邦把他带上来后,就问他是否鼓动韩信叛汉自立。蒯彻承认得很痛快,他说:“对,我的确这样做过。可惜他当时不听我的计策,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如果他要用了我的计策,皇上哪能杀掉他呢?”刘邦听后,气得发抖,下令把蒯彻烹死。蒯彻显得很害怕,连声高呼“冤枉”。刘邦问:“你教唆韩信谋反,有什么冤枉?”蒯彻回答说:“当初秦朝实行暴政,天下的英雄都起来反对。这就好象秦朝丢了一只鹿,天下英雄都抢着捕捉,谁跑得快,本事大,谁就能逮住它。那时候,天下的人并不知道陛下能当皇帝,都是各为其主。我也是一样,只知道韩信,不知道陛下。这能责怪我吗?况且,天下想当皇帝的人很多,只是力量不足罢了。难道陛下能把他们都烹死吗?如果只是因为我过去忠于自己的主人,就被杀死,天下的人会怎样看待陛下呢?”刘邦听了以后,仔细一想,倒也有理,于是就赦免了蒯彻的死罪。

蒯彻的话说得很巧妙,妙就妙在扣住“各为其主”借题发挥。它的表层意思是说,在刘邦当皇帝之前,忠于自己的旧主人是无可非议的,而包含在其中的潜台词则是,新主人一旦取代旧主人之后,也可以得到同样的忠诚。这更是刘邦在当皇帝之后对臣民所要求做到的道德。蒯彻摸准了刘邦的心思,用这番“妙论”进行辩白,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班超智勇结鄯善

东汉初年,汉明帝派大将军窦固率领大军西进攻打匈奴,班超也随军效力。为了联络西域诸国共同对付匈奴,窦固派班超为使者到西域去。

班超一行36人,历尽千辛万苦,首先来到鄯善。开始几天,鄯善王对他们态度很友好,不几天就变得冷淡了。班超猜想,一定是匈奴的使者前来施加压力,迫使鄯善王不敢亲近汉朝使臣。恰巧鄯善王的侍者来访,班超故作已知地问道:“匈奴使者来了几天?住在什么地方?”这件事本来是瞒着班超等人的,经班超这么一问,竟把鄯善王的侍者给唬住了,他只好说了实话:“他们已经到了3天,驻地离这有30里。”

班超立即把那个侍者扣留起来,召集36个随从人员商议对策,对他们说:“我们来到西域,无非是想立功报国。现在匈奴使者才到几天,鄯善王的态度就变了。如果他把我们抓起来送给匈奴人,我们的尸骨也不能回乡子。你们看怎么办?”尸大家都说:“如今到了紧急关头,我们都听从您的决定!”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趁着黑夜对匈奴人发动火攻,使他们摸不清咱们有多少人。他们一乱,咱们就能把他们全部收拾掉。消灭了匈奴的使者,鄯善王才会对汉朝友好。”大家异口同声表示赞同。

到了黑夜,班超率领着36个壮士偷袭匈奴使者的营地。他让10个人擂鼓呐喊,制造声势,其余烧帐,冲杀进去。一时间,匈大火熊熊,鼓声、喊杀声响成一片。匈奴人从梦中惊醒,到处逃窜,大都作了班超等人的刀下之鬼。

战斗结束后,班超派人把鄯善王请来,叫他看匈奴使者的首级。鄯善王被吓得面如土色。班超乘机劝他与汉朝建立友善关系,鄯善王连连点头称是。为了表示诚意,鄯善王还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洛阳去做人质。

班超把这一事件的经过报告窦固,窦固很高兴,并替班超向朝廷请功。于是班超被升为军司马,继续承担联络西域诸国的重任。

盛名之下危而不险

张辽与夏侯渊围昌豨于东海。几个月后,军粮耗尽,夏侯渊便想退兵。张辽对他说:“近几天来,我每次至军前行视,昌豨都盯着我看。而且,他射出来的箭也越来越少。我想,这是因为昌豨心中已经犹豫,所以不想拚命死战。我想请他出阵对话,或许可以诱他来降。”夏侯渊同意了。一张辽便派人对昌豨说:“曹公有话,让张辽转告于你,所以请你相见。”昌豨听后,果然从被围的三公山上下来与张辽说话。张辽便劝他投降,昌豨同意了,便请张辽上三公山拜见昌稀的家人。张辽便与之单身土山。

昌豨投降之后,曹操责怪张辽说:“孤身弄险,不该是你这样的大将所为。”张辽说:“你威信著于四海,我以你的名义前往,虽然是单身涉险,昌稀却绝对不敢加害于我。”这正是张辽的聪明之处。

智打五更鼓

东晋时,北府兵将领刘裕的部下檀祗,是一个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的人。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檀祗镇守广陵时,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敌数百人摸进了广陵城,大喊大叫着冲进了檀祗办公的大厅。檀祗从睡梦中惊醒,出门正要部署抵抗,被一箭射中了大腿。可是檀祗神色不变,镇定自若地对左右的人说:“贼兵是趁着天黑才摸进来的,想要打我们个措手不及,只要去敲响五更鼓,贼兵一听,害怕天亮,肯定要跑。”果然,敌兵一听五更鼓响,以为是天要亮了,于是四散奔逃。檀祗的部队乘势追击,杀死一百多人。

檀祗遇变不惊,并能以假乱真,使敌产生错觉,从而转危为安,称得上有勇有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