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沃森的智慧
19523300000040

第40章 驻苏大使

就在小沃森将全部身心投入军控咨委会的工作、并自得其乐的时候,《纽约时报》突然登出了一条消息。

“驻苏大使托恩不日即将退休,IBM的小沃森有望继任。”

这不仅令很多外交家大跌眼镜,连小沃森本人也深感意外。

两天后,国务卿万斯打来电话说:“沃森先生。卡特总统想请您出任驻苏大使。”

看来,这是真的了。

“为什么?我可不是个外交家,甚至连俄语都不会说。”

“可是您是个温和派,这将有利于美苏关系的缓和。更何况,您在军控咨委员呆了那么长时间,对两国之间最为重要而敏感的问题深为了解,而且颇有作为。”

“您真的认为我能行?”

“一定能行,您会同在军控咨委会所做的工作一样出色。”

在一片争论声中,小沃森走马上任了。

再次来到莫斯科,已是物是人非。当年来到莫斯科时,小沃森还是一个只有28岁的小伙子,而如今他已经65岁了。

回想起同布拉德利将军一起到苏联开辟航线的情景,小沃森不禁深感自豪。

事隔37年之久,为的却是同一件事,那就是世界和平和美苏友谊。

他也想起临行前,卡特总统对他说的那番话,“希望你能重树美国驻苏大使馆的权威形象。”

作为大使,来到驻在国的第一件事,就是递交国书。

小沃森受到隆重的迎接,他的车被请至克里姆林宫。

接见他的是苏联的副主席库茨涅佐夫。

两人寒暄一番后,小沃森宣读了国书并递交给库茨涅佐夫副主席。

来到大使馆,小沃森决心一改这里的面貌。

他首先召开了使馆工作会议,并在会议上做了重要发言。

“大家可能都知道,对于外交,我是个外行,但我会尽全力工作,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帮助。另外,我想我们还应该齐心协力,重新树立使馆的权威形象。”

在到达后的第二个星期,他和奥丽芙就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晚会,邀请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和家人参加。

这多少做到了凝聚人心,小沃森也很快融入使馆的工作当中。

他拜会的第一个人是苏联的外交部长格罗米克,两人建立了经常的联系。

小沃森还开始尝试着同最高领导人建立关系。

有一次,他抓住机会,在同勃列日涅夫的助手亚历山大的交谈中说:“我希望有机会能同政治局委员们谈一谈,这对美苏双方都有好处。”

亚历山大也表示:“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提议。”

可是,就在他就任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风云突变,苏联开始在阿富汗边境集结军队。

小沃森立刻请求约见格罗米克,但被告知不在。

他只好会见了外交部副部长马佐夫。

“马佐夫先生,您能解释一下苏联在阿富汗边境集结军队的事吗?”

“阿富汗是我们的临国,我们之间签订过互助协议。现在阿富汗国内发生了暴乱,阿明总统向我们求援,希望我们能帮助他镇压暴乱分子,以维持国内的和平秩序。”

“您的解释未免过于牵强,但我还是要谢谢您。”

这时,小沃森的助手轻声说:“大使先生,您可能愿意把备忘录看一下。”

小沃森这才注意到,自己差点犯了一个大错误。

刚才马佐夫随手给了他一份书面材料,那份材料上面的内容是马佐夫对阿富汗事件的解释。

作为大使,如果拿走了材料,就意味着接受了对方的解释。而小沃森,对此本来是不予接受的。

第二天早晨,小沃森接到消息,苏联军队已入侵阿富汗,推翻了阿明,组建了傀儡政府。新总统是坐着从苏联出发的飞机到达阿富汗的。

美国把这次行动看成是苏联对波斯湾扩张的第一步。卡特总统也就这一事件同勃列日涅夫通了电话,他把这一事件的解决上升到了美苏关系的高度。

美苏关系出现了重大转折,小沃森为缓和两国关系所做出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

这也使小沃森在苏联的工作变得毫无意义。

在勉强工作了两年后,随着卡特总统的下台,小沃森也黯然地结束了这段外交生涯。

能够出任大使,是小沃森一直引以为荣的事情。但是,他的美好愿望,被两个超级大国的国际争霸彻底扼杀了。

国际局势变幻莫测,左右动荡的时局非个人能力所及。但是小沃森的和平愿望是非常可贵的,他以世界和平为己任,并把这种高尚的情操传播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