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药补不如食补
19520700000003

第3章 养生当论食补,治疗当靠药攻(3)

冬令进补,最好先作引补,亦即“底补”。所谓“底”,就是打基础、可先选用黄芪炖牛肉,或黄芪、红枣、花生仁加红糖炖服,以调整脾胃功能。亦可炖些羊肉,如生姜羊肉、大枣汤等,也有同样的功效。

冬令进补,必须因症因人而异。一般认为,气虚者可服用党参膏或参芪膏,每次一匙,每日二次;症状重者,可改服人参,每天3~5克,煎汤代茶饮。也可用党参、黄芪炖瘦肉吃。血虚者可选用十全大补膏、十全大补丸、补气益血膏、参杞补膏、四物汤、参杞冲片、阿胶等。也可吃猪肝、胡萝卜等铁质较多的食物。阴虚者可选服人参固本丸、龟板胶、琼玉膏、双龙补膏、龟鹿二仙膏、健身长春膏等,还可配合选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大补阴丸等,任选一种内服。阳虚者则选服参鹿补膏、海参丸、金鹿丸、三肾丸、参茸片等,狗肉、羊肉、牛肉也有较好的滋补助阳作用。

至于一般身体虚弱者,可适当加服一些鸡肉、羊肉、蜂王浆、牛奶、鸡蛋、红枣、狗肉等补食。

食养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食养对于人体具有调和阴阳,滋养脏腑,补益气血,调节情志等作用。老年人阴虚胃热,更宜用饮食中的“自然冲和之味,有食入补阴之功”(《格致余论》)。饮食之性,平和温润,无药性之刚烈,不伤正气,“气味浑全”,实属“安身之本”。食养之运用原则和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1.早期食养

饮食养生应以中年开始,当人生进入老年前期,各个脏腑器官功能开始衰退,易于患病。“久则中气愈虚,血无生化”。因此,人至中年就应先期重视脾胃保养和饮食调治,饮食上“能甘淡薄,则五味之本自足以补五脏”,“少食生冷、燥热、厚腻、重滑之品,忌伤脾胃也。”此乃为后天之本的养生延年法。

2.贵在节制

适当而合理的节制饮食是养生根本法则,其重点在于节简、简少、俭约、谨节、忌杂。其内容是多方而的,如先饥而食,食不过饱,未饱先止;先渴而饮,饮不过多,戒夜饮。一日之忌暮无饱餐,一月之忌晦无大醉,每食不重肉,常须少食肉等。

《内经》载:“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千金要方》载:“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辟(痢疾)”。过多的饮食会引起疾病。人体是一个平衡的整体,能量的贮存、转化、利用也要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中保持平衡。适量的饮食正是维持这一平衡的必要条件。过量的饮食不仅使胃肠器官及其消化功能受到损害,引起急慢性炎症与消化不良等疾,而且还加重肝、胰、心、肾等脏器的负担,导致人体新陈代谢的迟钝,造成多余的脂肪堆积,使人体易患肥胖症、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从而损伤人体而延误寿命。

节制饮食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方面:未过饥先食,未过渴先饮,“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切忌暴饮暴食,谨防不饥强食,正如《养性延命录》所言:“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坚持每餐适量,不可过饱。《修真秘要》载道:“食欲少而不欲顿,常如饥中饱,饱中饥”。胖人必需减食,脂肪尤须限制。适量的饮食是健康的前提,新陈代谢是长寿的保证。

现将古人关于节食论述要点摘录于下:

《内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神俱,而尽终其天年。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辟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腹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辟。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热盛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

《吕氏春秋》: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

《论语》: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管子》:起居有时,饮食有节,则身利而寿命益。

《文子》:量腹而受,量身而衣。

《尊生格言》:节食以去病,寡欲以延年。

《太平御览》: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养性之术,常使谷气少,则病不生矣。

《医说》:食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食不欲急,急则损脾,法当熟嚼令细。

《韩非子》:香莫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疾形,曼理皓齿,悦情而损精。

3.以食代药

这是以食养调治老年病的一个原则。老年疾病的防治,先应以饮食调理,“食疗不愈而后命药”。饮食“能排邪而安内脏,可以悦神志以资血气”(《千金要方》)。老年人正气耗损,五脏衰弱,加之肠胃薄弱,运化功能减退,以饮食调而用之则倍胜于药。再则,老年人大都患有慢性疾病,长期服药,一难坚持,二不习惯,三易于发生不良反应,所以,皆厌于药而喜于食,使用食饵疗法,以利于长期使用,祛病延年。

4.食宜早

早起空腹,不宜外出,必须吃饮食,以实脾胃,早食固宜早,而晚食更不宜迟,“晚食宜申酉前,向夜须防滞胸膈。”

5.食宜缓

“美食须熟嚼,生食不粗吞”,细嚼则食之精华能滋养五脏。

6.食宜淡

淡最宜人,五味各有所伤,咸多则伤心而凝血,酸多则伤脾,苦多则伤肺,辛多则伤肝,甘多则伤肾,“常学淡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面粳米等为佳”(《千金要方》)。

《内经》明确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它规定了我国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特点,也符合老年人“清淡饮食”的要求。中医学认为,过食肥甘厚味,易助湿生痰,甚至化热为毒,所谓“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年人膳食以谷为养,果菜助充,肉类益之,既满足各种营养素的供应,又可保持大便畅通。肠道清洁,血液流通,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才会体健身轻。清淡不是吃素,更不是粗制滥造。“若食气相恶,则伤其精,若食味不调,则伤其形也。”适当吃鱼肉蛋乳对老年人是必要的。

7.食宜暖

脾胃喜暖而恶寒。“老人所以多疾者,皆由少时春夏取凉过多,饮食太冷”,“故其鱼脍生菜冷腥肉物多损于人,宜断之”。但暖亦不可太暖,以热不炎唇,冷不振齿者为度。

“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过冷过热都可损伤胃气。现代医学凋查发现,经常过热饮食的人群,食管癌发病率较高,而“形寒冷饮则伤肺”,对老年人来说,饮食尤宜温和适中,这对养护正气,保持体温都属必要。冬季天冷,还可特殊地选些热性滋补食物,如狗肉、羊肉等,以增强抗病能力。

8.食宜软

坚硬之食,最难消化,而筋韧及半熟之肉,更难消化,“老人之食,大抵宜其温热熟软”,“烂煮面,软煮肉”。《养病庸言》也载曰:“不论粥饭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

老年人牙齿松动或脱落,咀嚼能力降低,各种消化酶分泌减少,为他们烹制饭菜,宜软烂细碎。烹调多采用增进食欲,促进消化。

9.食宜全

五谷杂粮,畜禽蛋乳,水陆菜蔬,干鲜果品,鱼贝虾蟹,山珍海味,什么都能吃,不偏嗜,不忌口,才能营养全面,达到自然平衡。古人强调“谨和五味”,使五脏各得其养,“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长有天命。”也就是说,全面摄食,谨和五味,就能扶正固本,抗毒攻邪,取得健康长寿的物质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