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成功企业的12个基础
19519300000020

第20章 寻找经营伙伴(2)

九、找重承诺守信用的合作人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信誉是商人价值连城的无形资产。孔子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意思是说,一个人不守信,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在合作的事业中,“重承诺,守信用”这六字是对合作人的道德要求,也是基本要求。如果合作的事业中混人了连这个基本商业道德也不具备的人,事业的前途实际上已毁了一半了。

首先,合作人了解企业的内部情况,包括技术秘密、营销网络、人员档案,再加上他所处的合作人地位由此拥有的权力,一旦居心不良、另有所图或对外不守承诺时,合作的事业的危机也就近在眼前了。其次,解除合作带来的危机。在合作的过程中,“狐狸的尾巴总要露出来”,合作人的坏品质在经营管理中毕露无疑。那么你一定不会愿意继续合作下去,也只有通过放其退伙或彼此散伙的方式想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前者意味着资金、人员、关系的分离,后者直接代表着事业的瓦解,那么你起初合作时的理想或目标此时也只是海市蜃楼了。

十、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人

合作人在一起合作最直接的认同就是志相同,志指的是目标和动机,从广义上讲包含了创业者建立企业的动机、目标,以及创业者确定的企业目标、规划等诸多复杂的内容,可以是赚钱、扬名、实现理想……其次的认同就是道相合。道就是实现志的方法、手段,即企业的经营思路和经营策略。著名企业家艾科卡选人的首要标准就是志同道合,要求部下必须熟知他的领导作风,对他的管理办法能贯彻执行。

选择合作人时,志同道合很重要。不同的创业者建立企业的目标和动机可能不同,而不同的目标与动机会导致不同的经营战略和方法。办一个企业到底该怎么办,关键要明白你的目的,如果你的合作人只想尽快收回成本并得到最大利润回报,而你的目的却是要做成一个长久性的公司,做成百年老字号或金招牌。那么,各自的经营策略也会是有所不同的。

应该说,在企业的初创时期,目标还是一个暗藏的、朦胧的意识。因为你相对实力不大,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企业没有把握,一切都是在日后的发展中逐步明朗的。但是,你应该有一个目标。在开头的时候,你们的目标一定要互相配合,纵使未来目标会逐渐改变,但起初的方向应一致。

巨人集团的初期发展值得大家学习。在初创的时候,是由史玉柱和几个朋友合作搞起来的。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艰苦的劳动,他们终于让自己的产品被消费者初步接受了。计算下来,公司有了大约20多万元的利润。当时几个合作的好朋友想一人分得几万元,好好享受一下,也算劳有所获。但史玉柱坚决反对,他说:“既然大家选我当经理,那我就要对公司负责。我们公司现在刚起步,现在还不是享受的时候,要看长远发展。”经过史玉柱的耐心劝说,大家接受了他的建议,把这笔钱全投入了广告,结果他们获得了数以百万元的回报。

十一、找能相互弥补的合作人

《山海经》里有一则故事说,长臂国的长臂人和长腿国的长腿人,各有自己的长处,同时也各有自己的短处。下海捉鱼,一个涉不深,另一个却够不着。可是当长臂人骑在长腿人的肩上时就既能涉得深又能够得着了。这就是相互补充组合的效果。同样,合作人有缺点,你也有缺点;合作人有优点,你也有优点,如果能进行互补的话,合作的整体力量必会得到极大的加强。

合作就像一部机器,机器需要不同的零部件的配合。一个优秀的合作结构,不仅能够为合作人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还会产生彼此都不拥有的一种新的力量,使单个人的能力得到放大,强化和延伸。最成功的合作事业是由才能和背景不相同而能配合的人合作创造出来的。如果你来自乡村,而他来自城市,你受的是良好的教育,而他是靠刻苦自修,你的性格比较内向、谦和,他的性格比较外向、奔放,你们必能互相砥砺。

“中华饲料王”——新希望集团是由四个同胞兄弟合作建立的。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分工的问题,四兄弟各自审视了自已的长处和短处:老三刘永美毕业于四川农学院,对化肥农药颇有研究,于是他专研技术这一块;老大精于计算,负责事业的财会这一块,老二原在教育局供职,于是搞起了企业的管理和企划;老四善于交际,当起了法人代表,加强企业与外界的业务联系并打响知名度。通过这种取长补短的分工合作,新希望集团从“育新良种场”起家,从育雏鸡到养鹅,从搞养殖到开发饲料生产,一步步发展壮大,发展成了中国最大的私营企业。

十二、找德才兼备的合作人

古代的大军事家曹操曾说过这么一句颇有争议的话:惟才是举。意思就是说只要你有才能,不管你的道德品质如何,我都会重用你,提拔你。而“惟才是举”在现今的任何一个行业中恐怕都是不怎么推崇的。同时代的刘备在临终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浦服于人。”这句话却只是强调了“德”,而没有强调“才”也是有问题的。

那德和才的内涵是什么呢?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很少有人能讲清楚。但有一点大家或许会同意:家庭主妇的才德和合作人的才德是不同的。合作人的才德要和合作的事业相联系。合作人的才包括有用的和相关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能帮助企业获利。德则包括重信守约,不见利忘义,团结合作,互谦互让等与合作的事业发展、稳定相联系的内容。挑选合作人时要德才兼备,全面衡量,切不可只顾其一不顾其二,正像人们所说:有德无才是庸人,有才无德是小人。重德轻才,往往导致与庸人合作,重才轻德,往往导致与小人合作。无论是庸人还是小人,与之合作注定是要失败。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不可见才忘德。对方有一技之长而忽略他的品德是常困扰中国企业家的一个问题。曾有一个科技公司的老板认识了一个技术人员,尽管他知道这个技术人员曾有过带着单位的技术恶意跳槽的经历,但由于他很欣赏这个技术人员的开发能力,还是与他进行合作,结果这个技术人员利用公司的资金设备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后来在另外一家公司的高薪诱惑下,带着整套技术图纸和方案不辞而别,投向了该公司,给原先耗费了巨大人力。资金、时间的公司带来了不可估计的损失。

总之,理想的合作人不仅是一个能为你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或其它方面的人,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应该是一个能让你信任、尊敬、同甘共苦的人,是一个与你具有共同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观念的人,是一个能与你的才能、性格等方面形成互勉的人,这才是你想要的。

这里给你一个忠告,最好的合作人往往不是你最亲近的朋友或亲属。

十三、合作经营的五个误区

1.平分利润

在确定合作时往往会有个确定合作人出资数额的问题。此时,合作人往往会陷入自动平分股权比例的误区,这样很容易埋下矛盾冲突的种子。

举个例子,如果有三个人合作时,把公司股权各分为各得三分之一,而其中一个合作人在公司开张之前就已经为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或取得了一定数量的销售额,既为公司带来了现金,又创下了声誉;或者是从公司建立到发展壮大,只有一个人是全日制的,另外两个人有本职工作,只是兼职的,那么全日制工作的人付出的劳动是最多的。这两种情况下这个合作人就会嘀咕:“我签订合同,收回销售额(或整天在公司干活)付出的劳动和承担的风险比其他人多多了,为什么要平分股权呢?”这种顾虑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不应强求他接受这一貌似公平的不公平。所以为避免矛盾,一定要避开平分合作股权这个误区。

2.不沟通意见

很多人认为,大家既然一起合作了,感情自然不是泛泛之交,没必要再多交流、多沟通了。这往往又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过分强调过去的交情或友谊,不进行信息沟通,各自觉得“咱们十几年的交情了,这点事他不会在意的”或“这件事他不谅解我的话,枉我们是多年的朋友了。”那么,以前信赖的基础就开始动摇了,对方不可能对此毫无想法,积累下来,这种基础反而会被全部摧毁,大家反目成仇。这就需要合作人之间多加沟通、交流信息,促进感情以更好地合作。信息沟通缺乏或不畅会使合作人之间对事业没有共同的理解,从而导致在态度、行为上出现不必要的偏离,彼此觉得很陌生、很矛盾,影响合作。

3.随便与亲友合作

在我国,许多私有或民营企业在起步时经常是通过亲友的合作实现的,我们在看到有成功的例子的同时,更应看到那些失败的例子。

前不久还发生一起投资人起诉他几个兄弟姐妹的经济纠纷案,因为他在日本赚钱,所以他寄钱回来与亲友合作办度假村,手续又不全,结果问题出了不少,而且作为法人代表的亲友侵占他的投资,还不承认他的投资,搞得他十分被动。家族式合作很容易考虑到血缘关系而忽略现实的经济关系,这样使得大家本来动机歧异而硬凑在一块,志不同道不合,冲突必然会发生,而且把年序长幼带人职位划分,家庭事务与公司事务纠缠不清,不利于规范经营和发展壮大。这些失败的例于就是因为让亲友过多地参与,不必要地掺和,而且实行家庭式管理,造成企业先天不足,要么早早夭折,要么发展畸型。

4.不定合作章程

中国现在的合作大多还是朋友或亲戚的合作,这是个特点。有些人觉得,大家是亲朋好友,感情自然不同于陌生的合作人,谁也不会骗谁,只要事先说好条件,这合作章程可有可无,订立反而怕让对方觉得自己信不过他,那又何必在一块做生意。

事先不定章程是合作大忌,其实感情归感情,生意归生意,亲兄弟要明算胀,生意场上的事一定要弄得明明白白,不能什么都搅在里面。再好再亲的亲戚朋友合作做生意,都必须建立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使得有规可循。因为未来不可预料,如果生意做大了,规模扩大了,问题也就复杂了,这时没有章程约束,没有大原则,就很容易大家闹矛盾;如果生意不尽如人意或彻底失败了,没有事先的章程的话,大家就会纠缠不清,为争个清清楚楚而损害彼此的亲情或友谊。所谓“不断则必乱”,合作经营千万不能陷入事先不定章程这个误区。

5.角色不明确

因为大家是合作,所以都是老板,谁也管不了谁,这样合作时就容易造成角色分工不明确,合作人也觉得自己什么都该插手一下,以便了解企业运作,这样就陷入了误区。这种误区的危害性也已有阐述,这里不再多加赘述。

合作的误区还有很多,因为合作实际上既有复杂的经济关系,又有微妙的人际关系,很多情况及问题不是我们所能预料到的,但这儿个提出来的误区还是很有典型性的,只要正确认识到并避免走人这几个误区,其他的也相对简单容易多了。

十四、不适合合作的行业

世界上有很多凭个人的决策和力量就能取得成功的事业,这是不争的事实。比如《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它的成功只归功于曹雪芹的努力;《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这一系列成功的武侠小说是金庸一个人写的,荣誉只由他一个人来享受;包括在实业界,也是有许多单个人努力成功的事。比如开一家小饭馆,办一个小修理部,办一个小商店等,大多是由一个人一手操办成功的。我们在赞扬合作好处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个人白手起家的事实。

在中国,市场经济冲击着每一寸国土,赚钱的机会和行业确实很多,可以这么说,基本上都可以通过资金、人力、资源及智慧的合作取得成功,但还是有那么一些行业是不太适合合作的。因为合作的话往往风险很大,而且关系相对太微妙,容易产生分裂。比如说合作投资股市炒股,股市的买卖在中国很有特色,谁都认为自己是股市专家,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力,投资意见都愿意自己来做,如果这也要合作的话,那谁听谁的呢?况且在风险极大的情况下,选择合作也是最容易产生问题的。

所以,只要是在投资、决策、运作方面更依赖于单个人行为的行业都是不适合合作的,贸然或硬求合作只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案例

邱虹云等清华创业四学子的故事

1999年7月,一直备受媒体关注的清华第一家学生公司——视美乐公司进入紧张的冲刺阶段:最终完成与投资方的谈判并签订协议,并完成产品的技术攻关,全力寻找合适的产品生产厂家和材料供应商。他们位于清华东门学苑大厦的新办公室正在进入最后的装修阶段。

夏日炎炎,视美乐公司产品的研制者、清华96级材料系学生邱虹云埋头于实验室,而他的伙伴王科、徐中、李益斌则忙碌地奔波于北京的大街小巷。

5月底6月初,视美乐成立时主要由王科、邱虹云和同样是清华学生、正在积极准备出国留学的慕岩、杨锦方组成,慕岩、杨锦方后来权衡再三,还是选择了出国留学的道路并暂时离开了视美乐,这样,96级MBA学生徐中和另一位非清华学籍的在读生李益斌就加入视美乐组成了新的创业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