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换个角度读资治通鉴
19518000000039

第39章 疆场竞斗之计(5)

淝水之战

西晋末年政治腐败,引发了社会大动乱,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以“疾风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就在这种背景下,淝水之战爆发了。

公元383年,前秦开始大举入侵东晋。8月,前秦王苻坚从长安出发,9月到达项城,凉州的军队才到达咸阳,巴蜀、汉水地区的军队刚沿着长江东下。前秦阳平公苻融等率领的三十万军队,首先到达颖口。10月,阳平公苻融等攻打寿阳。18日,攻克了寿阳。东晋谢安派出将领胡彬率领水军沿着淮河向寿阳进发。在路上,胡彬得知寿阳已经被前秦的前锋苻融攻破,只好退到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扎下营来,等待谢石、谢玄的大军会合。苻融占领寿阳以后,又派部将梁成率领五万人马进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截断了胡彬水军的后路。苻坚到了寿阳,跟苻融商量,认为晋军已经不堪一击,就派了一个使者到晋军大营去劝降。那个派出的使者不是别人,恰恰是前几年在襄阳坚决抵抗过秦军、后来被俘虏的朱序。朱序向谢石提供了秦军的情报。他说:“这次苻坚发动了百万人马攻打晋国,如果全部人马一集中,恐怕晋军没法抵挡。现在趁他们人马还没到齐的时候,你们赶快发起进攻,打败他们的前锋,挫伤他们的士气,就可以击溃秦军了。”

朱序走了以后,谢石再三考虑,认为寿阳的秦军兵力很强,没有把握打胜,还是坚守为好。谢安的儿子谢琰劝说谢石听从朱序的建议,尽快出兵。谢石、谢玄经过一番商议,就派北府兵的名将刘牢之率领精兵五千人,先对洛涧的秦军发起突然袭击。这支北府兵果然名不虚传,他们像插了翅的猛虎一样,强渡洛涧,个个勇猛非凡。守在洛涧的秦军不是北府兵的对手,勉强抵挡一阵就败了下来,秦将梁成被晋军杀了。秦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走,大部分掉在水里淹死。

洛涧大捷,大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谢石、谢玄一面命令刘牢之继续援救硖石,一面亲自指挥大军,乘胜前进,直到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东岸,把人马驻扎在八公山边,和驻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

洛涧告败后,苻坚命令秦兵严密防守。晋军没能渡过淝水,谢石、谢玄十分着急。如果拖延下去,只怕各路秦军到齐,对晋军不利。谢玄派人给苻坚送去一封信,说:“你们带了大军深入晋国的阵地,现在却在淝水边摆下阵势,按兵不动,这难道是想打仗吗?如果你们能把阵地稍稍往后撤一点,腾出一块地方,让我军渡过淝水,双方在战场上决一雌雄,这才算有胆量呢!”苻坚一想,要是不答应后撤,不是承认我们害怕晋军吗?他马上召集秦军将领,说:“他们要我们让出一块阵地,我们就撤吧。等他们正在渡河的时候,我们派骑兵冲上去,将他们消灭。”谢石、谢玄得到苻坚答应后撤的回复,迅速整顿人马,准备渡河进攻。

约定渡河的时刻到来了,苻坚一声令下,苻融就指挥秦军后撤。他们本来想撤出一个阵地就回过头来进攻。没料到秦兵因厌恶战争,又害怕晋军,一听到后撤的命令,撒腿就跑,再也不想停下来了。谢玄率领八千多骑兵,趁势飞快渡过淝水,向秦军猛攻。这时候,朱序在秦军阵后叫喊起来:“秦兵败了!秦兵败了!”后面的兵士不知道前面的情况,只看到前面的秦军往后奔跑,也转过身跟着边叫嚷,边逃跑。苻融气急败坏地挥舞着剑,想压住阵脚,但秦兵像潮水般地往后涌来,哪里压得住。一群乱兵冲来,把苻融的战马冲倒了。苻融挣扎着想起来,晋兵已经从后面冲上来,把他一刀砍了。主将一死,秦兵更是像脱了缰的野马一样,四处狂奔。阵后的苻坚看到情况不妙,只好骑上一匹马拼命逃走。不料一支流箭飞来,正好射中他的肩膀。苻坚顾不得疼痛,继续催马疾走,一直逃到淮北才喘了口气。晋军乘胜追击,秦兵没命地溃逃,被挤倒的、踩死的兵士,满山遍野都是。那些逃脱的兵士,一路上听到风声和空中的鹤鸣声,也当作东晋追兵的喊杀声,吓得不敢停下来。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七十多万。惟有鲜卑慕容垂部的三万人马尚完整无损。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国,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同舟共济守盱眙

春秋时吴人与越人是仇敌,可是当他们同乘一条船,遇到大风危急的时候,却像左右手一样互相救助。后人便以“同舟共济”比喻不计旧怨,共渡难关。公元450年,沈璞守盱眙(今江苏盱眙),南朝将领臧质兵败,要求入城。僚佐认为,如果让他们进城,城里地狭人多,且不能专功,主张闭门不纳。沈璞却认为应该同舟共济,共同退敌,共守盱眙。魏军前进,三旬不下,只好烧毁攻具而退。

公元450年,文帝刘义隆北伐,宁朔将军王玄谟在滑台战败,让北魏军队深入刘宋腹地。12月,刘义隆派辅国将军臧质率领一万士兵援救彭城。臧质到达盱眙时,发现北魏军队已绕过彭城,渡过淮河。臧质军队被北魏军击败,臧质抛弃辎重器械,带领七百人奔赴盱眙。当初,盱眙太守沈璞接任时,王玄谟正在围攻滑台,长江、淮河一带平安无事。沈璞认为盱眙郡正处在交通要道上,于是,他下令修缮城池,加固城墙,疏通并挖深环城壕沟,积蓄财力粮食,储备利箭石头,作城池一旦被围时的准备。当时,他的幕僚臣属们都认为没有必要,朝廷也认为他做得太过分了。现在北魏军队向南进攻,各地太守、宰丞大多都放弃城池各自逃命。沈璞却坚守盱眙,招集士兵,得到精锐两千人。不久,臧质逃奔到盱眙城,众将对沈璞说:“如果臧质的军队能够击退敌人保住城池,功劳就不都是我们的;如果我们撤退回到都城,双方都要依靠船只,这样又必然会进一步相互残杀,却足以给我们带来祸害。不如关闭城门不接收他们。”沈璞叹息说:“胡虏肯定不能攻破我们的城池,我敢于向各位保证。我们乘船撤退的计划,本来早就否定了,胡虏的凶狠残暴却是自古至今都没有过的。他们屠杀掠夺的残暴,是有目共睹的,其中最幸运的人最终也只不过是被驱赶到北魏做奴隶、婢女。臧质虽然统领的是一批乌合之众,难道他们不怕这些吗?所谓‘乘同一条船过河,吴人、越人也会齐心’的说法,正是指的这些事情。因此,现在我们兵多,胡虏就会很快地退却,兵少,他们退却就慢。难道我们为了独占这份功劳,而宁愿让胡虏留下为患吗?”于是,打开城门,接纳了臧质一行。臧质看到盱眙城内准备充实,生活富足,十分高兴,手下将士都欢呼万岁,臧质于是就与沈璞一同驻守盱眙城。

北魏军队南下进犯,不准备粮食用品等,只靠掳掠来维持生活。他们渡过淮河时,老百姓大多都躲了起来,因此打家劫掠时也没有得到什么东西,致使人马处于饥饿困乏之中。他们听说盱眙有存粮,就打算把盱眙的粮食作为回国的财资用。北魏国主击败了胡崇之等,围攻盱眙没有攻克,就留下大将韩元兴率领几千人驻守在盱眙城外,自己率领大军南下。为此,盱眙得以进一步完善防备工程。

第二年春天,北魏军队撤退,路过的时候,顺势进攻盱眙城。拓跋焘派人向臧质索要好酒,臧质把尿封在坛子里送给他。拓跋焘勃然大怒,围着盱眙城修筑长墙,一夜之间就已合拢。又搬来东山的土石填平沟渠,在君山上架起浮桥,断绝了盱眙城与外界的水陆通道。拓跋焘写信劝降,臧质在回信中把他痛斥了一顿。拓跋焘更加愤怒,命人做了一个铁床,在上面倒放钉耙,说:“攻下城池,捉住臧质,我一定让他坐在这上面!”北魏军队用钩车钩住城楼,城里的守卫就用铁环制成的大铁链拴住钩车,拉住铁链,北魏的钩车无法后退。夜里,守军用桶把士兵从城上放出来,砍断车钩,缴获了钩车。第二天早晨,魏军又用冲车攻城,城墙很牢固,每次只能撞下几升墙土。魏军派士兵攀登城墙,分成几组轮流进攻,摔下来再重新攀登,没有人后退,杀伤的士兵有几万人,尸体堆得和城墙一样高。这样进攻了三十多天,仍然没有攻下。正赶上魏军中很多士兵生病。有人报告说:建康派遣水军从东海进入淮河,又命令彭城守军切断了北魏军队的退路。2月,拓跋焘命令焚毁攻城器械,全军撤退。盱眙守军想追击,沈璞说:“现在我们的兵力并不多,不足以出城交战。不过还是要整顿船只,装出要北渡淮河的样子,能让他们加快逃走。”臧质因为沈璞是盱眙城主,就让他向朝廷通报胜利。沈璞坚决辞让,把功劳全都归于臧质。刘义隆听说后,愈加奖赏他。

盱眙之围,刘宋以不足万人的小城,顶住了北魏五十万大军几个月的猛攻,迫使北魏最终北撤,保住了刘宋,可以说是南朝战史上不多的亮点。此战使北魏伤亡惨重,更使得魏军视攻城为死途,三十年不敢南下。

宇文泰渭曲出奇兵

南北朝的战争尤以东西魏的战争最为激烈,双方互相攻伐,许多战役堪称经典。当时高欢掌东魏大权,宇文泰掌西魏大权,两人都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因此二虎必有一争。

公元537年,西魏丞相宇文泰统率军队讨伐东魏。9月,东魏丞相高欢率领二十万军队,从壶口出发,抵达蒲津迎敌。又在蒲津渡过黄河,然后绕过冯诩城,渡过洛水,在许原的西部扎营。宇文泰抵达渭河南岸,征集各州的兵马,都没有来。他想要进攻高欢,各将领都认为兵力悬殊太大,无法抵挡对方,请求等高欢继续西进,再观察形势。宇文泰说:“高欢如果抵达长安,人心就会受到干扰。现在趁他刚刚远道而来,正可以攻击他。”他立刻下令在渭河建造浮桥,命令将士准备三天的干粮,轻装骑马渡过渭河,辎重则从渭河南岸沿着渭河往西运送。

10月初一,宇文泰到达沙苑,距离东魏的军队只有六十里。宇文泰派须昌县令达奚武侦察高欢的军情,达奚武带着三名骑兵,穿上与高欢士兵一样的衣服。太阳下山后,他们在距离敌营几百步的地方下马,偷偷听到对方的口令,然后上马穿越军营,好像是夜间警戒的士兵,发现有不守军规的,还往往上去鞭打,详细了解敌情之后返回。外出侦察的骑兵回来报告说高欢的部队快要到达,宇文泰马上召集各位将领商量对策。开府仪同三司李弼说道:“眼下敌众我寡,所以我们不能在平坦的地方布置战阵,此处以东十里地有一个叫渭曲的地方,可以先占据那里等待高欢的人马。”宇文泰根据李弼的意见,在渭曲背靠河水的东西两面布置了战阵,命令将士们持长兵器隐蔽在芦苇丛中,约定听到鼓声响起之后再起来。

大约快到傍晚的时候,东魏的兵马来到了渭曲,都督斛律金对高欢说道:“宇文泰差不多把全国的部队都带了出来,要和我们决一死战,就好像一条疯狗一样,有时候也能咬人一口,况且渭曲这个地方芦苇丛深,烂泥淤积,无法用力,我们还不如暂缓与他们相持,先秘密地派出精锐部队径直突袭长安,一旦他们的老窝被攻破之后,则宇文泰可以不战而擒。”高欢问道:“放火焚烧芦苇丛,怎么样?”侯景说道:“我们应当活捉宇文泰,把他带到老百姓面前示众,如果他被烧死在人群中,谁会相信他真的完了?”彭乐更是盛气凌人地请求出战,他说:“我们人多,敌军人少,一百人抓一个人,还有什么必要担心打败不了他们?”高欢接受了他的意见。东魏的士兵看到西魏的士兵人数少,便争先恐后的冲上前去袭击对方,原来的队列已经乱哄哄不成样子。等两方的人马刚要交战的时候,西魏的丞相宇文泰敲响了战鼓,战士们都奋勇而起,东魏部队被拦腰切断,首尾不能相顾,于是一败涂地。

东魏的丞相高欢准备暂且收兵再战,于是派遣张华原带着登记簿穿梭在各个军营之中清点官兵人数,可是没有答应之声,只好回去向高欢报告:“大家都已经跑光,各处军营全空了!”高欢还是不肯离去。斛律金劝高欢说:“众人之心已经离散,无法再利用了,我们应该尽快赶往河东。”高欢依然坐在马鞍上一动不动,斛律金干脆挥鞭抽打他的马,高欢这才迅速离开。这一仗,高欢损失了八万名士兵,丢弃了十八万副盔甲与兵器。西魏的丞相宇文泰追赶高欢一直到了黄河边上,他在被打散的东魏军中挑选留下了两万多名士兵,其余的都释放回去。都督李穆对宇文泰说:“高欢这下子吓破胆了,我们迅速追赶的话,可以俘虏他。”宇文泰没有听取李穆的意见,带领军队回到了渭河以南,那些被征的士兵刚到,就让他们在交战的地方每人栽种一棵柳树,以纪念这场战争的胜利。

这次战争的意义在于彻底断绝了高欢吞并西魏的可能,奠定了宇文泰的权威地位。宇文泰在战后被封为柱国大将军,政治威望与日俱增,此后双方以拉锯战成为主要作战方式,进入战略相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