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换个角度读资治通鉴
19518000000032

第32章 兴国安邦之略(3)

众望所归刘秀称帝

公元23年10月,更始帝刘秀奉命至河北(今河北大部和河南北部),镇抚州郡。后刘秀乘天下纷乱之机,摆脱刘玄势力,招揽人才,争取民心,扩充实力,镇压和收编了铜马等数十万农民起义军,控制了河北地区,为建立东汉王朝奠定了基础。公元25年,刘秀称帝,年号建武,定都洛阳。

公元23年,刘玄定都洛阳,刘秀任大司马,奉命至河北镇抚州郡,后住在邯郸赵王宫。一次,耿弇闯入,来到床前请求单独谈话。耿弇说:“官兵死伤太多,请准许我回上谷补充兵员。”刘秀说:“王莽已经消灭,黄河以北略微平定,还用兵干什么?”耿弇说:“王莽虽被打败,天下争战却刚刚开始。现在,朝廷的使节从西方来,要让我们的士兵复员,不可听从。铜马、赤眉一类的部队有数十支,而每一支都有数十万人,甚至百万人,所向披靡。刘玄没有能力应付,不久就会溃败。”刘秀从床上起来坐下说:“你说了不该说的话,我杀了你!”耿弇说:“大王怜爱厚待我如同父子,所以我敢赤诚相待。”刘秀说:“我和你开玩笑罢了,你为什么这样说?”耿弇说:“全国百姓被王莽害得很苦,因而再次思念刘氏,听说汉兵崛起,无不高兴,如同逃脱虎口,回到慈母那里一样。现在刘玄当皇帝,将领们在崤山以东不受节制,皇亲国戚在长安胡作非为,随意抢劫掠夺,百姓捶打胸口,转而思念王莽新朝。因此,我知道刘玄必定失败。您的丰功英名传播海内,为了正义进行征伐,天下可以靠传递文告而安定。现在最重要的是,政权您应该自己取得,莫让非刘姓皇族的人占有!”刘秀以河北还没有平定为由推辞,没有接受征召,但开始与刘玄离异。

公元25年,冯异率军渡过黄河,直逼洛阳。冯异、寇恂发送文书呈报战果,将领们进帐祝贺,乘机请刘秀称帝。将军南阳人马武首先说:“大王您虽然谦恭退让,但国家宗庙社稷托付给谁?您应先即帝位,然后再讨论征讨的事。像现在名号未正,东闯西杀,到底谁是贼呢?”刘秀很吃惊,说:“将军怎么说出这种话?够杀头的罪了!”刘秀回到中山县,将领们再次请求他称帝,他再次拒绝。大军走到南平棘,将领们再次坚决恳请,他仍然不答应。将领们将要退出,耿纯进谏说:“天下的士大夫舍弃亲属,背井离乡,在箭雨之中跟随大王,他们一心向往的本是攀龙附凤,以成就志向。现在您拖延时间,违背众意,不确定尊号,我恐怕士大夫会失去希望,无计可施,从而产生退归故里的想法,不会长期忍耐下去。众人一散,就很难再聚合到一处了。”耿纯的话非常诚恳殷切,刘秀十分感谢,说:“我将予以考虑。”军队走到鄗县后,刘秀召见冯异打听各方军情。冯异说:“更始必败,忧虑宗庙的大任在您身上,您应当听从大家的建议。”这时,恰好儒生强华从关中拿着《赤伏符》来见刘秀,符上说:“刘秀发兵惩奸贼,四方云集龙斗野,四七二八汉当立。”群臣因此再次奏请。6月22日,刘秀在鄗县之南即皇帝位,改年号,大赦天下。

刘秀称帝后,采取集中力量,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方略,消灭了关东(函谷关以东)割据势力,继而集中力量对付赤眉起义军。公元26年2月,赤眉军被迫撤出长安东归,落入刘秀预先设置的包围圈中。第二年闰正月,刘秀亲自在宜阳迫降了赤眉军。此后他又挥师西进,消灭了公孙述、隗嚣等割据势力,至公元36年,刘秀完成了统一大业。刘秀在位期间,加强皇权统治,发展经济文化,和抚边裔部族,使东汉出现了“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

阅《汉书》和帝清窦氏

公元1世纪中叶,经过汉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三代皇帝的治理,东汉王朝已经逐渐恢复了往日汉朝的强盛,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之为“光武中兴”。公元89年,汉章帝薨,年仅十岁的和帝刘肇即位。因和帝年幼,统治权利完全落于章帝皇后窦氏与其兄窦宪之手。窦氏的专权引起了上下官吏的不满,和帝于公元92年与宦官郑众等人合力诛灭窦氏,郑众因功封侯。

和帝即位,太后临朝称制,窦宪以侍中的身份,内主机密,外宣诏命。加上章帝遗诏,任命窦宪的弟弟窦笃为中郎将,窦景、窦瑰为中常侍,于是,窦宪兄弟都把持着要害部门,威权一时无二。

窦宪以为有大功于汉,愈加跋扈恣肆。他的党羽邓叠、邓磊、郭举、郭璜也互相勾结,有的还出入后宫,得幸太后,于是欲谋叛逆。当时,窦宪兄弟掌握大权,和帝与内外臣僚无法亲身接近,一同相处的只有宦官而已。和帝认为朝中大小官员无不依附窦宪,惟独中常侍、钩盾令郑众谨慎机敏而有心计,不谄媚于窦氏集团,便同他密谋,决定杀掉窦宪。当时清河王刘庆特别受到和帝的恩遇,经常进入宫廷,留下住宿。和帝即将采取行动,想得《汉书·外戚传》一阅。但他惧怕左右随从之人,不敢让他们去找,便命刘庆私下向千乘王刘伉借阅。夜里,和帝将刘庆单独接入内室,又命刘庆向郑众传话,让他搜集皇帝诛杀舅父的先例。

公元92年6月,和帝临幸北宫,下诏命令执金吾和北军五校尉领兵备战,驻守南宫和北宫;关闭城门,逮捕郭璜、郭举、邓叠、邓磊,将他们全部送往监狱处死。并派谒者仆射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信绶带,将他改封为冠军侯,同窦笃、窦景、窦瑰一并前往各自的封国。和帝因窦太后的缘故,不愿正式处决窦宪,而为他选派严苛干练的封国宰相进行监督。窦宪、窦笃、窦景到达封国以后,全都被迫自杀。

当初,河南尹张酺曾屡次依法制裁过窦景。及至窦氏家族败亡,张酺上书说:“当初窦宪等人受宠而显贵的时候,群臣阿谀附从他们惟恐不及,都说窦宪接受先帝临终顾命的嘱托,怀有辅佐商汤之伊尹、辅佐周武王之吕尚的忠诚。如今圣上的严厉诏命颁行以后,众人又都说窦宪等人应当处死,而不顾他们的前前后后,推究他们的真实思想。我看到夏阳侯窦瑰一贯忠诚善良,他曾与我交谈,经常表露出为国尽节之心。他约束管教宾客,从未违犯法律。我听说圣明君王之政,对于亲属的刑罚,原则上能够赦免三次,可以过于宽厚,而不过于刻薄。如今有人建议为窦瑰选派严厉干练的封国宰相,我担心这样会使窦瑰遭到迫害,必不能保全性命而免去一死。应对窦瑰予以宽大处理,以增厚恩德。”和帝被他的言辞所感动,因此窦瑰独得保全。窦氏家族及其宾客,凡因窦宪的关系而当官的,一律遭到罢免,被遣回原郡。班固的奴仆曾由于醉酒辱骂过洛阳令种兢,种兢便趁捉拿审讯窦家宾客的机会,逮捕了班固,班固死在狱中。班固曾编著《汉书》,当时尚未完稿,和帝下诏,命班固的妹妹、曹寿的妻子班昭继续撰写,完成此书。因肃窦有功,和帝赐清河王刘庆奴婢、车马、钱帛、珍宝,装满府第。刘庆身体偶有不适,和帝便派人早晚探问,送去饮食和医药,垂顾关怀非常周到。刘庆也小心谨慎而恭敬孝友,由于曾遭废黜,他尤其怕事,惟恐触犯法律,因此能够保住恩宠和厚禄。

窦宪挥兵数千里,穿越沙漠,平定匈奴,“追奔稽落之表,饮马比鞮之曲”,为东汉王朝立有大功,但由于他恃宠而骄,依势作恶,把揽朝政,滥杀无辜,终至身败名裂,后世莫称。东方朔说:“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人之所立,可不慎欤!

王允设计杀董卓

东汉末年,董卓改立献帝之后,控制了朝政大权,全国武装力量和国库中的珍宝等全由他掌握,野心极度膨胀的董卓已经目空一切。他放纵部下的士兵冲入大臣们的内宅,强夺财物,奸淫掳掠妇女不回避皇亲国威,致使人心惶恐,朝不保夕。董卓最终遭受群起而攻之的被杀下场,是应有的报应。

董卓任命他的弟弟为左将军,侄子为中军校尉,执掌兵权。他的宗族及亲戚都在朝中担任大官,就连董卓侍妾刚生下的儿子也被封为侯爵,把侯爵用的金印和紫色绶带当作他的玩具。董卓所乘坐的车辆和穿着的各种衣饰,都与皇帝的一样。他对尚书台、御史台、符节台发号施令,尚书以下的官员都要到他的太师府去汇报和请示。他又修建了一个巨大的堡坞,墙高七丈,厚也有七丈,里面存了足够吃三十年的粮食。他对自己说:“大事告成,可以雄据天下;如果不成,守住这里也足以终老。”

董卓性情残暴,随意杀人,部下将领言语稍有差错,就被当场处死,致使人人自危。司徒王允与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等密谋除掉董卓。中郎将吕布精于骑射,勇力超过常人。董卓知道自己待人寡恩无礼,害怕遭到暗害,无论去什么地方,都让吕布做自己的随从侍卫,对他十分宠信,情同父子。但是董卓性情刚愎,曾经为了一件不合自己心意的小事,拔出手戟掷向吕布。吕布身手矫健,避开手戟,又和言悦色地向董卓道歉,董卓才息怒作罢。吕布从此暗中怨恨董卓。董卓又命吕布守卫内室,吕布乘机与董卓的一位侍女私通,越发心中不安。王允待吕布一向很好。吕布见王允时,主动说出几乎被董卓所杀的事情,于是王允将诛杀董卓的计划告诉吕布,并让他做内应。吕布说:“但我们有父子之情,怎么办?”王允说:“你自姓吕,与他本没有骨肉关系,如今顾虑自己的生死都来不及,还谈什么父子!他在掷戟之时,难道有父子之情吗!”吕布于是应允。

公元192年4月,献帝患病初愈,在未央殿大会朝中百官。董卓身穿朝服,乘车入朝。从军营到皇宫的道路两侧,警卫密布,左侧是步兵,右侧是骑兵,戒备森严,由吕布等在前后侍卫。吕布让同郡人、骑都尉李肃与勇士秦谊、陈卫等十余人冒充卫士,身穿卫士的服装,埋伏在北掖门等待董卓。董卓一进门,李肃举戟刺去,董卓内穿铁甲,未能刺入,只伤了他的手臂,跌到车下。董卓回头大喊:“吕布在哪里?”吕布说:“奉皇帝诏令,讨伐贼臣!”董卓大骂说:“狗崽子,你胆敢如此!”吕布没等董卓骂完,就手持铁矛将他刺死,并催促士兵砍下他的头颅。主簿田仪及董卓的奴仆扑到董卓的尸前,又被吕布杀死,共杀了三个人。吕布随即从怀中取出诏书,命令官兵们说:“皇帝下诏,只讨董卓,其他人一概不纠。”官兵们听后都立正不动,高呼万岁。百姓得知董卓被杀,都到大街上唱歌跳舞,以示庆祝。长安城中的士人、妇女卖掉珠宝首饰及衣服,用来买酒买肉,互相庆贺,街市拥挤得水泄不通。董卓的弟弟、侄子以及留在堡坞的董氏家族老幼,都被他们的部下用刀砍死,或用箭射死。董卓的尸体被拖到市中示众。

董卓生性残暴,满怀私欲和野心。他从陇西发迹到率军进京操纵中央政权,始终考虑和盘算的是如何满足私欲和野心。为了达到目的,董卓不择手段玩弄权术,践踏法律,破坏经济,残害人民,他种种倒行逆施的行为,造成了东汉末年政权的极度混乱,给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东汉政权日趋衰败、最终倾覆,虽然有很多原因,但是,董卓无疑加速和促进了东汉政权的衰败。

孙策据江东

孙策字伯符,破虏将军孙坚之子,少居江淮间,颇有声望。孙坚死后,孙策投靠袁术,但袁术只重用亲信,孙策甚感失望。兴平二年,袁术以孙坚旧部千余人资助孙策,孙策遂自领兵马渡江转战整个江东。孙策善用兵,军纪严明,又得周瑜等名士支持与辅佐,先后攻占吴、会稽等郡。在短短八年间,孙策平定了整个江东,并使江东迅速发展,为后来的东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东汉末期名将孙坚之子孙策十多岁时,就开始结交当地名流。舒县人周瑜与孙策同岁,也天生英武豪爽,听到孙策的名声,特从舒县前来拜访。两人一见如故,互相之间推心置腹,结为生死之交。公元191年,孙坚奉命讨伐刘表,在追击刘表的部下黄祖时,被黄祖设下的伏兵射死。当时孙策才十七岁,他把父亲的棺木送回老家曲阿安葬,然后渡过长江,居于江都,结交英雄豪杰,立志要为父亲报仇。

公元194年,因为丹阳太守周昕与袁术互相敌对,袁术就上表推荐孙策的舅舅吴景兼任丹阳太守,率军进攻周昕。攻占丹阳郡后,又任命孙策的堂兄孙贲为丹阳都尉。孙策把他母亲和弟弟妹妹托付给友人,自己直接到寿春去见袁术,流着泪对袁术说:“我已故的父亲当年从长沙出发讨伐董卓,与您在南阳相会,共结盟好。他不幸中途遇难,没能完成功业。我感念您对我父亲的旧恩,愿继续为您效力,请您明察我的一片诚心!”袁术对孙策的谈吐举止甚感惊异,但不肯交还他父亲原来统率的队伍,对他说:“我已任用你舅父吴景为丹阳郡太守,你堂兄孙贲为都尉,丹阳郡是出精兵的地方,你可以回去依靠他们的力量召募兵马。”孙策就与汝南人吕范、本族人孙河将母亲接到曲阿,依靠舅父吴景,乘机在当地募兵,得到数百人。但他遭到泾县的土豪祖郎的袭击,几乎被杀。于是,他再次去见袁术,袁术把孙坚旧部千余人还给孙策,向朝廷上表推荐他担任怀义校尉。孙策部下的一名骑兵犯罪后逃入袁术大营,隐藏在军营的马房中,孙策派人进去当场将骑兵处斩,然后,他拜见袁术,表示谢罪。袁术说:“有些士兵喜欢叛变,我与你一样痛恨这种行为,你为什么要谢罪!”从此以后,袁术军对孙策更加畏惧。

袁术最初应许孙策为九江郡太守,但此后却改用丹阳人陈纪。后来,袁术准备进攻徐州,要求庐江郡太守陆康提供三万斛米,陆康不从。袁术大怒,派孙策去进攻陆康,他对孙策说:“以前我错用陈纪为九江太守,每以不合本意而感到遗憾。这次你如果能战胜陆康,庐江郡就真的归你所有了。”孙策率军出发,很快便攻下庐江郡府。但是袁术又任用自己的部下刘勋为庐江郡太守,孙策对他更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