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杨修被曹操杀掉的前因后果。杨修才思敏捷,聪颖过人,舌辨之士,得到曹操赏识器重,委以“总知外内”的主薄,成为丞相曹操身边的一位高级幕僚谋士,理应算得上一位重臣。在发生了阔门、一盒酥、曹操梦中杀人、吴质等事件后,曹操对杨修已暗存芥蒂,暗暗忌之戒备之,直到后来杨修又暗中插手废立太子之事,引起曹操极度不满和嫉恨。许多人认为杨修之所以被曹操借故杀害,是因为他太过聪明,让曹操备感威胁。曹操爱才也忌才,他是因妒恨杨修才华超过自己,感觉到没了面子,才恼羞成怒杀杨修的。《曹瞒传》说曹操“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遂以法诛之”。但事实上,这里面还牵扯出曹家继承者的权力斗争,以及曹丕掌权后的人事布局。杨修的死,不过是曹家代汉而王天下的牺牲品罢了。
《三国志》中是这样记载曹操如何处置杨修的:“太祖既虑始终有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杨修这个人本来就不是真心诚意依附曹操的,他不过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一起被“挟”来而已。他乃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系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杨震曾做过太尉,而杨彪也是太尉,还当过司空。《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所以他们一家自然忠于汉室了。曹操是聪明人,自然不会将杨修像郭嘉、程昱般地喜欢,何况杨修还是袁绍的外甥,杨、袁同为世家望族,颇有些号召力。曹操要想循序渐进地把个“汉”字改写为“魏”字,世家望族当然是最头痛的。
曹操杀杨修更重要的原因是,杨修在魏嗣子之争中站在曹植一边。杨修与曹植俱有才名,两个人自然惺惺相惜。曹丕的文采虽也不差,但比起才高八斗的曹子建(曹植字)总还差一截,而且他更喜欢舞刀弄枪,尤精剑术,在武术史上颇有名气;然而这些却是魏晋时代的文人高士看不起的,所以就感情上来讲,杨修自然亲于曹植。另就理智上来讲,即为保住汉室,杨修更希望曹植能被选为曹操的继承人。毕竟曹植这个人喜诗书,性情上总还温柔敦厚,他若继承父业,也许仍只做个魏王,不会去废掉汉帝——说不定还会待汉帝更好一些。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正式立曹丕为嗣子。既选曹丕当嗣子,曹操就要为他铺平道路;曹植、曹彰、曹冲都是他疼爱的儿子,自然不忍加害,但党羽一定要剪除一些。有个叫周不疑的,是曹冲的好朋友,也是个神童,曹操想借故杀他,但曹丕根本没把这些年纪轻轻的曹冲一党放在眼里,反来劝谏。结果曹操明确告诉他:“此人非汝能驾驭也。”还是派刺客去杀了周神童。杨修之死亦是如此,所谓杨修识破曹操“鸡肋”之意,传扬开去泄了密,被指“造谣乱我军心”,根本只是借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