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这是在民间流传甚广的一则谚语,不难看出,这是受《三国演义》影响的结果。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确爱哭,如:送徐庶时,先是“泪如雨下”,接着又是“凝泪而望”。当阳之败,看到十多万老百姓随之遭难,刘备大哭曰:“十数万生灵,皆因恋我,遭此大难,诸将及老小,皆不知存亡,虽土木之人,宁不悲乎?”关羽、张飞被害,他更是“哭绝于地”、“泪湿衣襟,斑斑成血”、“号哭终日”。这些都颇令人感动。
在小说中,刘备的主要特点是仁厚,与曹操相比,历史上的刘备确实有待人比较仁厚的一面。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及裴注引《魏书》记载,刘备在做平原令、平原相时,一个叫刘平的素来讨厌、轻视他,一次还派刺客刺杀他。刘备不知情,对刺客热情相待,刺客竟然被感动,不忍下手,还把刘平的阴谋告诉了他。后来刘备到了徐州,陶谦病重,对人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将徐州让给了他。他一度依附袁绍,袁绍父子对他倾心敬重。后来又依附刘表。刘表病死,刘琮降曹,诸葛亮劝他攻打刘琮,夺下荆州,他表示:“吾不忍也。”接下来刘备从襄阳南撤,走到当阳时,已有十万荆州人众跟随。有人劝他弃众而走,速保江陵,他回答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对他这一举动,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曾热烈赞颂说:“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刘表)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的总评说刘备“弘毅宽厚”,当时人傅干也说他“宽仁有度”,这些也就是刘备后来在《三国演义》里被写成理想仁君的依据。
但三国时代的刘备,虽然有忠厚的一面,但绝不是个一味老实的谦恭君子,而是个极为厉害的角色。他被吕布夺去徐州,投靠曹操,曹操对他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当时势力最大的袁绍曹操都不放在眼里,却独独推崇刘备。曹操手下几个重要谋士郭嘉、程昱也说刘备“有雄才而甚得民心,终不为下人”,劝曹操早点儿动手杀掉他,但曹操害怕“杀一人而失天下”,没有这样做。(见《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但刘备并没因此感激涕零,相反,他从曹操那里脱身,一到下邳,就毫不客气地把曹操的心腹——徐州刺史车胄杀了,为自己夺得一块地盘。
再有那场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刘备也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劝说孙权抗曹,孙权也说:“非刘豫州(刘备)莫可以当(挡)曹操者。”最后“谴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据曹公。”照这种说法,刘备这一方竟是抗曹的主力。后来刘备亲自到京口见孙权,借来了荆州。消息传到曹操那里,曹操正在写字,竟惊得把笔掉在地上。刘备夺下西川,又调动大军,亲自坐镇指挥,与曹操争夺汉中。最后曹操果然退兵,刘备彻底占领汉中。其实早在赤壁大战之前,鲁肃就告诉孙权,刘备是“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后,刘备来借荆州,周瑜上书孙权,也说刘备“以枭雄之姿”,再加上关、张辅佐,不会久为人下,借荆州给他,他就会如蛟龙得云雨,威胁东吴的存在和发展。
而《三国演义》里,刘备的武功将略就极为一般了,历史上他在这方面的功劳差不多都给别人分光了:杀车胄、斩蔡阳分给关羽;火烧博望坡送给诸葛亮;赤壁之战时他只派出诸葛亮做全权代表,常驻东吴协同指挥作战,自己则带着人马安安静静地等着抢夺胜利果实;取荆州、借荆州全由诸葛亮一手操纵;攻取汉中的前线总指挥也变成诸葛亮……战功没了,他早年痛打督邮的血气方刚的举动,也改由张飞来做。总之,到了最后,《三国演义》里的刘备主要就剩下了仁厚。